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城 满族剪纸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0
满族剪纸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
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
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满族剪纸始于明代,由于对嬷嬷神的崇拜,满族剪纸产生了《嬷嬷人儿》,这种剪纸是满族剪纸的代表作;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鹿》、《鹰》等剪纸十分多见,常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
满族剪纸内容丰富多彩,如《祭祖》、《挂签》、《野祭》……长白山区至今尚有许多民间剪纸直接表现这种萨满祭祀的活动,成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
还有许多满族剪纸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
如记述“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系列剪纸;如表现“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敬烟》、《摇篮儿》……满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满族剪纸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
《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剪纸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满族人朴素善良、耿直纯真的道德风貌。
九台县其塔木镇关云德的满族剪纸现在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
他不仅能刻,还自己设计主题、设计图样。
他剪纸的主要特色是古朴和苍劲,而选材也多是满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的风貌。
满族传说中的女神也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满族人崇拜的神灵中女神居多,有300多位,老关把它们都用剪纸表现了出来。
日前,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中,关云德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满族剪纸文化发展历程
满族剪纸是满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剪纸技法为主,通过剪纸、折纸、粘贴等手工制作方法,将满族文化和传统题材展现出来。
满族剪纸起源于古代满族的生活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在清朝时期,满族的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
据史书记载,清朝皇宫中的皇家妃子和贵族们经常以剪纸为娱乐方式,而满族剪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满族剪纸以红色纸张为主要材料,并以剪纸刀为工具。
剪纸刀精细锋利,可以轻松地切割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满族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动物、花卉、人物、建筑等各种图案。
其中,龙、鹤、蝴蝶等动物形象被广泛使用,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在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剪刀的技巧和手眼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熟练的剪纸工艺师可以根据纸张的不同质地和厚度,以及剪刀的力度和速度,创作出不同层次和效果的作品。
这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小培养起,满族家庭会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如今,满族剪纸文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它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还被应用到纺织品、服装、饰品等方面。
同时,满族剪纸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常常出现在满族传统节日、婚礼和庆典等活动中。
满族剪纸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它凝结了满族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满族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传递给后代,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
满族剪纸文化的未来将继续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作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主要发祥地在河北丰宁的凤山、大阁,辽宁的医巫闾山和吉林通化等满族聚居区。
丰宁剪纸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其种类可大致分为三类:日常装饰类,如棚花、桌围花、炕围花、鞋花、帽花等;节庆装饰类,如窗花、挂签和葫芦等;现实生活类。
创作上多采用阴剪阳剪相结合的手法,整个画面界线分明,玲珑剔透。
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表现了当地满族人民独特的信仰、神话和民俗生活。
河北丰宁满族剪纸《琴棋书画》
通化满族剪纸《萨满下火海》
通化满族剪纸《罕王起兵》。
从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特点看其装饰形式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以剪纸为媒介,以满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创作表达满族人民的生活、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的民间艺术。
以下是从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特点看其装饰形式:
1. 勾线成型,形象逼真。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勾线成型为主要特征,不仅线条清晰,而且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切割纹饰精细,构图布局严谨。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纹饰精细,构图严谨,有细节处理、布局有序的特点。
3. 颜色鲜艳,富于浓郁的民族调性。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作品色彩鲜艳,富于浓郁的民族调性,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体现出了满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4. 意境深远,主题多样。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意境深远,主题多样,不仅表现了生活中的点滴,还表达了满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世界。
5. 寓意深刻,反映历史传统。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寓意深刻,反映了满族人民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满族剪纸的名词解释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植根于其丰富而悠久的历史。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着众多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
满族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迥异于中原汉族的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著名。
满族剪纸就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满族剪纸,即采用剪刀和纸张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它源于清朝时期,当时满族人以剪纸作为装饰和祝福他人的方式。
明亮多彩的剪纸艺术品很快在满族人中流行起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以及庆祝活动的重要元素。
满族剪纸的特点之一是纸张的选择。
传统上,满族剪纸使用的是白纸,因为白色在满族文化中象征纯洁和祥和,也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而在现代,剪纸艺术家也开始使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张,以增添作品的视觉效果。
满族剪纸的创作过程需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位技艺熟练的剪纸艺术家可以用剪刀在纸张上迅速而精确地裁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他们的剪纸作品通常采用对称设计,有时还会加入一些符号和象征性的元素,如龙、凤、鱼等,这些图案在满族文化中都有吉祥和庆贺的象征意义。
满族剪纸的主题多种多样,反映了满族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有些剪纸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展示了美丽的花卉、鸟类和动物。
有些作品则表达了满族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呈现了宫殿、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服饰。
满族剪纸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涵和意义。
满族剪纸在满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剪纸艺术作品,满族人可以传递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给后代。
虽然满族剪纸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它仍然保持着活力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家们的探索,满族剪纸已经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技术。
一些剪纸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与时俱进的作品,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满族剪纸的传统工艺已逐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造型和图案。
满族民间剪纸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装饰纹样,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凸现了满族民间文化的情感、审美和哲学理念。
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的研究,可以从纸张的材质、形式、内容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入手。
一般来说,满族民间剪纸的
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彩纸,另一种是铜版纸,其中彩纸是最常用的一种。
满族民间剪纸的形式和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动物、人物、花卉、器物、山水、建筑等。
这些图案构成了成套的模式,如“灯笼马蹄图”、“赛鸟图”、“褶子图”等等。
在内容上,满族民间剪纸的图案多以中华文化为主,例如四季花卉、中国传统民俗等等。
在满族民间文化中,狮子、龙、虎等是最常见的形象。
同时,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也展现了满族文化中的某些独特观念和哲学思想,例如“万物有灵”、“吉祥如意”等等。
总之,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的研究,不仅能够认识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加深对满族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传承民族文化。
满族剪纸艺术说起满族剪纸,可以追溯到远古。
早在16世纪,女真人已有了剪纸,那时是用树皮、鱼皮、皮革、麻布等剪刻而成的粗犷图案。
剪纸是满族古老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满族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艺术沉淀,是反映满族习俗的珍贵艺术品。
满族剪纸充满乡村味道,民族特点鲜明。
从古老的剪纸中可以看到满族人民在长白山丛林狩猎,在黑水间捕鱼,婚祭嫁娶,生活和生产都跃然于纸上,长辫子的男人、大头翅的女人、长袍、马褂等等,不仅如此,它又是家居装饰,好多的枕头、鞋帽和服饰都是以剪纸做复制版本的。
据资料记载,满族剪纸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带入关内登上大雅之堂是在**的坤宁宫建筑上。
坤宁宫是皇帝的洞房,墙壁用剪纸装裱,四角贴喜字顶棚有龙凤双飞,这一剪纸装饰的模式,一直在坤宁宫保留着。
可见满族剪纸由寻常百姓飞入了帝王之家,这对日后满族剪纸影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国后,满族剪纸沉淀在**的民间,许多作品表现满族所生活的长白山自然面貌风物特产,如《选人参》、《娶媳妇》等。
解放后,**的满族人民依然喜爱用剪纸表达对喜庆生活的热爱。
他们在窗户上张贴喜字,在房屋的顶棚剪贴团花,象征阖家团圆,在栋梁上粘贴以示吉祥丰收、四季平安的希冀。
文革期间,满族剪纸曾一度为“封建的东西”而几乎流失,失传。
可喜的是近年来,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整理,许多喜爱满族剪纸艺术的满族同胞将剪纸艺术不断开掘,使剪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赋予了很多符合时代的内容。
那些标有满族特征长辫子的男人和戴头饰的妇女,旗袍,马褂的服饰和表现生活自然的剪纸作品又重现在各地艺术展览和全国艺术刊物上,这些充满**满族乡土**息的民间剪纸艺术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朵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必然开得更加灿烂。
满族剪纸总结简介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传统艺术,作为一种剪纸艺术形式,通过剪刻和剪裁纸张创作出具有满族特色的图案和装饰。
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图案和工艺技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满族剪纸的历史、特点、工艺技法以及文化意义进行综合总结。
历史背景满族剪纸起源于中国满族地区,起初被视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经过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满族剪纸主要用于庆祝婚嫁、宴会和寿诞等重要场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剪纸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成为了满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点满族剪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图案多样:满族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动植物、人物、建筑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这些图案既能够反映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也能够展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色彩鲜艳:满族剪纸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采用红、黄、绿等鲜明的颜色,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视觉效果。
3.对称美:满族剪纸强调对称美,许多剪纸作品都采用对称的构图和图案,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4.细腻工艺:满族剪纸的剪裁和雕刻工艺非常讲究,艺术家们通过手工技艺将纸张剪出令人赞叹的细腻图案和装饰。
工艺技法满族剪纸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选择纸张:选择适合剪纸的纸张材料,满族剪纸通常使用红纸、黄纸和彩纸作为剪纸的原材料。
2.设计图案:根据设计的需要和主题,设计并画出纸上的图案。
3.剪刻纸张:根据设计好的图案,使用剪刀、刀片等工具将纸张进行剪刻和雕刻,制作出所需的图案和装饰。
4.组合和装饰:将各个剪纸作品进行组合和装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5.收尾和保护:进行最后的修整和保护,以保证剪纸作品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
文化意义满族剪纸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1.文化传承:满族剪纸是满族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对剪纸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满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艺术展示:满族剪纸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细腻的工艺被广泛展示和欣赏,为世人展示了满族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水平。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摘要: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征。
根据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而选择的剪纸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以及多样的创作手法。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剪纸艺术研究满族民间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满族地区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满族先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对美的追求。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满足了满族人民的心理需要,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企盼。
第一章绪论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为主要加工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
满族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
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
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渔猎、勤劳勇敢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满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留于民间的民族遗产,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资料,但这种植根于白山黑水间,通过口传心授,缘物寄情,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代代相传。
第二章满族民间剪纸流源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基本观念是信鬼神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满族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渔猎,在林海雪原中繁衍生息,绿野山川孕育了勇悍旷达的天赋,抑制了忧愁悲哀,然而,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天地山河,风雨雷电难以理解,加之大自然对他们的无情威胁,便产生了超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这就是“萨满教”。
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
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嬷嬷神,意即老太太。
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的特点中国民俗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而满族剪纸则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的特点,包括其历史渊源、艺术风格、主题内容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
一、历史渊源满族剪纸起源于中国满族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
满族剪纸最早出现在清朝,当时满族人民将剪纸作为一种装饰和祈福的手工艺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满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二、艺术风格满族剪纸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特点之一是线条简洁明快,造型鲜明。
满族剪纸注重形象的表现力,通过简单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形象,如动物、花卉、人物等。
同时,满族剪纸还注重对比的运用,通过对比明暗、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主题内容满族剪纸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满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文化等方面。
其中,动物是满族剪纸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满族人民崇尚自然,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崇拜,因此在剪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形象的出现。
此外,满族剪纸还以花卉、人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剪纸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满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四、传承发展满族剪纸的传承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满族剪纸展览、培训传统剪纸技艺、开展剪纸艺术研究等。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满族剪纸的传承,也为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满族剪纸提供了机会。
总结:中国民俗学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成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
满族剪纸通过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对比的运用,展现出满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满族剪纸将继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中国北方地区满族萨满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转化摘要:萨满文化是以萨满信仰为核心,宗教仪式为形式,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宗教文化。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的故乡之一。
萨满剪纸是承载萨满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和传承形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了萨满剪纸元素与现代化设计相融合,使其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象设计元素单独存在或依附于设计本身。
1 萨满剪纸的概况与背景萨满文化以中国北方的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医学、文学、艺术、体育和民俗等内容为背景,经过历史的洗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满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这些艺术形态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其中中国北方地区的萨满剪纸就是萨满文化与图形传承与转化的成果之一,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表达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把和萨满文化有关联的剪纸形式都称为萨满剪纸,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记录了萨满的信仰图腾、活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和发展的全过程。
现如今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充斥着中国人民的生活,但萨满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基因,它深深根植于北方民众的深层心理,承载着北方民族的气韵血脉,并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自我发展、传承、转化。
艺术家、设计师如果立足于当代的时间、空间以国际化的视角回望、梳理、辨析及创造性的将萨满造型予以应用,深入解读文化的释义,并将其造型转化为当代的艺术语言,会为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2 萨满剪纸的传承与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给予萨满剪纸极大的重视与政策扶持。
认定了一批优秀的剪纸文化手工艺者,对技艺进行保护并鼓励更多的创作及传承。
2.1萨满剪纸承载古老萨满主题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崇奉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动物神、植物神等总计170多个神灵。
满族崇拜的动物神很多,如鸦、鹊、熊、鹿、貂、虎、鹰等,最常见的要数蛙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