0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24
实证主义〔孔德〕:根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
根本原那么:〔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历主义原那么;〔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根底,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那么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完毕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
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局部的反响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局部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构造各局部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开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智力开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根本内容。
人类智力开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开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开展和历史经历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根底之上的。
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开展的动力和根底,因此社会开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开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场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构造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章导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性和社会秩序,或者说是社会⾏为和社会结构。
第⼆章社会学史1.西⽅社会学诞⽣的社会背景①法国⼤⾰命和英国⼯业⾰命对西⽅社会学诞⽣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社会学诞⽣的铺垫。
③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社会学诞⽣的直接推动。
2.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①保守与进步:孔德的双重形象②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与研究⽅法③⼈类知识或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A)神学阶段(B)形⽽上学阶段(C)实证阶段3.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①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基本⽀柱②社会的三⼤功能系统(A)⽀持系统(B)分配系统(C)调节系统③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强制性)、⼯业社会(⾃愿合作、⾃我控制)4.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①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特征:A秉承社会学的⾃然主义B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性C认定社会学是⾃主的和⾃我满⾜的学科D认为社会学是⼀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E⼒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②社会学⽅法的准则: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的种种现象。
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教会、国家、法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道德、规范、价值等。
③社会事实的特性:A社会事实对个⼈来说是外在的。
B具有强制性的⼒量。
C具有普遍性④“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结构的理想类型A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种社会联结⽅式。
B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种社会联结⽅式。
⑤《⾃杀论》: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杀的四种基本类型:A利⼰主义⾃杀B利他主义⾃杀C失范性⾃杀D宿命性⾃杀⑥宗教社会学A “宗教是⼀个与被隔离或禁⽌接触的圣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系统;这些信仰和实践将所有的皈依者联合在⼀个单⼀的被称为…教会?的道德社区之中。
”B宗教的社会功能:a通过宗教的禁忌制度,个⼈习得了对⾃我⾏为的约束;b有助于社区的整合与团结;c能够使群体的传统代代相传;d具有催⼈振奋的作⽤。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510-全国-社会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孔徳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1分)A:社会和自然B:秩序和进步C:结构和稳泄D:发展和变迁2、社会学家XXX来自()(1分)A:法国B:美国C:徳国D:英国3、XXX的代表著作是()(1分)A:《社会行动的结构》B:《社会理论的结构》C:《冲突的社会功能》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4、XXX主张的理论道路是()(1分)A:社会批判理论B:激进主义理论C:社会有机体理论D:后现代主义理论5、《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1分)A:XXXB:XXXC:XXXD:XXX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是()(1分)A:个案研究B:文献法C:尝试法D:统计调査7、泄性分析资料整理的三个步调是()(1分)A:审查、分类和汇总B:汇总、分类和审査C:审查、汇总和分类D:分类.审査和汇总8、人口的两重属性是()(1分)A: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C: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D:布局属性和进程属性9、从文明传皤开始的两种文明之间相互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进程称为()(1分)A:文明整合B:文化交流C:文化合作D:文明布局10、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被称为()(1分)A:附属文化B:边缘文化C:副文明D:亚文明11、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1分)A:初级社会化B:重新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2、XXX将自我分为()(1分)A:两个部分B:三个部分C:四个部分D:五个部分1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1分)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B:规左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C:目的性角色与过程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14、在合作的类型中,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理论属于()(1分)A:指导性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契约式合作D:自发性合作15、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是()(1分)A:日常互动论B:拟剧论C:符号互动论D:常人方法学16、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XXX(外孙)子女组成的家處被称为()(1分)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重组家庭D:核心家庭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1分)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大群体和小群体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1分)A:组织设计B:组织沟通C:组织掌握D:组织决策19、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XXX提岀的是()(1分)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资源动员理论D:乌合之众理论20、人们在转换事情进程中的失业被称为()(1分)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残余性失业21、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XXX提出的是()(1分)A:消耗文明论B:消费社会论C:生活风格理论D:性消费理论22、在关于城市空间布局的理论中,扇形理论的提出者是()仃分)A:XXXB:XXXC:XXXD:XXX23、在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中,政治主导型城镇化被称为()(1分)A:墨印模式B:北欧模式C:欧美模式D:南美模式24、城市币区人口尤其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用的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1分)A:过度城镇化B:反城镇化C:逆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25、在城市群研讨中,XXX提出的是()(1分)A:城市群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26、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和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1分)A:等级B:种族C:阶层D:种姓27、根据XXX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分析框架,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布局可划分为()(1分)A:五个阶级B:六个阶级C:七个阶级D:八个阶级28、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2008-01-17 20:47:58作者:李颖整理来源:紫金网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主要作品:《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主要学术思想:孔德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他认为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宗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
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
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他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
他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四种方法即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
《世界哲学源流史》实证主义之二:孔德1 实证主义之二:孔德1奥戈斯特.孔德(1798-1857)是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的创立者。
1798年1 月19日出生于法国蒙彼利埃。
父亲路易士.孔德是当地的一个税务官,笃信天主教,母亲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孔德自幼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胃病和近视,外表丑陋,行动笨拙,但智力发展却很早,学习勤奋。
中学期间爱好数学与哲学的研究,从少年时代就放弃了家庭的天主教信仰和保皇主义主张。
1814年10月,孔德入巴黎工业学院学习,获得严格的科学知识教育,表现出数学家和科学家的素质。
1816年因为参与学生闹事而被学校开除。
此后,在巴黎研究数学、经济学、历史、科学和哲学,靠教数学谋生。
1817年,孔德开始与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交往,成为这位老人的秘书和合作者。
孔德受圣西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被称为后者的' 精神上的养子'。
他把圣西门初步的、不成熟的实证主义思想系统化。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在理论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于1824年由于著作权问题上的争执而断绝往来。
1826年,孔德计划办72次讲座,讲授他的实证哲学。
由于不幸的婚姻和过度的劳累,他讲到第三节课时,发生了精神分裂而失常,被送进巴黎精神病院医治一年之久。
1827年春,他曾从病院逃出,跳入塞纳河自杀,未遂。
这个讲座直到1828年又继续进行。
自1929年开始,孔德把他的讲演稿整理成书,名为《实证哲学教程》,全书共6 卷,1830年出版第一卷,1842年出版最后一卷,共花了12年时间。
《实证哲学教程》一书的出版,标志了他实证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
这部著作不仅完整地表述了他的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而且还表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
这部著作的出版,使孔德不仅在法国,而且在英国以至整个欧洲获得了声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44年,孔德与德.沃夫人相爱。
后者于次年去世,他们未能结婚,但是这起爱情对孔德后来著作中关于人道教的主张产生过影响。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生平与著作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 社会学的缔造者,社会学至圣,社会学之父。
科学是为了预见,而预见是为了获取力量。
——[法]奥古斯特·孔德孔德生卒年期间法国大的历史事件:执政内阁、拿破仑时代、帝制时期、复辟时期、1830年革命、七月王朝、1848年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7个更迭的政权,无数的暴乱、骚动和革命,这50多年里称得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多了,孔德无法摆脱这些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也只能以这些影响为基础,建构让自己理论思想栖身的大厦。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1789-1792大革命爆发与君主立宪时期(推翻波旁王朝);1792-1799-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1804-1814拿破仑第一帝国;1815-1830-1848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宪)时期;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中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中国: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伟业》1798年1月19日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
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党人,反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天主教在社会革命中遭到冲击极为愤慨。
但孔德却性格倔强,对宗教传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有说法是风靡全国的启蒙运动和巴黎技术学校的共和氛围使他很快背离了父母的政治信仰),他热烈赞扬大革命对旧传统、旧秩序的冲击与摧毁,认为革命将为人类赢得自由、和谐与幸福。
孔德自幼体弱多病,但天资聪慧。
1814年,16岁的孔德考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法国培养科学家的高等院校,孔德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而留校任教。
但事与愿违,孔德因参与反对传统考试方式而在校方留下了记录,学校重建后循规蹈矩的学生才可获准留校学习,孔德对此十分不满,一怒之下离开了自己曾十分深爱的学校。
《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导论: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构架“人性与社会秩序”,尤其是这两者因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的剧烈变化,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传统——研究重心放在人性还是社会秩序。
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学派归纳”。
依据社会学家在阐释人性和社会秩序及相关问题时所持观点的相近性。
如: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等。
(2)“理想类型”。
如人文主义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解释性社会学。
(3)“理论范式”。
范式是存在于某一学科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
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
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基本上经历了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过渡阶段(出现异例,并出现对旧范式的挑战)—新范式占优阶段。
社会学是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
图0—3,图0—5第一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实证主义的社会观和研究方法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率先创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提出了将社会学建成一门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
实证一词具有五方面的内涵: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肯定的而非忧郁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认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进化发展的,因此社会的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
个人或群体必经的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的或实证的阶段。
当实证科学遇到生物学时,科学的方法论就开始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科学不再是解析性的而基本上必然是综合性的了,这一变化奠定了社会学的历史统一观的基础。
社会秩序,或社会静力学的主题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众多部分构成的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它的每一部分都在为维持整体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奥古斯都·孔德(1798—1857)是法国思想家。
曾任圣西门的秘书,其早期著作是署圣西门的名字发表的。
他一生从未担任过专门学术职务,在当时的法国知识界被人视为只是个三流人物,但由于他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社会学体系,因而在社会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和《实证政治学体系》这两本书中。
《教程》写于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秩序荡然的时期,作者写作此书和创立社会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理性秩序”。
因此,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稳定和社会重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通过寻求秩序和进步观念的统一,对启蒙运动哲学的否定与批判传统做出的回答。
社会学的目的是避免因文明进步受到阻碍而引起的暴力革命。
他说:“在实证精神的支配下……一切长期以来单凭政治解决方案始终无法解决的、今天仍是社会心腹之患的棘手问题,将给予科学的估计,以大力促进社会安宁……实证精神有助于巩固秩序,即借助于理性的发展而明智地顺应不可救药的政治弊病。
只有对各种自然现象同永恒自然法则的联系具有真知灼见,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如果有科学无法纠正的……政治弊病,科学至少能向我们证明其为不可救药,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些弊病之所以难以克服是自然法则使然,从而使我们恢复平静,摆脱坐卧不安的痛苦。
”由此可见,他的社会学是对专门社会现象的全部根本法则进行实证研究,是要让这门科学在意识形态上消除现代社会的革命建设,防止社会道德“解组”,使社会有秩序地变化到人道教的社会或实证主义者支配的社会。
给社会学规定这样的任务,在学术上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在意识形态上却是保守的,改良主义的,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
孔德明确规定了社会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据孔德宣称,其目的是一切现有知识的综合,即借助于三阶段规律及学科等级分类法来综合。
他说,全部人类的历史与思想经历了3个独立的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三阶段。
在神学阶段,人类理性探索起源和最终原因,把一切现象都分析为超自然力量的结果;感觉和想象居支配地位。
孔德人物介绍一、实证社会学:含义、原则、思想三阶段二、社会动力学: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三、社会静力学:社会构造四、孔德的宗教学:人道教一、简介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著作。
二、生平1798年1月孔德(英译Auguste Comte)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
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
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六卷)陆续出版。
1838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
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设计了一整套宗教仪式和僧侣制度。
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因癌症逝世。
三、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孔德认为,为了摆脱社会危机,重建社会秩序,必须创建一门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即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政治、道德以及宗教等问题上。
这就是社会学。
1、实证的含义孔德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
在孔德看来,实证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2)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是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是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