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

课时: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

『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读图』图1.2“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体

『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

(地球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分组观察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那些主要的不同?

『小制作活动』参照课本,分小组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小地球仪。

『评比』展示学生的制作品,并评比。

第二、三、四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1978年4月8日,我国“团结号”海轮在海面上起火,它马上发出呼救信号,(展示学生制作的空白地球仪)假设“团结号”在A点,你能报告它的位置吗?救援船只怎样才能准确而又迅速找到“团结号”呢?

【观察】地球仪表面是否有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有什么作用?

三.纬线和经线

【分组活动】观察地球仪,读课本P6图1.10/1.11和P7图1.12/1.13,讨论完成经纬线的比较表格。

地球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圆圈半个圆圈,两条相对经线组成一个

圆圈

长度是否相等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长度都相等

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90度0--180度

相同度数的区分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

南称南纬(S)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度数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向北度数越来越

小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越来越大

半球分界线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东西半球

(注:表中粗体字为教师事先给出内容,第二课时完成前六项的填表)

【教师指导】在地球仪上找出两极点的纬线特征及低、中、高纬三个区域的划分,明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课后作业】学生在制作的小地球仪上标出0°经线、180°经线、20°W、

160°E;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

【难点解决】度数变化规律

1.(立体转化为平面)每位同学准备一张长条形白纸,用直线划好经纬网,并依次标好度数,用彩色笔区分东经线和西经线。观察并总结出纬度和经度变化与方向的关系。

2.(平面转化为立体)将纸条围拢成纸筒,理解180°经线两侧与0°经线两侧东经和西经相反的难点。【设问】有了经纬网,我们现在能确定“团结号”的位置了吗?

(33°49'N、137°03'E)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设问】要说明一个地点的确切位置应如何表述?

【教师板图】画一个经纬网略图,引导学生确定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学习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游戏】假设课室座位为经纬网,第一小组(列)每人发一张标有纬度的卡片,第一横排每人发一张标有经度的卡片,有卡片的同学举高卡片让大家看清每一排是那一条纬线,每一组是那条经线,每个学生据此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学生中进行说位置接力赛。

【活动】①试着表述下列地点的确切位置:北京、广州、伦敦;②给学生“团结号”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团结号“的位置;③利用课本给出的两个资料继续练习经纬网定位。

【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课本P8的活动题。

地球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圆圈半个圆圈,两条相对经线组成一个

圆圈

长度是否相等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长度都相等

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90度0--180度

相同度数的区分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

南称南纬(S)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

西经(W)

度数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向北度数越来越

小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越来越大

半球分界线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东西半球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 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 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 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 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 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 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2、七年级109班共有学生人。 二、教学目标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 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8课时第五章:3课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知识就存在、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未解的地理之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

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 课时: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 『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

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备 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是整个初中教材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它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有真正的学习地图,地理空间学习能力较差,而我校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在地图等方面了解的,这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本章既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记忆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分析。(三)教学目标: 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且能用相关数据描述其大小;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观察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且能够用景卫网确定地球上任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 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重点练习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观察并运用地球仪。 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把有关图片和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达到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共九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 《地球的运动》2课时; 《地图》3课时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单元备课

(一)内容分析: 本章中世界海陆分布图大势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基础,与经纬网一起构成地理学系的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重点及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三)教学措施: 1、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重点练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大洲大洋相对于经纬线的位置、相对于半球的位置进行充分联系。 2、海陆变迁侧重于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的掌握并运用解释地理现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 (一)内容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和人口问题、世界语言和宗教,观念教学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通过本章教学旨在帮学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懂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说出世界主要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 5、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举例说明聚落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教学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 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 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 (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 (事例 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 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热门-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湘教版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第1课时)课 题 学会使用地图,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 学 重 点 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知道了我们身边很多的地理知识,这些地理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收获。 一、学会使用地图 教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你不难猜出谜底----地图!你用过地图吗?你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地图学习地理。 1.地图的概念 先展示一幅地图,请学生大致了解,通过提醒,旁敲侧击点出重要词语---平面图,某一区域,符号,文字。从而得出地图的概念,即: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2.绘制平面草图 活动:首先参看教材P7图1-12.指出该图有立体感,不是平面图,然后请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学校的平面草图,选取其一作为点评,指出错误,并点出绘制平面草图的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