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辨析并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附巩固训练与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备:辨析并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附巩固训练与答案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辨析病句最需要的语法常识。

2.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做题规律

教学过程

壹、辨析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指“专家”?指代不明。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3.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是同意李明的建议,还是同意陈新的建议?句中的“他”指代

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

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二、歧义

(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身患重病”的是谁,是“工人”还是“工人的女儿”?表意不明。

2.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修饰谁,是“目击者”还是“弹壳”?表意不明。

3.他在某杂志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很多还是别人对他的文章批评很多?“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

4.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5.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字造成了句子的多义性——“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既可指“江苏的整个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指“江苏的部分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关注结构性歧义的几种情形: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上面第3句。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表意不明。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

3.数量短语修饰两可。如上面第2句。

4.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如上面第4句。

5.“和”字造成歧义。如上面第5句。

因此,在辨析时要特别关注有可能引起歧义的敏感词,如“和”“同”“与”等与数量短语。

(二)因“词义两可”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锁”是个多义词,既可以理解为名词“门锁”,又可以理解为动词“锁上”。

2.这里的人们看不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不上”是个多义词,一是看不起,二是无法看。

有些词本身就有两种以上的词义,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句子的歧义。

1.动词词义两可。如“当地百姓已告政府”中的“告”有“告知”“报告给……”之义,也有“状告”“控告”之义。

2.短语语义两可。如“开刀的”,既可指执刀的医生,也可指接受手术的患者。

(三)因同音、多音字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个人好说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中的“好”字,如果读“hào”,句子的意思是这个人喜欢说话;如果读“hǎo”,句子的意思则是这个人的工作容易做,和其谈事情易谈成功。这个句子就是因为关键字存在多音而造成了歧义。

2.2021年底,小王还欠款一万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语中有些字因意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句中的“还”读“hái”还是“huán”,意思是“仍”还是“归还”?词义不明。

汉语的同音、多音字较多,有时在同一个句子中,读音不同,意义也就大相径庭,它所形成的歧义是很隐蔽的,应特别关注。

贰、辨析不合逻辑

一、概念混乱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吟诵社”是个团体,不是“爱好者”,不能与前面的短语并列。

2.“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历史资料”包括“历史图片、历史物品、历史人物”,不能与之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