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6
地理上册《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图片。
2. 材料:有关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在不同地区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原理。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地面获得热量影响的理解。
2. 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地观察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
2. 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资料,分析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等。
第一章地球
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授课人】滕州大坞中学任平理
【课型】活动课
【课标及解读】
●开展地理观测,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延续,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补充,要适当结合地球自转公转教学。
内容可分三部分:1.观察一太阳光直射、斜射及获得热量的差异,2.观
察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及影响,3.观察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及影响,重在训
练学生的观察、观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的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对于太阳直射、斜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初步的观测、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重点)
2. 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难点)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观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绿色卡纸、刻度尺、量角器
生思考展示:上学前,奶奶交代,立
独立观察“滕州---东郭”太阳能路灯图片,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代表
为啥冬季大棚早晚用草席盖,上午揭?
技能提升:实物投影演示:在课本生在课本P23图上,随师画图观察,。
地理初一上商务星球第1章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2、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多媒体、放大镜一年中北京夏季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冬季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结合所学内容总结以下、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根据上面的观察与实验总结教师提出的问题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自转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1、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A、白昼的长短B、太阳高度C、海陆因素D、季风2、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A、冬至B、春分C、夏至C、秋分3、一天中,我们这里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A、清晨B、正午C、傍晚D、一样大4、五带中地球表面获得太阳最多的是()A、北温带B、南温带C、热带C、南寒带5、某房地产开发商欲在北纬40度某城市建造了商品住宅楼,要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楼间距的设计主要考虑〔〕时间影子的长短。
A、冬至B、春分C、夏至C、秋分【教学反思】1、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此课是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索、通过合作与交流、操作实践,不仅能够独立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并且拓宽了视野。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2.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我们这里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这是为什么呢?师: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太阳光直射、斜射对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对身边的常见现象作思考,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准确的:例如有的学生说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夏天太阳在我们头顶,冬天偏离我们很多等等。
从身边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一)投影下图解释说明直射和斜射的含义。
1.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
并完成记录下来。
学生利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
并完成记录下来。
让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观察现象,此次观察很简单学生较易得出结论。
观察项目:光线照射角度光线散布面积亮度光线直射小强光线斜射大弱学生得出结论。
2.难点延伸:假设这个光源发出了1万条光线,光源离地面1.5米,直射和斜射时照亮的面积如上图所示,如果把上面的两个分别各划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那么直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和斜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照到的光一样多吗?学生简单的就会说出答案。
此结论十分重要,让学生先有一个理论基础。
结论:在同样大小面积上,斜射时比直射得到的光线少。
(二)过渡:太阳好像就是个发光的手电筒,那么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与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1.展示下图(也可参考课本图)2.要求观察图形总结: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量最多?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要求学生观察图形总结。
《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活动课共设置了三个观察活动,第一个活动有理论铺垫作用,只有明确了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之后,才能进行后面两个活动的探究,可以说后面两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实践印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
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放大镜、课件.投影
观察:
哪个手电筒照射的面积大?哪个亮度高?你填对了吗?
3、讨论:
2、如果把上面的两个分别各划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那么直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和斜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照到的光一样多吗?
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
直射和斜射的阳光照射到相同的面积上,获得的热量一样多吗?(友情提示: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阳光热最少?
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让学生拿出昨天从早上到下午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而绘制的曲线图(昨天已布置)投影展示。
件展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让学生填出表。
地理上册《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计算;(2)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示意图、计算器。
2. 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定义;(2)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实例分析:(1)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如热带雨林、沙漠等,让学生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房屋建筑、农业种植等,让学生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角度;(2)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以及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思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其他影响。
地理上册《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热量的影响;(2)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3)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计算;(2)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2)提问: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有什么影响?2. 探究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2)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2)运用图表和数据,阐述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图片和实验结果;2. 实验器材: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实验装置;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主动探索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热量的影响;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和实际操作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课 型 】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2. 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启发诱导、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手电筒、放大镜、火柴、绿色卡片。
【课前准备】1米长木杆 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①清晨,在一处有阳光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 ②正午和傍晚,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提问与 导入夏季:烈日当空 冬季:太阳暖洋洋的 我们每天都沐浴在太阳光下,它对我们影响巨大,一天的气温变化、一年的气温变化都与太阳照射角度密切相关,那么,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有何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吧!(读图思考) 1.在一天中清晨、傍晚和正午的气温变化不同呢? 2.在夏季感觉烈日当空,冬天的太阳却暖洋洋? (小组讨论)通过对比不同时刻、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观察填表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总结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
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某地清晨、正午和傍晚三个时段太阳高度大小 得出哪两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小,哪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大。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内容观察 思考 填表 观察 填表 归纳 观察北京一年中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 归纳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小),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少)。
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学习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及太阳辐射地球的特点后,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落实国家新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太阳光直射和斜射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1.老师准备太阳模型和地球模型;2.在活动现场放置一张长方形的黑色木板;3.准备两个与黑色木板大小相同的纸板,一个为银色的,一个为黑色的。
2. 实验操作1.在教室或校园内找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放置黑色木板,使其与地面成为一个30°的角度;2.将银色纸板垂直放置在太阳模型的光线下,观察银色纸板的温度变化;3.将黑色纸板垂直放置在太阳模型的光线下,观察黑色纸板的温度变化;4.将银色纸板和黑色纸板分别斜放在太阳模型的光线下,观察两个纸板的温度变化。
3. 分析讨论1.让学生分析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太阳直射与斜射对温度影响的理解和认识;2.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受太阳的辐射热量有多么强烈,以及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复杂性;3.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提高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认识。
4. 总结回顾1.让学生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2.引导学生归纳太阳直射与斜射对地面温度的影响;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地球的生态环境,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和观察,本课让学生感受太阳光对地球温度的影响和地球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培养了学生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本课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2.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活动实验、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放大镜、秒表,卡纸、测角器、长竹竿数根、照相机、活动记录表、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归纳总结休息的课间。
地点:学校操场分组:3人一组,其中两个人做实验,一个人负责填写记录单及计时。
实验器材分发:放大镜若干,秒表若干,火柴若干,纸X若干。
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放大镜,一块秒表,火柴数根,白纸一X。
实验方法:分小组利用10分钟或更多时间做用放大镜聚焦点燃火柴、纸X实验。
【教师巡视】确保学生安全和活动有秩序进行。
【教师归纳】太阳光线越集中,其亮度越高,在地表产生温度越高。
实验2: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实验安排】时间:地理课15-20分钟左右地点:背上体验什么情况下手背会有强烈灼烧感。
2.小组中的第三人做好记录:是否点燃火柴及耗时是否烧灼纸X及耗时手背是否有灼烧感聚焦时不聚焦时3.思考:太阳光的集中与分散对地表获得热量的多少有何影响?1、小组长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卡纸。
其余同学观察同一束光斜射和直射时散布在卡纸上的面积有何不同?其亮度有何不同?神,并且提高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太阳直射与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影响。
课堂分组:5-6人一个小组实验器材及分发:手电筒若干、卡纸若干,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X 卡纸。
实验方法: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斜射。
【教师巡视】巡视实验效果和维持秩序,处理特殊情况。
【提示】(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篮球,地球只有绿豆那么大)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教师归纳】(1)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理解它们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及其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原理及其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现象。
2. 讲解:讲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概念及其区别,阐述其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示意图,分析其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地面获得热量影响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影响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间、不同地点的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影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学情分析
1、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难度较大。
2、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
3重点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观察导入
观察清江外国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长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太阳高度的变化。
2【讲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课型】活动课 【课标及解读】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延续,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补充,要适当结合地球自转公转教学。
内容可分三部分:1.观察一 太阳光直射、斜射及获得热量的差异,2.观 察二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及影响,3.观察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及影响,重在训 练学生的观察、观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的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对于太阳直射、斜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初步的观测、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重点)2. 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难点)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观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绿色卡纸、刻度尺、量角器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复习 引入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出示公转空白图和复习题:1.在图形上指出公转方向、周期和特征。
2.说说二分二至太阳光直射点及移动。
3.我们现在位于哪一段?什么季节? 鼓励性评价生的回答,并由最后一问引入 谈话引入:同学们说得对,现在是秋季,我们的衣服由短裤背心悄然间换成了长裤长褂,天变凉了,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添减衣服,才能保持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说说你注意到了哪些气温变化的现象。
引发困境:俗话说“交了八月节,夜寒白天热”,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变化吗?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揭开气温变化的谜底,同时板书课题: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生观察图形,阅读课本,复习回答。
生思考展示:上学前,奶奶交代,立秋了,外面套件厚褂子,捂春凉秋;骑摩托车、电动车的穿棉袄;暑假下雨没事,现在下雨的时候开始冻得慌……生讨论:可能是地球公转、可能是地球自转…… 复习公转同时为观察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一章地球
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授课人】滕州大坞中学任平理
【课型】活动课
【课标及解读】
●开展地理观测,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延续,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补充,要适当结合地球自转公转教学。
内容可分三部分:1.观察一太阳光直射、斜射及获得热量的差异,2.观
察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及影响,3.观察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及影响,重在训
练学生的观察、观测能力,结合生活经验的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对于太阳直射、斜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初步的观测、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重点)
2. 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难点)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观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绿色卡纸、刻度尺、量角器
生思考展示:上学前,奶奶交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