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29游山西村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3.《别云间》表达英雄失路之悲的句子是:4.《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5.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
”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6.《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9..夏天,满湖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令人心生敬重之感。
请你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形容一下:。
10.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院中月光月影的语句11.《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
12.《观沧海》一诗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千古名句是:。
13.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来形容。
(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14.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名句是。
(《爱莲说》)15.《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16.《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
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上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17.《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
19.《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
2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1、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2、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答案】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答案】“足”、“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答案】(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案】(1面对困境时。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①何意②栖③碧山④,笑而不答心自闲⑤。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余:我。
诗人自指。
②何意:一作“何事”。
③栖:居住。
④碧山:山名。
⑤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陆游《游山西村》B.王安石《登飞来峰》C.谭嗣同《潼关》D.陶渊明《饮酒》(其五)2.“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闲”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
(二)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 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A. 暖B.微C.霜D.清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诗,分析“误喜”和“一笑”两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三)少年游·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选项中符合作为词的题目的一项是(),为什么?A早行 B午行 C晚行 D夜行答: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同的一项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1.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中考语文加油站之古诗词复习十《游山西村》中考经典命题1.(2020·湖南常德)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2.(2020·湖南常德)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答案】①面对困境时;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③事情有了转机时。
3.阅读这首诗,请从首联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
【答案】首联写出了淳朴的民风。
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现了丰收之年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这联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意。
4.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写景中蕴含哲理”的?【答案】“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感觉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让人喜形于色。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哲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如何写景的?【答案】①选取典型生动的景象,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绿花艳,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②运用色彩明暗关系写景,“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密,“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
③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似无路,继续走,忽又开朗的情景。
④运用心理描写,“疑”字用得传神,点明“山重水复”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侧面突出了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特点。
6.诗人是怎样表现山西村的淳朴民风的?【答案】首联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从正面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颈联写热闹的乡俗民事,从侧面表现山西村的淳朴民风;尾联写出了诗人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对重游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含答案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79.谈理解:三段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80.析字义: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俨然:(2)具.答之具:(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81.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华:《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意外发现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小青:是的,桃花源的美景和淳朴民风真是让人神往。
《醉翁亭记》中也写了琅琊山的动人美景。
“醉翁”欧阳修寄情山水,似醉非醉,真是美哉!小华:美景中蕴含真情。
《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都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我认为《游山西村》中也有相似的片段。
小青:我认同你的看法,《游山西村》中“,”一句就充分展示了淳朴的民风和村民殷勤待客的盛情。
82.解思想: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欧阳修虽遭贬谪也是心系百姓、政治抱负不减,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如何为自己辩护【答案】79.不样。
《游山西村》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醉翁亭记》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80.整齐的样子详细居高面下8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82.让作品中的老百姓“藏”起来,实属无奈。
只因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充满剥削,充满战争,老百姓赋税繁重,苦不堪言;我虽有一颗爱国之心,却是昏君当道,报国无门;只有通过作品,虚构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争,民风纯朴,百姓安居乐业的境地,寄托理想。
【解析】79.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游山西村》,作者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
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乐器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
请说说“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中“箫鼓”的作用。
13.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理趣,请结合资料卡简要阐明。
资料卡:“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答案】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社日将近,箫鼓之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用“箫鼓”之声写出古老的乡土民俗,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古老民俗民风的喜爱。
13.诗歌颔联表面写诗人游山西村时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实际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继续前进,事态常常会出现转机和希望。
【解析】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为: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箫鼓:吹箫打鼓。
此句写春社将近,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
村民们衣冠简朴,有古朴的风气。
这句诗格调恬淡隽永,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诗人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
但翻过一座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
这句诗既写景,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婉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又蕴含了哲理,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首联说虽然酒的档次不高,下酒菜还是可以的,请不要见笑,这样写,既真实,又很。
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山西村美在何处?3.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它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5.体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联中“莫笑”和“足”的表达效果。
6.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所展现的画面。
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8.这首诗的颔联是写景的句子,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9.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1.淳朴的民风风趣2.○1村民的热情好客(人情美)○2优美的景色(风景美)○3淳朴的风土人情(风俗美)3.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向往4.这一句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民风。
“莫笑”二字,道出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6.月光皎洁,山影倒映在溪水中,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月色溶溶的晚上,兴致勃勃的去找同龄人聊天,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安适和乐,怡然自得的农家生活图画啊!7.对仗的工巧,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河南2008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一答案: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二江苏徐州2008游山西村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二答案: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三广东广州2008 游山西村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三答案:(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
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
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① ,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近期,初三同学在畅想毕业旅行,发起了“少年游”的活动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任务一:诗文寻迹13.【甲】诗作者是,【乙】文选自一书。
14.完成字词积累卡片。
15.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B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C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D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任务二:故事神游16.【丙】文空缺了一处,同学们对其顺序有不同看法,你认为哪位同学理解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②④③①D .④③①②17.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任务三:意“游”未尽18.【甲】诗【乙】文都写到了出游中与人相处,但对此态度不同:【甲】诗讲求“无时”而见,【乙】文重视约定,讲求“期”而后见,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题及答案。
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嘲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题】一、理解性默写: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B、C选项都有错误,正确答案是D。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解析】D选项有错误,正确答案是A、B、C。
三、赏析简答题: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诗人通过“足”字表达了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艰难险阻的旅程,但是在经历了困难后,又出现了一片美好的景色。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
山峦重重叠叠,溪水曲曲折折,仿佛无路可走了,(突然)又见在柳绿桃红的掩映中出现一村。
吹箫敲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经临近了。
人们穿的戴的都很简洁朴素,保留着淳朴的传统风俗。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的特点,全诗表现的气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7、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中心)
诗人紧扣诗题“游”字,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
的民风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二、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
○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四、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莫笑”“足”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五、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展现的画面)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
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从中领会到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八、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
情
九、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
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了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
1、七言律游
2、足疑
3、热情热烈或和谐
4、(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5、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6、淳朴的民俗热爱农村生活
7、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