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4
高考语文必备:辨析并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附巩固训练与答案解析)教学目标1.了解辨析病句最需要的语法常识。
2.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壹、辨析表意不明一、指代不明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指“专家”?指代不明。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3.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是同意李明的建议,还是同意陈新的建议?句中的“他”指代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
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
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
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二、歧义(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教案突破一语序不当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下面的句子都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用波浪线勾出来,分析语序不当类型并予以调整。
1.(2017·浙江高考)《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答:答案定语语序不当。
应将“许多”放到“朗诵爱好者”前,并在“等”后加“的”。
2.(2017·全国卷)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答:答案状语次序不当。
将“三个月内”调至“每名学生”后。
3.(2015·江苏高考)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答:答案并列词语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4.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答:答案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将“如果”放在“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前。
5.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答:答案状语语序不当。
将“每年”调至“也在”前。
6.队友莱昂·奥斯曼把莱顿·巴恩斯没有选入自己的梦幻联赛阵容,莱顿·巴恩斯受到这个刺激之后,在比赛中连进两球。
答:答案副词语序不当,“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之前,故应将句中“没有”移到“把”之前。
7.(2015·安徽高考)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案(第五课时)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考点知识自学清单】一、表意不明的类型:、、二、表意不明的考查重点——歧义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口语表达中的歧义往往由读音不同、重音不同、停顿不同、同音词混淆等原因造成,这一部分在考试中一般不涉及,所以稍作了解就可以,不必深究。
如:①这个人的鼻子长得奇怪。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ǎ,作动词用;又可读á,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②你为什么打他?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③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停顿不同,就表达出了两种意思。
表示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表示自己没把握把这份报告写成功。
④这孩子有点儿āì。
āì既可指“骄气”,又可指“娇气”书面语中的歧义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有些词语在句子中存在多义现象,因而引起歧义。
例如: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看病”既可指给病人医治疾病,又可指找医生给自己看病。
②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锁链”的意思;又可作动词,指给自行车上锁。
、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有两种(或以上)的理解。
结构不固定产生歧义。
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
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
②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学生家长”是指学生和家长(联合关系),还是指学生的家长(偏正关系),结构不固定也产生了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