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导论1、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孔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2、法国迪尔凯姆著作《自杀论》3、德国人文主义(理解)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思·韦伯5、在中国的发展6、三大功能理论基本观点(1)功能主义: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2)冲突论:原理: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3)互动论:原理:沟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是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第一章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摸式2、先赋地位:即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也就是通过血缘和世袭的方式获得的地位.3、自致地位:即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也就是说,后天努力获得的地位第二章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2、人们是否能被确定为某些角色,不是由自身主观意志决定,是由社会来确定。
3、角色失调表现:(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失败(4)角色中断(5)角色混同4、中国如何如加强角色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1)加强角色规范建设(强制性的如法律规范,开放性的如道德规范等)(2)注重角色技能的提高(着重指专业)(3)重视角色素质的培养(着重指”德”)第三章群体组织1、群体与人群的区别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西方社会学理论》阅读书目1.孔德:《论实证精神》2.斯宾塞:《社会学研究》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5.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或《社会学方法的准则》)6.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分工论》7.迪尔凯姆(或涂尔干):《自杀论》8.迪尔凯姆(或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9.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或《社区与社会》)10.齐美尔(或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11.齐美尔(或西美尔):《货币哲学》12.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3.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5.韦伯:《儒教与道教》(或《中国的宗教》)16.韦伯:《支配社会学》或《支配的类型》(二选一)1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18.韦伯:《学术与政治》19.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20.帕累托:《普通社会学纲要》21.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22.库利:《社会过程》2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2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25.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26.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27.默顿:《科学社会学》(上下)28.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29.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30.米尔斯:《权力精英》31.达伦多夫:《现代社会冲突》32.Ralf Dahrendorf(达伦多夫).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33.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34.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35.柯林斯:《互动仪式链》3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37.George C. Homans(霍曼斯).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38.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39.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40.米德,乔治:《心灵、自我与社会》41.Herbert Blumer(布鲁默).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4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43.Harold Garfinkel(加芬克尔).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44.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与康华德合著)45.布迪厄(或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46.布迪厄(或布尔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与帕斯隆合著)47.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与帕斯隆合著)48.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49.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感》50.Pierre Bourdieu(布迪厄).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5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5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5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54.吉登斯:《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55.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56.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57.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58.福柯:《知识考古学》59.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60.福柯:《性经验史》(或《性史》)61.福柯:《疯癲与文明》62.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63.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6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或《沟通行动理论》)(2册)65.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66.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2册)67.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68.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2册)69.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册)70.瑞泽尔:《社会的麦当劳化》71.贝克:《风险社会》72.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73.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74.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2.1 复习笔记一、社会实证论概况1.社会实证论的含义社会实证论是以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德、穆勒、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等人,是他们明确阐述了社会实证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早期社会学成为一门区别于哲学、文学、宗教学和伦理学且具有强烈自然主义(naturalism)色彩的社会“科学”。
2.社会实证论的产生(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思想来源①经验主义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
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
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但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学理性。
3.社会实证论的发展(1)社会实证论首先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孔德在法国率先提出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从实证主义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构想。
迪尔凯姆把孔德的社会学构想系统化、具体化,社会实证论由此在学科之林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穆勒像斯宾塞一样在孔德思想的影响下,分别建立了唯名论的社会实证论和有机论的社会实证论。
孔德、迪尔凯姆、穆勒和斯宾塞的学说一般被称为早期社会实证论,主要流行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绪论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 (4)应用性、 (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
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
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
【名词解释】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名词解释】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导向功能、 (3)维持秩序的功能、 (4)传续功能【简答】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名词解释】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4)明确生活目标、 (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孔德认为作为社会理论和物理学本质上是一样的,物理学理论可以分为动力学和静力学,因此社会学也可以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
孔德认为通过社会静力学可以用静态的视角研究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社会动力学则是从动态的视角,历史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过程。
孔德的社会学是在批判18世纪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认为这些社会学说都只是处于形而上学阶段上,都是普遍带有思辨的抽象学说。
这些学说只是从“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解放”的抽象原则出发;这些学说对于批判封建社会,动摇人们的旧有观念是有功劳的,但是它只起到破坏作用,只能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而不能起到建设社会、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作用。
所以必须要有新的社会学理论取而代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类型:•有机体论——把社会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有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涂尔干•机械论——个人被视为一个社会原子,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
代表人物:穆勒、凯特莱孔德认为人类理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神学阶段。
这个阶段人类理智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人们却本能地用自己的理智去解释那些最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去探求万物本原、现象背后的最终原因等问题,试图得到关于世界的绝对知识。
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人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去说明世界上的各种现象。
宗教神学就是这个阶段上的产物。
但是人们不会一直满足于神学的解释,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的理智逐渐进人形而上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是理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人们的理智依然在追求万物本原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追求绝对知识;不过人们是用超经验的抽象概念(实体)代替了超自然的神灵,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和空洞的思辨代替了想像。
这个阶段上形成了一些独断论的哲学体系和理论,这些理论摧毁了人们对神学的坚定信念。
关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思想探析(一)论文关键词: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事实论文摘要: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迪尔凯姆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社会学区别于纯思辨的研究,实证主义推动了社会学向精确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这一科学研究手段被应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法国学者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是19世纪20世纪初出现的社会学奠基人。
他关于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理论至今仍是社会学领域无可争议的基石。
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论自杀》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著作被公认为社会学的经典著作。
因此,探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是研究社会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学研究有很大意义。
其实证主义思想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
今天回顾他的学术思想可以更好的开拓我们的思路,对我们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实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这使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而且也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概括和说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实证主义就是在这一需求中产生的。
早期的实证主义主要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倡导而盛行。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之一。
“孔德认为人类对社会的了解已经走过了神学的阶段(1300年以前)和形而上学的阶段(1300-1800年),从而进入了科学的阶段。
实证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衰落,也标志着客观的科学研究已经取代了主观的宗教信仰。
”1]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
他在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即知识的经验性或实证性、研究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社会学概论人物理论汇总孔德:1、实证主义;2、《实证哲学教程》首次提出社会学之一概念;3、社会学之父;4、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5、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6、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秩序”和“进步”;7、实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康有为:群学。
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力图用他创造的统计手段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
列宁:认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的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雷文斯坦: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规律”林德夫妇:1、社区全貌研究;2、《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似的研究。
马克思: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2、社会学主要奠基人;3、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4、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5、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默顿:1、《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2、显功能、潜功能。
帕森斯:1、《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2、维持社会系统的必要功能条件:适应(经济子系统)、达鹄(政治子系统)、整合(社会共同体子系统)、维模(文化子系统);3、社会行动三要素:目标、情景、制度。
斯宾塞:1、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3、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4、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5、社会进化论: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斯莫尔: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索罗金:社会流动分为垂直流动、水平流动。
滕尼斯:社区类型学→《社区与社会》。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
涂尔干:1、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2、《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3、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先在性、外在性、客观性和强制性;4、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5、提出“失范”概念;6、研究社会学采用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事实[收稿日期]2007-04-17[摘要]“社会事实”一词是法国社会学的奠基者迪尔凯姆所使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他为了社会学研究的需要而确定的研究对象。
他对这一概念作了非常严密的界定,并对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外在于人的意识并对人的意识具有强制性等特点,要当作物来研究,为以后的社会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实证主义有人将社会学理论分为社会事实、社会释义、社会批判和社会行为四大范式。
其中如果说有哪种范式真正在社会学160多年的历史上起到了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会同意,只有孔德、斯宾塞开创的社会事实范式或实证社会学具有这样的殊荣。
在迪尔凯姆看来,虽然孔德和斯宾塞承认社会事实是一种自然的事实,但并没有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同孔德和斯宾塞不同,迪尔凯姆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仅通过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而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了最为充分的理由,而且他身体力行,通过对自杀、社会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一、“社会事实”的界定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迪尔凯姆以六章的篇幅谈论了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什么是社会事实;其二,社会事实的特征如何;其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在迪尔凯姆那里,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
1.何为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界定社会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学获得独特的研究对象,以使其脱离哲学的羁绊。
在《自杀论》的序言中,迪尔凯姆写道:“毫无疑问,对社会学来说,它要存在就必须首先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必须关注不属于其他学科范围的现实。
”这个赋予社会学存在理由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
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迪尔凯姆是这样定义社会事实的,“它们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总而言之,这些社会事实具有一种新的性质,只有用‘社会的’一词可以表明这种性质和它的含义。
第6章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孔德的社会学主题是“人类从古至今的进步”,斯宾塞的主题是“从尚武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社会进化”。
与孔德和斯宾塞不同,迪尔凯姆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仅通过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而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了最为充分的理由,而且他自己身体力行,通过对自杀、社会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主要关注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另一方面又坚持社会是由不依赖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存在的突生现象。
《社会分工》论述了由社会分工日渐增长的复杂性和专门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自杀论》探讨由社会整合的破坏而构成的对社会团结的威胁。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论述了宗教及其仪式在何种程度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加强社会团结。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简介(一)家庭背景(二)老师对他的影响1、库朗热的影响,历史研究中科学严密的价值,以及共同知识和宗教对社会团结的意义;2、布鲁特,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强调不同层次的现象之间的基本的不连续性,强调从一种分析层次转向另一种分析层次时突出的新异之处1913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第一个社会学系。
二、学术渊源(一)法国悠久的启蒙主义传统,圣西门和孔德(二)同时代的老师、同事,还有对手塔德(三)孔德的影响:“社会学之父”,并承认自己的关于劳动分工是推进社会整合,社会团结的思想来自于孔德,孔德关于社会学是一门实证主义科学,倡导实证主义方法论,关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划分,以及关于科学和社会进步的论述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1894年《社会分工论》(博士论文),关于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发展。
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社会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895年《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明显与孔德、斯宾塞区别,赋予社会学和社会研究方法以明显的性质(不到150页的小册子),以6章篇幅谈三个问题:1st什么是社会事实;2nd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3rd如何研究社会事实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1、社会唯实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A)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被称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
2、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受到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
(B)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它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积极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1、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在其论著《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并力图把他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2、孔德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认为:
(1)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
(2)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
3、孔德、斯宾塞到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发展特征:
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在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③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改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