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这是一个台湾的笛子专业的高材生所写的论文,我仔细阅读后认为很有价值。其中对笛子制作的全过程和影响笛子音色的各种因素都有详尽论述,对于笛子专业制作,业余制作,和普通爱好怎么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好笛子都很有用处。由于原文是繁体字,我用了几个小时才全部改成简化体中文,只要能对笛友有所裨益,我的时间就没有白费。

一、前言

竹笛制作一直是笔者极感兴趣的部分,我曾试验以塑胶管制做过竹笛,之后由于大陸竹材取得不易,曾经砍过台湾的观音竹及台湾桂竹来试做笛子,而在于亲身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台湾产的竹子因土壤气候问题,无法制出与大陆同等品质的笛子,桂竹作为大笛其音色尚可,但桂竹易弯曲,內壁不平均对制笛也有影响;在自己的乐器制作实践下,发现即使制笛以不若其他乐器复杂,但在每个不同的制作环节上,都能左右着乐器的品质,所以我将我制作笛所的的知识及心得记下与大家分享。

二、竹材之品种

要论述竹笛之制作,我们必須先了解竹子;如果说竹笛的制作只是将竹子挖几个孔就完成了,那能合于竹笛制作的竹子品种似乎就很多,但若是真的要能制作出音色及功能俱佳的笛子,除了制作工艺的优劣外,适当而良好的竹材就很重要了,适当指的是它的密度、弯曲度。竹节间距离及內径及外径大小等,如台湾产的玉山箭竹及观音竹虽然说长的很直而且平均但是密度不高即其纤维密度太低所以制作出來的声音音不易集中,麻竹普遍太粗,即使做为低音笛的材料都太大根本无法成材,而竹节太近的竹子內径必然不平均,即使制作出來也必然产生严重的音准问题,所以也是选择的重要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问题是指适当的制笛竹材中也有好坏之分,如密度高者普遍较佳,而竹子內外弧度越能接近圆形越好,将有利于发音之灵敏度,是更好的材料。

中國大陆所产的竹子,能制笛的多在浙江,江西一带其中以杭州西面余杭铜岭桥的白竹为最佳,白竹又称苦竹,主枝明显而少有分枝,叶略小,它质地坚硬,内径统一,与其它品种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节通常是一整节的,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苏州等江南的民族乐器厂以及国內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铜岭桥采购竹材。据说明清时代,铜岭桥的苦竹制作的竹笛曾作为贡品被送进宮廷,可见此地竹材品质之佳,是制笛之良材,而当地居指出,因当地产铜矿,所以竹子生长过程中吸收土良中金属离子,所以密度才能比之其他地方所产之苦竹更高,近期竹材需求量越来越大,因供不应求当地制笛师便购买安徽所产的苦竹希望能不其不足之量,但经过比较发现其品质却远不如铜岭桥当地所产之苦竹,在此居住约有五十余户人家,其中从事竹笛制作的就约有三十到四十户之多,更说明了此处所产苦竹品质之优良,几乎全国使用的竹笛都是由此生产;除白竹外,闽北,赣南、江西所产紫竹可說是苦竹之外第二大量用來制笛的品种,紫竹皮硬肉软,是靠坚硬的皮发声,所以不像皮软肉硬的白竹要去竹青(即是指竹子的表皮),所以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紫竹音色较白竹为薄而甜美,白竹音色则结实而饱满;除此外也有少数人使用原产于安徽,江西一帶的湘妃竹,另外名制笛师应明章尝试开发的豹斑竹音色甜美但竹子不生长规则,易产生音准问题,这两年有人尝试一类新竹材称为花苦竹,效果不错,但是其管径较大,无法制作梆笛实属可惜,不过普遍来说,多数人还是较能接收白竹跟紫竹的音色,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出现更加适用于制笛的新竹材。

三、制作过程

(一)、竹子生长环境之影响

演奏家俞逊发先生认为笛子的好坏,材料占了60﹪,其实多数乐器都是如此,生长环境影响材料的优劣尤其明显,在此加以介绍:

1﹒土壤: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种类会明显影响竹子的生长品质,当然养分充足的状况下,竹材生长易于扎实,养分不足者,所产竹料易于纤维较软而竹壁为薄,铜岭桥當当地的土壤分三类如下,黄土地、沙地、石子地,其中黄土地的土质最好,养分充足,所产竹材不仅较直而质地也是最密实的,沙地所产的竹子,因养分不若黄土地丰富,竹材较单薄制成竹笛之后效果较差,而石子地所产的竹材养分介于黄土地跟沙地之间但是所长竹材容易弯曲,在制作过程中,较不好处理,即使以烤火的方式将之扳直,仍然有可能产生內径不平均的问题而严重影响音准,所以我们还是认为以黄土区所产竹材为制笛最优良之选择,然而此类土壤在铜岭桥所占面积并不多,可见良材之难得。

土壤种类

黄土地

沙地

石子地

特性

土壤养分高,生产竹材结实,占地面积最小。

土壤养分低,竹子质地松软,占地面积较大。

土壤养分中等,但生长竹材易弯曲,不平均。

2﹒阳光:其实多数中国乐器制作上有其哲学或玄学之说法,其中对材质有阴材与阳材之分,如古琴<4>制作中桐木面阳,受到太阳照射的部分为阳材,反之称为阴材,背板面板依不同之搭配,能得不同之音色,对这些哲学性之解释我们无法详尽阐述,但以现代物理观点论之,我们知道受阳面的植物受阳光照射后产生化学变化,质地、水分含量,生长速度皆有所不同,自然与照光少者质地不同;竹材也受阳光影响甚多,以子竹为例是最明显的,制作京胡的老师傅认为能拿來做琴杆的紫竹的标准是很严格而且难得的,除了因为竹子要直,粗细要平均、竹节还要生长在把位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他们认为好的紫竹,受阳光影响有四类是最好的,分別是阴阳竹、黑观音、玉腰带、点金沙,因为紫竹受阳光照射部位会呈现紫黑色,未受光照部位呈黄色,阴阳竹指的是竹身明显一半是黑色一半是黃色,黑观音是整枝竹子遍体成深黑色,玉腰带是竹节轮廓明显而仅在此处呈現一环黑色,点金沙是指受细碎的阳光照射呈現斑驳金点在竹身上,此四种情形我认为除了竹材状况会有所不同影响音色外,在美觀上的意義勢必也是極重要的,不過就現代的觀點而言,我們解釋紫竹的好壞通常會選擇黃色部分較多之竹子,因為黃色部分多表示受阳光照射少,因阳光不够充足竹子將生长缓慢,因此竹材质地将更为密实,以此为例,我们选择白竹的情況下也是以背阳光面山坡所产的竹子易找到好材料,不过我觉得对阳光音色的解释到目前为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日后研究。

3﹒病虫害:过度严重的虫害都是不利于竹材生长的,除了两种情形,其一是轻微的虫害,意指并未严重破坏竹子生长形态,此时因受虫蛀的竹子会生长缓慢所以同样会比较结实,所以适于制笛,另一特例是所谓铁心笛的状况,曾经访问乐器行将铁心笛夸大甚至误传其形成状況等,其实铁心笛意指竹子受虫蛀了一个洞,被露水、雨水浸湿使的竹子內壁病变,內部整段成黑色,而硬度极高,一般修笛刀不易挖动故称之铁心,通常只要笛子里有一段是铁心音色就会比一般笛子音色再亮,所以当初不肖商人将竹子表皮刮伤,內部浸入特殊药水,使其成黑色,之后以高价卖出以求取暴利,皆是由于多数人夸大铁心笛之功能。

4﹒施肥:随着乐器需求量大增,许多制笛师在土壤上施肥,让竹子生长快速,但是如此的状况下却严重影响竹材品质,因为施肥后竹材快速生长,材质必定松散,制笛后音色往往不佳,实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二)、取竹

名制笛师董雪华<5>认为以生长四到五年竹龄的竹子为制笛材料是最为适宜的,因为竹龄夠老,其密度较高,材料水分也较少,反之现在因笛子需求量大,生长未满两年的竹子就拿來制笛因竹肉还幼嫩其效果较之老竹为差,但是过老的竹子也不适宜做笛子,毕竟竹子非木本植物,当生长超过六年以上即走下坡,质地开始松散;取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通常是在冬天十二节气中的霜降时收竹子,因为此时竹子的含水量较低,制笛之后比起夏天收的竹子不易发霉,所以取竹的时机也是相当重要的。

(三)、干燥

制笛的竹材一般应干燥两年以上,自然风干,自然风干的竹子也有水分,赵松庭老师认为竹子的水分至少必须保留五分之一,不然过度干燥后制成笛子时发音干涩,而且遇到湿度急剧变化时通常会出现开裂的情況。董雪华先生说:「在烤竹子时,火候必须掌握好,不能烤得太干,又不可里面存留太多水分,这样的竹子制成竹笛后音色圆润」,足见含水量对于做竹笛的重要性,一般自然风干时此取交叉叠放的方式,虽然比较佔空间但是竹身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容易达到干燥的效果,紫竹类竹子一般风干时候竹节是不打通的,有人认为是否打通后竹子內壁才能易于跟空气接触,但是我们认为留下竹节能夠保持內壁的平均度,避免因风干时竹肉开始收缩的情況下无竹節支撑而造成的变形;风干时候场地的空气也是很重要的,铜岭桥位于山区,其实湿度是很重的,我们一般会希望是有南面的风吹拂,因为一般东风跟西风所带的湿度约为80,太过潮湿,竹子不易干反而易于发霉,北风湿度约30,所带湿气太少,易在风干过程中使竹子开裂,南风湿度约45,是最适宜的风,以前铜岭桥并未发现此一差別,所以竹材都是放置在四面开放的空间,湿度变化剧烈,不仅不易干燥,还容易发生裂竹的现象,現在、已经开始知道针对不同气候、季风来调整开哪面窗戶,调整竹子放那个方面,可见制笛经验正在慢慢进步中。

(四)、去竹青

竹子干燥后会杀竹青,即将竹身上那层青色皮以砂纸磨掉,只能磨去少许,曾有制笛师以刨刀去皮,如此伤到竹肉反而有害于音色,之前坊间有一号称石斑竹的笛子仅是未去竹青的竹子,虽然美观但是竹皮与竹肉间之密度差异甚大,反而会使音色发挥不出,实在是不好的制作方式,在杀竹青时,有经验的师傅只要闻到竹青的香味就能分辨出此竹材是否优良。

(五)、烤竹

竹子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完全直的,我们会通过一道烤竹的程序,將他扳直,先观察出竹子弯曲的面,将此处以高温使其暂时软化,准备一块木板,木板中挖出各式不同大小之圆孔,将烤软的竹子放入与之吻合之孔中扳直,之后急速以水浇之使其定型;烤竹时以前是直接以瓦斯炉的火来烤,但是大家发现此种火力不夠強容易烧焦表面,內部不夠软,扳动时易使竹子开裂,所以現在大多以炭火烤竹,烤竹时在竹身上抹上一层油,使的温度平均不至於烧焦,烤竹过程中竹子本身水分也会減少,但是不宜过多,如果自然风干时间不夠长,以火力将水气带出,制成的笛子以后有变形的可能,因为大量水分急剧被逼出使纤维毛细孔张大,不只影响音色,以后水分也容易回渗,此种笛子刚开始吹奏时覺得竹子很干音色很好,到很快水气就回來,笛子易发霉,音色也会变差,所以烤竹的时间的掌握也是不容易的。

(六)、画线定孔距

赵松庭老师研究出的定音数据一直是制笛师做为参考的重要依据,当然其中还是有许多需

要修正的,不过这只是订出孔之间的距离,在画线定位的考量(在竹身哪一面开孔)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竹子本身不是正圆,不仅外径如此,內径也是,正确的下点位置将決定竹笛的整个反应及音色,吹孔及膜孔之位置关系尤大,膜孔的位置如果不正确,将严重影响所有高低音的音色,現在大多数制笛师已经慢慢著眼于此一现象,将使制造笛工艺更进一步。

(七)、修孔

孔的形状及修孔角度对整个笛子的音色及发音灵敏度是相当重要的,现图示如下

类別

吹孔

膜孔

指孔

形状

长橢圆但左右两边稍平整。

长橢圓圆。

应因音色之不同有不同之形状、大小。

大小

最大

最小

介於吹孔与膜孔之间。

角度

向內斜挖约20到40度。

向內斜挖约25度。

向內斜挖约30到45度。

(附言:角度问题关系音色之变化,极富弹性,但有其最大与最小值。)

1﹒形状与大小:吹孔之形状为何要成长橢圆?其实是为了适应嘴型,因为吹笛时口风集中的状况下风门不会完全圆形,反而是有点扁的弧形,倘若吹孔入气边缘太圆则与嘴型不符,则发音效率反而较差,所以在长橢圆形的边缘要弧度減少,有点接近直线。而膜孔以前多是圆形的对音色的帮助不大,后来改成橢圆形使得发音更加明亮而富色彩,但是过大则音色会吵杂,发燥,反之,过小则会使音色发闷,发虛,基本上我们是不建议初学者或不懂修笛子的人调整吹孔及膜孔,否则音色很容意被破坏;指孔对音色虽有影响,但不如吹孔及膜孔来的严重,毕竟为了音准问题,常常需要调整孔的大小,不小心挖太大时,虽會让音量变大,但还不至于破坏掉整体音色,一般来说指孔形状越胖音量越大,如以前鹅蛋型及黄豆型时,其音色皆较明亮,尖橢圆形时会出一较尖锐的金属声,如果需要较为大器的声音时,指孔比一般为大,如丝竹时,指孔也是调整较小的。

2﹒孔內角度:当孔的形状都挖好但是角度几乎沒有时,此时笛子一定是很难吹奏的,吹孔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因为笛子发音是边棱效应,所以当气柱击打到吹嘴边缘时需要有一个较尖锐的切削口将气流切割分开,使气流旋入笛身,如果边缘切角太钝则切削效应太差,发声势必不灵敏,当时有許多演奏家发现此一现象时,便将吹孔边缘消的甚薄,但是发现中低音发音容易了但是高音却困难了,俞逊发先生指出,这是由于吹孔角度过薄,气体的着力面太少所致,所以还是不能太过,不过普遍当吹嘴角度大到45度以上时,音量较一般(此指吹孔大小一致,改变角度的状况下)时大,而音准也会较高,反之音量则较小,膜孔的角度是决定了笛膜震动的激烈程度,膜孔开过大的情況是出现震动粗糙的情形,但是膜孔角度一大会使震动激烈,使

声音偏亮,所以一般我们将膜孔的大小收小,內部角度加大,此时就会產生细密而明亮的声音,反之膜孔过大时震动已经很粗糙,如果角度也很大时那将导致既粗糙又尖锐的声响,是极度不悦耳的,指孔的角度对音色的影响较小但是却对音准影响很大,当角度大时易于发音,而声音明亮,此时的高音音准较容易达到标准,而八度音高才容易满足,同时指孔角度过小时,整枝笛子的共鸣会明显降低的。

3﹒压孔:刚修完孔时表面有一粗糙的边缘,一般为了使手能易于按孔会将指孔用砂纸整个磨过,使得孔微微向下凹入,如此不仅使运指容易,更会提高音准,同时使灵敏度增加。

4﹒结论:透过吹孔、膜孔及指孔三者的形状、大小及角度变化可以组合出不同乐曲需要的音色,我们做简单介绍如下

音乐类别

音色取向

吹孔

膜孔

指孔

南派乐曲

音色较软而甜美,希望音色的集中点明显,颗粒性较小。

吹孔小,而內部角度约30度,选择竹肉较薄的竹子制作。

膜孔小,而內部角度约30度。

指孔小,呈稍微尖形橢圆形,角度约35度。

北派乐曲

音色豪迈刚硬,希望颗粒性大而较粗,音量大。

吹孔较南派笛稍大,呈较胖的橢圆形,角度约40度,通常喜欢厚的竹材。

膜孔较南派笛稍大,而形状较圆,角度约40度。

为求其厚实的音色,指孔形状较南派笛稍大,而其角度约45。

(八)校音

制笛过程中孔大略定好位置后,其实音准尚未稳定,因为一般定孔距时是用几把固定的量尺,先测了竹材头尾內径后,取规格相近的量尺定下位置,而每枝竹子的生长过程不同,內径毕竟不均匀,虽然孔大略成形,但音准还是要再调整,此时必须有一能吹奏的人,运用调音器边吹奏边调音,如此的状况下,此调音员的演奏水平能大大影响其调音结果,如果其演奏方式不正确,如嘴型或气息运用不正确,则在给一般正常演奏的人吹奏时还是无法完全准,所以通常吹笛子的人都会学习基本调音的方式,毕竟每个人吹奏习惯不同,还是要具备调音的能力才能有效的精确的让这把乐器能更适合自己。

(九)上漆

用来上笛子漆的是一种名为虫胶的酒精漆<7>,是昆虫吃了树的汁液所分泌出的物质,因为是天然的成分,天然的虫胶跟笛子两者间的密和度也会比化学漆还更好,漆对于乐器有下列几项帮助:

1﹒保护:因为手有手汗或是靠吹嘴的部分是直接与我们的嘴唇接触,容易碰触到皮肤上的油脂或吹奏时的口水,这些都是有侵蚀性的,上漆能有效防止此类伤害。

2﹒防止受潮:在笛身內外上漆的话也能帮助笛子不易受潮,避免发霉例如手指的手汗会渗入指孔表面,会使该部分的漆成深褐色,比较严重是內部的部分,因为吹奏时,人吹出的空气中,含大量水气,如果吹奏完时沒有放置在通风之处干燥,笛子往往会发霉,而內部上漆可以

減少竹壁吸水的比例,防止发霉。

3﹒帮助音色:通常第一层底漆对乐器影响是最明显的,表面上漆之后音色明显集中,增加厚度,若在笛子內部也上漆则由于漆的表面较光滑会使音波反射容易,会让音色更明亮,例如名制笛师冯海成的笛子,他选择了极薄的紫竹制笛,本来聲音应该是非常单薄的,但是他在內部上了极厚的一层虫胶使的其音色虽然薄但是确有明显集中点,成了其制作的竹笛的一大特色,但是对于在笛子內部上漆有两派说法,有人觉得內部上漆帮助音色,还能防潮,但是有一派却认为內部不该上漆,让他能接触空气,如此的笛子,音色的进步空间极大,而不会像上了漆的笛子音色的进展有限。

4﹒美观:上漆后乐器显现一明亮之色泽,通常上了第一层后,已极细的砂纸磨掉,之后再重新上一层,如此表面就会非常光滑,这其实是家具上磨光上漆的方式,但虫胶上漆后的光泽并不如现在的亮光漆名亮,同时虫胶的价格比化学漆更贵,所以有些厂家为了美观及方便,选择使用清漆,或是他们所谓的地板蜡来上漆,虽然更增加美观及质感,但音色就不如虫胶了。

(十)缠线、镶骨、接老头:上完漆后会在笛身上每个指孔间缠线,以往是棉线后改成尼龙线,缠线是有保护及帮助音色的两项功能,因为笛子县委是成一束生长,当摔落之时很容易由生长的纹路裂开,缠线紧密包裹住笛身防止笛身爆裂,同时包缚住笛身后使得竹身在紧实会让音色更集中,我们曾做过实验,将竹子缠线拆掉,会发现整体音色变的较松散,或是仅拆掉某一指孔上的线,此时同样的只有单一个音的音色与其他不同,由于知道此项差別,我们由以前以棉线缠笛子,发现棉线張力有限,后采取韧性更高的尼龙线;我们在笛子的头尾两端镶上牛骨头或塑胶或牛角、玉石等等不同材质,是有其保护功能,当笛子摔落时必是由两端先著地,试图以此抒解笛身所受的冲击。

老头在此是指笛子最上端之一段竹子,因为吹孔上方约0.2到0.6公分处会放置笛塞,所以笛身共鸣段仅只有笛塞到笛尾之间,我们比长笛多了一段很长的接有,其功能有二:1﹒平衡:此段笛头有视觉平衡及重量平衡的功用,因为现今大多持笛手行不同于长笛,我们笛子的重心必须较靠近笛子中心,才能有利于我们演奏,同时视觉上也比较美观。

2﹒共鸣腔:老头中空,可以增加笛子的共鸣度,我们曾实际做过实验,竹笛有此共鸣腔時演奏時音色较丰润,然而在录音室時,多数演奏家不希望有此笛头,因为此笛头会增加一些多余的震动频率,在表演台上听不出來,但是在录音室时却是容易被收到的。

初学者如何选择竹笛

初学者如何选择竹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要选购好的竹笛以满足我们学习和演奏需要。 (一)看外观 笛管要求圆且直,粗细要均匀合适,一般笛头会比笛尾稍粗一些,这是由于竹子自然生长的条件所致。笛子的天然颜色最好是黄色,分量要重一些的,嫩的竹子是黄绿色的,最容易因干燥等原因破裂,不宜选用。 (二)观察音孔 音孔要大小合适,特别是吹孔和膜孔的比例一定要适中,否则就会影响吹奏。指孔的形状和排列要规则,孔内侧要光滑无毛刺。出音孔的位置和大小往往会对音准及音色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背面的基音孔,要与正面的各个音孔呈对称排列,偏向一边的就不能使用。 (三)笛塞与笛管内壁 笛塞要选择软木制作的,表面光滑,不漏气。它与吹孔的距离很重要,一般是2~3mm左右,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影响音准;笛管内壁要光滑,不能有虫蛀的痕迹,否则会影响发音的通畅。

(四)关于铜接口 铜接口能对笛子的音准进行调整,目前有两种:一是单插型,即接口铜管只有一层,内壁于竹子内壁相接并作为笛子的一部分,外壁与笛头端的铜管相插。优点是设计简单方便修理,缺点是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漏气。二是双插型,这种插口的好处就在于通过两层插口解决了漏气的问题。在挑选的时候不能选择插口太松的,相反如果太紧就可能出现插拔不便或将笛头端的铜管一起拔出的问题。如果要选购专业类笛子,最好不要铜接口,这样既可以防止漏气也可以防止开裂,而且音色会更好。 (五)实际演奏 音准是学习演奏的重中之重,通常需要用实际吹奏的办法来确定笛子的音准,这要凭借很丰富演奏经验和灵敏的听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挑选笛子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请一位有丰富演奏经验的老师帮助挑选。如果是定做邮购,那就要在信中写明所需笛子的一切相关问题,特别是你演奏时的平均温度,即当温度是多少时A=440Hz,这样才能确保笛子的质量。 (六)选择合适的竹笛有助于学习演奏

小学竹笛校本课程教材

竹笛概述 一、竹笛的历史渊源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笛、笙、琴、瑟、筝是古老纯正的中国乐器。而笛,最为古老。目前有 实物可考的最早笛类乐器,当数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 关于笛贴膜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刘系作七星管贴膜以助声”。到了唐宋以后尤其是元 代散曲、杂剧的兴起,笛已是主奏乐器了。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更加繁荣,又推动了笛的制作 与演奏。随即出现了以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的“梆笛”、为江南昆曲伴奏而得名的“曲笛”。另外还有小笛、排笛、口笛、侗笛、羌笛等。 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是发展民族音乐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普及民族音乐要从小抓起。应该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笛子演奏图解 笛子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可以选购第三孔作G调或者F调的短笛,这两种笛子音色 明亮,吹起来不费力,又能演奏三至四个调子,可以用来伴奏一般歌曲和舞蹈。 吹笛子要有正确的姿势,不然会妨碍气息的流畅,影响吹奏效果。 吹笛子可以坐着吹站着吹。站着吹时,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两脚要放松,但不 要弯曲。不论站着或坐着吹笛子,两眼都要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 要向上耸起,这样既便于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拿笛子时两臂自然抬起,右手无名指按闭第一孔,中指按闭第二孔,食指按闭第三孔,用左手的无名指按闭第四孔,中指按闭第五孔,食指按闭第六孔。 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上去,即图中箭头所指的地方。在按孔时必须用手指将发音孔按严,否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两手的拇指在笛身的下方,小指紧靠着笛身,不使笛子摆动,同时要照顾到按“发音孔”的 六个手指能自由灵活地活动。

笛箫制作教程

一、笛箫制作基础知识 1.内外径 变化调的内径,取相邻两个调的中间数,如D17.E16.那么bE为16.5,类推... 调笛相似.琴箫的内径与向上八度音的笛相似,如:F调琴箫内径与f调笛相似.南箫尺八的内径与同度大笛相似. 2.八孔箫音频表 G调箫八孔音频表 F调箫八孔音频表 3.基音长度 以三孔曲笛C的基音长度380mm(从吹孔中心到基音的直线距离)作计算起点,用“三分损益”法,或平均律公比都可以计算出各调笛箫的基音参考数. 公式:L(长度)=V(音波速度)/2f(音波频率)-Δ(误差值)

4.尾巴 基音孔下面,还有一段叫尾巴.尾巴的长短与基音高低关系不大,但与高音的发音有关.太长太短都不合适.计算时,约与基音为小三度关系.笼统说,低音笛的尾长约为80mm.曲笛60mm.梆笛45mm.小笛30mm左右,都是可以的.尾上还有二个前出音孔,无音高要求,习惯上定在尾的1/2,1/4处. 笛子确定了基音长度,尾巴长度后,吹孔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如;曲笛C调,就是从尾巴向上量380+60=440mm.在此处开吹孔.如果材料长度不够,尾巴再短些,也是可以的,太短可考虑接一段竹子. 箫的尾巴,根据竹子的情况而定,紫竹箫从吹孔到尾巴,最好九个节,{俗称九节箫}长度为800mm到900mm左右.箫的吹孔开在哪里,是要仔细考虑的,按音孔尽量不要安排在节子上,凸起的节放在背面,有漂亮花纹的放在正面.箫的基音孔到下面二个孔(辅音孔)的距离约为35mm到40mm之间,箫的二次定调法就是先预开这两个孔,测定它的音频,根据此两孔的频率与要开的基音频率的频比,推算出基音的准确位置. 南音尺八一般只有两个基音孔,可先测定洞音的频率,根据洞音与要开基音的频比,推算出基音的准确位置.因竹子情况,吹奏情况,千变万化,二次定调法没固定公式,只有思路. 二次定调法无固定算法,其思路是:先开箫的二个辅助音孔,一般与基音孔为小二度音程.测量该二孔的准确频率,根据该频率与基音的频率比,计算出基音的开孔位置.其中要注意预先留低30音分的余地,在调音时逐渐修正. 有些南箫尺八只有两个基音孔,无辅助孔,可以测试洞音的频率.根据洞音的频率与基音的频比,计算出基音的位置来. 测试频率时,要用正常的气息吹奏,如果测试不准确,那么计算的基音位置也会有误.一般自己做箫玩玩,没有频率仪,可参考上述箫的开孔数,只要相对音准,就行. 5.各孔百分比 六孔:一孔0.84,二孔0.74,三孔0.69,四孔0.59,五孔0.51,六孔0.44 八孔:一孔0.858,二孔0.799,三孔0.75,四孔0.71,五孔0.623,六孔0.5652,七孔0.5325,八孔0.479 6.孔的规格 笛箫的吹孔,指孔,按理都有规格要求,但是笛箫的音准,在孔的大小变化中,有很大的调整余地,我们可以先把孔开小点,逐渐调整到满意的音准,音色的地步.常规上,吹孔最大,膜孔最小.六个孔大小也有区别,三和六孔比其它按孔略小点. 7.内径与基音比 根据经验,不同调的笛箫,内径大小±1mm,基音长度±(3-5mm).如:曲笛C,内径为18mm.基音为380mm.假若内径为19mm的话,基音长度为380-4=376mm左右. 8.温差与音差 同一支笛箫,在不同气温下,音频是不一样的,温度±1℃,频率±3音分.同一支笛箫,在同气温中,吹奏一会,音频会升高,气温愈低,升高幅度愈大. 如:一支在20℃气温下音准的笛箫,到30℃时,会升高30音分,经吹奏后,还会升高16音分左右.因此,在20℃时,要制作出30℃气温时用的笛箫,就要预先做低46音分左右.反过来,一支在20℃气温下音准的笛箫,在10℃时,会低30音分,经吹奏后,还会升

笛子制作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苦恼。但是,就在当地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为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制笛方法。 1.制作工具: (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 (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烧红)之后钻孔用; (3)修挖洞孔的小尖刀(普通小尖刀也可以); (4)能够打穿竹子内的长刀,或用粗钢丝把一头打成半圆形,磨得锋利一些即可; (5)铅笔和小米达尺。 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可参阅下面的图表: 常用笛子尺寸比例表 调子的规格(以第三孔作“1”校对音准)内径(以 直径计算, 孔中点算 起) 从吹 孔至 后出 音孔 从吹 孔至 膜孔 膜孔 至第 六孔 第六 孔至 后出 音孔 第六孔 至第五 孔 第五孔 至第四 孔 第四孔 至第三 孔 第三孔 至第二 孔 第二孔 至第一 孔 第一孔 至后出 音孔 D 调筒音=A 16毫米左 右 341 80 75 186 22 28 31 20 34 51 bE 调筒音=bB 15毫米左 右 314 74 70 170 20 27 28.5 18.5 30 46 E 调筒音=B 14.5毫米 左右 300 74 68 158 18 25 27.5 17.5 28 42 F 调筒音=C 14毫米左 右 280 69 61 150 17.5 23.5 25 17 25.5 41.5 G 调筒音=D 13毫米左 右 251 58 58 135 16.5 21 22.5 15.5 23 36.5 注:1.各孔之间的距离都一定要从每个孔的中心算起,不能从孔边起。 2.尺寸都以毫米计算,比如15毫米。 3.制作过程: (1)首先把竹子的材料选好。一般说,要选用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其次是竹节要小(多少不太紧),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的粗细相差不大。选好之后,按笛子的长度锯成节。如果竹身不直,可用柴火(或草火)烘烤,把有弯的地方烤热后,扳直浸入冷水中(以防弯

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_笛子制作的标准

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_笛子制作的标准 笛是一种管乐器,是属于无簧片的木管乐器,由通过乐器开口的空气来发声。45cm笛子如何制作?45cm笛子制作尺寸如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的: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45cm笛子制作尺寸你好,自己确实可以制作,首先你要先确定你要制作的笛子是什么调子,不同的调子有不同的笛身直径,以下是最常用的笛子孔距: 一般来说普通笛子是45cm 笛子头跟第一孔距离17cm 1--2 是16.5cm 也就是到笛膜位置笛膜到1孔为5.7cm 1孔到2孔为22到3 1.5 3到4 1.44到5 0.65到6 1.86孔到装饰孔为5cm装饰1孔到装饰2孔为0.8cm 如果你是初学制作,那就做这个最普通的吧! 45cm笛子制作图纸 45cm笛子制作图纸1 45cm笛子制作图纸2 45cm笛子制作图纸3 45cm笛子制作图纸4 笛子制作的标准D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6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41毫米,到膜孔为80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75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2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8毫米,第四到第三为31毫米,第三到第二

为20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34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54毫米。以上是一笛孔中间为准。竹管的两头内径差最好不要超过两毫米,比较大的那头开吹孔,千万不要搞错了! 升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14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70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0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7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8.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8.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30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8毫米。 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00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6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8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7.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8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5毫米。 F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4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80毫米,到膜孔为69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61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7.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3.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5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3.5毫米。 G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2-13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51毫米,到膜孔为58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5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6.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1 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5.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3

6竹笛制作

竹笛制作实际操作过程录像的文字说明 (后附说明草图一幅) 跋 本文记述了我第一次制笛的详细经过步骤。文中所述制笛工具及制笛数据此前已以五份图文表格资料的形式发给了要求参加制笛的各位笛友。这算是第六份资料吧。之所以选择在论坛上公开发表,原因有三,一是考虑到这份资料对不参加制笛的笛友也许会有所帮助; 二是借此一席之地,表达我对肖老师的深切敬意!还有一个原因: 今天恰逢我的六十一岁生日,也是我学笛一周年的纪念日。仅以此文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已在笛海中遨游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我--老毛学歌同志! 文中若有谬误之处,恳请行家不吝批评指正! 老毛学歌 2009.10.11 1)选材、定调: 紫竹、苦竹各一,紫竹长62公分,6节; 苦竹长60公分,一节。 用卡尺量得紫竹中部外径为18至18.6毫米(略呈扁圆) ,取中间值18.3,减去竹壁厚度(3毫米)的2倍,得紫竹内径约为12.3毫米。烘干后应有微小缩水,此竹可制作一支A调梆笛(A调梆笛的标准管径为12毫米)。 用卡尺量得苦竹中部外径为20.8至21毫米,取中间值20.9,减去竹壁厚度(3毫米)的2倍,得苦竹内径为14.9毫米,考虑到烘干后有微小缩水,此竹可制作一支D调曲笛(D调曲笛的标准管径为14.68毫米)。 2)通节: 用9毫米钢筋的圆头端打通所有竹节。 3)烘燥、矫正: 在煤火或煤气火上烘烤竹料,要不停的拖动转动竹料以免烤焦。竹料表面有竹油溢出,管端有水气冒出。竹料烘热后可分次对其弯曲部位进行施压矫正,并当即用冷水浇之使其定型。 4)定孔位: 孔最好要避免开在竹节上。 紫竹不能平外节,吹孔离竹节应有10毫米以上的距离,才不至影响到嘴唇的放置。将A调各孔孔距标在纸上,用紫竹料在其上比对后得知: 后出音孔在尾节内,六个吹孔正好在倒数第二节内,膜孔吹孔在倒数第三节内,吹孔上沿距竹节可达18毫米。 苦竹不存在上述问题。吹孔可开在近上端约1/4处。 5)清洁内膛: 用9毫米钢筋的开口端铲除竹料内的残佘竹节,用硬毛刷清除竹料内壁上的竹膜等杂物。 6)裁料: 用钢锯将竹料两端多余的部分裁去,用扁锉及圆锉进行修整,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 7)划孔位线: 如果竹料略扁,孔应开在略扁的方向。可将竹料以吹笛的姿式持茌手中并旋转持之,根据最佳手感找寻最佳的开孔方位。方位找准后,在应开吹孔的位置用铅笔划两根与竹料垂直的平行线,长度10毫米、距离3毫米,上线为笛塞下端面线,下线为吹孔上沿线。取棉

笛子的制作

应笛友要求,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 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 应笛友要求,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随便玩,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以下制作方法参考了周老师的笛箫制作资料,在此表示十分感谢。 1 工具 首先准备以下工具: (1) 35W电烙铁:用于初始烫孔 (2) 小刀一个:用于修孔,小刀制作方法:手工锯条一段,一端修成三角形,磨锋利 (3) 小圆挫一个:用于修孔 (4) 细砂纸一张:用于磨孔 (5) 尺八校音软件Syaku8 2 原材料 (1)PPR管80CM:壁厚3mm以上,内径22mm,我采用的是内径22mm,壁厚4.8mm 的PPR管。 (2)硬泡沫塑料一小块:修成圆柱状(直径23mm),用于做笛脑。 3 制作方法 (1)开吹孔 大F基音长为571mm,再加上笛尾80mm,应在距笛尾一端651mm处打吹孔,吹孔在所有孔中最大。 (2)开基音孔 在距离吹孔中心571mm处,背面开两个基音孔。先用电烙铁烫孔(不要太大),然后塞上笛脑,距吹孔边约5mm处。开始调基音(用尺八校音软件Syaku8),低音5频率为261.61HZ,中音5频率为523.25HZ,如果音偏低,将基音孔超吹孔方向开,如果音偏高,将基音孔往笛尾方向开。应注意看校音器,应保证误差在20音分以内。应调整笛脑位置,保证低音5

与中音5音准都正确。 (3)开前出音孔 在基音孔与笛尾1/2处左右,前后开两个前出音孔,此两孔对笛子无音准影响,可能会影响高音发音。 (4)确定1,2,3,4,5,6,7,及膜孔的位置,并逐个调音,从1孔开始,一个孔调完后,再调整下一个孔,一次只挖一个孔。 1-7孔的位置距吹孔中心的距离按以下比例计算: 一孔为0.84*571 三孔为0.74*571 四孔为0.69*571 五孔为0.59*571 六孔为0.51*571 七孔为0.44*571 二孔位于一,三孔中间。 膜孔位于7孔与吹孔中音偏向7孔一点的位置,膜孔要开稍小一些。 注意:一孔应开偏一些,方面小指按孔;6,7孔也可稍偏一些,方面左手按孔。 从一孔开始,挖孔调音。先用电烙铁烫孔(不要太大),然后吹本孔两个八度的音,用校音软件校准。如果音偏低,将孔超吹孔方向开,如果音偏高,将孔往笛尾方向开(用小圆挫修),音准基本准确后,用细砂纸磨光,将音调准。依次挖其它孔,并进行调音,最后开膜孔。 4 贴膜调整 最后贴上笛膜,对着校音器,一个音一个音吹,应保持正常吹奏时的口风,再用砂纸调整各孔音准。 本人只是喜欢玩,并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笛箫制作方法的研究,以上方法只是我个人随便做着玩的经验,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与错误,请各位笛友多提意见。最后祝各位玩得开心。 竹笛用自然长成的竹管制做,玉屏笛是笛中之珍品。制笛时,采一节竹管,里面去节中空

D调E调F调G调笛子竹笛的制作尺寸

D调E调F调G调笛子竹笛的制作尺寸 乡音竹笛(转) / 2012-10-20 [大] [中] [小] D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6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41毫米,到膜孔为80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 75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2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8毫米,第四到第三为31毫米,第三到第二为20毫米,第二到第一孔 为34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54毫米。以上是一笛孔中间为准。竹管的两头内径差最好不要超过两毫米,比较大的那头开吹 孔,千万不要搞错了! 升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14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 孔为70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0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7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8.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8.5毫米,第二 到第一孔为30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8毫米。 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00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 6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8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7.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5毫米,第二到第 一孔为28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5毫米。 F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4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80毫米,到膜孔为69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 61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7.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3.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毫米,第二到第 一孔为25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3.5毫米。 G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2-13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51毫米,到膜孔为58毫米。从膜孔到第六 孔为5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6.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1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5.5毫米,第 二到第一孔为23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38.5毫米。 简单制作流程:选材》刮皮》开孔》调音》打磨》绑线》上漆其中开孔工作要按照标准。打磨要有耐心。用最细的沙布。

竹笛南派的产生与发展计划历练经过

_* 目录 一、竹笛的起源与发展 1.笛子的产生288(1200) 2.中国竹笛的发展历程1328 3.近现代竹笛的发展潮流与派别概述120(1500) 二、浅谈南派竹笛演奏风格 1.南派竹笛概述610 2.南派竹笛的旋律特点及演奏技巧410 3.浅谈《姑苏行》的演奏风格2081 3.1《姑苏行》的创作背景、旋律特点及曲式结构 3.2《姑苏行》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4、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1500)

浅析南派笛曲的演奏风格--以《姑苏行》为例内容摘要: 关键词:竹笛、起源、发展、南方笛派、姑苏行

1.1笛子的产生 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大多是用竹子制作而成的,它的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演奏出激扬高亢的高音,又可演奏出婉转流畅的低音。这么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是如何产生的呢? 1983-1987年,在河南省贾湖考古遗址内,经省文物研究所的6次发掘,首次发现了七孔骨笛,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7600-8600年历史,系用鹤类的尺骨钻孔制作而成。保存最完整的一支,全长23.1cm,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又钻小孔,制作规范、精致,并且能发出七声音阶。这个重大发现,证明了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把我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了三千多年。 在第八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了三支骨笛,其中一支为五孔的,保存完整。最长的一支虽已断裂成三节,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通体刻画着细如发丝的菱形纹饰,制作工艺十分高超。贾湖骨笛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已成为河南省博物馆镇院九宝之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2.中国竹笛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认为“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管乐器的鼻祖。河南省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标志着笛子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汉晋时期音乐家蔡邑曾拆柯亭做笛子,并且在汉赋大家马融的《长笛赋》中曾写道“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筏竹未及已。”由此可见,在汉朝时,笛子的制作材料是竹子。在形制方面,蔡邑、荀勖、梁武帝等人,先后研制出长短不同规格的十二支笛“以应十二律”。 到了隋朝,隋人以严格律吕发明了十二孔笛,解决了汉晋十二笛调调换繁琐之累。其按孔十、吹孔一、管孔一,可以吹奏半音,任意转调而不换笛。 进入唐朝后,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对音乐的社会功能非常重视。笛子是宫廷乐队演奏“十部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此外,文人墨客,借笛子传情,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篇。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分满洛城。”杜甫的“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等等。在形制方面,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笛膜的笛子。笛膜的出现,使竹笛音色更加清脆、嘹亮。 唐代的笛子种类繁多,形制各异,不拘一格。有长笛、短笛、中管笛、七星管笛、玉笛、义嘴笛、铁笛、跋膝管笛等。 宋代,笛子在宫廷乐队中有显赫的地位,是演奏鼓吹、燕乐、雅乐、教坊的重要乐器。同时笛字演奏在民间广泛兴起,得到了长足的

从对一支笛子的修理谈笛子制作中的几个细节

从对一支笛子的修理谈笛子制作中的几个细节 作者:刘利华原发表地:https://www.doczj.com/doc/6d16295815.html, 从对一支笛子的修理谈笛子制作中的几个细节 我有一支普通笛子,有时高音不太好上,使劲吹出来声音又大,与其它孔发音不协调,于是我动了改造它的念头。 毕竟我是第一次修笛,所以我先做了一番准备,首先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管壁过厚,阻塞了空气的流畅通过,因此我的改造方案就围绕着空气流畅这一主线来设计。 我确定了初步方案后,给周林生老师发了个邮件,请他帮我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后来我就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修理;周老师也发来邮件肯定我的一些想法很有新意。 再过了些日子,我又有新的想法,所以对这个笛子的改造工作进行了几次,我现在把几次的过程写出来,与各位笛友交流。 一、对吹口的改造 吹孔是笛子发音最重要的部件了,直接影响到笛子的音色与笛子灵敏度,对于发音的难易更是作用明显——尤其是高音。孔表面的形状对气流的阻力影响重大,而且随空气流速的增大,这个阻碍可能不是成倍地增长,而是成指数增长。因此好的吹孔应当有利于高速气流的顺利通过。吹孔的开挖应着力于吹孔后端(靠笛尾这边)的刻挖,不但要注意侧面,而且要注意吹孔下边缘(最靠笛尾的部分),好些笛子便对下边缘不注意。我认为吹孔的表面应当是呈“流线形”,假如我们从吹孔中间按垂直竹纹的方向截取一个切面,来观察笛子吹孔与笛内径形成的形状(也就是假设我们从笛头对着眼睛,往笛尾方向看),我认为较理想的形状应当是成“S”形,而不是“J”形,虽然“J”形也保证了吹孔表面与内径曲线的基本相切,但可能不适合不同速度的气流(有些笛子可能连近似的J形都做不到,最不好的是有些笛子甚至像钻井钻头一样直直地下去*_*)。

守望心头那片紫竹林——访竹笛制作师褚景林

——爱jfr王曲 制琴名家 守望心头那片紫竹林 ——访竹笛制作师褚景林 在国内i制作竹笛的师傅不胜枚举.他们大多集中在盛产竹f的地靠.E所i胃“靠山吃山1,{I浙一带的竹笛制作师多以白竹作为翻罄材料.而制作紫竹笛的师傅在国内似乎很少, 天津就有一位竹笛制作师,他偏爱紫竹笛的耐作。近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紫竹笛制作的这块阵地上.他叫楮景林.据说魁目前北方惟一的紫竹笛制作师。 爱好与工作融为一体 槲精景林回忆.他的哥哥当年喜欢吹竹甜.曾拜天津音乐学院的竹茴教师陆金山为师学习吹笛予。耶时每当研吁找陆老师上蝶时.少年精景林就跟着盱研一起m往。受哥哥的彤响.他也埘竹饿产生r兴趣.辛F且渐渐学会丁吹笛r。1965年,褚景林进^r天津民族乐器厂技:【学校半工芈读.遗对爱好乐器的他来说可i四十分理想。在工厂实习的时候,他如撼咀偿地师从天津市民睦乐器厂著名竹筒制作师壬回栋学习竹笛制作。王国株师傅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且会演奏长笛。王师傅把卜_二平均律融进了竹茵的制作中,这在酎内民族乐器制作界中也是少有的。情景林告诉我}兑.早在上世纪60年代,王国栋师傅制作的紫竹榔笛就获得了全国笛子制作比赛一等奖。由此可见王嘲栋师傅高趔的制协拄艺。“王国栋不收徒弟.找足他惟一的徒弟。1请景林得意地说。能够在这样的师傅手下当学徒魁幸运的。■年的技校生活.褚景林既学T乐器制作的理沦.也钟竹莳制作有丁璀撵的理解与认识。 ll  万方数据

漤”疳贾。进一12一制琴名家 制作乐器不能偷懒 从天津民族乐器厂技校毕业后,褚景林正式成为天津民族乐器厂的一员。最初,他跟随王国栋师傅既做紫竹笛子,也做白竹和红竹笛子。后来他发现,白竹笛子和红竹笛子在北方容易开裂,惟有紫竹比较适宜北方的气候,不易开裂。 从外观上看,白竹没有竹节,制作起来相对容易;而紫竹笛有竹节,制作工艺比白竹相对复杂。当然,不同品种竹材都有机会做出音色好的笛子。紫竹笛子清脆、通透,音色秀美是诸多竹笛演奏家所公认的,但紫竹笛的成功率低于苦竹,这也许是一些竹笛制作师选白竹而弃紫竹的缘由之一。 通过多年的制作经验,褚景林觉得,E调、F调、G调的笛子,当属紫竹的好;如果是大笛子,如C调、D调的,用南方白竹制作较好。褚景林称,“笛子不好弄,它牵扯好多事,什么超吹、八度、音准、音区统一等专业问题。”他说,尤其是紫竹笛子,太难做了。“白竹就一个竹节,不用通膛;而紫竹的竹节很多,光把竹节调直了就很费功夫,还需要通膛。”褚师傅每次会在通膛后的竹子里面刷一层漆,他说这样出来的声音特别好。紫竹笛制作完成后,他用布轮抛光,深褐色的紫竹在布轮的打磨下锃亮鉴人。说起插口笛子来,褚景林告诉我,这是当年他师傅王国栋和著名北派笛子大师刘管乐先生一起发明研制成功的,当时叫“调音插口笛”,俗称“活节笛”,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这种笛子。如今,王国栋与刘管乐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了,不过叫法不同了,有的叫“单插”,有的叫“双插”。褚景林说自己很幸运,演奏是向著名笛子教育家陆金山以及其他名师学的,制作是师从王国栋师傅。褚景林回忆道:刚学制作时,遇到很多困难,首先烤竹料,怎么也烤不直。如果烤过火了,俗称“烤铁了”,即竹材里的水分蒸发干了,更直不了了。笛子的每道工序都很严,前面不仔细,到后面你也躲不过去,说白了就是不能偷懒。 众多演奏家偏爱紫竹笛 褚景林通过多年的制作经验,认为福建的紫竹是上选的制笛材料,其优点一是不爱开裂;二是特别漂亮。任何一种事物,如果有市场,它就不会消亡。新疆、内蒙以及三北地区的笛子演奏家、爱好者对紫竹笛的偏爱,是褚景林始终不愿放弃紫竹笛制作的关键。音色音质好,穿透力强,不爱裂是褚景林紫竹笛的特点,也是演奏家愿意定购他的笛子的原因。著名笛子演奏家刘森当年尝试着用各种材质的竹笛录音,最后发现,用紫竹笛录制的音色纯美、干净。褚景林在年轻的时候曾与朋友张国柱一起从天津来到北京拜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学习竹笛,并与简广易建立了很深的友谊。简广易生前演奏《山村迎亲人》、《牧民新歌》等曲子时,用的紫竹笛多出自褚 景林之手。后来,刘森等诸多偏爱紫竹笛的专业人士都曾来到褚景霖的工作室定购他的紫竹笛。   万 方数据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 这是一个台湾的笛子专业的高材生所写的论文,我仔细阅读后认为很有价值。其中对笛子制作的全过程和影响笛子音色的各种因素都有详尽论述,对于笛子专业制作,业余制作,和普通爱好怎么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好笛子都很有用处。由于原文是繁体字,我用了几个小时才全部改成简化体中文,只要能对笛友有所裨益,我的时间就没有白费。 一、前言 竹笛制作一直是笔者极感兴趣的部分,我曾试验以塑胶管制做过竹笛,之后由于大陸竹材取得不易,曾经砍过台湾的观音竹及台湾桂竹来试做笛子,而在于亲身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台湾产的竹子因土壤气候问题,无法制出与大陆同等品质的笛子,桂竹作为大笛其音色尚可,但桂竹易弯曲,內壁不平均对制笛也有影响;在自己的乐器制作实践下,发现即使制笛以不若其他乐器复杂,但在每个不同的制作环节上,都能左右着乐器的品质,所以我将我制作笛所的的知识及心得记下与大家分享。 二、竹材之品种 要论述竹笛之制作,我们必須先了解竹子;如果说竹笛的制作只是将竹子挖几个孔就完成了,那能合于竹笛制作的竹子品种似乎就很多,但若是真的要能制作出音色及功能俱佳的笛子,除了制作工艺的优劣外,适当而良好的竹材就很重要了,适当指的是它的密度、弯曲度。竹节间距离及內径及外径大小等,如台湾产的玉山箭竹及观音竹虽然说长的很直而且平均但是密度不高即其纤维密度太低所以制作出來的声音音不易集中,麻竹普遍太粗,即使做为低音笛的材料都太大根本无法成材,而竹节太近的竹子內径必然不平均,即使制作出來也必然产生严重的音准问题,所以也是选择的重要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问题是指适当的制笛竹材中也有好坏之分,如密度高者普遍较佳,而竹子內外弧度越能接近圆形越好,将有利于发音之灵敏度,是更好的材料。 中國大陆所产的竹子,能制笛的多在浙江,江西一带其中以杭州西面余杭铜岭桥的白竹为最佳,白竹又称苦竹,主枝明显而少有分枝,叶略小,它质地坚硬,内径统一,与其它品种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节通常是一整节的,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苏州等江南的民族乐器厂以及国內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铜岭桥采购竹材。据说明清时代,铜岭桥的苦竹制作的竹笛曾作为贡品被送进宮廷,可见此地竹材品质之佳,是制笛之良材,而当地居指出,因当地产铜矿,所以竹子生长过程中吸收土良中金属离子,所以密度才能比之其他地方所产之苦竹更高,近期竹材需求量越来越大,因供不应求当地制笛师便购买安徽所产的苦竹希望能不其不足之量,但经过比较发现其品质却远不如铜岭桥当地所产之苦竹,在此居住约有五十余户人家,其中从事竹笛制作的就约有三十到四十户之多,更说明了此处所产苦竹品质之优良,几乎全国使用的竹笛都是由此生产;除白竹外,闽北,赣南、江西所产紫竹可說是苦竹之外第二大量用來制笛的品种,紫竹皮硬肉软,是靠坚硬的皮发声,所以不像皮软肉硬的白竹要去竹青(即是指竹子的表皮),所以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紫竹音色较白竹为薄而甜美,白竹音色则结实而饱满;除此外也有少数人使用原产于安徽,江西一帶的湘妃竹,另外名制笛师应明章尝试开发的豹斑竹音色甜美但竹子不生长规则,易产生音准问题,这两年有人尝试一类新竹材称为花苦竹,效果不错,但是其管径较大,无法制作梆笛实属可惜,不过普遍来说,多数人还是较能接收白竹跟紫竹的音色,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出现更加适用于制笛的新竹材。 三、制作过程 (一)、竹子生长环境之影响

笛子是非常普通的一种乐器

笛子是非常普通的一种乐器,从小学生到职业演奏家,从牧童到文人雅士,都可以手持一管,吹出自己喜爱的乐曲。 笛子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先秦的文献中已有记载,然而那时的笛子有点像箫,竖着吹。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8000年前的16支骨笛,笛有7孔,东汉马融(7 9-166)《长笛赋》却说笛有4孔,说明7孔笛到东汉已失传了6000多年。现在的笛子估计是汉代从少数民族传来的。初时称为横吹,或羌笛。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指的羌笛就是现在的笛子。最早的笛子只有三、四个指孔,因为那时的音律只有五音,没有后来的fa和xi。后来才定型为六个指孔。西洋的长笛起步很晚,大约公元1100年才有类似中国六个指孔的笛子的记载。几经改进,到19世纪才定型为有锥形管、键式长笛。锥形管计算、制作都比较复杂,本文只谈中国笛子的问题。 笛子的制作说起来是十分简单的事,找一根竹管、金属管或塑料管,打几个洞就可以了。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并不简单。问题是:怎样挖洞,怎样确定洞间的距离,才能使笛子发音准。笛子的制作虽历经数千年,却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公式来计算洞间的距离。1975年出版的一本书介绍笛子的制作时,还是这样说的:“开孔先开吹孔,堵上笛塞,然后开基音孔。开始先钻小一些,边扩大边试吹,听筒音是否准确。如低时可将向靠吹孔边扩大一些;如高时,则向另一端扩大一些。”就这样,从基音孔起一孔一孔地边开边吹,一不小心,一根笛料就报废了。实际上,如果没有一根现成的好笛子在身边,即使一开始开一个小孔也不知道应该开在什么地方。所以虽经过千年历史仍不免有点盲目性。 乐器和力学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著名的力学家都从事过乐器的研究。明朝王子朱载堉(1536-1611)曾从事过乐器研究,在世界上最早制定了的十二平均律。英国大力学家瑞利(Rayleigh,1842-1919)的巨著《声学理论》是一本研究乐器与振动的经典著作。笛子的制作也是一个经典的力学问题。笛子从吹孔到指孔长度同发音频率的关系,应当能运用力学知识加以精确化。以往也有过不少研究,只不过误差较大不能符合实际需要而已。 笔者曾花过一段时间自己制作过各种尺寸的笛子,并初步总结了一些规律,特别是总结出一个如何计算指孔距离的公式。现在把它写在下面以供爱好者参考。

制作笛子的方法

制作笛子的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制作笛子的方法**** 因笛子的昂贵或买不到好笛子而烦恼的朋友,请不要着急。自制笛子可使您心想事成。(1)制作工具: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锉(最好不要用粗铁丝烧--容易裂开);3修挖洞的小尖刀;4能够打穿竹子内节的长刀,或用粗钢筋把一头打成半圆形弄得锋利一些即可;5笔和尺。(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注:孔间的距离都是从孔的正中算起,不能从边算起;尺寸都以毫米计;所列数值只是自己的经验总结,也许需要依实际情况而调整。〕(3)制作过程:1选好竹子。要选用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其次要节小,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粗细相差不大。2打通内节,美化外节。3比量尺寸,决定调子。4调音挖孔。5美化外观。以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您的努力,一定会做出一支十分合意的笛子。 笛子制作 (2005-01-11)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苦恼。 但是,就在当地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为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制笛方法。 1.制作工具: (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 (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烧红)之后钻孔用; (3)修挖洞孔的小尖刀(普通小尖刀也可以); (4)能够打穿竹子内的长刀,或用粗钢丝把一头打成半圆形,磨得锋利一些即可; (5)铅笔和小米达尺。

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可参阅下面的图表: 常用笛子尺寸比例表 调子的规格(以第三孔作“1”校对音准)内径(以直径计算,孔中点算起从吹孔至后出音孔从吹孔至膜孔膜孔至第六孔第六孔至后出音孔第六孔至第五孔第五孔至第四孔第四孔至第三孔第三孔至第二孔第二孔至第一孔第一孔至后出音孔 D 调 筒音=A 16毫米 左右 341 80 75 186 22 28 31 20 34 51 bE 调 筒音=bB 15毫米 左右 314 74 70 170 20 27 30 46 E 调 筒音=B 毫米 左右 300 74 68 158 18 25 28 42 F 调 筒音=C 14毫米 左右 280 69 61 150 25 17

PPR笛子制作论文

简易PPR笛子制作及其声学教学程序Simple PPR pipe production and its acoustic teaching program 姓名:梁学斌学号:2010294116 笛子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流动的气体压强减小,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本实验制作材料有PPR管、剪刀、打孔器、直尺等。通过乐器演奏,吸引学生对于本节教学内容的兴趣,接着介绍PPR笛子的制作原理,并且尝试让学生猜想笛子发声所涉及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1塑料笛子的制作 (1)材料: PPR管、剪刀、打孔器、直尺、马克笔,纸巾 (2)制作方法: 1)首先根据C调笛子的样式,按照C调笛子的孔径买相同孔径的PPR管子。2)按照C调笛子的长度,截取相同长度的PPR管。 3)用铅笔和直尺在管身画出一条细线(基准线) 4)按照C调笛子孔间间距(参考网上资料)和孔的大小,用打孔机打孔

5)用砂纸,将粗糙部分磨细,再按照吹出的声音再次调整出声孔的大小。 (3)原理: 当我们吹笛子时,气体从吹孔边缘进入笛子内部,在吹孔处做涡旋运动,这样吹孔内部的气体压强就减小,于是笛尾的气体就向吹孔运动(这个速度很快的,要把空气想象成很有弹性的东西,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在吹孔处发声积压,这个运动又造成吹孔处压强增大,但是口风又在继续吹响吹气(物理上叫激励),又把气体推向笛尾,然后吹孔处压强又减小,气体又向吹孔运动,如此循环,振动发出声音。 笛子内部不是只有一个驻波,而是许多个驻波,所以笛子演奏出来的音不是单纯的一个频率,处于笛子内中间部分的驻波起着决定作用,但是这还不是笛声是好多频率声音的混音的主要原因。口风的速度决定了主要频率的高低。 笛膜下方的空气也是疏密疏密交替变化的,这样压强就交替变化,而笛膜外

笛 子 制 作

笛子制作 关于竹笛的制作问题,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不少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黄帝命伶伦伐竹斩而为十二筒,后来还有荀氏、丘仲、刘和、刘 秀等等造笛之说。在近代专业制笛师中有罗松泉和郑玉荪、常敦明、等老前辈,他们对竹笛制作都作过精心的研究。新的一代有邹叙生、王 益良、周林生、沈钰清、赵景国等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制作经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笛子品种非常丰富,这里仅谈谈广为流传的曲笛和梆笛的制作程序。 1、竹笛的材料: 一般用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为好。白竹做的笛子发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发音柔和、圆润。但并 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因此要注意选料。竹子生长的地方,最好是阴阴的山坡丘陵地带,日晒、雨淋,风雪、寒霜。一般 砍竹冬季为好,一则竹子质地硬,二则虫不易蛀。生长了三年左右的竹子可采制,采制的竹节以靠竹根部分为佳,采截后放在阴暗、通风处 二年左右,当它的温度不超过十六度时才好加工制作。 2、制作过程: 一、对材料进行加工: (1)由于竹子内含有水分,而且不够直,因此要进行烘烤。首先把竹子烘直,使成品不易变形,其次竹子要烘透但不能烘焦,否则竹 质变脆,会直接影响笛子的音色。 (2)将竹皮削去,将竹节打通,用细砂纸将内壁通刷干净,以便发音畅通,使气流振动统一,音色纯正。 二、根据材料的粗细,用专用内径尺量出内径的直径的长度,从而确定此材料做什么调性的笛子。竹笛内径的粗细、笛身的头大尾小对频 率影响较大,通常管径细,管内空气柱振动比较快,频率就高,反之管径粗,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较慢,频率就低。另外同样调性的笛子即 使管头的粗细一样,由于管尾的粗细不一样,对其振动的频率也会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制作时要有二个修正参数。 确定调性后,在竹子大的一头画定吹孔位置并开孔,再塞上笛塞,吹出筒音的高音,量出吹孔的内径是多少,从而确定吹孔至出音孔所需的

笛子制作工艺过程

竹笛制作全套工艺过程——笛友必看(转贴 这是一个台湾的笛子专业的高材生所写的论文,我仔细阅读后认为很有价值。其中对笛子制作的全过程和影响笛子音色的各种因素都有详尽论述,对于笛子专业制作,业余制作,和普通爱好怎么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好笛子都很有用处。由于原文是繁体字,我用了几个小时才全部改成简化体中文,只要能对笛友有所裨益,我的时间就没有白费。 、前言 竹笛制作一直是笔者极感兴趣的部分,我曾试验以塑胶管制做过竹笛,之后由于大陸竹材取得不易,曾经砍过台湾的观音竹及台湾桂竹来试做笛子,而在于亲身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台湾产的竹子因土壤气候问题,无法制出与大陆同等品质的笛子,桂竹作为大笛其音色尚可,但桂竹易弯曲,內壁不平均对制笛也有影响;在自己的乐器制作实践下,发现即使制笛以不若其他乐器复杂,但在每个不同的制作环节上,都能左右着乐器的品质,所以我将我制作笛所的的知识及心得记下与大家分享。 二、竹材之品种 要论述竹笛之制作,我们必须先了解竹子;如果说竹笛的制作只是将竹子挖几个孔就完成了,那能合于竹笛制作的竹子品种似乎就很多,但若是真的要能制作出音色及功能俱佳的笛子,除了制作工艺的优劣外,适当而良好的竹材就很重要了,适当指的是它的密度、弯曲度。竹节间距离及內径及外径大小等,如台湾产的玉山箭竹及观音竹虽然说长的很直而且平均但是密度不高即其纤维密度太低所以制作出來的声音音不易集中,麻竹普遍太粗,即使做为低音笛的材料都太大根本无法成材,而竹节太近的竹子内径必然不平均,即使制作出来也必然产生严重的音准问题,所以也是选择的重要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问题是指适当的制笛竹材中也有好坏之分,如密度高者普遍较佳,而竹子内外弧度越能接近圆形越好,将有利于发音之灵敏度,是更好的材料。 中国大陆所产的竹子,能制笛的多在浙江,江西一带其中以杭州西面余杭铜岭桥的白竹为最佳,白竹又称苦竹,主枝明显而少有分枝,叶略小,它质地坚硬,内径统一,与其它品种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节通常是一整节的,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苏州等江南的民族乐器厂以及国内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铜岭桥采购竹材。据说明清时代,铜岭桥的苦竹制作的竹笛曾作为贡品被送进宮廷,可见此地竹材品质之佳,是制笛之良材,而当地居指出,因当地产铜矿,所以竹子生长过程中吸收土良中金属离子,所以密度才能比之其他地方所产之苦竹更高,近期竹材需求量越来越大,因供不应求当地

制作笛子的方法

****制作笛子的方法**** 因笛子的昂贵或买不到好笛子而烦恼的朋友,请不要着急。自制笛子可 使您心想事成。(1)制作工具: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锉(最好不要用粗铁丝烧--容易裂开);3修挖洞的小尖刀;4能够打穿竹子内节的长刀,或用粗钢筋把一头打成半圆形弄得锋利一些即可;5笔和尺。(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注:孔间的距离都是从孔的正中算起,不能从边算起;尺寸都以毫米计;所列数值只是自己的经验总结,也许需要依实际情况而调整。〕(3)制作过程:1选好竹子。要选用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其次要节小,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粗细相差不大。2打通内节,美化外节。3比量尺寸,决定调子。4调音挖孔。5美化外观。以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您的努力,一定会做出一支十分合意的笛子。 笛子制作 (2005-01-11)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 苦恼。但是,就在当地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子,那就再 好不过了。为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制笛方法。 1.制作工具: (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 (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烧红)之后钻孔用; (3)修挖洞孔的小尖刀(普通小尖刀也可以); (4)能够打穿竹子内的长刀,或用粗钢丝把一头打成半圆形,磨得锋利一些即可; (5)铅笔和小米达尺。 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可参阅下面的图表: 常用笛子尺寸比例表 调子的规格(以第三孔作“1”校对音准)内径(以直径计算,孔中点算起从 吹孔至后出音孔从吹孔至膜孔膜孔至第六孔第六孔至后出音孔第六孔至第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