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植物生产国家级试验教学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6
理论课教学大纲格式及说明《农业机械与应用》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机械与应用》是大农类专业的科类选修课程,是讲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动力、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构造、原理、应用、调整知识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生物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三者之间相互结合和渗透,共同支撑和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农业装备的现代化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因此在大农类专业开设《农业机械与应用》课程,对于更好的使用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和农艺更好的结合和发展,加速推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的要求:1、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2、掌握农用动力,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农用拖拉机的基本使用技能;3、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推广、科研工作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机械工程设备的基本知识、一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常规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内容;4、了解各种常用农业机械,包括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干燥机械、加工机械等的构造原理、性能特点和使用技能;5、掌握机械工程设备的匹配原理、选配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本地区农业作业的要求,经济地、合理地选用、配备农业机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1、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2、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3、本课程的内容框架及学习要求第一章农用动力机械第一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了解农用动力的常见类型和特点2、理解内燃机的相关术语和概念3、掌握四行程内燃机的一般工作原理习题要点: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第二节柴(汽)油机的结构和组成1、了解柴油机的总体构成2、掌握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柴油机的配气机构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习题要点: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第三节柴(汽)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1、了解柴(汽)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构成2、掌握柴(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3、了解柴(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习题要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过程第四节柴油机的冷却、润滑、启动系统1、了解柴油机的冷却、润滑、启动系统构成2、掌握柴油机的冷却、润滑、启动系统的工作过程3、掌握柴油机的使用和维护习题要点:柴油机的使用本章重点、难点:柴(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本章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手段,结合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同学们能更加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农学类本科专业)教学大纲.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
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本文由105627484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时学分 36 2 植物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36 实验学时适用对象 1011015 科类基础课实践学时 2天Botany理论学时预修课程生物学农学类本科专业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课程简介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是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任务: 1、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 3、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章节内容植物界概述,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植物细胞种子与幼苗植物组织营养器官根营养器官茎营养器官叶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生殖器官花种子发育与果实植物类群及分类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2 4 2 6 2 1 讲课 2 2 1 2 2 3 2 2 实验实践合计复习考试合计 36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学科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1)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2)熟悉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总体概况、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激发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本科生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
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根际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研究热点,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全面了解植物根和根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动态,了解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意义,了解化感作用的机理和应用,了解根际分子生态学宏分析的方法和经典案例,理解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根际过程在作物营养吸收、作物抗病抗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物质循环方面的功能,重点掌握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掌握根际研究的经典方法,掌握根际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根际的概念与史习题要点:植物根际的基本概念及其科学过程。
第二节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习题要点: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生理效应,根际微生物对养分的转化.第三节根际的热点研究领域与研究进展习题要点:国内外根际生物学的热点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进展。
本章重点、难点:根际的概念,植物根际的生物学过程.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根际的概念、提出与史概况,了解目前国内外根际生物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与主要研究进展;理解植物根际的生物学过程。
第二章植物根与根际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根的形态结构习题要点: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及各部分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根际环境的研究概况1. 根际的物理环境2.根际的化学环境3.根际的生物环境习题要点:根际物理、化学及生物环境的特点及研究概况.本章重点、难点:根系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根际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根系的形态与结构组成;理解植物根系各部分的特征、功能,及根际物理、化学与生物环境的研究概况.第三章根际研究的经典方法第一节根际结构的显微研究方法1.徒手切片—普通显微镜观察法2.超微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习题要点:普通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性及优缺点.第二节根际模拟研究方法与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1.抖土法2.根际环境的模拟培育和根际土壤的切片技术习题要点:根际模拟培育的原理,不同根际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的特点与比较。
《生态学进展讲座》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生态学进展讲座”课程是生态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使学生了解现代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进展,达到启迪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路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讲生态学与人类发展问题第一节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节生态学的作用和地位第2讲大学-成就你生命的波澜壮阔第一节大学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大学经历对人生的价值第3讲生态学科的发展第一节生态学的诞生第二节生态学的成长第三节生态学的成熟第4讲生态学与水体污染治理第一节水体污染的监测途径第二节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原理与方法第5讲生态学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国外生态城市发展现状第二节国外生态城市经典案例剖析第三节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城乡生态规划研究进展第6讲生态学与野生生物保护第一节生物濒危的生态因素第二节我国生物濒现状第三节濒危生物保护途径第7讲气候变化与生物适应第一节大气变化对生物个体的影响第二节大气变化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第三节大气变化对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第8讲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概况第一讲何为生态工程?第二讲我国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概况第9讲生态学与有机农业发展第一节有机农业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生态学原理在有机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0讲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综合第一节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第二节生物进化的生态学成因第三节进化生态学若干科学问题第11讲溪流生态学与水质生物监测第一讲溪流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讲溪流生态学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第三讲溪流生态学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展望第12讲生态剧场中的昆虫迁飞表演第一节昆虫迁飞的环境因素动力第二节昆虫迁飞的预测第13讲行为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第一节行为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第二节行为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节行为生态学的发展现状第14讲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一节何为分子生态学?第二节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动态第15讲疾病流行生态学若干科学问题第一讲疾病流行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讲疾病流行与生态因素的关系第三讲疾病流行的控制途径第16讲土壤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第一节土壤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第二节关于地下(土壤)与地上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研究第三节土壤生态学研究进展——以土壤-动物-微生物及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为例第17讲气候变化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一节气候变化的生态学意义第二节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的影响第三节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8讲草地生态学主要科学问题第一讲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第二讲我国草地生态学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第19讲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一节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第二节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第三节案例分析第20讲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一讲植物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第二讲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第三讲植物生态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以植物氮素生理生态学研究为例第21讲N循环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第一节N循环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N循环与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第22讲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第一节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由来和现状第二节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第三节促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途径第23讲杂草入侵的生态学问题第一节我国入侵杂草的现状第二节杂草入侵的成因和影响第三节入侵杂草的治理途径24讲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第一节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第二节江苏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五、考核方式及要求采取2种考核方式,一是听课考勤,占40%;二是写一篇专题评述,占60%。
《现代植保专题》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保护学专题是为了强化植保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良好的国际视野、人文素质和科研创新精神,满足植保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广适型、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植保类人才的需求。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专题1:植物保护学概况教学内容: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概况。
专题2:植物保护--中国粮食安全的绿十字支撑教学内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植物保护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专题3:植物检疫与国际贸易教学内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植物检疫与生物安全,我国植物检疫行政、法规体系,入侵生物的治理。
专题4:世界农药产业发展概况教学内容: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历史,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卫生健康中的贡献,世界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专题5: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教学内容:生物技术在植保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题6: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教学内容:我国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管理法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概况。
专题7:我国植保科研、技术推广体系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植保体系建设和发展情况。
专题8:西方植保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教学内容:介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植保体系。
专题9: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和国外IPM的理论和实践情况。
专题10:新农药创制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内容:介绍新农药创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专题11:昆虫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当前昆虫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展望其对昆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推动与影响。
专题12:迁飞害虫监测与治理教学内容:昆虫迁飞研究概况,如何根据昆虫迁飞规律进行害虫预测预报。
专题13:植物抗病信号传导与网络调控教学内容:植物抗病信号传导和网络调控的研究进展。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保专业英语》通过英语讲授及幻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昆虫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等领域昆虫学专业词汇及其正确的发音方法,以及植物病理学基本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能力、增强学生对一般英语学术报告的听力和口译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国际间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昆虫、昆虫学及其分支学科第一节昆虫、昆虫学基本概念第二节昆虫学分支学科第三节昆虫学常用术语习题要点:昆虫学及其分支学科内涵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学、昆虫学分支学科术语,了解昆虫学常用术语。
第二章昆虫体壁的演化、形成及功能第一节昆虫体壁的演化、形成第二节昆虫体壁的功能习题要点:昆虫体壁的结构本章重点、难点:昆虫体壁的形成机理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体壁的结构,了解体壁的功能和形成过程。
第三章昆虫头部第一节昆虫头式类型、触角结构、昆虫的眼第二节口器类型和功能习题要点:昆虫口器类型及功能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口器的结构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主要口器的类型及其功能,了解昆虫触角和眼的结构。
第四章昆虫胸、腹部第一节昆虫胸节、足的基本构造、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和脉相第二节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外生殖器习题要点:昆虫翅的构造和脉相;昆虫外生殖器的结构;昆虫足的构造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外生殖器的结构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翅的构造和脉相、昆虫外生殖器的结构、昆虫足的构造,理解翅的形成机制和功能,了解昆虫外生殖器的进化。
第五章昆虫生物学第一节昆虫的变态类型、昆虫的世代第二节昆虫的生活史和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习题要点:昆虫变态类型;昆虫的生活史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变态类型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主要的变态类型、昆虫生活史;了解昆虫生物学习性。
第六章昆虫纲重要目科基本知识第一节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形态识别特征第二节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形态识别特征习题要点:昆虫重要目的识别特征本章重点、难点: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形态识别特征。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兆夏;王恬【摘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推动高校加快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探索实验教学中心创新管理体制,按功能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形成多学科、多专业服务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regarding the impetus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e deepened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romotion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conformity and sharing,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expert abi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ake th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lant production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e explo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establishment interdisciplines special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pattern, forms for the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s, the promotion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proposed that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constructio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2(000)015【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作者】陈兆夏;王恬【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促进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昆虫研究法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在昆虫学绘图、摄影、昆虫学文献检索、昆虫学论文写作、昆虫饲养以及学术报告等方面的实验,为他们在随后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中提供有用的知识,方便他们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有助他们将来开展昆虫学研究。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昆虫学绘图了解常用绘图工具,理解昆虫学绘图的常用方法,掌握点、线在草图与定稿图绘制中的具体应用,掌握绘图常用技巧。
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大型昆虫体躯的整体背面图。
本实验重点、难点:草图的绘制方法、定稿图的复墨。
实验二昆虫学摄影正确理解握昆虫学摄影的基本原理;了解普通摄影的基本方法;掌握近摄法、远摄法及显微摄影的基本方法。
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当时的具体拍摄情况,得到清晰的昆虫学照片。
本实验重点、难点:摄影的基本原理,近摄法、远摄法及显微摄影的拍摄方法。
实验三昆虫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了解昆虫学文献的主要类型,掌握昆虫学文献常用的检索方法、文献的获取途径、文献的管理方法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昆虫学文献。
本实验重点、难点:昆虫学文献的检索方法、文献的获取与管理。
实验四昆虫学论文写作(3学时)了解昆虫学论文写作格式、掌握不同类型昆虫学论文的写作方法。
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针对给定的阅读文献及实验数据,写出较高质量的综述型论文或学术型论文。
本实验重点、难点:科技文献的格式、阅读文献、论文写作。
实验五饲养昆虫的方法与技术了解各种养虫工具的使用,掌握棉铃虫半纯人工饲料的组成、配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并利用人工饲料进行昆虫饲养和设计观察及记载项目。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棉铃虫半纯人工饲料的组成、配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本实验重点、难点:半纯饲料的组成特点和配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实验六学术报告及演示文稿的制作了解学术报告的基本类型和报告礼仪,掌握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原则和技巧。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编码:011188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农学、园艺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10、学分:4.5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农学、园艺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泌结构,复合组织,植物组织的演化;理解组织系统;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农业遥感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写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农业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涉及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导航定位技术一起,构成日渐成熟的3S技术体系。
主要针对农学和植物学背景的高年级本科生,最好是本科阶段修过GIS或信息农业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生。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应掌握植被遥感基本原理、遥感数据特征及类型、常用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情况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应明显提高,能熟练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熟悉常用图像及光谱分析的步骤和原理,毕业后能迅速上岗,参与农业遥感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与上机试验和课堂讨论的结合,学生应养成研究性学习、批判性思考、探索性实践的良好素质。
力求让学生掌握关键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为实现作物生产管理的精确化和信息化奠定人才基础,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一批掌握最新农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
绪论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的形成背景;遥感的定义,遥感应用案例简介。
第一章遥感原理
第一节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平台
第二节电磁波谱及辐射
第三节大气衰减及大气窗口
第四节地物波谱特征
习题要点:遥感系统的组成。
本章重点、难点:电磁辐射和大气衰减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大气衰减过程,理解遥感系统的组成、各种遥感平台的优缺点,掌握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
第二章遥感数据的特征
第一节光谱分辨率
第二节空间分辨率
第三节时间分辨率
第四节辐射分辨率
第五节方向性反射特性
习题要点:遥感数据的四个分辨率。
本章重点、难点:辐射分辨率。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常用卫星遥感的特征,理解每种分辨率的概念,掌握不同遥感数据分辨率的差异和解读遥感数据的特性信息。
第三章遥感数据的类型
第一节多光谱影像
第二节高光谱影像
第三节微波影像
第四节地物光谱
习题要点:不同遥感数据的定义。
本章重点、难点:不同遥感数据的用途。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的遥感数据类型,理解每种遥感数据的概念,掌握不同遥感数据的特性和使用范围。
第四章植被遥感
第一节叶片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冠层的光学特性
第三节植被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反演
第四节单叶及冠层辐射传输模型
习题要点:叶片及冠层的反射特性与生化参数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叶片内部及冠层内部的辐射传输建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单叶及冠层的辐射传输过程,理解各项植被参数的反演机理,掌握单叶的光谱吸收特征和单叶辐射传输模型的使用。
第五章遥感图像解译与处理
第一节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
第二节遥感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
第四节遥感图像增强与变换
习题要点:遥感数字图像的构成、存储和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遥感图像的增强与变换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和光谱增强,理解遥感数字图像的直方图,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中遥感图像的存储方法和增强方法。
第六章遥感数据专题讨论
以遥感数据的类型和使用为主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做一次口头报告,学生按组选择一种遥感数据,介绍一种较新的数据类型或一种遥感数据的典型应用案例。
习题要点:遥感数据类型的选择。
本章重点、难点:相关文献中对遥感数据的描述。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遥感领域的相关期刊,理解文献中对遥感数据的选择理由,掌握遥感数据描述信息的筛选。
第七章遥感图像分类
第一节遥感图像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
第二节典型地物识别与分类
习题要点: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流程。
本章重点、难点: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典型地物分类的步骤,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中1-2种具体的分类方法。
第八章光谱数据处理
第一节光谱的数学运算
第二节常用光谱分析方法
习题要点:光谱的数学运算,植被指数的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高级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光谱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理解常用光谱处理方法的原理,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中植被指数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九章遥感技术专题讨论
以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为主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做一次口头报告,学生按组选择一种感兴趣的遥感图像或光谱处理方法,介绍其原理和典型应用案例。
习题要点: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本章重点、难点: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沿,理解一种遥感数据分析技术,掌握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方法。
第十章农业遥感应用
第一节作物生长参数遥感反演应用
第二节作物产量及种植面积估算应用
习题要点:作物生长指标的遥感反演。
本章重点、难点:作物产量估算。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作物产量遥感估算的基本原理,理解作物类型识别及种植面积估算的原理,掌握作物生长参数遥感反演的基本流程。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写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求等,要求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来制订考核方式和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效果,应注意平时考核环节。
该课程采用教学、讨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农业遥感进行理论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教师对农业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讲解;组织学生阅读该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并撰写作口头报告。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核成绩由三项平时考核组成,包括2次口头报告(2×5%),5次上机实验报告(5×8%),和1次期末考试(5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遥感精解(修订版)》,日本遥感研究会编,刘勇卫译,测绘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030-2148-0。
2.《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ISBN978-7-03-011128-9。
3.《遥感导论》,梅安新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04-007264-8。
4.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 An Earth Resource Perspective. 2nd Edition. Jensen, J.R.,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6, ISBN 0-13-188950-8.
5.Introductory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 Remote Sensing Perspective. 3rd Edition. Jensen, J.R.,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4, ISBN 0-13-145361-0.
七、说明
无。
大纲修订人:程涛
大纲审定人:姚霞
修订日期: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