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预算管理(四)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576.19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预算管理【考情分析】本章为次重点章,主要介绍全面预算的有关知识,主客观题型均可能出现,并可能与其他章节合并出综合题,如销售预测、销售定价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平均分值在8~10分左右。
本章近三年题型、分值分布情况如下:【主要考点】1.全面预算体系的内容及工作组织2.各种预算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3.日常业务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及相关指标的推算4.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考点讲解】知识点1:财务管理概述第一节预算管理概述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1.预算的含义: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
2.预算的特征1)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2)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3.预算的作用1)奋斗目标: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2)协调工具: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3)考核标准: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二、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一).预算的分类1.预算内容1)业务预算(经营预算):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供、产、销)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
2)专门决策预算: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
3)财务预算: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
i.内容: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ii.财务预算亦称“总预算”,其他预算(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iii.“总预算”意为“汇总”的预算,不是“总体(全面)”的预算,它只是全面预算体系中最后起到总结作用的环节——以价值形式将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进行总结(汇总),形成“财务预算”。
【例题1】判断题(2011年):财务预算能够综合反映各项业务预算和各项专门决策预算,因此称为总预算。
()答案:√解析:财务预算以价值形式将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进行总结,称为“总预算”。
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预算法》我国预算法律制度《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一)《预算法》●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预算法》。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分11章79条。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为了贯彻实施《预算法》,使之更具操作性,为预算及其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国务院于1995年11月22日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共分为8章79条。
●《预算法实施条例》根据预算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其中的有关法律概念,以及预算管理的方法和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
二、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我国的预算收入采取税收等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积累;●我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作为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具有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财力保证作用。
国家预算既是保障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条件,又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保证。
2.调节制约作用。
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预算支出的结构可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3.反映监督作用。
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因此通过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便于监督和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学习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讲义)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08号,以下简称《规则》),进一步规范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体育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财政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文物局、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近日修订印发了《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0号,以下简称《制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1号)、《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2号)、《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3号),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一部分:《财务制度》的修订背景近年来,新修订的《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新出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对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作出新规定、提出新要求,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之相适应,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针对此前财务规则施行面临的问题,也需对现行财务规则作补充修改、完善,以进一步强化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约束、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根据《规则》修订情况和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体育四个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此次财务制度修订保持了现有制度框架,聚焦于反映财政改革进展、行业事业发展特点和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增强与《规则》的衔接,提高修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为下一步预算管理、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预留空间。
第二部分:《财务制度》的修订内容与原制度相比,四个行业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根据《规则》修订情况和预算管理改革要求,相应对预算编制、预算调剂、非财政拨款结余等条款内容进行调整,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二是根据行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文化、广播电视、文物、体育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分类和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衔接国有资产管理新要求,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规定,增加设置国有资产台账、定期盘点资产、及时办理资产权属登记等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培训讲义第一讲全面预算的概述什么是预算?简单地说,预算是用货币和数字表示的各类计划。
销售计划用货币和数据表示就是销售预算,生产计划用货币和数据表示生产预算,财务计划用货币和数据表示就是财务预算。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到了8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数据被引进中国,同时也就把全面预算的概念引进了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一开始,国有企业面临两个问题:转型: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从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就是企业要从生产者变成经营者,包括变成生产商品的经营者。
当时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完全转型过来,结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改制:从国有制改成股份制从改制的深度讲,很多企业虽然改制完了,但深度是不够的。
改制,不只是名称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而是要真正变成生产者、经营者,拥有企业股份。
因此,从生产关系重大变革角度看,改制还没完全到位。
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现在,一些拥有相当资产的老板已经越来越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了。
因为全面预算管理与整个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经营环境趋势很多企业之所以关注全面预算管理,这与经营发展趋势有很大关系。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企业成为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公司。
2.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层次越来越多,给企业协调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3.资金运作的数额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一运作就是几个亿、几十个亿。
有的投资者,一投就是几个亿,投资数额也是越来越大。
4.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现在的市场需求,变化越来越快。
5.费用开支不断扩大,成本费用控制难度增加现在的企业,费用越来越多。
要花的钱越来越多,费用控制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控制难度也越来越大。
6.竞争使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率都在下降,毛利率又很低。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第一节讲义
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二、预算的分类与体系
1.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
2.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企业预算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
各种预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般将由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称为全面预算体系。
其结构如图所示:
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 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
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材料消耗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等。
专门决策预算:专门决策预算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
如资本支出预算。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
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提示】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最后环节,又称为总预算。
其他预算则称为分预算或辅助预算。
【例·判断题】(2011考题)财务预算能够综合反映各项业务预算和各项专门决策预算,因此称为总预算。
()
[答疑编号3261020101]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也就是说,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一来,。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第四节讲义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一、预算的执行企业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二、预算的调整关注两点:1.预算调整程序企业正式下达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可以调整预算。
企业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委员会以至于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2.预算调整决策要求(1)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三、预算的分析与考核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
【例·判断题】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不允许进行调整。
()[答疑编号3261020805]『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
【例·多选题】下列关于预算执行与考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受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现金需求,不得支付B.预算调整的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正常的、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C.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方案,应当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D.预算审计只能采用全面审计[答疑编号3261020806]『正确答案』ABCD【主要内容总结】。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第三节讲义4专门决策预算(八)专门决策预算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
它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措,并经常跨年度。
编制专门决策预算的依据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资料,以及企业筹资决策资料。
【提示】专门决策预算是编制现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例2-14】假设W公司决定于20××年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年内安装完毕,并于年末投入使用,有关投资与筹资预算如表2-11。
[答疑编号3261020606]表2-11 W公司专门决策预算表20××年度单位:元【提示】年末投入使用,按照会计规定,应当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但后面资产负债表中仍有“在建工程”24万元。
(九)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专门反映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以及为满足理想现金余额而进行现金投融资的预算。
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投放与筹措五部分构成。
其关系等式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期末现金余额【例2-15】根据前面编制的各业务预算表和决策预算表的资料,编制现金预算。
该公司年初现金余额为80000元,每季支付各种流转税35000元,前三季度每季度预交所得税50000元,年末汇缴89440元,年末支付股利250000元。
最低现金持有量为50000元。
W公司现金预算表如表2-12。
[答疑编号3261020701]表2-12 W 公司现金预算表20××年度 金额单位:元【提示】(1)各期支付的利息金额为已知(题目中未给出借款时间以及利率)。
(2)一季度短期借款(二季度偿还)莫名其妙(不需要),一季度超出50000元的部分其实可以进行短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