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气道开放与管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开放气道的方法在急救场景中,开放气道是救治窒息患者的首要步骤。
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降低窒息的危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开放气道的方法。
1. 仰头抬颏法。
仰头抬颏法是最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之一。
当发现患者窒息时,首先要将患者平躺在地面上,然后站在患者头部一侧,用一只手轻轻按住患者的额头,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骨上,然后向上抬起下颌骨,使患者的下巴离开胸部,从而打开气道,让患者可以呼吸。
2. 侧卧头后仰法。
侧卧头后仰法适用于昏迷或休克患者,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仰头抬颏法。
将患者横躺在地面上,站在患者身侧,然后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使头部稍微后仰,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将下巴稍微向上抬起,从而打开患者的气道。
3. 看、听、摸法。
看、听、摸法是一种常见的判断气道是否通畅的方法。
当发现患者窒息时,首先要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摸患者的鼻孔是否有呼吸气流。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呼吸,就需要立即进行开放气道的方法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4. 气道通畅器的使用。
气道通畅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开放气道的器械,适用于口腔出血、牙关紧闭、颌骨骨折等情况下无法使用仰头抬颏法的患者。
使用气道通畅器时,要先选择合适尺寸的气道通畅器,然后将气道通畅器插入患者口腔,使气道保持通畅。
5. 气管切开。
在极为严重的窒息情况下,如果其他方法无法使患者呼吸通畅,就需要进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救治措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
开放气道是急救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降低窒息的危险。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放气道方法,并且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为窒息患者的急救救治提供帮助。
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在急救和医疗护理中,开放气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保持氧气供应,防止窒息和窒息。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头后仰法。
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
当一个人昏迷或受伤时,头部通常会向前倾斜,导致气道受阻。
通过将患者的头向后仰,可以使气道保持通畅,让空气自由进入肺部。
要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确保患者躺在平坦的地面上,然后轻轻地抬起患者的下巴,将头向后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颈部受伤的患者,因为仰头可能会导致颈部进一步受伤。
第二种方法是侧卧头部后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昏迷或受伤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呕吐的患者。
当一个人昏迷时,呕吐物可能会阻塞气道,导致窒息。
通过将患者放置在侧卧位置,并将头部向后仰,可以保持气道通畅,同时也可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这种方法在急救现场经常被使用,因为它可以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快速帮助患者呼吸。
第三种方法是气道管理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的气道可能会受到严重的阻塞,需要使用专业的气道管理设备来帮助患者呼吸。
这些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通过将管子插入患者的气管,直接将空气送入肺部。
而气管切开术则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手术,通过在患者的颈部做一个小切口,直接将气道打开。
这些方法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来执行,因为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总的来说,开放气道是急救和医疗护理中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简单的头后仰法,还是复杂的气道管理设备,都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保持氧气供应,避免窒息和窒息。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可以挽救生命,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掌握这些技能,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施救。
开放气道的几种方法
开放气道的方法比较多,包括徒手开放气道、喉罩通气、气管内插管技术等,但是对于专业性是有较高要求的。
1、徒手开放气道:徒手开放气道需要清除患者口咽部位的分泌物,并且使患者的头部充分后仰,能够使气道逐渐开放。
2、喉罩通气:喉罩通气的头端为匙勺型,边缘是气囊,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小面罩,可以在咽喉部位形成一个封闭圈,并且有效地克服上呼吸道梗阻。
3、气管内插管技术:如果患者出现的气道阻塞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进行气管内插管技术,需要经过口、鼻将一根导管置于气管内,能够使呼吸道更加通畅。
开放气道除了以上常见原因以外,还包括鼻咽口咽通气道、用简易呼吸器经面罩加压通气、气管-食管联合插管等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不可私自操作,以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
急危重病气道管理第一节概述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保障各项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方法上包括了手法开放气道和人工气道的建立。
对急危重患者及时开放气道,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所有从事急危重病医学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
手法开放气道最常用三种手法为: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及抬颌法。
前二者均不适用于疑有颈椎损伤患者。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一般可有经口、经鼻和经环甲膜三个路径供临床急救选择。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通常是首选的经典方法,也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方式。
若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极为微弱,宜首选直视下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但若患者张口困难、持续抽搐或无法采取平卧位时,可选择经口或经鼻盲探插管;一般情况下经鼻盲插管法比经口盲插管法成功率高,对于某些困难插管可以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辅助完成。
对疑难插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要长期留置气管导管、需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可采用气管切开术。
在实施确定性人工气道之前,可以通过开放气道、球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等快速的基础辅助呼吸手段增加氧供,为建立可行性的有效人工气道创造条件。
急危重症医师需要掌握从简单的手法开放气道至复杂的人工气道建立等一系列技能。
第二节手法开放气道手法开放气道是指在没有辅助装置情况时,以徒手的方法保持气道通畅。
手法开放气道目的在于解除气道梗阻,从而保持气道通畅。
气道梗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
气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舌后坠,患者意识丧失后,舌肌松弛,肌肉不能把舌根和会厌抬离咽后壁,使之正好覆盖在喉开口处,从而引起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另一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异物,其他如呼吸道分泌物、粘膜水肿、喉及支气管痉挛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
气道梗阻根据阻塞程度分为完全梗阻和部分梗阻。
气道完全梗阻时呼吸气流完全中断,若不及时予以开放气道,患者将于数分钟内因窒息而出现呼吸及心脏停搏;部分梗阻可因通气不足或通气障碍导致缺氧和CO2蓄积,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样必须迅速加以纠正。
38特别关注紧急情况下的气道管理唐敏 (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 遂宁 629000)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scular Life Support, ACLS)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延续措施,这也是通过辅助设备以及特殊技术的运用来促进患者血液正常循环及通气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及循环的有效措施。
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主要包含呼吸道管理、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干预、人工电除颤、起搏以及电复律等多项措施。
在高级生命支持(ACLS)A/B/C/D中,处于第一位的就是 A(airway),即为人工气道,其次为B(breathin g),即为机械通气,由此可见,在病情危重患者管理中,做好气道管理工作是确保患者通气顺畅,以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般来说,在基础生命支持以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阶段,在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时需要予以100%的氧气浓度,进而促进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最大,以快速帮助患者纠正缺氧情况。
那么在予以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开展起到管理工作呢?1喉部结构对于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人体的喉部结构加以了解。
我们的呼吸道一般可分为上/下呼吸道。
在医学角度通常将口、鼻、咽、喉部等统称为“上呼吸道”;而主气管、支气管,肺内分支支气管以及肺泡统称为“下呼吸道”。
而在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喉部,对此,以下主要从人的喉部的解剖结构入手加以介绍。
喉头位于颈前以及喉咽部的前方,其上、下分别于喉咽部及气管相通,是确保我们呼吸顺畅的重要组织结构。
在我们吞咽、发音或是头部处于左右转动的过程中,喉部也会随之移动。
对于成人来说,喉头上界位于其第4、5颈椎体之前,下边界则与第6颈椎体下缘持平;一般来说女性的喉头部位较男性略高。
小儿较成人也略高,但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喉部的位置也会逐渐下降。
另外,喉部组织中还包含喉头软骨(喉头的支架部分)以及环甲膜(主要由弹性纤维膜片构成)。
紧急气道开放与管理技术2012年护士继续教育急诊科陈燕启临床上,所有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病人无一不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
解除呼吸功能衰竭的关键技术—紧急人工气道开放。
紧急人工气道的开放和维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方法。
一、紧急气道开放分类紧急人工气道开放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1.确定性(有创)人工气道开放—保证可靠的有效的通气并适宜长时间使用,均为有创性气道开放技术确定性(有创)气道开放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机械通气,防止胃内容物误吸而进入呼吸道,对气管、支气管树进行吸引以清除分泌物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开放技术:经口气管插管术,经鼻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环甲膜切开术,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穿刺扩张造口置管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气管导管应插入的深度: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离隆突4cm。
男性距门齿:22~23cm;女性距门齿:21~22cm。
儿童:12cm+(年龄/2)2. 非确定性(主要是无创和部分有创)人工气道开放—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常常在救急早期使用,易于掌握,对于院前急救和社区医护人员意义非凡。
但通气效果不可靠、易变。
二、上呼吸道的呼吸特点1. 气道不规则2. 结构变异大3. 与消化道共用出口4. 软组织多,血管丰富5. 最常见的气道梗阻部位三、临床常见的呼吸急症有哪些?1. 来源于呼吸系统本身:重症哮喘、COPD急发、重症肺炎、气胸、肺栓塞、ARDS、气道异物、气道及肺的创伤等。
2.来源于呼吸系统以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中毒、严重感染、妊娠、神经肌肉疾病等。
四、确定性气道开放(一)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应插入的深度: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离隆突4cm。
男性距门齿:22~23cm;女性距门齿:21~22cm。
儿童:12cm+(年龄/2)(二)经鼻气管插管1.下列病人禁忌或相对禁忌:呼吸停止,严重鼻或颌面部骨折,凝血功能障碍,鼻或鼻咽部梗阻,颅底骨折2.鼻插病人易发生鼻窦炎、鼻出血、气管导管堵塞等(三)可视喉镜1.可视喉镜的适应症:除了能解决常规气管插管以外,还能解决普通喉镜不易或不能解决的如下问题:(1)急救、ICU抢救中和临床麻醉中的困难气道(2)耳鼻喉科、口腔科的咽喉部和口腔深部检查(3)直视下放置胃管和口咽部清理(4)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2.可视喉镜的临床意义:(1)对患者的保护:放大气道视野,清晰显露会厌和声带;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损伤和伤害性事故;可有效减少困难气道插管失败率;对于创伤性气道(气道出血或分泌物过多)非常适用;在院前急救时,可在第一时间让患者获得畅通的呼吸生命通道;因为插管迅速,清醒病人可以接受(2)对医师的保护和便利:扩大了医患之间的距离,避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减少了医师的劳动强度和下蹲不适感;用于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及培训,方便专家传、帮、带;对首次插管的临床医师,增加成功率(四)环甲膜穿刺(五)气管切开1.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完成2.气道已得到控制如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的情况下(六)经皮紧急气管(穿刺)切开(七)经皮紧急气管切开定位(八)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五、非确定性气道开放大多数无创性,包括部分无创性。
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气道管理在急诊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急救和抢救患者来说,快速且有效地维护气道通畅至关重要,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进行讨论和探索。
1. 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气道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并保持呼吸通畅。
在急诊医学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且危及生命,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气道管理是救治患者的首要任务。
2. 气道评估与处理在急诊情况下,气道评估应当是个体化的,并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最佳的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气道评估应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自主呼吸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3. 气道管理的方法在恶劣的急诊情况下,有多种气道管理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简单气道管理可能包括头后仰法、颌提法以及震颤法等。
而在病情更为严重或需要更精确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更为复杂的气道管理。
4. 气道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在急诊医学中进行气道管理时需要谨慎并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例如,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避免误吸和误导致气胸的风险。
此外,在拔除气管导管时,也需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5. 气道管理的并发症与风险与任何医疗过程一样,气道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
例如,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或领域受损,从而引发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因此,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医护人员应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6. 气道管理的培训与技能为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气道管理,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技能训练。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帮助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气道管理技能。
7. 气道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道管理在急诊医学中的发展也将不断演进。
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气道管理培训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此外,新的气道管理设备和药物也将不断涌现,改善气道管理的效果。
结论:急诊医学中的气道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或严重创伤等原因,其生命体征异常,生命体征出现急性持续紊乱,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
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对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和采用人工通气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以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和保障。
1. 气道管理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是指在保持通畅、防止误吸和维持患者呼吸道稳定的过程。
其中,简易气道和气管插管是两种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
1.1 简易气道简易气道是一种通畅呼吸道的设备,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需要紧急气道开放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在创伤或意外情况下。
它由气管插管导引器、口咽通气道和通气面罩组成。
1.2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喉部进入气管,以建立和维持气道通路。
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气管插管是最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之一,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无法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
2. 人工通气技巧人工通气是通过机械设备代替患者完成呼吸过程的技术,常见的人工通气技巧包括手动肺通气和机械通气。
2.1 手动肺通气手动肺通气是通过握持呼吸囊进行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方法。
它适用于在危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支持或气道管理的患者。
2.2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技术。
它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2.3 通气参数设置在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合理设置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等。
合适的通气参数设置可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支持,同时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是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和采用适当的人工通气技巧,可以提供急需的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熟悉不同的气道管理方法和通气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紧急气道开放与管理技术
2012年护士继续教育 急诊科 陈燕启
临床上,所有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病人无一不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
解除呼吸功能衰竭的关键技术
—紧急人工气道开放。
紧急人工气道的开放和维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方法。
一、紧急气道开放分类
紧急人工气道开放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1.确定性(有创)人工气道开放—保证可靠的有效的通气并适宜长时间使用,均为有创性气道开放
技术
确定性(有创)气道开放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机械通气,防止胃内容物误吸而进入呼吸道,
对气管、支气管树进行吸引以清除分泌物
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开放技术:经口气管插管术,经鼻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环甲膜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穿刺扩张造口置管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
气管导管应插入的深度: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离隆突4cm 。
男性距门齿:22~23cm ;女性距门
齿:21~22cm 。
儿童:12cm+(年龄/2)
2. 非确定性(主要是无创和部分有创)人工气道开放—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常常在救急早期
使用,易于掌握,对于院前急救和社区医护人员意义非凡。
但通气效果不可靠、易变。
二、上呼吸道的呼吸特点
1. 气道不规则
2. 结构变异大
3. 与消化道共用出口
4. 软组织多,血管丰富
5. 最常见的气道梗阻部位
三、临床常见的呼吸急症有哪些?
1. 来源于呼吸系统本身:重症哮喘、COPD 急发、重症肺炎、气胸、肺栓塞、ARDS 、气道异物、气道
及肺的创伤等。
2. 来源于呼吸系统以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中毒、严重感染、妊娠、神经肌肉疾
病等。
四、确定性气道开放
(一)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应插入的深度: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离隆突4cm 。
男性距门齿:22~23cm ;女性距门
齿:21~22cm 。
儿童:12cm+(年龄/2)
(二)经鼻气管插管
1.下列病人禁忌或相对禁忌:呼吸停止,严重鼻或颌面部骨折,凝血功能障碍,鼻或鼻咽部梗阻,颅
底骨折
2.鼻插病人易发生鼻窦炎、鼻出血、气管导管堵塞等
(三)可视喉镜
1.可视喉镜的适应症:除了能解决常规气管插管以外,还能解决普通喉镜不易或不能解决的如下问题:
(1)急救、ICU 抢救中和临床麻醉中的困难气道
(2)耳鼻喉科、口腔科的咽喉部和口腔深部检查
(3)直视下放置胃管和口咽部清理
(4)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2.可视喉镜的临床意义:
(1)对患者的保护:放大气道视野,清晰显露会厌和声带;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损伤和伤害性事故;
可有效减少困难气道插管失败率;对于创伤性气道(气道出血或分泌物过多)非常适用;在院前急救 时,可在第一时间让患者获得畅通的呼吸生命通道;因为插管迅速,清醒病人可以接受
(2) 对医师的保护和便利:扩大了医患之间的距离,避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减少了医
师的劳动强度和下蹲不适感;用于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及培训,方便专家传、帮、带;对首次
插管的临床医师,增加成功率
(四)环甲膜穿刺
(五)气管切开
1.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完成
2. 气道已得到控制如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的情况下
(六)经皮紧急气管(穿刺)切开
(七)经皮紧急气管切开定位
(八)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
五、非确定性气道开放
大多数无创性,包括部分无创性。
保证上呼吸道开放
1.徒手开放气道技术
2.咽通气道技术
3.面罩加压通气技术
4.喉罩通气技术
5.食道-气管联合导管通气技术
(一)徒手开放气道技术
1.舌-颌上举法:效果最好
2.仰头抬颏法:90%
3.仰头托下颌法:78%
4.仰头抬颈法:39%
5.单纯托起下颌法:效果最差
(二)咽通气道技术
1.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避免人工长时间推下颌的
疲劳,多用于暂不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
2.按管道插入途径可分为: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
(三)口咽通气道
1.口咽通气道的作用:维持上呼吸道的通畅,将舌根部及会厌提起;用作牙垫;口咽部吸引
2.选择合适的长度
(四)面罩加压技术
1.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
2.提供有效的给氧和通气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3.比口对口呼吸更易接受
(五)喉罩通气技术(laryngeal mask airway,LMA )
1.置入快捷、盲插成功率高
2.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
3.特别适用于插管不熟练者
(六)食道-气管联合导管通气技术
1.无论进入食道还是气道均可以进行通气
2.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应用特点:不受现场空间条件的限制,各类气管插管困难者,操作简便迅速多在10秒内完成,颈部严重创伤,饱食或消化道大出血者建立气道,复苏中快速建立气道,对心脏按压无影响
六、人工气道(主要是指有创)管理
1.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保证肺的通气和氧合;清除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2.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内容:患者体位;人工气道的固定;气管插管的深度;气囊的充气量;人工气道的湿化(包括气管内滴入)、雾化及给药;恒温湿化器的管理;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更换固定带或切开处换药;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和更换
3.需要观察和记录的指标:神志;紫绀;呼吸、心率、血压、SpO2 ;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清晰;气囊的韧度;皮肤湿度;呼吸机各个参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