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流行风》PPT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18
共1课时第三十三节:流行风高中音乐人音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思念》与学生实践感受《好汉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通俗歌曲基本的的曲式特点、歌词创作特点及创作题材的多样性,总结出优秀的通俗歌曲应该具备的特质。
2、通过与学生喜爱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相结合,举例欣赏《等待》、《当你老了》、《大中国》,提升学生对通俗歌曲的理解能力。
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2学情分析本课力图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具备的基本特点,如何有选择的来进行欣赏、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34教学过程4.1新设计一、课前准备阶段在学生进入课堂的同时,播放羽泉在《我是歌手》中翻唱的通俗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设问讨论导入结合《我是歌手》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导入课题—到底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我是歌手》,感受流行风,学会鉴赏通俗歌曲!三、感受体验与认知(一)《思念》1、导入:教师演唱《烛光里的妈妈》引出曲作者谷建芬,并进行简介。
2、欣赏《思念》(1)带着以下2个问题进行欣赏: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如何?歌曲中的“蝴蝶”代表什么?(2)欣赏1988年春晚毛阿敏演唱《思念》的视频(3)回答问题①问题1: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如何?答:二段体(A+B);A 段在较低的音区内娓娓道出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B 段以离调的手法引向高音区,跳跃跌宕,带着呼唤性的歌唱表达了离别的哀怨。
(引导学生总结出通俗歌曲的曲式基本特点的关键词:结构简单,反复吟唱,易唱易记和;总结优秀通俗歌曲还应具备的曲式特点:旋律性强,富于变化。
共1 课时第三十三节:流行风高中音乐人音2003 课标版1 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思念》与学生实践感受《好汉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通俗歌曲基本的的曲式特点、歌词创作特点及创作题材的多样性,总结出优秀的通俗歌曲应该具备的特质。
2、通过与学生喜爱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相结合,举例欣赏《等待》、《当你老了》、《大中国》,提升学生对通俗歌曲的理解能力。
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2 学情分析本课力图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具备的基本特点,如何有选择的来进行欣赏、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34 教学过程4.1新设计一、课前准备阶段在学生进入课堂的同时,播放羽泉在《我是歌手》中翻唱的通俗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设问讨论导入结合《我是歌手》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导入课题—到底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我是歌手》,感受流行风,学会鉴赏通俗歌曲!三、感受体验与认知(一)《思念》1、导入:教师演唱《烛光里的妈妈》引出曲作者谷建芬,并进行简介。
2、欣赏《思念》(1)带着以下2个问题进行欣赏: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如何?歌曲中的“蝴蝶” 代表什么?(2)欣赏1988 年春晚毛阿敏演唱《思念》的视频(3)回答问题①问题1: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如何?答:二段体(A+B );A 段在较低的音区内娓娓道出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B 段以离调的手法引向高音区,跳跃跌宕,带着呼唤性的歌唱表达了离别的哀怨。
(引导学生总结出通俗歌曲的曲式基本特点的关键词:结构简单,反复吟唱,易唱易记和;总结优秀通俗歌曲还应具备的曲式特点:旋律性强,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