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的药物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42
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药学监护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评估疼痛程度和类型:了解疼痛的程度和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VAS (视觉模拟评分)和数字评分法。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和患者的病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单一的药物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3. 按需用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
控制疼痛的目标是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其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4. 优先选择弱效止痛药:开始治疗时,常常选择弱效止痛药,如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NSDs)和阿片类药物的非处方剂量。
这些药物一般可以提供较好的疼痛控制,同时副作用相对较轻。
5. 逐步加强止痛药物:如果弱效止痛药无法控制疼痛,可逐步加强药物治疗。
强效止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和其他药物(如非阿片类镇痛药和抗抑郁药物等)。
6. 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监护:药师需要监护患者用药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
药学监护在癌痛的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师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监护:1. 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师可以为医生提供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的建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疼痛控制。
2. 药物相互作用监控:药师可以监控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师可以提供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建议,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3. 副作用监护和管理:药师可以监测和管理患者用药期间的副作用,以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4. 用药指导和患教:药师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药物的用法、用量、副作用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药物合理使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癌痛的药物治疗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药学监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监护,以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
全性对比
引言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针对癌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是两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重度癌痛。
本文旨在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为临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提供依据。
一、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效果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镇痛效果和镇静作用,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和κ受体来产生药效。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主要通过与μ受体结合来产生镇痛作用,其药效较硫酸吗啡缓释片更为温和,能够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感。
研究表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治疗癌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其他镇痛药物相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镇痛效果更为持久,且不易产生药物滥用和依赖。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安全性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少。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抗乏力和镇静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
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在治疗癌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镇痛效果较为温和,安全性较高,不易产生药物滥用和依赖,更适合长期治疗癌痛患者。
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镇痛效果更为强烈,但安全性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稍低,易产生药物滥用和依赖现象,需要严密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用药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的效果分析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治疗癌痛的药物,而华蟾素是一种中药,两者联合治疗癌痛是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本文将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有效缓解癌痛。
华蟾素是一种中药,具有镇静、抗炎、止痛等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力。
据临床实践证明,华蟾素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
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癌痛的治疗中,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缓解癌痛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传导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而华蟾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减轻疼痛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地缓解癌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具有长时间的缓解癌痛的效果,可以维持较长的止痛时间。
而华蟾素则可通过调节免疫力,让机体更好地适应癌痛,并降低疼痛的程度。
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癌痛的缓解效果,并延长止痛时间。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华蟾素的联合使用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盐酸羟考酮是一种高效的镇痛药物,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依赖和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大,如恶心、呕吐、便秘等。
而华蟾素则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成分,副作用相对较小。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减少盐酸羟考酮的用量,从而减轻其副作用。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两者的作用机制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地缓解癌痛;联合使用能够延长止痛时间,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癌痛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癌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之一就是癌痛。
癌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癌痛的治疗现状和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癌痛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介绍。
癌痛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解痛药物:解痛药物是最常用的癌痛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化疗药物:对于癌症患者,化疗不仅可以用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还可以缓解癌痛症状。
放疗治疗•传统放疗:传统放疗是一种通过电离辐射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癌痛症状。
•介入放疗:介入放疗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将放射性物质直接送到癌痛病灶,以实现局部治疗的方法。
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术: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介入手术来阻断疼痛传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癌痛。
•神经刺激术:神经刺激术通过电刺激或化学刺激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以达到缓解癌痛的目的。
癌痛的治疗进展精准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可以接受精确治疗。
例如,根据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可以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减轻癌痛症状。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一种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增强治疗效果的方法。
例如,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癌痛,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病痛。
智能化治疗智能化治疗是指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来指导癌痛治疗的方法。
例如,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数据,可以构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病痛。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癌痛的治疗现状和进展呈现出多样化和个体化的特点。
药物治疗、放疗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在缓解癌痛症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准治疗、综合治疗和智能化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癌痛治疗的效果。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更多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癌痛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
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
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
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
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
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药学监护
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多学科合作:由医生、药师、护士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监护。
3. 阶梯式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较弱的药物开始治疗,逐渐酌情提高药物剂量或使用更强效的药物。
4. 综合治疗:结合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在药学监护方面,药师在癌痛药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师应参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并提供药物相关的监护和咨询
服务。
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1. 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药物的安
全性和疗效,并根据临床指南和药物信息提供用药指导。
2. 药物配伍和用法用量监护:对于复合方剂的配伍相容性
和合理用法用量进行监护,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监测:监测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
现的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提供及时的干预和调整建议。
4. 用药合规性监测:监测患者是否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提供用药合规性的建议和指导。
5. 患者教育和药物信息咨询: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教育和咨询,增强他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癌痛的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有药师提供的药学监护,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癌痛规范化治疗常用药物合理应用引言癌痛是指由于肿瘤侵犯或转移导致的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
癌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合理的药物治疗是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1.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癌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其通过与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
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氢吗啡酮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了解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便秘、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需要根据疼痛程度适当调整剂量,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常用的抗炎镇痛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在癌痛治疗中,NSAIDs可以与阿片类药物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但是,使用NSAIDs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长期使用NSAIDs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溃疡、出血等;•对于有消化道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NSAIDs;•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时需谨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3.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疼痛感知。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舍曲林等。
在使用抗抑郁药时,需注意以下要点:•根据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使用抗抑郁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持续坚持治疗。
4. 化疗药物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痛的同时也可以发挥镇痛作用。
例如,紫杉醇和多柔比星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治疗,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
然而,使用化疗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在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方案选择时需权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风险;•化疗药物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患者不可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化疗药物的用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5. 其他辅助镇痛药物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辅助镇痛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
癌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药学监护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多选题1.癌痛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A.常规评估原则B.量化评估原则C.全面评估原则D.动态评估原则2.以下属于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的有:(ABCD)A.可待因B.曲马多C.羟考酮(日剂量低于20mg/d时)D.吗啡(日剂量低于30mg/d时)3.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更新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包括:(ABD)A.口服给药B.按时给药C.按阶梯给药D.个体化给药并注意具体细节4.2018年发布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中,对中度疼痛的处理建议为:(ABCD)A.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B.建议首选弱阿片类药物C.建议首选弱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D.可视患者情况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5.以下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BCD)A.作用于环氧合酶(COX),发挥解热镇痛以及抗炎作用。
B.包括非选择性COX抑制剂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两大类。
C.主要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中、重度疼痛。
D.该类药物具有天花板效应,当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再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药物毒副反应。
6.以下对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恶心、呕吐为可耐受不良反应,持续用药数天或1~2周后症状可消失或减轻。
B.便秘为最顽固、持久的不良反应,不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
1C.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可使用乙酰胺解救。
D.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时宜常规合并应用缓泻剂以防治便秘。
7.以下关于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患者疼痛控制不佳时(疼痛评分≥4分)有进行剂量滴定的指征。
B.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滴定初始剂量为口服5~15mg吗啡或静脉给予2~5mg吗啡,或其他等效药物。
C.口服给药60分钟后进行评估,静脉给药15分钟后进行评估。
癌痛得药物治疗与三阶梯指导原则(一)孙建纯王莉疼痛就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得病症。
医学科学在研究与解决它得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得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就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就是在人们得生产与生活当中,还就是在临床医学得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就是太常见、太普通得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得足够重视。
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得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与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得治疗只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得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
尤其就是对一些长期患病得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得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就是或束手无策。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得疾病,莫过于就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得癌痛得认识与治疗了、1 什么就是癌痛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得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得或可能存在得组织损伤有关。
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得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
它与一般得疼痛得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于长期得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得忍受程度与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与精神等诸多因素得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与治疗癌痛十分重要。
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与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就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得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种。
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得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得关联。
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得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
癌痛得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就是至今尚无明确得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得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得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与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得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得精神心理障碍。
引言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巨大的负担。
有效的癌痛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或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案。
一、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第一阶梯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这些药物可针对不同程度的疼痛进行治疗,从轻度到中度疼痛都适用。
常见的非阿片类药物包括:1.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对于轻度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但是,对于癌痛来说,它的作用相对较弱,多用于疼痛的早期阶段或轻度疼痛的缓解。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和培他林等。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对于癌痛的治疗来说,NSAIDs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较好。
3.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一种NSAIDs,除了具有减轻疼痛和炎症的作用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痛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二、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治疗第二阶梯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阿片类药物来控制中度到重度癌痛。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止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肽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1.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对于中度到重度癌痛的控制有显著效果。
它可以通过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来减轻疼痛感。
2.羟考酮:羟考酮是另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与吗啡类似,可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治疗。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κ阿片肽受体来减轻疼痛。
3.氯胺酮: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与阿片类药物结合使用可以增强止痛效果。
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需要注意用药的副作用,如便秘、呼吸抑制、恶心等。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三、第三阶梯:介入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第三阶梯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那些对阿片类药物无效或不耐受的病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的效果分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痛的药物,该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
华蟾素则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症状。
本文将分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的效果,探讨这种联合疗法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传统的镇痛药物常常存在着耐药性和副作用大的问题,因此急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物,它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缓解疼痛,且具有持续缓解疼痛的作用。
华蟾素则是一种中草药,被认为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互补彼此的优势,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疼痛传导通路和减少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
它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μ受体,减少痛觉传导,增加疼痛阈值,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该药物还能够调节促炎和抗炎介质的平衡,减少病理性炎症,缓解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华蟾素则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能够通过不同的靶点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从而更好地缓解癌痛。
临床研究证实,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的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癌痛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联合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华蟾素的患者,在镇痛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或华蟾素的患者。
在疼痛缓解速度、缓解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华蟾素联合使用能够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为癌痛患者带来更大的舒适度。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华蟾素治疗癌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该联合疗法能够通过增强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为癌痛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联合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为癌痛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癌症患者止痛的三阶梯治疗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四项重臾之一。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到200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在全球推行癌痛治疗计划。
卫生部于1991年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工作的通知,以及镇痛药临床应用的五项基本原则。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
第一阶梯的药物为非留体抗炎药,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其他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高鸟甲素、蔡普生以及口引躲美辛栓(肛内)等(见骨骼肌和风湿免疫疾病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也可作为第二、第三阶梯的辅助用药。
第二阶梯的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其他药物有双氢可待因、氨酚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布桂嗪、曲马多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或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
第三阶梯的药物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 其他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啡诺、二氢埃托啡、美沙酮、芬太尼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应用了第二阶梯的药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的患者。
1、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1) 口服给药: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经济、方便,尤其对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不易产生依赖性,这样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若不适合口服给药或达不到止痛效果,可采用透皮贴剂、肛门给药和输液泵连续皮下用药。
(2)按时给药:按照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才能使患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的。
(3)按阶梯给药。
(4)个体化用药:所用药物剂量是应以能使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不应以各种镇痛药物推荐的常规剂量为标准, 也不受药典中规定的“极量”的限制。
一方面因为药物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耐受情况不同,调整剂量也会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