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澧州实验学校王晓芬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

3.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左传》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了解文章大意。

一.导——课文背景知多少?

1.猜一猜——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说一说——同学们或许知道,这篇课文出自一部伟大的史书——《左传》。那么关于《左传》大家知道多少呢?接下来让老师来介绍一下吧。《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理一理——《左传》记载的内容非常庞杂,那么关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老师要先给你们理一理思路,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来读课文,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

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这就是这篇文章所提及的战役的背景,大家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

二.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正音:

(1)曹刿()(2)又何间()焉(3 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徧()(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

(12)望其旗靡( ) (13)夫()战(14)牺牲玉帛()

2.小组竞读。

⑴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⑵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找出文章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⑴古今异义词如:

①伐齐师伐我

古义:攻打、讨伐

今义:砍伐

②间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③鄙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⑵一词多义如:

①请

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②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

③故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

三.悟--细读课文悟内涵

1.通文意——凭借课后注释、释义,自行疏通文意,了解大致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析结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详略得当:

详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①、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②、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略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详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①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②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3.悟内涵——

(1)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战前准备上: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首先要“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②战略战术上: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

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4)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5)对比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但能勇于纳谏

(6)小结

主题: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点:

①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②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四.诵--诵读名篇淀底蕴

1.归纳: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教师示范背诵,引导背诵。

3.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①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④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五.行——感于心而化于行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落在曹刿的“论”“谋”上。)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一条战争策略,也是一条生活策略,试举例说明。

六.板书:

曹刿论战

《左传》

政治上深谋远虑——取信于民

曹刿(远谋)

军事上才能卓越——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鲁庄公(鄙)战前——战中——战后

对话描写,详略得当,人物鲜明

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知识 这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它包括:具体的知识,即术语的知识和具体事实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习领域中的普通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领会 指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一般可借助转化、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完成。转化: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话语来组织表达所传授的内容和知识;解释:对所交流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推断:通过目前的知识去推测未来的状况。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运用 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 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说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评价 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接受(注意) 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一事物的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反应 指学生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价值化 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组织 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生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化。这阶段的教学目标着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最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笔记

最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笔记 涵盖: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写需注意事项、量词、关联词、修辞方式、标点符号、歇后语、句子。 爸爸妈妈们快为孩子收藏起来吧! 01 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02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03 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04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 (16个) 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05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06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教案.doc

音乐基本知识 李晓惠 教学内容:音乐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夯实基础。 2、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 3、通过识谱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通过不断练习,熟悉简谱。 教学重难点:对音高、音值和休止的理解与实践。 教法与手段: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音和音符:一切发音物体如声带、琴弦、簧片等经过物理振动、共鸣以后产生的结果都称为"音",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1、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 do re mi fa so la si (多来米发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2、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 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我担任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次考试我们学校使用的是新抚区的语文测试卷,通过批卷和讲卷子我发现了我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我忽视了,所以学生考试当然也丢分严重。 我针对基础部分做反思,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没有答满分的,最高28分,原来学生对于中考的题型没有做过严格的训练,因此不免有些迷惘。 其中,在汉字的音和形考题方面,我平时虽然每天都利用推普角训练读和识记,但是在落实到写字检查上,就显得不足,我们课堂时间是40分钟,因此就忽视了这个环节。况且我们学生的基础薄弱,当这样的题型变成选择题时,就更加的难以判定,其中一名优秀的学生竟然丢分。每个学生的形近字和多音字掌握的不好,放在一起,就更迷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落实到读更要关注书写和应用。 学生在仿写句子这个题型中,能够写出语句,但是人生的感悟方面欠缺,学生对于句式的结构和修辞方面有忽视,今后在每天训练中结合课堂口语训练做小竞赛,开拓课堂的深度广度,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主题班会开幕词的书写上,有一个学生竟然不知道九一八是怎么回事。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会凸显单元主题,我在讲课过程中利用课件,实录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珍爱和平,学生在组织语言中,开场白有的脱离中心,今后训练学生自己多思考,动脑,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正确表述的能力。 语文教学基础知识虽然很繁杂,但是仍然是有题型可以类推的。这次的学生在古诗文的默写方面,因为之前给学生做了默写题型的训练,包括的中考的各种形式默写,各种类型学生都训练了,因此在文言诗文这个题型满分率较高,但个别错误仍有。因为记忆不准,或者马虎。看来学生能力的形成还是需要一个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基础中出现问题最大,是学生难以判断的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的赏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主要以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使人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对学音乐的人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对很敏锐的耳朵,而好耳朵的培养需要视唱练耳的加强。因此,视唱练耳对音乐来讲至关重要,对声乐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谈视唱练耳与声乐 视唱,就是识谱唱歌,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准、有表现力地完整唱出来。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识谱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具有较好的识谱、视唱能力后,才能独立地看谱唱歌,更好地理解音乐。练耳是听觉的训练,通常是对钢琴上弹奏出来的音进行听辨,训练学生分辨音程、和弦、节奏,能把听到的音或曲调用五线谱准确记录下来。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听觉去接触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并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学生的练耳听觉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觉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性,促使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

声乐是属于音乐表演的艺术,是运用歌唱语言和艺术嗓音相结合,用歌声把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由于视唱练耳不是一门可以直接面对舞台实践的表演学科,就导致一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对视唱练耳课的根本性质认识不够,简简单单地把它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上。上课缺乏积极性,授课形式、内容单一,缺乏审美价值,技术与艺术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缺乏情感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高。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毫无激情与乐趣,从而淡化此门课程的学习,如上课看别的书籍,逃课等现象随之出现。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视唱练耳多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姊妹艺术铺路有着巨大的作用。笔者以声乐教学为点,从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的关系,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之间的相互作用几点来分析和归纳这一问题。 二、视唱练耳教学对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是声乐表演的前奏,学生应该把视唱练耳课中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声乐课中。 (一)视唱练耳中的识谱、音准、节奏、旋律、和声等对声乐感知力的

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龙山小学刘红梅 大家好!很荣欣能够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些看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方面的知识。那么要突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这一难关,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基础知识的课堂活起来。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尤其语文基础知识

学起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更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寻找错别字、演讲发音比赛、声调接龙等,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方法 一是抓住重点难点,突破“拼音”关。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扎实。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表现为平翘舌音不分,鼻韵母读不出来,边音和鼻音难以分辨。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借助有关汉字的音学习拼音和归类分辨等方法。 二是识一字认多字,突破“识字”关。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联想识字的特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教学生认读(教学中我们简称“一字带多字”的方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中最后一个问题,给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要求从其中选择一科内容进行作答,从每科的学科特点上看,小学语文最为简单易答,所以建议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下面就语文学科答题技巧进行简要解析。 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 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 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 7.设计导入+理由 8.设计板书+理由 9.写作评语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音乐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音乐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音乐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 (一)唱歌

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 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 (二)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 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 (四)识谱 1、在小学初中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歌唱指挥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word版本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征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思索研究现代化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这次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探索和创造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改革实验的技能,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为国家有民族培育创新人才而努力。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必然促使教育改革。事关民族复兴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靠于广大教师,依赖于广大教师。我们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社会发展与教育育人及其改革的关系。 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更新知识、学习和创新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成长——语文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取决于我们教师的素质 第一、教育理念和理想。 语文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和研究,树立起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和理想。 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了解和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懂得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是需要我们经常思考和回答的。特别是要掌握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具备一些教育家的知识、素养和意识。我们应该有这种追求与执着——我要做一个教育家。 第二、语文知识和功底。 语文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和研究,不断丰厚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我们要继续学习研修语言文字和文学,不断丰厚自己的语文功底。 根据自己和语文教育的需要,平心静气地踏踏实实地读几本名著,读几本名人的著作,并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了解语言文字和文学,乃至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动态,关心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吸取其新的研究成果,善于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思路,建立新思维。 语文教师最好是个学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胜任各种选修课程,迎接新的挑战。 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做到对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意图、内容及其练习设计,了如指掌。能够独立准确的把握各篇课文的构思、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较高的文章分析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 第三、教学能力和技能。 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 1、提升展示自我学识、才能、风格和人格魅力的技能; 2、提升谋划、组织、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理解什么是约分,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教学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 总课时 导学策略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批注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写出28和42的公因数,并指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什么是互质数?在3和8、12和18这两组数中,哪组数是互质数? 4?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48化成分母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师: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来探讨一个新的问题——约分。(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师: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 生:占全部卡片的3050。 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卡片平均分成50份,彩色卡片占其中的30份。 师:现在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大,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为什么要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使学生理解:“缩小”是为了使分子、分母变小,“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是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能把3050化成哪些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学生化出的分数可能有:30/50=30÷2/50÷2=15/25 30/50=30÷5/50÷5=6/10 30/50=30÷10/50÷10=3/5 师:这些结果都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你还有哪些发现?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基本乐理教程 第一章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第三节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 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 (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 的概括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 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完整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一、看拼音写字,注意书写工整、正确。(8分) xián nìxièfèn 头( ) ( )时针机( ) ()土 méi juān shíyù ( )瑰()赠侵()领( ) 二、选择。(10分) ⒈下面带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数落数说数九寒天数一数二 ②鸡冠三连冠冠冕堂皇张冠李戴 ③奔走投奔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④中看中脑中产阶级中流砥柱 2.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是()。(2分) A、集思广益、目瞪口呆、独出心栽、实事求是 B、群策群力、出人意料、标新立导、发愤途强 C、举一反三、各抒己见、古为今用、迎难而上 D、触类旁通、无独有遇、饶有趣味、炎黄子孙 3.选出下列汉字注意中正确的一组,这组是()。(2分) A 膝盖xi gai B纤维qi n w…i C亲爱qin' ai D人名r?n min E暖和nu?n he F金鱼儿jin y’ er 4.选字义。(2分) 单:A 单子B 奇数的C 单独 D 只、仅 E 项目或种类少、不复杂 F 薄弱 G 只有一层 ⑴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⑵气温突然下降,妹妹只穿了一件单衣服。() 5.选词填空。(4分) A 不但……而且…… B 虽然……但是…… C 因为……所以…… D 如果……就…… ①近两年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我们不加紧治理环境,()会出现难以想像的后果。 ②小草()柔弱,()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多的知识。 ④我们要从小养成认真()别人意见、常识他人的好习惯。 三、请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各写两个词语。(8分) ()有成效坚持不()司空见()革故()新 舍本()末风华正()不()下问百()成钢 表示专心做事的成语:、; 表示品德高尚的成语:、。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8分) 鼓励鼓舞 1、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 2、老师经常()我们,遇到了困难,要勇于克服。 结果结论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代作用论 1.【答案】A。解析:外铄论指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提出“白板说”是外铄论的观点。故选A。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2.【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故本题选C。 3.小龙明知乱仍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3.【答案】C。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A选项,知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B选项,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C选项,意是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D选项,道德信念是干扰项。题干中,小明知道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也就

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用手依次弹上面各组键盘,你会直观地感到音的“高低”了。音符的长短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半音与全音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 白键位置上的3和4音、7和音之间构成半音;而1和2之间,2和3之间,以及4和5、6和7之间构成是全音。而1和2之间隔着一个黑键,1和2与这个黑键都构成半音。变化音 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标准的音降低半音,用“ b "(降号)表示,同样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基本音升高一个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这和调式有关。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 bb”(重降)表示。 将已经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变成原始的音,则用还原记号“”表示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例如: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附点音符: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例如: A B C D E F 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版)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