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肿瘤详尽版【优质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5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卵巢交界瘤的症状和治疗
导语:女性朋友日常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健康,特别对于卵巢健康的日常保护更是需要多加护理。
卵巢交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这类肿瘤相对于人体来
女性朋友日常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健康,特别对于卵巢健康的日常保护更是需要多加护理。
卵巢交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这类肿瘤相对于人体来说恶化的程度比较的低,所以我们人体需要通过日常的护理进行前期预防以及身体的健康保障,做好卵巢交界瘤的预防工作以及治疗。
症状体征
卵巢交界性肿瘤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受累淋巴结多属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
不论肿瘤是否伴发种植,其受累淋巴结的病变类似。
Seidman统计43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者,经 6.5年(中位数)随访,存活率达98%。
目前尚无依据表明怀孕会加剧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进展。
用药治疗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除特殊病例外现多不主张加用辅助治疗。
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是,引入了微灶性浸润和非浸润性种植等概念,为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1.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保守性手术保守性手术通常指患侧附件切除,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手术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患者年轻、渴望生育;
②确定为Ⅰ期,对侧卵巢和输卵管正常;
③术后有条件长期随访。
年轻患者如一侧卵巢有肿瘤时,一般开腹后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然后先做一侧附件切除,剖视有可疑时送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最新: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相中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的中瘤与恶性浸润曲中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大多数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
主张对部分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BOT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和治疗规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及争议。
就BOT在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BOT )最早由Taylor 于1929年提出,其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年发病率约为4.8/10 000[ 1 L与卵巢癌相比,BOT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期别较早,预后较好。
文献报道I期肿瘤占50%-85%[2]o BOT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3 1但目前对BOT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BOT治疗中的不少争议。
就BOT的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进行综述。
1 BOT的病理类型及预后BOT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T ,S-BOT , 约占65% )及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T, M-BOT ,约占32%),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移形细胞肿瘤和混合性肿瘤。
S-BOT又分为典型S-BOT和微乳头型S-BOT。
其中典型S-BoT约占S-BOT的90% ,微乳头型S-BOT 占S-BOT的5%~10%。
基础研究证实,微乳头型S-BOT是S-BOT 进展至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过渡阶段,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与随访应更积极[4 ]o但也有研究未能发现微乳头型S-BOT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卵巢交界性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卵巢交界性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卵巢交界性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手术治疗1、保守性手术保守性手术通常指患侧附件切除,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1)条件:①患者年轻,渴望生。
②确定为Ⅰ期,对侧卵巢和输卵管正常。
③术后有条件长期随访。
(2)注意事项:一侧卵巢有肿瘤时开腹后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然后先做一侧附件切除,剖视有可疑时送冷冻切片。
确认为交界性卵巢肿瘤,应作对侧卵巢剖视,并送病理检查,同时应仔细探查盆腔及上腹部,均无恶性证据,可不再作其他手术。
切除标本应每1~2cm做一切片检查,明确是否有侵袭。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如为癌,可根据情况进行卵巢癌再分期手术和(或)加用化疗。
腹腔镜处理交界性肿瘤尚不成熟,因此术前考虑到交界性肿瘤者不主张行腹腔镜手术,避免种植。
(3)特点:不影响最终生存,有机会获得自然妊娠,但术后需严密随访。
2、其他手术(1)临床Ⅰ期成人如不再需要生育时,可作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不能确定交界性或恶性,则一般应进行淋巴结清扫;(2)Ⅱ、Ⅲ、Ⅳ期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临床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现多主张不进行二次探查术。
*2、辅助治疗1.注意事项:(1)没有腹膜浸润者、FIGOⅠ期及其他期别术后无肿瘤残留者不需要辅助治疗只需随访。
(2)开展肿瘤细胞DNA含量、倍体水平及有关癌基因的检测,明确转移灶的病理类型。
(3)辅助治疗的目的是缩小病灶,不能期待利用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4)化疗时宜选用较温和的方案。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卵巢交界性肿瘤怎么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卵巢交界性肿瘤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卵巢交界性肿瘤”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卵巢交界性肿瘤(一)概述卵巢交界性肿瘤又名低度恶性潜力肿瘤。
1929年,Taylor首次提出这类肿瘤,1971年、1973年FIGO和WHO分别确定交界性肿瘤有别于良性、恶性肿瘤为另一独立病理和临床类型的肿瘤,目前这类肿瘤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
(二)发病率卵巢交界瘤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4%-15%,交界瘤中最常见类型是粘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粘液性多见占2/3,浆液性占1/3,国外文献报道粘液性和浆液性所占比例相当,浆液性甚至比粘液性多见,其他类型少见,大约占2%。
(三)临床表现1年龄:交界瘤发病年龄平均37.6-52.3岁,交界瘤较浸润性癌发病率年龄小10岁左右。
2.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其次为腹胀、腹痛,少数患者有阴道流血,腹水较少见,主要在晚期患者出现,粘液性患者腹水呈胶冻状,无法放出。
术中可见胶冻壮物充满腹盆腔。
3.肿瘤大小:交界瘤一般肿瘤体积较大,平均13.7-20.6cm,>10cm者占大多数(76.7%),有不少患者甚至可达30-40cm直径。
4.分期:临床分期原则和卵巢浸润癌相同,均按FIGO标准。
但交界瘤不同于浸润癌,早期多见,I期占半数以上(44.2%-86.4%),Ⅱ-Ⅲ17.1%-59.0%,Ⅳ极少见(0.19%-3.2%)。
(四)诊断卵巢交界瘤完全依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
诊断的关键是有无间质浸润,并不考虑有无卵巢外种植或淋巴转移。
诊断标准:上皮复层或假复层,细胞从乳头表面脱落,形成细胞族,核分裂可见,但所在比例少,细胞核有异形性,瘤细胞显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无明显间质浸润。
(五)转移与复发转移部位:交界性肿瘤可累及盆腔、腹腔、胸腔、腹膜后、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脏器实质。
转移的发病率机理不清,交界瘤为上皮内病变,临床表现良性,大多预后好,为什么会发生转移呢?许多学者关于转移的特点、分型与预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有两种观点存在:一种认为卵巢交界性瘤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很可能是在同一致瘤因素刺激下,卵巢与腹膜及淋巴结内存在的同源体腔上皮的间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多灶性的同类瘤灶,并非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