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33T 944. 1-2014 浙江制造 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DB33T 944. 1-2014 浙江制造 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DB33T 944. 1-2014 浙江制造 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DB33T 944. 1-2014 浙江制造 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ICS03.120.99

A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44.1—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ade-in-Zhejiang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14-10-27发布2014-11-2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944.1—2014

前言

DB33/T 94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DB33/T 944的第1部分。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建平、张利萍、王青、郦东、刘璇、朱明、吕晓思、陈前雪。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

DB33/T 944.1—2014

II 引言

0.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制造”的定义和内涵,并从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阐明了“浙江制造”的特性,提出了追求“浙江制造”企业所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

0.2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企业应运用这些理念满足“浙江制造”要求:

a)品质卓越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保证产品制造水平稳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b)自主创新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c)产业协同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对产业及浙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d)社会责任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DB33/T 944.1—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制造”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部在浙江的企业。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自我评价及认证等第三方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9467 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浙江制造”

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

3.2

“浙江制造”产品

符合“浙江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要求,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等第三方评价,获得“浙江制造”标志的产品。

3.3

研发投入强度

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占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例。

1

DB33/T 944.1—2014

4 品质卓越

4.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保证产品制造水平稳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4.2 要求

4.2.1 企业应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资源保障。

4.2.2 企业应按照GB/T 19580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提供实施证明。实施证明包括但不限于:

a)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自评报告;

b) 政府质量奖获奖证书。

4.2.3 企业应按照GB/T 19001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

4.2.4 行业有特定要求的,应建立国际同行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证书。

4.2.5 产品技术指标应符合“浙江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要求。

5 自主创新

5.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5.2 要求

5.2.1 企业应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资源保障。

5.2.2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应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同比增长。

5.2.3 企业应满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设计中心或研究院的要求。

5.2.4 企业应拥有与产品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相关的设计或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

注:自主知识产权是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技术成果指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标准创新奖。

6 产业协同

6.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对产业及浙江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6.2 要求

6.2.1 企业具有对相关产业的技术引领能力,有效带动标准、产品、工艺及技术的进步。

6.2.2 企业应主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合格供应商50%以上应源自浙江。

7 社会责任

7.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

DB33/T 944.1—2014 7.2 要求

7.2.1 企业应营造诚信经营文化,按照GB/T 29467要求每年公开发布质量诚信报告。

7.2.2 企业应主动承担公共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7.2.3 企业应按照GB/T 24001、GB/T 28001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标准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 1、新版标准规编制提出“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十六字方针。 2、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 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 验体。 4、主控项目: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5、一般项目: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6、抽样检查:按照规定的抽样检查,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 目中,按检验批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7、抽样方案:根据检测项目的特性所确定的抽样数量和方法。 8、观感质量:通过观测和必要的测量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9、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 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10、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11、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测,并应共同确认。 12、检验批的质量检验,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在下列抽样方案中进行选择:对重要的检测项目当(尚)可采用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时,可选用全数检验方案。经实践检测的有效的抽样方案。 13、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14、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15、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16、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单位(子单位)工程。 17、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18、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19、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部(子分部)所包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3、地基和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0、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包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1、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2、经由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3、经由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4、经返修或加固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够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22、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23、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日期: /2015.10.10 审核/日期: /2015.10.10 批准/日期: /2015.10.10 一、评审目的 就公司浙江制造管理体系方针、目标,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现状对变化的客观环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二、参加人员 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及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 三、评审依据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内审结果、合规性评价的结论及公司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等。 四、评审内容 1、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2、本公司内部审核的结果和审核报告; 3、本公司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紧急情况、召回情况的处理; 4、顾客和相关方的投诉、意见和建议,以及处理情况; 5、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配备情况,是否充分和适宜; 6、本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修改的需要; 7、安全管理体系更新活动; 8、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的结论; 9、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本公司整体业绩有效性和效率的评定; 10、国内其他企业发生的质量、环境、安全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后果评价及借鉴作用;

11、本公司管理评审应涵盖的其他重要内容。 五、评审日期 2015年10月 8 日下午。 六、评审过程 会议听取了管理者代表所作的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年度总结及代表部门所作的实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的交流发言。然后对所评审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明年体系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坚持不懈抓好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工作 企业的管理是多层的,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管理体系运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拿个证书了事,而是从根本上将企业管理方针和各项目标很好的宣贯落到实处,抓出成效。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实现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因此,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是认证机构不来审核,我们也要常抓不懈。因此,各单位都要把体系运行工作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层层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从一点一滴抓起。 (二)、要把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要求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最根本的环节就是要把体系文件学深、学透,使每个员工都知道应该怎样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希望各单位能把质量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把环境保护视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要做到纵向到底齐抓共管,横向到边落实到位,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得要写到,做事留下痕迹,要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发挥出来。特别是每一名员工都要有一种质量、环境、安全意识,都应该自觉学习管理体系标准,钻研技术,做到能干、会干,知法守法懂管理的合格人才。 (三)、贯标工作要继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1、各单位的一把手是浙江制造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第一责任人。将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将资料整理好,做好迎接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常用施工验收规范最新版本(2015.)

常用施工验收规范最新版本(2012.5) 1.1 结构工程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修改版)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2-10-1 实施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2-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SH/T3507-2011《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H/T 3510-2011《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H/T 3528-2005《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SH/T 3529-2005《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535-2002《石油化工混凝土水池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设备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150.1~4-2011《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50461-2008《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H/T3542-2007《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JB/T4730.1~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部编版2019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4 4 37 2019 学年第一学期乐清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 七年级数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 选,均不给分) 1.2 的相反数是( ▲ ) A .-2 B . - 1 2 C .2 D . 1 2 2.在实数 22 ,0, - , 7 中,是无理数的是( ▲ ) A . 22 7 B .0 C . - D . 3.一种巧克力的质量标识为“100±0.25 克”,则下列合格的是( ▲ ) A .99.80 克 B .100.30 克 C .100.51 克 D .100.70 克 4.201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一场盛大的 70 年国庆庆典,让 14 亿中国人群情振奋,14 亿即为 1 400 000 000,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0.14×1010 B .1.4×108 C .1.4×109 D .14×109 5. 数 4 是 4.3 的近似值,其中 4.3 叫做真值,若一个数经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是 12,则下列各数 中不.可.能.是 12 的真值的是( ▲ ) A . 12.38 B .12.66 C .11.99 D.12.42 6.估算 -1 的值( ▲ ) A .在 6 和 7 之间 B .在 5 和 6 之间 C .在 4 和 5 之间 D .在 7 和 8 之间 7. 如图,数轴上的点 E ,F ,M ,N 表示的实数分别为﹣2,2,x ,y ,下列四个式子中结果一定为 负数是( ▲ ) E M F N A .x +y B .2+y C .x -2 D .2+x -2 x 2 y 8.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实数 a ,b ,定义运算:a ※b = a 2 - b 2 +1,例如 3※2= 32 - 22 + 1=6, 那么(-5)※4 的值为( ▲ ) A.-40 B.-32 C.18 D.10 9. 如图,在 4×3 的方格纸中,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涂上红色,使得其中任意一个 2×2 正方形方格都至少含有一个红色小正方形, 则涂上红色的小正方形的最少个数为( ▲ ) A.4 B.3 C.2 D.1 (第 9 题) 2 2 (第 7 题)

(完整版)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压力管道全书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8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8.1综合性施工及验收规范 8.2 管道分类(级) 8.2.1 SH3501-2002管道分级 8.2.2 HG20225-95管道分级 8.2.3 GB50235-97 8.3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 8.3.1 SH3501-2002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 8.3.2 HG20225-1995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 8.3.3 GB50235-97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 8.3.4 SH3501、HG 20225、GB50235的比较 8.4 管道的压力及密封试验 8.4.1管道液体试验压力和气体试验压力 8.4.2密封试验 8.5 施工验收规范的适用范围 8施工及验收规范 8.1综合性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02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 20225-95 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FJJ211-86 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GBJ126-8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0420-97 埋地钢制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HGJ229-91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022-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10-200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CCJ28-89 城市供热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81-98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2 管道分类(级) 在施工验收规范中,不同的介质、不同的操作条件的管道其检测要求是不同的。 8.2.1 SH3501-2002管道分级 SH3501将管道分为SHA、SHB、SHC、SHD四个等级。 表8-1 SH3501-2002管道分级 管道级别适用范围

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b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3.简单的技术试验:c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 a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方案优化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用户进行征求意见。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循环,不能将 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恩格尔巴特发明鼠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DB33T 944.1-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ICS03.120.99 A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44.1—201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ade-in-Zhejiang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14-10-27发布2014-11-2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944.1—2014 前言 DB33/T 944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DB33/T 944的第1部分。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建平、张利萍、王青、郦东、刘璇、朱明、吕晓思、陈前雪。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

DB33/T 944.1—2014 II 引言 0.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制造”的定义和内涵,并从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阐明了“浙江制造”的特性,提出了追求“浙江制造”企业所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 0.2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企业应运用这些理念满足“浙江制造”要求: a)品质卓越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保证产品制造水平稳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b)自主创新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c)产业协同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对产业及浙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d)社会责任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指导,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要努力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和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给普通高中的教育以正确的导向,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评价工作力求科学、合理、全面。在评价内容上,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充分重视学生品行道德和世界观的导向,也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级评定、描述性评语等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方式,努力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从而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三、严格控制等第比例。各项目测评的等第总体比例要予以严格控制,以市或县级区域为单位,A等不得超过25%,E等不得超过5%。各校各测评项目等第比例可有所不同,应充分考虑所属学校的类别、特色,合理确定各校各测评项目等第的比例。有多科目合成的测评项目(如审美与艺术、劳动与技能等)原则上应将A等比例下达到学校,每一科目比例一般分别控制在20%以内(或控制在一定的差异比例内),以确保多科目合成以后符合总体比例要求。 四、学校要认真做好测评工作。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要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根据省厅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和本市、县(区)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制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细则,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校长是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使各个项目测评的有序进行,各校可成立相关项目的测评小组,由项目测评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各个项目的测评。各个测评项目的内容、标准、时间应尽早通知学生。在多科目合成项目确定等第时,如出现一科目为A,另一科目为P,是否能够确定为A;或一科目为P,另一科目为E,是否能够确定为P等复杂情况时,由学校项目测评小组或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本着严格遵循程序、严格控制比例的原则研究确定。测评结果应予以公示,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申诉和复议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调查仲裁,将结果通知异议人。

主要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主要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机械、设备 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人(1998)1号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劳发部 (1993)441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伤检测人员资格考 试规则 安全监察暂 行条例 SH3065-1995 石油化工管 式炉急弯弯管技术标准 SH3085-1997 石油化工管 式炉碳钢和铬钼钢炉管焊接技术条件 SH3086-1998 石油化工管 式炉钢结构工程及部件安装技术条件 SH3087-1997 石油化工管 式炉耐热钢铸件技术标准 SH3504-2000 催化裂化装 置反应器再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6-2000 管式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11-2000 乙烯装置裂 解炉施工技术规范 SH3512-2002 球形储罐工 程施工工艺标准 SH3513-2000 石油化工铝 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15-2003 大型设备吊 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SH/T3516-2001 催化裂化装置 -烟气轮机组施工技术规范 SH/T3519-2002 乙烯装置离 心压缩机组施工技术规范 SH3524-1999 石油化工钢 制塔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规范 SH/T3526-2004 石油化工异 种钢焊接规程 SH/T3527-99 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 SH3530-95 石油化工换 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4-2001 石油化工筑 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36-2002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SH/T3537-2002 立式圆筒形 低温储罐施工技术规范 SH/T3113-2002 石油化工管 式炉燃烧器工程技术条件 SH/T3115-20052 石油化工管 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条件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 器(加2000年第1号、2004年第2号修改单)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 器(加2002年第1号修改单) GB15386-1994 空冷式换热 器 GB16409-1996 板式换热器 GB3531-1996 低温压力容

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就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与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与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 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与改造,并与自然保持与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就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就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与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就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与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就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与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与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与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瞧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瞧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设计就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就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例:白色污染与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就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与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与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与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就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 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 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与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 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与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就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与完善,将设计的风险与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3.简单的技术试验:c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就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浙江制造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编制/日期: /2015.10. 批准/日期: /2015.10. 一、审核目的 通过审核,验证公司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等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不断改进。 二、审核范围 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和部门,重点是“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 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三、审核依据 “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地铁隧道轴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等。 四、审核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审核日期 2015年10月日至日。 六、审核实施情况综述 本次内部审核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各内审员按“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等要求实施审核,整个审核过程得到了各车间、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使审核活动按计划圆满完成。 在几天的审核中,审核组检查了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同时

查看了生产现场和各项设施,同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员工等进行了交谈,查阅过程控制的相关记录,对标准的所有要求做了抽查验证。总体上说,各部门都能按有关要求进行实施运行。 通过审核,审核组也发现一些不符合之处:共开具了个一般不符合项及一些改进建议。不符合项已下发给有关部门实施整改。要求月日前完成,内审员将适时进行跟踪验证。 由于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可能有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未被发现,对没审核到的,各部门应按标准和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自查,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要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七、审核结论 公司的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具体评价为: (一)、管理体系策划较为合理 公司依据产品行业特点,进行管理体系策划,策划较合理。 (二)、管理体系实施较为符合 1、公司组织“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2部分)、“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等标准等标准的培训和学习,培训效果较好。公司各级管理人员重视体系的运行,各层次人员执行力较好,具有较强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意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等标准条款的控制力度,以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公司体系运行以来没有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和产品召回,遵守各项安全法和相关法规、标准要求,2015年产品经抽样、委外送检,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适用标准的要求。 3、公司依据方针,制定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并在各职能部门进行了具体、合理的分解落实,配置了适当的资源,公司2015年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范围为高中艺术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审美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等第认定,应根据美术和音乐的综合评定结果进行合成,等第合成的基本条件如下: 模块开设情况:高一音乐鉴赏(一学年) 高二美术鉴赏(上学期)选修模块1(下学期) 高三戏剧和美术选修模块2 (各修1学期)

实施细则: 音乐 一、基本要求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审美与艺术项目中音乐科目测评是以《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确定的。本科目测评旨在引导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对音乐有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 ⑵能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感受、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有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⑶对音乐中涉及的亲人、他人、人类、祖国的音乐艺术及一切美好事物有挚爱之情。有良好的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对生活和美好未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比较、探究,能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基本明白音乐语言所蕴涵的情感、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并通过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拓展想象空间,诱发创造性思维。

⑵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⑶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和参与社会音乐类实践活动,促进与人交流、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初步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⑵通过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⑶通过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以及参与社会音乐类实践活动,初步具备与其相关的表演、创作能力。 二、内容和标准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使用说明书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V 5.0) 安装使用说明书 合肥华兴教育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目录 一、前言 (1) 二、系统简介 (2) 三、系统安装配置 (2) 四、评价用户类型 (3) 五、学校评价流程 (4) 六、各用户操作内容 (5) 1、Admin管理员用户 (5) 2、综合素质评价组组长及成员 (6) 3、新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 (7) 4、班级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 (8) 5、学生用户 (9) 七、技术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实行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充分发挥优化教育教学实践的功能,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逐步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学校每学年都要利用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SES 5.0)”是安徽省基础教育管理部门为实施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素质评价工作而量身定制的信息化评价工具,系统针对安徽教育软硬件客观条件,方便各类教育单位进行安装和使用,系统实行数据和业务分离,采用业界领先的.Net中间件开发技术,标准的XML数据交换标准和WebService交换技术,开发过程采用CMMI模式体系管理。可以为每个用户按照自身的特殊需要和实际业务流程进行定制开发,并且可以在学籍系统的数据基础上定制教职工管理、学生信息等系统。 声明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SES 5.0)”由省教育厅立项,合肥华兴教育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接开发。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允许与授权不得擅自复制、更改该软件的内容及其产品包装。如未经授权而擅自复制或传播本程序(或其中任何部分)将受到严厉的刑事及民事制裁,并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受到最大的可能起诉。 许可: 我们将本软件程序的使用授权于您,但您必须向我们做以下保证:不在协议规定的条款之外使用、拷贝、修改、租赁或转让本系统或其中的任一部分。 您保证不: 1、对本软件再次转让许可 2、对本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反汇编或解体拆卸 3、拷贝或转交本软件的全部或部分,但协议中明文规定的除外 您将本软件或拷贝的全部或局部转手给另一使用方之时,您的许可权即自行终止, 许可终止: 您若违反协议的任一条款或条件,许可可随时终止。终止许可之时,您必须立即销毁本系统及文档的所有拷贝并返还。 二、系统简介 1、“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SES)”开发介绍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CES)”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而量身定制的智能化评价系统。它是一批教育评价研究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及专业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结晶。“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CES)”被相关专家一致认为,系统根据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充分考虑了安徽普通高中教学和技术装备的实际情况,能够很好地满足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同时可以实现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功能,具有易操作、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通用性和可拓展性,技术应用成熟,现决定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学生经常性综合素质评价中使用。 2、版本功能及系统定位 SES 5.0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学校版评价系统、省版(本手册不作介绍)。 学校版本可实现评价、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强大丰富的功能。 SES 5.0系统面向教育,立足普通高中教育,兼顾不同条件的硬件设施基础,支持不同层次的网络环境,满足广泛的客户需求,小到单一机房。大到校园网校际网。均可提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解决方案。 3、其他功能 SES 5.0除了具备评价任务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学校学籍、教学教务管理、新课程修习信息管理、系统日志用户管理在线更新和在线上报等功能。 三、系统安装配置 1、系统运行环境 服务器

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及要求

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及要求 一、主控项目: 1、混凝土开盘前,对使用的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必须首先进行试验,试配。原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 开盘后原材料必须要求现场抽取混凝土试样(甲方在场)。 2、混凝土施工有条件情况下尽量整体浇灌,特殊情况时施工缝的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继续施工时施工缝必须采用澎胀剂等有关规范做法进行处理。浇灌后的混凝土在12小时内必须设专人覆盖并养护。 3、砂、石含泥量要严格控制: 砂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 石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15时含泥量≤2% 4、严格混凝土加水量: 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现场抽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严禁使用。使用的磅称应随时检查。 5、严格避免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 露筋、蜂窝、孔洞、夹碴、疏松、裂缝、缺棱掉角、棱角不顺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掉皮起砂、胀模变形、跑模位移。接槎不实等。

二、现场验收实测项目规范: 1、轴线位置:基础,基座允许偏差15mm 独立基础允许偏差10mm 柱梁允许偏差8mm 剪力墙允许偏差5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 2、垂直度:层高≤5米允许偏差8mm 层高>5米允许偏差10mm 3、标高:层高允许偏差±10mm 全高允许偏差±30mm 4、裁面尺寸:允许偏差+8mm;-5mm 5、柱层间错位:允许偏差8mm 以上施工队首先预检,合格后请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抽测。

土方工程及回填土质量要求 1、基底不得超挖,超过基底标高,出现超挖地方,必须取得设计单位同意,施工队不得私自处理。(坟、坑、井等软土层) 2、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要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以防清槽时,超过标高。 3、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经设计、勘测验收后,钎孔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用木棍或钢筋棍捣实一次,钎孔灌砂必须密实。 4、回填土优先利用挖出的原土。雨季施工,挖出的土最好堆集覆盖,防止下雨含水率太高。不得含有有机杂质(草根、树根等)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厘米,含水要符合规定。 5、回填土应分层铺摊,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5厘米(人工打夯不大于20厘米)。严禁铺填超厚或车辆直接倒土入槽。严禁采用“水夯”。局部采用人工夯时,也要保证质量。 6、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 7、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干密度合格率不低于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