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英国风俗习惯送礼在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
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
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
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
对于有公司标志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饮茶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
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或加少许凉牛奶。
在乡间,盛行喝下午茶,也称为荤茶,或饱茶。
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
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钱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
衣着英国人在穿戴上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
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
不过,他们很忌讳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拜年英格兰人新年到别人家拜访时,必须携带一块煤,并且亲手把煤放进人家的炉子里,作为敬贺新年的礼品。
同时还说一句祝福的话:“祝你家的煤炭,长燃不息”。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一)礼仪在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给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仍是很正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
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而司机旁的座位为最卑位。
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
因此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自行上车入座。
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目的是保障女士、长者的安全。
美国风俗习惯与禁忌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它的风俗习惯和禁忌也各具特色。
了解并遵守这些习惯和禁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社交礼仪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介绍美国的风俗习惯与禁忌。
一、饮食习惯在美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首先,进餐时要保持优雅,不大声嚼食或发出噪音。
其次,吃饭时应使用刀、叉和勺,而不是直接用手。
另外,美国人注重对食物进行切割和整齐地摆盘,要避免将食物杂乱地堆在一起。
此外,不要在食物上剩下太多残渣,要保持餐桌的清洁。
对于饮酒习惯,美国社会有着相对宽容的态度。
但是,要注意适度饮酒,不要过量,并且不要喝醉。
在商务场合或正式聚会上,通常会招待客人葡萄酒或用酒杯倒饮料,这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二、社交礼仪在美国,人们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因此,不要随意触碰别人,除非有明确的亲密关系。
当与他人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靠近对方。
另外,不要盯着他人看,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
通常,握手要坚定而有力,同时要保持眼神接触,这表明你真诚地对待对方。
此外,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于好奇地询问私人问题。
三、宗教信仰美国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拥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
因此,在对待宗教话题时,需要保持尊重和包容。
不要嘲笑或贬低他人的宗教信仰,要尊重每个人的宗教选择。
在参观宗教场所时,要遵守当地的规定和礼仪。
例如,进入教堂时要保持肃静,不要大声喧哗或使用手机。
另外,如果参加宗教仪式或活动,要遵循当地的仪式和礼节。
四、禁忌除了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我们还需要避免一些禁忌行为。
首先,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其次,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使用粗俗语言,要保持文明的言行举止。
此外,不要随意触碰他人的私人物品,包括包、手机等物品。
总结了解和尊重美国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对于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和交流非常重要。
遵循这些习惯和禁忌,有助于我们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
英美风土人情简介英国篇一.英国地理位置、名胜古迹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
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
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
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
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
北爱尔兰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3~17℃,最冷天(1 月)平均气温为4~7℃。
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料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
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
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
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
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
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
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
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自然风景秀丽可餐,旅游资源丰富“万城之花”伦敦,“北方雅典”爱丁堡,大学城牛津、剑桥,古色古香的约克城,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游名城,还有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布伦海姆宫(牛津附近),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尔兹伯里郊区的巨石阵等遗迹,铁桥峡(伍尔沃汉普顿以西),方廷斯修道院及园林(约克以北)、达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长城(纽卡斯尔一带),圭内斯的城堡群(威尔士卡那封一带),苏格兰的圣基尔达群岛,北爱兰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国属地享德森珊瑚岛。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1.关于个人隐私:英美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当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How much do you make? (你赚多少钱?)/Are you married? (你结婚了吗?)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时,都被认为有失礼貌。
因此,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应避免问及有关隐私的问题。
2.被邀做客带什么?在英美等国家,如果被邀请去别人家里做客,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节日或婚礼、生日等特殊的场合,通常只需带上一点小礼物或一束鲜花即可。
如果是好朋友相邀,则送不送礼物都可以,如果一定要送点什么,也不需要买过于贵重的东西,礼物可以是一瓶酒,一块巧克力,一张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等。
在接过礼物后,接受礼物的人则会马上打开礼物,并说一些赞赏的话,而赠送礼物的人衷心地说一声“Thank you very much.”也是必不可少的。
3.在欧美国家,当你乘坐出租车或在饭店、旅店消费,进行理发或美容时,除车费、饭钱、住宿费等应付的账单外,常常还需支付一定的小费。
小费的比例一般为账单的10%-15%。
人们通常给出租车司机、理发师、美容师、旅馆行李员小费。
但在饮食店和旅馆,如果小费已经算在账单里了,通常就不必再给小费了。
给小费是尊重对方劳动的礼貌行为。
4.当你接到美国人请你到家做客的邀请时,你或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在美国人家里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你在做客时表现得自然,你没必要过于拘谨。
一般来说,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到访都带有随意的态度。
他们希望你能感到轻松、舒适,就像你在自己家里一样。
当然,在别人家里有些事你是不能做的,比如说,不经允许就开冰箱拿可乐喝或乱翻动桌子上的资料等是不礼貌的。
英美国家,介绍互不相识的双方认识有习惯的顺序:先把家人介绍给主人,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
英美习俗种种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 in Rome,do asRomans do。
”意为“入乡随俗”。
那么你们知道英美国家有哪些习俗吗?1。
见面礼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拥抱和亲吻。
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常握手。
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远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
英美男士之间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nn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称这种握手叫wet hand-shake。
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士先主动伸出手来,男子不应主动、紧握,轻握一下即可。
倘若女士不伸手,点头致意即可。
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进一步,通常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见面礼,异性之间除非关系密切,一般不拥抱。
亲吻的方式因人而异: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前者的下额;同辈的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只是面颊相贴;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是嘴对嘴地亲吻。
2。
介绍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可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但不必在前面加“先生、小姐”之类的称谓。
在许多场合,初次见面的双方需要经第三者来介绍。
第三者做介绍时,一般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年纪轻的介绍给年纪大的,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将主人介绍给客人。
介绍时忌讳用手指点被介绍者,或拍对方的肩膀。
3。
交谈的内容英美人见面后一般是礼节性的问候,最常听到的是“How are you?”,回答一般是“Verywell,thank you”或“Not very well”等。
“How doyou do?”只是简单的寒喧语,用于初次见面时,回答仍是“How d0 you do?”。
英国人还喜欢谈论天气,如:“It’s alovely day,isn’tit?”4。
交谈的禁忌第一,年龄不能问。
西方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都保密。
西方妇女更是如此,一般她们过了20岁之后就不再轻易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年龄了。
英语国家风俗习惯英美人的言行习惯(1)英国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说话非常客气。
“谢谢”、“请”等字不离口,所以对英国人也要以礼相待。
另外英国人尊重女性,在英国,Lady first“女士优先”的风气很浓。
英国人时间观念很强,约会或洽谈公务,之前必须预约时间,而且准时也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
和英国人相处一定要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另外,去英国人家里做客时,最好带点礼品,但不用太贵重,能表达心意就行了!(2)美国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注重穿着,他们的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
但在正式场合就比较讲究礼节了。
美国人喜欢别人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并认为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他们很少用正式头衔称呼别人。
正式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军官、医生等人物。
尤其是行政职务。
公司单位访问前,必须先约时间,最好在即将到达时再通个电话告之。
即使去美国人家里拜访,贸然登门也是失礼的,必须事先约定时间。
男性之间,最忌攀肩搭背。
他们谈话的时不喜欢双方离得太近,习惯两个人的身体保持120cm~150cm的距离。
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或参加宴会,最好在即将到达时再通个电话,去美国人家里拜访前也必须事先约定,而不愿听到询问价格的话。
准时守信,对于美国人也是相当重要的。
美国人的忌讳(1)忌谈个人私事、家事、婚丧、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住址等问题。
另外,用“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里?)”打招呼也视为禁忌。
(2)在日常生活中因尽量避免使用“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能13人同桌,如果13人又是星期五的话,则认为是双倍的不吉利。
(3)送花忌送双数,因为双数的花会招来厄运。
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都只用于万圣节或葬礼,一般不宜送人。
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所以也不宜送人。
除此之外,给医院的病人送花忌送白色和红色相间的花。
(4)在英国,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这种“V”形手势,是蔑视别人的一种敌意做法。
(5)英国人从来不从椅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来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装潢等。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美国人有哪些生活习惯?它们的风俗怎样?有哪些禁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美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请客吃饭篇)美国人性格外向,热情直爽,不拘礼节,他们的风俗礼仪存在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不礼貌的。
同美国人约会联系简单,打个电话,对方会很高兴地同意在尽短的时间内见面。
美国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美国人不看重礼品自身的价值,二来法律禁止送礼过重,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美国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日外,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送礼。
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帐时收15%小费。
美国人请客吃饭,属公务交往性质多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
美国人的食物因地区、民族不同而种类繁多,口味各异,汉堡包、“热狗”、馅饼、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鸡等都是风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国人待客的家宴则是经济实惠、不摆阔气、不拘泥形式的。
通常的家宴是一张长桌子上摆着一大盘沙拉、一大盘烤鸡或烤肉、各种凉菜、一盘炒饭、一盘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饮、酒类等。
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欢的菜饭,吃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
美国人将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乡间别墅共度周末作为一种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对方做出报答,如有机会请对方到自家吃饭就可以了。
吃完饭后,客人应向主人特别是女主人表示特别感谢美国人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篇)美国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大都喝葡萄酒。
同时,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盘色拉。
炸蘑菇和炸洋葱圈可作为开胃食品,牛排、猪排和鸡(腿)为主食,龙虾、贝壳类动物以及各种鱼类,甚至包括淡水鱼被统称为海鲜。
英美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英美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对中文,英美文化对英语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汉英语言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而文化的不对等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从而导致语言的不对等。
若对英美文化不甚了解,不仅会造成交际中断,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以至冲突。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文章通过列举论证,分析了英美风俗习惯与中国习惯的差异.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Chinese culture on Chinese,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English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English languag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are als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nguage, thus leading to language inequality. If the Anglo-American culture does not understand very,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communication interrupt, and even ma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mutual influence, interaction, inseparable. The article cites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stoms and habits between china.[关键词]生活风俗习惯; 英语;差异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欧美生活知识点总结欧美生活是指欧洲和美洲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这两个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习俗,因此,了解欧美生活的知识点对于了解这些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欧美生活的知识点,包括食物、节日、习俗等方面。
1. 饮食文化欧美地区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
例如,在意大利,意大利面、比萨和意式咖啡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在法国,葡萄酒、奶酪和面包是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美国,汉堡、披萨和炸鸡是非常受欢迎的快餐食品。
此外,欧美地区也有很多特色的节日美食,例如在美国的感恩节,人们会吃火鸡、南瓜派和甜玉米;在墨西哥的追忆亡灵节,人们会吃甜点、骷髅糖和玉米面饼干。
2. 节日习俗欧美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的庆祝方式和传统活动。
例如,在美国的独立日,人们会举行烟花表演、游行和烧烤聚会来庆祝国庆日;在德国的十月啤酒节,人们会喝啤酒、吃香肠和跳舞来庆祝传统节日。
在欧美地区的节日中,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这些节日习俗对于理解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3. 礼仪习俗欧美地区的礼仪习俗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如,在英国,人们非常重视禮節,尊敬长者和尊重身份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人们非常注重礼貌和个人空间,握手、问候和微笑是非常常见的社交礼仪。
此外,在欧美地区的商务场合和社交场合中,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礼仪和规范,了解这些礼仪习俗对于在这些地区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
4. 宗教和信仰欧美地区有着多种宗教和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
这些宗教和信仰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宗教和信仰对于理解欧美生活非常重要。
在宗教和信仰方面,欧美地区的人民也有着不同的节日和仪式,例如在基督教徒的复活节,人们会举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来纪念耶稣的复活;在犹太教徒的逾越节,人们会举行传统的家庭聚餐和宗教仪式来纪念以色列人的逃脱。
英美文化知识点总结初中
英美文化是指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这两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英美文化的重要时期,下面将从英美文化的饮食、节日、体育和艺术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饮食文化 1. 英式早餐:英国人的早餐通常包括煎蛋、培根、烤面包和烤番茄等食物。
这种丰盛的早餐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2. 快餐文化:美国是快餐
的发源地,汉堡包、炸鸡、薯条等快餐食品在美国非常流行。
3. 下午茶:英国人
喜欢在下午享用茶和点心,这是英国人独特的传统习惯。
二、节日文化 1. 圣诞节:在英美文化中,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
2. 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
人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感谢收获和亲友的关爱,并举行盛大的家庭聚会。
三、体育文化 1. 足球:英国人对足球情有独钟,足球比赛是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棒球:棒球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每年的世界棒球经典赛
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四、艺术文化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每年颁发给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
总结起来,英美文化在饮食、节日、体育和艺术等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英美文化,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和习俗,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英美习俗知多少英美也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
英美习俗是和中国习俗完全不同的。
了解一些英美习俗,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English。
所以了解一些英美习俗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在英国有一些是不能问的。
例如:woman’s age、marriage、emolument。
在中国,或许人们觉得这些没什么要keep secret的,但是,在英国这可是重要的individual隐私。
2、在公路上,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做法和习惯可是大相径庭。
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吧!中国司机:遇到堵车就拼命往前挤,结果越挤越慢。
美国司机:遇到堵车就想办法疏通,最后越走越快。
中国司机:遇到不会开车的大声吼叫:你丫的,会开车吗?美国司机:遇到不会开车的瞟他一眼:COMEON,BABY。
中国司机:能挤就挤,能抢就抢,好象不挤就受气,不抢就吃亏了一样。
美国司机:得让就让,refined and courteous,day to day都开车这路上有什么可挤的呀?中国司机:那路是我们家的,转弯都不打灯,不看路,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美国司机:那路是大伙用的,并线都要回头去看看,能让一点就让一点。
中国司机:违章之后找人铲分,比谁的后门大后门硬。
美国司机:illegality之后等候通知,该交多少钱就交多少。
3、中国人过马路时,几乎不看traffic light,也不管有没有车,也不从sideway过。
而美国人,过马路即使路上一辆car也没有,也要绕几里路,等绿灯亮时踩着sideway过。
4、在问候方面,Chinese和英国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Chinese见面,通常问:“你吃了没?”而英国人通常会讨论weather。
为什么?那是因为素有“雾都”之称的Britain天气多变,所以“weather”是英国的热门话题。
5、和friend dine together、游玩时常有的事。
在约会time方面Chinese和英国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英美文化和习惯的了解和比较英国和美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尽管它们的文化有共通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英美文化和习惯进行了解和比较,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一、饮食文化在饮食方面,英美文化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英国饮食以早茶、炸鱼薯条、肉馅饼等为代表,注重传统和实用性。
而美国饮食则更加多元化,汉堡包、披萨、烤肉等快餐食品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人一日三餐的规律性相对较高,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喝茶和吃点心来应对渴饿。
二、礼仪习惯英国和美国在礼仪方面也有一些区别。
英国人注重传统和绅士风度,相对保守一些。
在社交场合,英国人通常以握手作为打招呼的方式,而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亲吻对方的面颊。
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注重餐桌礼仪,例如使用刀叉的方式。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社交场合更加随意,常常用拥抱和拥抱方式来打招呼。
此外,美国人在用餐时多用手,注重速度和便利性。
三、宗教信仰英国是基督教的发源地之一,英国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和英国国教。
相比之下,美国信仰类型更加多元化,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在这里融合并共存。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英美两国都有着重要地位。
英国的足球、板球和网球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
足球作为英国的国球,几乎无处不在。
而美国人则更加热衷于美式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这些运动在美国的传播范围更广,吸引了无数的支持者。
五、节庆活动英国和美国都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英国的圣诞节、复活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庆祝。
美国则以独立日、感恩节和万圣节等节日而闻名。
此外,美国的超级碗和英国的皇家赛马会等体育赛事也成为两国人民热烈期待的节庆活动。
六、教育体系英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差异。
英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追求广博的知识面。
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意才能的培养,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
美国风俗文化从重视阶级地位的国家来到美国的游客,或许觉得美国并不特别尊敬显要人物。
美国人向人鞠躬致敬,不会因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别殷勤,会多鞠几个躬。
不论在家或搭乘汽车,美国人通常不会要求贵宾坐上特定的座位。
礼让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见到的礼让情形,可能是请吃饭的时候,让贵宾坐在主人或女主人的右面。
在某些国家里,汽车后座是上座。
但在美国,私用汽车里驾驶座旁边的位子才是上座,一半是因为司机往往就是主人自己,另一半是因为坐上前面那个座位,可以清晰地看到车外的景象。
体语你知道吗?两个人谈话,彼此所站的距离,随文化不同而异。
在一些国家里,人们交谈时可能站得很近,谈话下去,两张面孔常常越来越贴近。
根据研究所得,美国人谈话如果跟他人站得太近,就觉得不舒服;他们最合意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
另有一些国家的人,还喜欢站得比五十公分更远一点交谈。
你会注意到美国人的另一个社交习惯,就是他们跟其他许多民族一样,说话时往往做手势。
他们谈天之际,可能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轻拍小孩的脑袋,以示亲爱。
依照其他国家某些民族风俗来说,这种表达法可能不受欢迎,尤其是用左手来表达。
许多美国人都用惯左手;在美国左右手没轻重之分,不论用左用右,都没有什么不敬。
不过,在这一类的小事上,如果对方在社交场合中用双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话,你只须略加犹豫,你的美国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静居独处美国人无静居独处之念,往往是游客难以了解的。
美国人不是围墙高筑、重门深锁的国民。
他们的院子通常连在一起,连篱笆亦付阙如。
他们通常不经邀请,也不先通个电话,就互相过访;他们在办公室工作,总是大门敞开。
他们无静居独处的念头,也许是本国历史发展的结果。
美国是个幅员广阔的国家。
美国从无筑墙之城,美国人也用不着防犯邻邦。
美国在初期居民极少,所以邻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们摒诸门墙之外。
邻居在艰苦创业时会提供保护和帮忙,他们彼此守望相助。
从美国早期历史发展出来的这种不愿独处,只求坦然相对的愿望,游客可以从许多小的地方观察到:美国家庭可能有几间无门的房间或只有玻璃墙。
英美国家风俗习惯一、见面礼英美人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两种形式:握手和拥抱。
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后、朋友间久别重逢或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
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进一层,通常是亲属之间和朋友之间的见面礼。
二、介绍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可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但不必在前面加“先生”、“小姐”之类的称谓。
在许多场合下,需要经第三者介绍。
第三者做介绍时,一般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给年纪大的,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将女主人介绍给客人。
介绍时不可用手指对着被介绍者,也不可拍对方的肩膀。
三、谈什么和不该问什么英美人见面后一般是问对方的健康情况,最常听到的是“How are you?”,回答一般是“Very well, thank you.”或“Not very well.”,等等(“How do you do?”只是单纯的寒暄语,用于初次见面,回答仍是“How do you do?”) 英国人还喜欢谈论天气,如:“It's a lovely day, isn't it?”英美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宗教信仰、投票意向、衣服价钱等,因为这些被认为是他的私事。
例如,有时你问一个人“Where are you going?”,他甚至也会认为你在干预他的私事,有可能会引起他的不快。
四、女士优先英美人都有尊重妇女、礼让妇女的社交习惯。
在社交场合,你常可以听到“Ladies first.”这句话或看到体现这种精神的做法。
例如,对公众的正式讲话,常常就是以“Ladies and gentlemen.”开头。
五、频繁使用“谢谢你”在英美人的言谈中,“请原谅。
(Excuse me.)”、“ 对不起。
(I'm sorry.)”、“ 谢谢你。
(Thank you.)”使用得非常普遍。
就拿“谢谢你。
”来说,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老师要说声“谢谢。
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在全球化的今天,英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音乐等方面,还表现在习俗与礼仪上。
本文将从饮食习俗、社交礼仪和节日庆典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
一、饮食习俗在英美两国,饮食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
英国人以茶为饮食文化的核心,下午茶是英国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英国人喜欢在下午3点左右享用一杯香浓的红茶,搭配各式点心,如小蛋糕、三明治等。
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咖啡,咖啡馆在美国非常普遍,人们常常在咖啡馆里聚会、工作或休闲。
此外,英美两国在用餐礼仪上也有一些差异。
在英国,用餐时要注意使用刀、叉、勺等餐具,吃菜时要用刀叉一起使用,而不是只用叉子。
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刀叉和手一起用餐,尤其是在吃披萨、汉堡等快餐食品时,使用手是被接受的。
二、社交礼仪在社交方面,英美两国的礼仪也存在差异。
在英国,人们讲究礼貌和谦逊。
当你在英国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
英国人喜欢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以示尊重。
而在美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交谈时可以站得更近一些,但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此外,英美两国在问候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人们通常使用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不会过于热情。
而在美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拥抱和亲吻来问候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三、节日庆典英美两国的节日庆典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与礼仪。
在英国,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英国人喜欢在圣诞节期间互赠礼物,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并且会有特别的圣诞布丁和圣诞蛋糕。
而在美国,感恩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感恩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晚餐,主菜通常是火鸡。
此外,英美两国的婚礼习俗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着华丽的白色婚纱,新郎会穿着正式的西装。
而在美国,婚礼可以在教堂、花园、海滩等地举行,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婚礼的形式和场地。
总结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英美人的日常习俗知多少英美人的日常习俗与我们大不一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称呼他人舍姓喊名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given name/first name)。与人交往之初,可以用“姓氏(family name/last name)”称呼对方,但稍微熟识之后便可直呼其名。可以直呼Jack, John, 但不能将 Jack和John与 Mr/Miss/Mrs/Ms 连用;可以说 Mr/Miss/Mrs/Ms Green,但不能说 Mr Jack。在英美国家,很少有人称呼别人的头衔,除非是称呼那些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如法官、医务工作者、博士、教授、政府高级官员、宗教领袖等,而这些头衔往往放在姓氏的前面。例如:Senator Green 格林参议员; Dr. Bethune 白求恩大夫。但值得注意的是,英美人从来不用局长、经理、主任、校长等官衔称呼别人。2. 极力保护个人隐私英美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收入、财产、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属于个人的隐私,别人无权知道。谁在这方面提出问题,他肯定会遭人厌恶。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国家,老年人绝对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而在我国,老年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寿。3. 社交场合女士优先在英美的社交场合中,女士往往被放在受人尊重的地位。男士处处都要谦让女士、爱护女士。步行时,男士应走在靠马路的一边,以免泥浆溅到女士身上;宴会上,当一位女士步入客厅时,厅里大多数男士都会站起来以表示尊敬;一位男士步入客厅,在场的女士不必起身;男女一起进入房间时,通常都是男士替女士开门;女士大多在男士之前走进房间或餐馆,除非男士走在前面替女士服务;用餐时,男士要帮助女士拉开椅子就座;在介绍时,人们通常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男士社会地位很高或年岁很大。总之,男士在社交场合同女士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4. 礼貌用语多多益善在英美国家,“请(Please)”、“对不起(Excuse me/Sorry)”、“谢谢(Thanks)”之类的词语随处可闻。无论是面对陌生人还是亲人,只要对方为自己做了点什么事,他们都会说声“谢谢”。在商店,收款员将零钱找回来时,他们会说声“谢谢”;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老师也往往会表示感谢;餐馆里,服务员送上饮料和食物时,客人也会很客气地表示谢意。英美人还习惯于对别人说“对不起”。当一个人要从别人面前经过、向别人问路、中途离开、插话、提出异议时,他都要说声“对不起(Excuse me)”。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会被视为不雅,这时他都会说声“对不起(Sorry)”,表示歉意,请求对方原谅。英美人习惯(英美文化常识)英美人习惯面面观问路(Asking the way):问路是到达目的地最省事、最有效的办法。
英美文化习俗1.英美饮食文化:英国人爱吃肉,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野味等。
每餐都吃水果,进餐时喝酒,他们爱喝啤酒(beer)、葡萄酒(wine)和烈性酒。
英国人口味喜清淡、鲜嫩、焦香,量少而精,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
爱吃烤面包,冬天喜欢布丁(pudding)、浓汤(soup)、火腿(ham)、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人爱喝牛奶,也喜欢喝茶,并把此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有人竟到了面包可以不吃,茶却不可不喝的程度。
他们最喜欢喝中国的“祁门红茶(black tea)”,但他们喝茶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
他们喝茶比较定时,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分,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放牛奶,然后冲茶,有的还放糖。
美国人的主菜通常是肉、鱼或鸡。
一顿饭一般只有一种主菜。
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快餐(fast food)相当受欢迎,到处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店。
快餐包装在纸盒、塑料袋里,热饮料装在带有封盖的塑料杯里。
有的快餐店还将快餐送入汽车,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以买到。
汉堡包和热狗也许是最著名的美国食物。
“热狗”就是红肠面包,可以在小吃店和街角的热狗摊上买到。
在美国的餐馆里,菜单(menu)上都有汉堡包,伴之以牛排(steaks),炸鸡(fried chicken)和海味(seafood),还有法国炸食和脆嫩的凉拌菜(salad)。
正餐的最后一道菜是甜点心(dessert),有苹果饼(apple pie),奶酪饼(cheese cake),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圣代(sundae)等。
在美国,咖啡(coffee)和茶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
牛奶也很畅销。
他们常喝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 Cola)。
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使人兴奋提神。
有的人喜欢喝酒,他们喜欢喝葡萄酒(wine)、威士忌(whisky)和鸡尾酒(cocktail)2.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
英美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对中文,英美文化对英语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汉英语言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而文化的不对等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从而导致语言的不对等。
若对英美文化不甚了解,不仅会造成交际中断,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以至冲突。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文章通过列举论证,分析了英美风俗习惯与中国习惯的差异.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Chinese culture on Chinese,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English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English languag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are als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nguage, thus leading to language inequality. If the Anglo-American culture does not understand very,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communication interrupt, and even ma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mutual influence, interaction, inseparable. The article cites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stoms and habits between china.
[关键词]生活风俗习惯; 英语;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习俗不是个人因素的产物,而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
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人的生活中的某些思想和准则。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多、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面笔者英美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
一中西方生活风俗习惯差异
(一)语言上的差异: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特别密切,有些与人朝夕相处的动物逐渐成了人们的宠物,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宠物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英美人都有养狗的习惯,他们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可以看门或打猎,也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于是,英语中就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大部分是褒义的。
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并引出许多习语。
a dog’ s dinner (一顿狗餐)喻“乱七八糟;一件做得很糟糕的工作”。
in the doghouse(在狗房里)喻“失宠,丢人“。
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双腿夹着尾巴)喻“垂头丧气”。
Have a bone to pick with(有根骨头与……抢)喻“与……为难”。
work like a dog(像狗一样工作)喻“拼命工作”。
teach the dog to bark(教狗怎么叫)喻“做白费心机的事”。
同样在汉语中也有很多与狗相关的成语,而在汉语中大部分是贬义的.在汉语文化中,”狗”常用来形容坏人,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够血喷人,狗急跳墙,鸡飞狗跳, 鸡鸣狗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等.
(二) 见面聊天话题的差异:
人们见面打个招呼互致问候乃礼貌之举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方式.西方人交往时喜欢谈论天气,业余爱好等,在正式场合中初次见面双方握手说 How do you do! 或 Pleased to meetyou. 在非正式场合中年轻人见面寒暄说 What s up? 然后一般会说 give me five 握我的手然后两掌相击用力一握. 中国人在吃饭时间相遇总爱说 Have you eaten ? 碰到熟人常问的一句话是 Where are you going ? 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以为你是在多管闲事侵害了他的隐私权.在与西方人交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忌询问年龄,否结婚,对方工资收入,财
产状况,个人履历,服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西方人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不得干
涉切忌询问.
(三)家庭结构差异
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子孙满堂是一个家族的幸事,通常可以看到有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
在英美国家中,只有极少情况下才会超过一个 nuclear family 同住一个屋檐下一般不和祖
父母辈或叔叔姑姑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在西方国家.家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利,公平观念泛
寸于家庭当中,许多家庭的孩子在自己的卧室内享有隐私权,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便有理财
意识,青年人则可自由选择职业或结婚对象,而在中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物,总
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不给孩子自己做
决定的自由.
二中西方生活习俗的共同之处:
尽管中西方的生活习俗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但仍然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如在表示生老病
死等不吉利方面的词汇,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经常用一些委婉
的表达方式来代替他们。
如“死亡”一词,各种文化中都是人们不愿提及的话语。
无论
是在英语或汉语中,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委婉的表达方式用于替代死亡或死去。
在汉语中,我
们经常说“他过世了”,“他走了”。
在英语中我们用 He i s g o n e或 t o d e p a r t f r o m t h e wo r l d f o r e v e r , t O p a s s a wa y 。
t O g o t O a b e t t e r wo r l d, t O be i n( g o O ) h e a v e
n , t o b e wi t h Go d等等来表达。
另外,英美国家和中国一样也存在着种族
歧视和性别歧视。
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被白人种族主义者称为 Ni g e r或 Ne g r o ,美
籍华人被称为 Ch i n k s ,美籍日本人被称为 J a p s ,美籍犹太人被称为 Ki k e s。
同样在中国历史上蒙古人被称为匈奴,南方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
当然英语中也有很多和中
文相类似的词语如chatter like a magpie(像喜鹊一样爱说话的人)喻“那些碎嘴之人”,
a rat in a hole(洞中之鼠)喻“瓮中之鳖”,read upon eggs(踩在鸡蛋上)喻“如履薄冰”。
Curiosity killed a cat(好奇心杀猫)喻“太爱管闲事会带来麻烦”,as sick as a cat (病得像猫)喻“病得很难受”,live like a fighting cock (像斗鸡一样生活)喻“过
养尊处优的生活”。
总之,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
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一
定离不开对英美文化的学习。
不仅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美国和英国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如在服饰上,英国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另
外在性格上,美国人是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
而相对应英国人
是冷漠、含蓄、内敛、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
这必然会导致英美语言上的差异。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即使相毗邻的两个国家之间也有着很多差异,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他们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和他们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春娥从日常用语中看中西方的差异太原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夏利平,黎燕.略论英语习语的文化价值[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