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观舞记》导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精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对卡罗尔·克里木的《观舞记》进行深度阅读与分析,理解其舞剧创作背景,探讨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与舞台艺术表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观舞记》的文学内容,掌握舞剧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舞剧的观赏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舞剧中的深层次含义,分析作者运用的文学手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情节分析,舞剧艺术魅力的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舞剧片段。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舞剧视频,激发学生对舞剧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a. 播放舞剧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舞剧的魅力。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舞剧的初步看法。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观舞记》的基本情节。
b.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解读舞剧中的文学形象。
c.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舞剧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分析文中一句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解读其深层含义。
b. 结合舞剧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舞剧与文学的融合。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份文学鉴赏练习。
b. 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观舞记》2. 主要内容:a. 情节梗概b. 文学形象c. 艺术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观舞记》中的一段舞蹈描述,解读其文学与艺术价值。
2. 答案提示:a.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内涵。
b. 结合舞剧艺术,探讨文学与舞台的相互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舞剧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19 《观舞记》课中导学案【学习方针】1.能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
2.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绮丽,领会比方和排比句的效果。
3.品尝、赏识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美丽舞姿的语句。
【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你赏识那些美丽的舞蹈,能给我们说一说吗?二、预习查看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的状况。
三、赏读课文,读出“美”找出你喜爱的语句,在小组内有爱情朗诵,能够独自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边在脑子幻想舞蹈的情形画面,使自己沉溺其间。
四、研读课文,感悟“美”1.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词语,最妙的修辞,最美的句式,最详尽的调查。
①最恰当的词语:②最妙的修辞:③最美的句式:④最详尽的调查:2.怎样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办法?4. 作者运用了哪些言语技巧?5. 文中除了正面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旁边面地描绘。
6.怎样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领会到印度美丽悠长的文明艺术”?五、常识搬迁,仿照练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舞蹈。
下面,请学习方才所说到的观察办法,赏识《千手观音》的舞蹈画面。
要求:学习文章的写法,用精美的形容词和恰当的修辞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写一段美丽的文字。
提示与要求:(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2)能够仿照课文2—5段的假定句,也可仿照第7段的比方句,写几句排比的话;(3)结合课文12—18段描绘,归纳运用精美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奇妙的办法,丰厚的幻想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依据自己的才能和喜爱挑选1、2、3中的一种办法表达。
六、作业调查一种舞蹈或其他艺术体现形式,试用学习过的办法进行一番描绘。
《观舞记》(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一、导入: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
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
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共22小节)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1.思考题一: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观舞记》导学案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3、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研习精彩句段,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学习难点】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体悟印度舞蹈的魅力。
【知识链接】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义。
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凭借自己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来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直到今天,每当有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
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
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和种种举动,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昼、黑夜等自然现象。
比如用手指的姿势表示美丽。
手姿不仅表演起来令人眼花缭乱,花样繁多的手姿还反映了表演者活跃的思维,是一中真正的脑部锻炼,可谓“心灵手巧”。
总之,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动作中表露无遗。
【学习过程】一、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2、从文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读一读。
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请仿照例句进行说话。
示例:印度舞蹈真美!美在氛围——“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
”有一种宗教氛围,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具有鲜明的印度特色之美。
三、体会情感4、文章中哪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品味语言5、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
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提示:请用“__________ ”好,好在……的句式来说。
《观舞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观舞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引言在初中阶段,学习舞蹈也成为了一门必修的课程。
而在这份课程当中,学习如何欣赏舞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不仅可以提高自己欣赏舞蹈的能力,还能够在观看舞蹈时增加自己的审美体验。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观舞记》这一篇文章的导学案。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并欣赏这篇文章。
下面我会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块来进行解读,同时也会给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供大家参考。
Part 1 动作解读本篇文章主要对“手”,“足”,“身体”三个部位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动作所具有的特点。
比如“手”动作是比较柔和的,符合当时舞蹈表演的特点。
练习题:请列举出文章当中出现的至少三个用来描述动作的形容词,并简单解释他们代表的含义。
Part 2 舞剧分析在本篇文章当中,还提到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并深入分析了这部芭蕾舞剧当中的几个关键点。
比如整部舞剧所表现的情感及其精彩的舞蹈演出。
练习题:请问《天鹅湖》这一剧中主要展示的情感是什么,同时简单描述一下这一情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Part 3 舞者评价舞者的表现同样也是本篇文章所讲述的重要部分。
舞者在活动中所表现的感情,以及动作所具有的精准性均受到了详细解读。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不同情景下,舞者的身体语言表现不同。
练习题:请列举出文章当中所描述的至少两个不同情景下舞者身体语言所体现出的特点。
Part 4 舞蹈欣赏在最后一个部分中,针对如何欣赏一场舞蹈所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文章中分析了一首具体的现代舞曲的表演,从中体现出舞蹈的独特之处。
同时,也提到了在欣赏舞蹈时应该关注细节之处。
练习题:请问文章提到的现代舞曲的表演名字是什么,简单的描述一下为什么这首舞蹈是值得欣赏的。
同时请列出至少三种关注舞蹈细节的方法。
总结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针对《观舞记》这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解析。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讲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舞技以及作者对舞蹈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观察舞蹈所传达出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感受舞蹈的美;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印度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圈出生词、短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读生词、短语,讲解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b) 分析课文描绘的舞蹈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c) 举例讲解作者观察舞蹈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描述一段自己观看过的舞蹈,提高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关于你所喜爱的舞蹈的短文。
答案:例文:我最喜欢的舞蹈是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古典舞蹈。
它以优雅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和唯美的表现力吸引着我。
每次观看芭蕾舞表演,我都会被舞者们的优美姿态所陶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红楼梦》中的舞蹈描写,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中的舞蹈艺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舞蹈视频、讲解课文、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词、短语,了解了印度舞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9观舞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诵课文,品尝并累积优美的语句,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经过自读赏识,感觉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一些相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培育学生对外国优异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领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神秘。
【预习自测】一、作者介绍冰心:作家。
原名。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宽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 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踊跃参加五四运动。
1919 年开始发布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今后,接踵发布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研究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遇到泰戈尔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柔和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第一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欧和留美时期,写有散文集《》,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利的特点,拥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获得更高的成就。
这类独到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产生了宽泛的影响。
二、给加粗字注音绚烂___论述___褶裙___粲然___嗔视___奉养___蠕动___难过__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惆()___炫()___濡()___绚()___绸()___眩()___蠕()___询()___稠()___弦()___儒()___殉()___四、词语填空变化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转咤风云全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欢【合作研究】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深的主要原由是什么?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解难答疑】1、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点?2、为何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却了观众,也忘却了自己”?【拓展反应】你最喜爱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何?【反省】第二课时【达标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冰心:作家,原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观看舞蹈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欣赏并解读课文中精彩描绘的舞蹈场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2.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作者观舞的感悟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以及舞蹈场景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舞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成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讲解舞蹈场景描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舞蹈场景。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舞记》2. 课文结构:观舞前、观舞中、观舞后3. 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4. 舞蹈场景描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舞蹈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2. 答案:a. 作者观舞的感悟:舞蹈是生活的提炼,可以启迪人生。
启示: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搜集其他舞蹈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观舞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领略印度舞蹈,走近民俗文化。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知识链接背景解读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华丽的服饰,飞旋的舞姿,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
本文是冰心在1957年底观看印度民间舞蹈艺术团演出时,被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飞动的神韵,被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观舞记。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印度舞蹈的美。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pín cù ( ) càn ( )然 chēn ( ) 视chì zhà ( ) 花 mán( )2、解词:颦蹙:粲然: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3、走近作者冰心原名,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主要作品有诗集《》《》通讯集《》。
4、《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作者在欣赏印度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
文章以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小组合作1、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单独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试着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概括。
3、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的句式说话。
例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的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5、你认为卡拉玛姐妹因何能舞出如此美妙的舞蹈呢?三、班级展示四、质疑探究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体会到了印度舞蹈的优美,作者冰心是如何来表现这一舞台艺术的?五、自悟自得(请大家谈一谈你这一节的收获,可以从写作语言,选择角度、等方面谈)六、测评反馈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空,体会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9 观舞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外国优秀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学习重点】1.学习作家冰心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2.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知识链接】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绚丽___阐述___褶裙___粲然___嗔视___供养___蠕动___惆怅___2.形似字注音组词惆()___炫()___濡()___绚()___绸()___眩()___蠕()___询()___稠()___弦()___儒()___殉()___3.词语填空变幻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转咤风云___浑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欢二、合作探究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3.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5.提出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什么?6.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7.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19 观舞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外国优秀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预习自测】
一、介绍
冰心:作家。
原名。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欧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给加粗字注音
绚丽___阐述___褶裙___粲然___
嗔视___供养___蠕动___惆怅__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惆()___炫()___濡()___绚()___
绸()___眩()___蠕()___询()___
稠()___弦()___儒()___殉()___
四、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咤风云
浑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欢
【合作探究】
1、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解难答疑】
1、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拓展反馈】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什么?
【反思】
第二课时
【达标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冰心:作家,原名。
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2、给加粗字注音:
粲然___嗔视___供养___蠕动___惆怅___
3、课外赏析: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支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丫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锹锹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
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
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
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弦()铮()遽()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①抑扬顿挫:
②不绝于耳:
③新莺出谷:
(3)第二段文字写黑妞及其表演是从的角度来写的,从描写方法上看运用了
描写。
(4)第二段文字描写其声音的词语有;描写其声音时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5)根据上下文,试简洁地概括琴师、黑妞形象特征。
琴师:
黑妞: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