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25
01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发病率发病部位复发率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02腰椎解剖生理基础Chapter01腰椎共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
020304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和颈椎,故腰部活动范围大。
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故腰部只能做屈伸运动。
棘突水平伸向后方,相邻棘突间间隙较大,可做腰椎穿刺。
腰椎骨性结构特点腰椎间盘组成及功能腰椎周围软组织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神经根与马尾神经走行神经根马尾神经由腰2至腰5、骶1至骶5及尾节发出的共10对神经根组成,在脑脊液中飘浮形成马尾样结构。
03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Chapter椎间盘退变过程及影响因素椎间盘退变影响因素纤维环破裂与髓核突出机制纤维环破裂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外力作用或长期劳损可导致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后,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神经根受压与炎症反应关系神经根受压炎症反应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马尾神经受压髓核突出、椎管狭窄等因素可导致马尾神经受压。
综合征表现包括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4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Chapter腰痛性质、部位及放射规律性质部位放射规律下肢放射性疼痛特点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损伤表现运动功能减弱表现为下肢肌力减弱,可出现跛行。
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反射异常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可出现减弱或消失。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极外侧型01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02马尾综合征0305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ChapterX线平片检查方法及意义检查方法意义CT扫描技术在诊断中应用检查方法意义利用MRI技术对腰椎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扫描,观察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的信号变化。
意义MRI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腰椎小关节综合症The facet syndrome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自20世纪初,腰椎小关节病变即被认为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Goldth-wait(1911)曾指出小关节病变可产生腰椎失稳及腰痛;Putti(1927)认为坐骨神经痛与小关节病变有关;Ghormley(1933)第一次描述小关节综合征(The facet syndrome)。
次年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现,引开了对小关节的注意力。
虽然1941年Badgley曾指出从解剖上看小关节可参与腰背痛的发病,但直到1954年Hirsch及其同事经注射高渗盐水于小关节内,证明可产生腰痛、臀部痛及大腿痛。
Mooney 等(1976)又发现注射盐水产生的疼痛可注射利多卡因于关节腔内而缓解。
近些年国内对此亦给予重视。
曾昭荣等还对此进行了专题的解剖学研究。
临床所称的小关节综合征多指小关节本身病变,因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和退变滑脱,另有章节讨论。
腰椎小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下及上关节突关节面及关节囊组成,关节间隙在腰椎多呈向后内开放的弧形。
成人前1/3近冠状位,关节软骨厚,后2/3呈矢状位,软骨较薄,在腰椎自上而下逐渐由矢状趋于冠状位。
Van Schaik等用CT研究了不同腰椎关节间隙,在L3、4两关节夹角为74.2度,L4、5为96.4度,L5S1为106.2度。
腰骶关节形态变化较大,据笔者统计:略呈冠状位者为71.5%,弧形后臂近矢状位者10.5%,两侧不对称者18.0%。
下关节突与躯干横截面几呈垂直位,弯腰时上关节突的冠状位部分承重,并限制椎骨前移;矢状位部分则起导向作用并限制旋转幅度,整个腰椎仅有向左右各10度-15度的旋转。
关节囊也分滑膜及纤维囊两层,前有黄韧带加强,以防止下关节突过度前移。
上下两端形成折皱,以适应腰椎的屈伸活动。
囊腔在上下两端形成憩室,使全囊腔呈哑铃形,上下端有脂肪垫,在屈伸时起缓冲作用。
关节囊上端的脂肪垫与椎间孔脊神经周围的脂肪相连,关节囊肿胀或炎症时可影响脊神经。
临床腰椎小关节疼痛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疼痛症状,其中就有一种病因是腰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的轴性腰痛。
腰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也称为腰椎小关节紊乱或小关节滑膜嵌顿。
多由于轻度的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使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使腰椎活动受限。
小关节椎骨由椎体、椎弓、椎骨连接组成。
其中椎弓有七个突起,分别为椎弓根、椎板、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棘突和左横突、右横突。
我们要讨论的小关节,就是由上椎骨的下关节突与下椎骨的上关节突组成的稳定结构。
该关节为滑膜关节,在其关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周围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于关节运动。
腰椎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近似弧形,对伸屈、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
当腰椎受到过大的垂直负荷应力或是腰椎过分旋转的剪力作用时小关节容易发生损伤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面软骨营养不良,软骨表面变薄出现裂隙,关节面不平整,软骨下的骨松质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变硬。
关节囊在承受超负荷应力或剧烈旋转应力后可以撕裂,并形成纤维瘢痕化。
当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时,可致小关节囊松弛直接造成小关节半脱位。
腰椎小关节疼痛病因分析1.多为腰部旋转运动或突然转身或伸腰直立时关节间隙一侧增宽,产生负压,关节滑膜被吸入关节内,腰部伸直时滑膜被夹于关节面之间,关节滑膜有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可引起剧烈疼痛。
2.小关节错位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可产生剪切应力,久之引起小关节错位,甚至半脱位。
3.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长期的伸屈和侧向运动使椎间松动,单位关节面积的负荷加大,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应力增加。
4.还可因周围关节囊的损伤产生骨赘等发生小关节紊乱症。
腰椎小关节疼痛的症状患者多数在扭腰或弯腰变为伸腰的过程中立即产生单侧或双侧下腰部疼痛,活动腰部则疼痛加剧,甚至向臀部大腿及舐尾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