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频率、时间和相位差的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68
单片机测量频率,占空比,相位差1、 频率及占空比的测量如上图所示,当脉冲的上升沿来临时,将定时器打开;紧接着的下降沿来临时,读取定时器的值,假设定时时间为t1;下一个上升沿来临时关闭定时器,读取定时器的值,假设定时时间为t2。
t1即为1个周期内高电平的时间,t2即为脉冲的周期。
t1/t2即为占空比,1/t2即为频率。
C 语言程序如下:TH0=0; //定时器高位,初值设为0TL0=0; //定时器低位,初值设为0T0_num=0; //定时器溢出次数,初值设为0while(pulse); //pulse 为脉冲的输入引脚while(!pulse); //等待上升沿来临TR0=1; //打开定时器while(pusl1); //等待下降沿来临th1=TH0;tl1=TL0;num1=T0_num; //保存定时器值while(!pusl1); //等待上升沿来临TR0=0; //关闭定时器th2=TH0;tl2=TL0;num2=T0_num; //保存定时器值2、 相位差的测量上升沿打开定时器 下降沿读取定时器值并保存 下一个上升沿关闭定时器,读取定时器值并保存测量相位差的电路如上所示,待测量的两路脉冲分别作为两个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两个D触发器的输入端D及S端都接高电平,第一个D触发器的输出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R端,第二个D触发器的互补输出端接第一个D触发器的R端。
从下面的波形图可以看出,第一个D触发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乘以2π即为相位差。
这样就将测量两路方波信号的相位差转化为测量一路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就可以按照前面介绍的测量占空比的方法来测量了。
黄色的波形为脉冲1,蓝色的波形为脉冲2,红色的波形为相位差。
电⼦测量技术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测量:测量就是利⽤试验⼿段,借助各种测量仪器量具,获得未知量量值的过程。
2.电⼦测量:电⼦测量泛指以电⼦技术为基本⼿段的⼀种测量技术。
3.智能仪器:⼈们习惯把内含微型计算机和GPIB接⼝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4.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的,由强⼤的测试应⽤软件⽀持的具有虚拟仪器⾯板,⾜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测量信息处理系统。
5.电⼦测量的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低⾄10-6Hz以下,⾼⾄1012Hz以上。
2仪器量程范围宽。
3测量准确度⾼低相差悬殊。
4测量速度快。
5可以进⾏遥测。
6显⽰⽅式清晰直观。
7宜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动化。
8易于实现仪器⼩型化。
9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6.电⼦测量的⽅法:按测量⼿段分类:1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书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法。
2间接测量:它是利⽤直接测量量与被测量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得⽅法。
3组合测量:当某测量参数需⽤多个未知参数表⽰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列出⽅程组并求解,进⽽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法叫组合测量。
按测量⽅式分类:1偏差式测量法:⽤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被测量量⼤⼩的测量⽅法。
2零⽰式测量法:⼜称平衡式测量法,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量相⽐较,⽤指零仪表指⽰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测得被测量。
3微差式测量法:偏差式测量法与零⽰式测量法相结合。
按被测量性质分类:1时域测量: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主要⽬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主要是⽤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逻辑电路的逻辑状态进⾏测量7.智能仪器的特点:1是操作⾃动化2具有对外接⼝功能8.智能仪器的组成:主要与⼀般计算机的区别:多⼀个专⽤的外围设备-----测试电路。
9.计量与测量的区别:计量是利⽤技术和法制⼿段实现单位统⼀和量值准确可靠地测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24学时 1.5 学分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电子测量中的基本概念,主要物理量(电压、频率、时间、相位、)元件参数、阻抗的测量原理、方法,以及常用仪器(示波器、信号源、计数器)的原理。
使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误差基本理论,能进行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课程教学目标2:掌握波形、电压、频率(时间)、频域及数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电子测量中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目标4: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5:了解计算机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虚拟仪器、虚拟测试等)。
课程教学目标6:对国内外电子测量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习、答疑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为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测量误差与结果的处理;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原理;电压测量,时间和频率的测量,阻抗测量。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尊重客观认知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示讲、示演,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的基础知识;通过电子课件、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2学时)1.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2) 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3) 计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相位差的方法一、前言相位差是指两个波形之间的时间差,它在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电路设计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量相位差的方法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相位差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基于频率计算器和计数器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将两个信号输入到频率计算器中,然后再将其输出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最后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计数值来得到相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输入到频率计算器中,并设置好对应的频率范围。
2. 将频率计算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输入到计数器中,并设置好对应的时间窗口。
3. 计算出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分别在时间窗口内产生了多少个脉冲。
4. 比较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产生脉冲数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到相位差。
三、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其插值到同一采样率下,然后再通过计算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值来得到相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 对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插值处理,使它们在同一采样率下。
3. 计算出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在同一时间点上的数值差值。
4. 将数值差值转换为相位差,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四、FFT法FFT法是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并将其转换为频域表示,然后再通过计算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角度来得到相位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并将其转换为频域表示。
2. 计算出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在对应频率上的相位角度。
3. 将相位角度转换为时间上的相位差,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五、小结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比较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精度受到频率计算器和计数器的限制;插值法的优点是精度高,但需要进行数字化信号处理;FFT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多个频率分量,但需要进行傅里叶变换。
一二测量相位差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测量相位差可以用示波器测量,也可以把相位差转换为时间间隔,先测量出时间间隔,再换算为相位差,可以把相位差转换为电压,先测量出电压,再换算为相位差,还可以与标准移相器进行比较的比较法(零示法)等方法。
怎么用示波器来测量相位差? 应用示波器测量两个同频正弦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的方法很多,本节介绍具有实用意义的直接比较法。
将u1、u2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的Y1通道和Y2通道,适当调节扫描旋钮和Y增益旋钮,使荧光屏显示出如图2.42所示的上、下对称的波形。
比较法测量相位差 设u1过零点分别为A、C点,对应的时间为t A、t C;u2过零点分别为B、D点,对应的时间为t B、t D。
正弦信号变化一周是360°,u1过零点A比u2过零点B提前t B-t A出现,所以u1超前u2的相位。
u1超前u2的相位,即u1与u2的相位差为(2.56) T为两同频正弦波的周期; ΔT为两正弦波过零点的时间差。
数字式相位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什么?三数字相位计框图 将待测信号u1(t)和u2(t)经脉冲形成电路变换为尖脉冲信号,去控制双稳态触发电路产生宽度等于ΔT的闸门信号以控制时间闸门的启、闭。
晶振产生的频率为fc的正弦信号,经脉冲形成电路变换成频率为fc的窄脉冲。
在时间闸门开启时通过闸门加到计数器, 得计数值n,再经译码,显示出被测两信号的相位差。
这种相位计可以测量两个信号的“瞬时”相位差,测量迅速,读数直观、清晰。
数字式相位计称做“瞬时”相位计,它可以测量两个同频正弦信号的瞬时相位,即它可以测出两同频正弦信号每一周期的相位差。
基于相位差转换为电压方法的模拟电表指示的相位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 如图2.44所示,利用非线性器件把被测信号的相位差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增量,在电压表或电流表表盘上刻上相位刻度,由电表指示可直读被测信号的相位差。
转换电路常称做检相器或鉴相器。
常用的鉴相器有差接式相位检波电路和平衡式相位检波电路两种。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频率测量方法和技巧在物理学实验中,频率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周期性事件的次数,是衡量系统变化速率的重要指标。
在频率测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首先,常见的频率测量方法之一是使用频率计。
频率计是一种精度较高的仪器,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周期来获取频率。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电磁波输入频率计中,由频率计的显示来确定频率的大小。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准,确保频率计的读数与标准频率的值相吻合。
其次,对于一些较低频率的信号,频率计可能不太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光栅光谱仪等其他仪器进行频率测量。
光栅光谱仪是一种基于衍射原理的仪器,可以将光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光谱线,并可通过测量光谱线位置的方法来确定频率。
在使用光栅光谱仪时,需要注意光源的选择和光路的精确对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采用更加创新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来进行频率测量。
例如,在无线电技术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信号幅度很小的情况。
此时,传统的频率测量方法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锁相放大器来进行测量。
锁相放大器是一种能够提取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相位差的仪器,通过测量相位差和频率信号的振幅来确定信号的频率。
除了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外,频率测量中的技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将测量对象与外界的干扰隔离开来,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电磁波频率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屏蔽室或远离电磁场干扰的环境来进行实验。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在频率测量中,误差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如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用平均多次测量的方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为了保证频率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频率测量的方法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频率的定义和单位。
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振动、波动或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即每秒发生的周期数。
在测量频率时,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计数法:将发生周期事件的次数计数,然后除以测量时间,即可得到频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频率较低的情况,并且需要保证测量时间足够长,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
2.相位差法:将待测频率的信号与一个已知频率的信号进行比较,通过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来求解待测频率。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也适用于较高频率的测量,但需要使用相位测量设备。
3.定时法:将待测信号经过计时器,然后通过计时器显示出来的时间和已知的时间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频率。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适用于各种频率的测量,但是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使用较为精密的计时器。
4.谐振法:将待测信号与一个已知频率的振荡器进行共振,从而测量其频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精密测量,但需要提前调整好振荡器的频率。
此外,还有一些高级的频率测量方法,比如:描迹法、频率合成法、倍频器法、
计算机数字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总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测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以及测量时间、环境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单片机软件系统的设计—频率和相位的测量单片机软件系统的设计—频率和相位的测量1、测量频率参数测量频率参数只需要一个通道(电压或电流)的脉冲信号,设选用电压通道,由于是低频50Hz左右,因此要采用测周期的方案来换算出频率参数(低频测周期比较精确,高频测频率比较精确)。
由于电压通道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INT0,只要计数两次INT0中断的间隔时间便可换算出频率。
间隔时间采用定时器1统计,设晶体振荡器为12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μS,测量的结果保存在75H、74H中,程序如下:测频准备阶段的程序:SETB EX0;允许外部中断0中断,以便于测频MOV TH1,#0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六,维^论~文.网MOV TL1,#0MOV TMOD,#10H 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SETB TR1JNB P3.2,$JB P3.2,$CLR TR1MOV 74H,TL1MOV 75H,TH1RETI 2、测量相位参数在测频的基础上,利用另外一个通道即电流通道产生的外部中断1中断信号,我们只要统计两个通道的中断间隔时间即得到两个通道相位之间的误差时间,再除以一个周期(测频率时已经测出)的时间,再乘以360,即为相位差。
设测量结果报存在77H、76H中,程序如下:测相准备阶段的程序:SETB EX0;允许外部中断0中断SETB EX1;允许外部中断0中断 MOVTH1,#0MOV TL1,#0MOV TMOD,#10H 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SETB TR1RETI外部中断1中断服务程序:CLR TR1MOV 76H,TL1MOV 77H,TH1RETI测频用到了外部中断0,测相也用到了外部中断0,要区别两个含义不同的外部中断0,需要用一个标志位加以区别。
以上检测程序就基本完成了,下面的就是关于这批数据的计算和换算程序了。
现在从70H~77H中均保存了有效数据,这些数据还都没有经过计算和换算,还都是“半成品”,但是我们要清除这里边都是什么数据。
示波器的相位测量和频率测算技巧示波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的仪器,用于观察和测量电信号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
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示波器的相位测量和频率测算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相位测量和频率测算。
一、相位测量技巧相位是指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偏移程度,通常以角度来表示。
在示波器上进行相位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参考信号法:使用一个已知相位的参考信号和待测信号同时输入示波器,示波器上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参考信号,并保证其相位稳定。
2. X-Y 模式:通过将待测信号和一个已知相位的正弦信号输入示波器的两个通道,然后将示波器切换为 X-Y 模式,我们可以直接读取相位差。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注意示波器通道之间的匹配和调节。
3. Lissajous 图案法:将待测信号和一个已知相位的正弦信号输入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并将示波器切换为 XY 模式,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特殊的图案,称为 Lissajous 图案。
通过观察 Lissajous 图案的形状,我们可以得出信号的相位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意波形的相位测量。
二、频率测算技巧频率是指信号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在示波器上进行频率测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利用示波器的自动测量功能:现代示波器通常会提供自动测量功能,可以直接读取信号的频率。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适用于简单的频率测算,但对于复杂信号可能存在误差。
2. 基于时间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信号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时间,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
示波器提供时间的测量功能,我们可以观察到信号的一个完整周期,并测量其所占用的时间。
然后,通过频率=1/周期的公式计算信号的频率。
3.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方法。
示波器通常会提供频谱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谱,从而准确计算信号的频率。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发生的事件或周期的次数。
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尺度。
相位则用来描述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测量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包括通信系统、无线电频谱管理、精密仪器、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频率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周期的次数。
常见的频率测量方法包括计数法、相位比较法、频率合成法等。
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次数来得到频率。
在计数法中,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根据计时器的时间得到频率。
相位比较法主要是利用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频率。
这种方法常用于稳定的参考信号。
频率合成法是通过将多个信号相加或相乘来合成一个新的信号,然后再根据新信号的特性来获得频率。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频率合成器和锁相环等设备中。
时间测量是指测量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
时间测量的方法包括脉冲计数法、时钟同步法、时间标准法等。
脉冲计数法是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来测量时间。
计数器是常用的脉冲计数设备,它可以根据脉冲的来自外界触发信号进行计数,并转换成相应的时间单位。
时钟同步法是利用多个时钟设备的同步性来测量时间。
通过将多个时钟设备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间值。
时间标准法是通过使用一个精密的时间标准来测量时间。
国际原子时(TAI)和协调世界时(UTC)是常用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设备可以通过比较其与时间标准之间的差异来测量时间。
相位测量是指测量信号波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位测量的方法包括相位差测量法、频率转换法、相位解调法等。
相位差测量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相位。
常用的相位差测量设备有相位计和相干解调器。
频率转换法是通过将信号的频率变换到特定范围内,然后再进行相位的测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频信号的相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