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62
档案信息化建设概述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化的潮流汹涌澎湃,领导世界经济突飞猛进,引领人类文明不断前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国家各行各业信息建设欣欣向荣、方兴未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档案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档案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刚刚召开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所以,这一时期也必然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化是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实现新时期档案事业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动力。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一)信息的含义信息是有待存贮、发送接收的各种物理量或载体。
(二)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由信息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客观世界的运动状态与方式是多样的,因此,所产生的信息其特征与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在:可识别、可存贮、可转换、可加工、可传递、可复制、可共享(三)信息的载体1、大脑载体。
2、实物载体。
3、文献载体。
二、信息资源(一)信息资源的概念从狭义上说,信息资源是各种可供人们直接或间接开发与利用的信息集合的总称,它的存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未经加工的原始信息资源,另一种是经过研究和加工的信息资源。
广义上讲,信息资源概念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紧密结合的,涉及到信息生产、处理、传播、交换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生产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生产劳动的工具——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信息生产劳动者——信息生产专业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服务人员等等,这些生产要素构成了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有机整体,促进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
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方案一、总体目标1.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
将档案实体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便于存储、检索和利用。
2.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实现档案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培养具备信息化素养的档案管理人才,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具体措施1.档案数字化(1)档案扫描。
对现有档案进行扫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
(2)档案整理。
对扫描后的档案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库。
(3)档案备份。
定期对电子档案库进行备份,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2.信息管理系统建设(1)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档案局业务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系统方案。
(2)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善、易于操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3)系统开发。
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4)系统部署。
在档案局内部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集中管理。
3.人员培训(1)培训内容。
针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
(2)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3)培训效果评估。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三、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成立项目组。
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项目团队,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2)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1)档案数字化。
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
(2)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同步开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
3.验收阶段(1)系统验收。
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验收,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档案验收。
对数字化档案进行验收,确保档案质量。
(3)人员考核。
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化素养。
四、预期效果1.档案管理效率提升。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利用的效率。
2.档案安全得到保障。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备份,降低档案实体损失风险。
党校培训学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作者:任虹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中共佳木斯市委党校)摘要: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党校培训学员学籍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以及手段,对党校培训学员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之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益。
关键词:培训学员;档案管理;信息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使党校培训学员学籍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党校培训学员学籍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以及手段,对党校培训学员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之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益。
1 加强党校培训学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大规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任务的客观需要党校培训学员学籍档案是学员从报名、录取、入学到修业期满毕业(结业)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学籍变动、奖励处分、毕业(结业)鉴定、资格审核等环节的真实记录,是学员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和具体表现的真实写照和重要依据。
在信息化、网络化和培训教育多元化、公务员、党员领导干部大规模培训的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培训学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党校培训学员学籍档案管理是我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培训学员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客观地说,我们党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也已广泛运用于办公及教学等诸多领域,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学员学籍档案仍然滞后,迫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训学员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党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及BIM 技术PPT课件•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概述•BIM技术基础知识•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实践•BIM技术在建设工程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目录•跨界融合:将BIM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培训体系完善1 2 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建筑业面临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转型升级。
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智慧城市建设对建筑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背景与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提升企业竞争力01030204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意义国内应用现状国内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造价管理等领域。
国外应用现状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
对比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应用广度深度、数据共享与协同等方面。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对比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挑战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数据安全风险高、人才短缺等问题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机遇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活跃等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BIM概念及特点介绍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数字化工具,用于表示建筑、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物理和功能特性。
BIM技术特点包括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能够提高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