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驻英大使在中英新闻出版合作交流会的讲话时间:2010-09-07 20:29来源:口译网作者:口译网点击:1222次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中英新闻出版合作交流会”暨《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上的讲话2010年9月6日,皇家艺术学会Remarks by H.E. Ambassador Liu Xiaoming at the Reception for the Signing of the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of China as the Guest of Honour, Marketing Focus Programme, to 2012 London Book Fair6 September 2010, Royal Society of Arts尊敬的柳斌杰署长,英国文化委员会董事局主席Vernon Ellis先生,英国出版商协会主席Victoria Barnsley女士,励展公司主席Andrew Fowles先生,女士们、先生们:Minister Liu Binjie,Mr Vernon Ellis, Chair of British Council BoardMs Victoria Barnsley, President of Publishers AssociationMr Andrew Fowles, President of Reed ExhibitionsDistinguished Guests,Ladies and Gentlemen,晚上好!我很高兴出席中英新闻出版合作交流会,并热烈祝贺中英双方签订《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谅解备忘录》。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join you at this high-level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pressand publication sectors. I wish to offer my warm congratulations on the signing of the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of China as the Guest of Honour, Marketing Focus Programme, to 2012 London Book Fair.近年来,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中英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 李爽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出版广角
页码: 10-1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书展 伦敦 侧记 中国形象 优秀文化 版权经理人 中国政治 出版社
摘要:2012年伦敦书展结束了,国内媒体对这次书展中中国活动的报道多会着眼一些数字,比如有181家出版社参与,近1000名出版精英和版权经理人出访,2000平方米展台,多达1万种图书参展,300余场有关活动等等。
诚然,作为本届伦敦书展的“市场焦点”国,此次中国主宾国活动以更加开放、友善、合作的中国形象,向全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但据笔者观察,在华丽亮相的背后,还有一些关于方法、关于技巧的细节性遗憾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善。
2012年11月刊改革与开放后危机时代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对策吕雅琴刘妍(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及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却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此我们应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扶持”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文化产业走出去一、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会刺激人们从心里上想更多地追求和感受那些美好的、温暖的东西,从而使得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大增加,经济之危也就成为文化之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现在弥漫欧洲的欧债危机在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为促进经济健康、持久的发展我们必须将现有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低碳节约型产业转化。
而文化产业就属于低碳经济,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缓解我国的环境、资源压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同时危机使西方的价值观受到世界各国的质疑,中国文化、中国模式却开始得到更多认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发展速度放慢、竞争态势趋缓,这些变化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带来了机遇,给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面对这一大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建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主要通过三大途径:一是对外文化宣传,主要包括中国政府支持举办的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活动,例如“中法文化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等文化对外宣传活动;二是对外文化交流。
主要由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民间团体出钱、出力组织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这种活动越来越多。
在2012年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中国主宾国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012年3月7日,伦敦兰汉姆酒店)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出席2012年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千百年来书籍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想大家都知道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名言:“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
中国高度重视一年一度的伦敦书展。
这是享誉41年的全球出版业盛会,也是世界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中国将成为本届伦敦书展的“市场焦点”。
中国出版业将会带着新视角和新概念在本次书展亮相。
中国主宾国活动时间为4月16日至18日伦敦书展期间。
主会场在EARLS COURT,同时各场活动将遍布伦敦甚至英国。
中国作家、小说家、剧作家、记者、艺术家、演奏家、制作人和出版商等将云集伦敦,他们都是活动的主角,同时中国领导人将出席活动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中方将组织300多场各种类型的活动,内容涉及文化、出版、文学、艺术、教育、经济等领域,形式包括高端对话、出版交流活动、作家学者交流、图书展示和文化艺术展览等。
伦敦书展“中国市场焦点”是中国出版业与英国及国际同行的一次深度交流机会。
中国出版业组成了“国家队”,阵容整齐强大,展品丰富精美,立足于充分展示中国出版业的最新水平,借鉴吸取国外同行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出版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伦敦书展“中国市场焦点”是中英两国庆祝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
我们高兴地看到,40年来,中英关系持续发展,两国政治互信在不断增加,经贸合作在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在不断深化。
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既是今年中英关系中的一大盛事,也是促进中英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一大契机。
伦敦书展“中国市场焦点”是展现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我们不仅大力发展经济,在短短30多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2012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热点和发展趋势综述作者:尤建忠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1期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文学界,从鲁迅,到沈从文,到老舍,甚至是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中国文人总是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世界文学独亏中国,这多多少少与中国文学未走向世界有关。
中国文学缺了翻译出版,就无法走向世界,世界就不能充分了解中国。
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曾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
事实上,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完全与这几年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这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一方面,国内相关出版社不断向外推介中国文学作品,寻找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国内出版社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输出和翻译出版已取得很大进步。
中国文学走出去仅仅反映了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方面,本文希望就世界三大图书博览会的版权交易统计和一些零碎的输出案例,来综述2012年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全方位的成就,由此分析我国当前版权输出热点,从而梳理出图书版权输出的一些新趋势。
三大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交易数据统计在世界四大书展中,我国出版业较为看重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有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英国伦敦书展和中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相较之下,美国书展偏重于图书交易,国内出版社则参展较少。
2012年4月16日开幕的伦敦书展,是世界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
中国作为2012年书展的主宾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新闻出版总署举行总结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伦敦书展期间,中国展团输出版权1859项,引进版权1411项。
2012年8月29日开幕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参展出版社共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867项,引进协议1431项。
2012年10月10日开幕的第六十四届法兰克福书展,据中国新闻出版网公布的数据,中国参展出版社再获佳绩,版权输出数量达2409项。
2012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展望
作者:王燕
来源:《对外传播》2012年第04期
伦敦书展是全球四大书展之一,被誉为英美出版业的风向标。
英国和伦敦市政府将2012年书展的目标锁定在更加长远的城市形象以及国家整体的文化软实力上,跨越了出版业本身,备受世人瞩目。
而中国作为2012年伦敦书展的主宾国更为中国出版业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基本情况
1971年,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 简称LBF)由英国工业与贸易博览会公司创办,是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集图书展示、业务拓展与资讯分享于一体,是参展商把握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贸易及教育平台。
书展每年4月份举办,为期3天,是欧洲春季最重要的出版界盛会。
展出面积约3000平方米,图书品种繁多,各种与图书贸易有关的服务应有尽有。
每年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出版业界人士参加该展,从事图书版权贸易,举办各种论坛和研讨会,围绕全球出版业最新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同时,书展也吸引着数百家媒体的关注,涉及书展的主题、产品及相关服务等贸易及消费领域。
自2000年第30届书展开始,众多网络公司参展电子出版与网络版权贸易,他们的加入加快了图书贸易电子商务化进程,网络版权贸易也在逐步开展。
伦敦书展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与世界最大的法兰克福书展相比,拥有全球最大版权交易中心的伦敦书展更为专业,以版权交易为核心和指导主题,每年都吸引各国数百家文学代理商、次级代理商、书探及出版商到场进行交易。
二是它的优势还在于其举办的时间上,因各出版公司还未开始进行新一年的财务统计,所以出版人在伦敦书展期间往往会出手大方,谈判更为务实、有效。
谈判双方一般都是有备而来,提前预约,互相交换谈判提纲,然后就重要问题进一步磋商、签字、成交。
三是伦敦书展在儿童读物出版领域内的影响力日渐增长,尽管无法取代博洛尼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童书展地,但相较法兰克福和博洛尼亚,伦敦书展的举行时间似乎更适合儿童读物的购买周期。
伦敦书展“市场聚焦”主宾国项目(Market Focus Programme)始于2004年,由书展主办方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共同举办,旨在促进英国与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主宾国家或地区可借助书展平台,设置专门展区并举办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向国际出版界和英国民众展示本国本地区的出版物,推介知名作家和重要作品,促进图书版权贸易,提升文化出版交流的成效,是近年来伦敦书展的焦点和亮点。
截至2011年,已担任主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欧地区国家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200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2005年),墨西哥(2006年),西班牙(2007年),阿拉伯国家(2008年),印度(2009年),南非(2010年),俄罗斯(2011年)。
参展意义
2010年9月6日,中英新闻出版业合作交流会在伦敦皇家艺术学会举办,两国政府官员和新闻出版界重要人士出席并致辞,双方代表正式签署《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谅解备忘录》。
这是继 2009 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后,中国在重要国际书展上再次举办的大型对外出版交流活动。
2011年2月 22 日,由新闻出版总署和英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英翻译文学论坛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标志着 2012 伦敦书展“市场聚焦”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在2011年的伦敦书展上,中国与主宾国俄罗斯举行了交接仪式,由此开始至
2012年4月,主宾国活动组委会将举办数百场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从文学、电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角度全方位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成就。
当前,中国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也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展示出独特魅力。
因此,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2012年伦敦书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瞬息变化的今天,我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定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将一个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文明的中国的全新形象展示给世界。
通过贸易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而图书出版和发行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
第二,有利于促进中国同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图书贸易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图书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
目前中国有600多家出版公司,其中200多家以北京为“大本营”。
每年推出新书达10万种,就出版总量而言,中国图书市场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图书贸易仍然存在巨大的逆差,外国进口图书量远高于中国图书出口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图书市场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图书市场,受到了国际同行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伦敦书展可以推动我国出版商积极参与展出活动,在国际间的交流中开拓视野。
只有如此,中国图书才能在全球性的“版权贸易”中享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中国文化才能得以更为广泛、迅速、准确的传播。
特别是,中国作为主宾国深入参与伦敦书展,有助于加强汉语图书市场与英语图书市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和提升汉语图书市场在全球图书市场中的地位,推动更多中国出版产品进入全球英语图书市场。
第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方位的中英关系。
2012年是中英建交40周年,伦敦将举办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为进一步全面推动中英友好合作关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近年来,中英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两国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等一系列高层交流机制,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呈现新亮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温家宝总理访英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英双方都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希望中英关系能向前走,向上走,这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因此,2012年伦敦书展主宾国活动,对进一步推动中英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拥有 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特别是近 30 年中国经历的巨大变迁,使那些记录和反映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非常让人期待。
英国民众和世界各地云集于伦敦书展的出版人和读者都将特别关注中国出版人和作家共同参加的研讨会、论坛等主宾国活动,这是展示中国文学及出版成果、推动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
重要平台。
因此,建议国内在组织参展出版队伍时,要扶持那些能真正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出版物,积极推动那些优秀的中文出版作品的版权输出,促进中外作家与作品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这是展示今日中国日新月异的面貌和提高我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作者来自驻英使馆文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