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552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了解人物事迹(共30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7分)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他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kǎi,最终将它们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闻先生能完成这一部学术著作是因为他花费了几年时间潜心钻研唐诗的原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伴侣()②小kǎi()(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1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文中找出两个与“为了”词性相同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①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4)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说,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他说:“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1)在上面语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分)(2)解释画线成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鲁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人格化代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得分: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萦.带(yínɡ)殷.红(yān)草率.(shuài)兀.兀穷年(wù)B.涉.猎(shè)阖.眼(hé)校.对(xiào)当之无愧.(kuì)C.彷.徨(pánɡ)选聘.(pìn)赫.然(hè)锲.而不舍(qì)D.迭.起(dié)署.名(shǔ)澎湃.(pài)深恶.痛绝(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竭力笼罩薪金如释众负B.两鬓迸溅颠沛毛骨悚然C.墨契吩咐咳嗽仙露琼浆D.累赘抹杀姣肉血气方刚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明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
B.史铁生在病重期间仍然锲而不舍....地进行创作,写出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俩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部分居民却不以为然....,照旧乱停乱放。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某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某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常与重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是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B.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 北京冬奥会期间,某校学生特别筹划了网上展览,希望通过介绍城市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5分)城市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既镌.刻着民族的历史基因,又蕴藏着人们的记忆与乡愁。
我国辽阔的大地上zuòluò着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不仅是历代王朝的都城、自古繁华的都会商贸中心、中外交通的要塞.,也是军事重镇、文化古城【甲】还是革命圣地。
它们犹如一部部史书,记载了华夏儿女不折不挠的奋斗历程【乙】它们犹如一幅幅图画,展现了中华五千年yu án yuǎn liúchánɡ的文明史。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镌.刻(juàn)要塞.(sài)B. 镌.刻(juàn)要塞.(sè)C. 镌.刻(juān)要塞.(sài)D. 镌.刻(juān)要塞.(sè)(2)根据拼音写词语。
(2分)zuòluò() yuán yuǎn liúcháng()(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 【甲】顿号【乙】逗号B. 【甲】顿号【乙】分号C. 【甲】逗号【乙】逗号D. 【甲】逗号【乙】分号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B. 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 他认为,身为一名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D. 当初他对妈妈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诀。
3.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优秀记者对真相的探寻,承载着公众的知情权,也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更是社会净化的力量。
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xù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rěn无比的生的意志。
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含xù()坚rěn()深邃.()(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将文段中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第一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磐石(pán)窥视(kuī)酗酒(xù)鲜为人知(xiǎn)B.荒谬(miù)选聘(pìn)疏懒(shū)妇孺皆知(rú)C.彷徨(páng)遭殃(yāng)踌躇(chóu)锋芒毕露(lù)D.涉猎(shè)迭起(dié)解剖(pōu)当之无愧(dā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马革果尸沥尽心血心会神凝奠基B.鞠躬尽瘁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徒劳C.一拍即合家喻户晓惹人注目元勋D.和爱可亲死而后已无暇顾及滑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B.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滔天罪行。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
作者杨振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臧克家,他是我国著名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她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
5.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磐.石(pān) 含蓄.(xù) 揩.汗(kāi) 钦.佩不已(qīn)B.荒谬.(miào)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C.彷.徨(fáng) 署.名(sh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jiǒng)D.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2.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元勋调羹妇儒皆知B.咳嗽慷概家喻户晓C.莫基殷红沥尽心血D.吩附淋离深恶痛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C.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裏尸....也在所不惜。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项是( )(3分)A.老师在我的文章后写下了一串评语,准确地说,是安慰我心灵的汤药。
B.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C.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邓稼先》的作者是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品味】“明朗”可见鲁迅笑声之爽快。
(这一细节描写,使鲁迅的开明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近。
【段析】突出先生坦白真诚、平易近人的性格,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段析】通过朴素的描写,逼真又传神地把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品味】针对“我”的“火红”的上衣,先生认真地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品味】“不大漂亮”是鲁迅先生对“我”这次着装的看法。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品味】画线句体现了鲁迅先生坦荡、直率的性格特征。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品味】鲁迅先生谈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人的搭配,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表现了他的知识丰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姓名:班级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 ( 2分)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A. 磐石(pán)含蓄(xù)白皙(xī)群蚁排衙(yá)B. 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C. 彷徨(páng)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g)D. 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2. ( 2分)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 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3. ( 2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B.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均出自《孙权劝学》这篇课文。
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 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4. (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B.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 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 ( 2分)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理解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协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
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
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
它不但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文中,因为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所以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 ) 筵( )会窘( ) 抽屉( ) 阖( ) 踌躇( ) 虔( )诚抹( )杀肋( )膜紊( )乱唠叨( ) 隔三差( )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实行归类?神情姿态:穿着审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休闲娱乐:日常琐事:对待疾病:(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2.鲁迅的坚毅。
3.鲁迅的幽默。
4.鲁迅的慈爱。
5.鲁迅的严谨。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能够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késou)筵(yán)会窘(jiǒng)抽屉(ti) 阖(hé)踌躇(chóu chú)虔(qián)诚抹(mǒ)杀肋(lèi)膜紊(wěn)乱唠叨(láodao)隔三差(chà)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
小标题能够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8.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9.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10.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11.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13.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14.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16.“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能够独立地走准确的道路;17.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18.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实行归类?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能够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
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明确: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1.更真实。
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
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很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很多特点。
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很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能够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
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
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板书:琐事,正面描写)(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教师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但因为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
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
例如,鲁迅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人是做什么”,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
(板书:侧面描写烘云托月)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2.鲁迅的坚毅。
注意两个细节。
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
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
3.鲁迅的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
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4.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5.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能够看出他的严谨。
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能够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教师提供参考:(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