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第7卷 第6期2009年12月

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 to North Water T rans fers and W ater S cien ce &T ech nology V ol.7N o.6

Dec.2009

收稿日期:2009 10 30 修回日期:2009 11 29

作者简介:赵生成(1978 ),男,山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及景观设计研究。

doi :10.3969/j.i ss n.1672-1683.2009.06.0103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赵生成,邓卓智,王 雷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摘要:以往水利建筑设计往往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唯一需要,很少关注环境和人的需求。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建筑已逐渐从 功能水利建筑 转向 景观水利建筑 。通过惠南庄工程建筑景观的设计,提出水利设计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把水利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创作共融,丰富水利建筑的创作,在保证水利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新型的景观水利建筑形象,旨在引起同行的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多考虑艺术创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键词:惠南庄泵站;水利建筑;水文化;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T V68;T U 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683(2009)06 0388 04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Huinanzhuang Pumping Station

of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ZHAO Sheng cheng,DENG Zhu o zh i,WANG L ei

(Be ij ing M unicip al Institute of H yd raulic E ngineer ing Planning Design and Re search ,B eij in g 100048,China)

Abstract:Th e water con structions used to be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s of fun ction but not to the requir ements of environment an d people.W ith th e developmen t of the w ater conservan cy pr ojects,th e w ater construction s turn buildings into landscape.T he landscape des ign of the pr oject in tegrates the architectural art and th e hydraulic en gineering to enrich th e design ideas w hile meeting the dem ands of a changing society.Considering w ater cons ervancy fun ction,the new type of lands cape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tends to gain attention from colleagues in the industry th erefore promotin g the d evelopm ent in an all round way of the w 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the H uinanzh uan g Pumpin g Station ;w ater constru ction;w ater cultu re;natu ral and h arm on iou s

1 前言

落后的水利建筑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在建设 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城市的今天,建设自然和谐的水利建筑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建设者应运用专业知识,拓宽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素养,丰富水利建筑的创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1]。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以 惠南安畅 !!!体现自然和谐的水利建筑为设计主题,充分突出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设计思想。力求在满足水利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从工程规划设计伊始,就应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重视总体规划设计,立足现实,考虑发展,建一处工程,变一处美景,把水利建筑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

2 工程概况

惠南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压泵站,是北京段实现管涵加压输水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向首都北京供水的心脏,是中线工程的里程碑、代言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物。

惠南庄泵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村东,北拒马河北支?级阶地上,距北京城区约60km,距中线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约78km 。泵站厂区西北为惠南庄村,东南为郑家铺村,东面是果园,西、南、北面为耕地。站址处为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南侧距北拒马河北支河道约540m 。

泵站厂区建设用地420m #290m,面积12 18万m 2,呈长方形,厂区地面设计高程68 50m,总建筑面积26879m 2。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泵站厂区的建筑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主厂房、副厂房泵站核心生产区建筑;二是进口闸房、变电站、绝缘油库、柴油发电机房、抽水泵房、加氯间、测流房、机修间及

仓库等生产服务用房;三是管理控制楼、建设管理楼、生活功能用房等办公生活用房。

3 总体设计理念及原则

经过对现状环境的分析及水利建筑的功能布局要求,把水利建筑与泵站厂区的景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水利建筑与场地自身的优势,创造一个水利建筑与景观融合互动的生态环保型水利建筑环境,让人们充分体验其水利建筑的魅力所在。在具体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原则[2]。

%基于服务工程的原则,根据泵站总体布置,以 人为本,科学合理地构建厂区的整体建筑、景观布局。

&充分满足工程运行,方便工程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功能合理分区、交通联系顺畅、环境美观协调。

?体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体现两大文化!!!中国水文化和北京文化。

)体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内涵。

?体现工程建筑和厂区景观的完美融合,创造生态环保、清新自然的环境。

4 总体平面布局

惠南庄泵站厂区南北向长420m,东西向宽290m,占地面积12 18hm2。厂外交通及绿化占地约3hm2。

根据总干渠的线路布置及站址实际地形情况,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根据泵站内各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联系、防火和卫生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形成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合理分区。为生产运行,办公管理及生活创造良好的综合条件。

主厂房与副厂房相邻建造,东西向布置。主厂房按轴线计算长102m,宽30m,整体建筑为1层,属半地下建筑。副厂房按轴线计算长114m,宽15m,共7层,地上部分4层,地下部分3层。主厂房、副厂房是泵站的核心,位于厂区的中心位置;进口闸房和测流房根据功能要求分别布置在主厂房、副厂房的上、下游侧,同主厂房、副厂房位于厂区中心轴线上,进口闸房为2层建筑,测流房是1层;变电站、绝缘油库、柴油发电机房等供电服务用房都为1层建筑,根据供电需求,布置在厂区的东北面,靠近副厂房东侧;抽水泵房和加氯间根据功能的需要布置在前池的东侧,均为1层建筑;机修间、仓库等生产服务用房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为1层建筑;管理控制楼、建设管理楼、生活功能用房等办公生活服务集中布置在厂区的西南角,自成一个院落,管理控制楼为3层建筑,建设管理楼为4层建筑,生活功能用房为局部2层建筑。整个平面布置功能合理,主次分明。

4.1 整合理念

惠南庄泵站厂区从功能设置来讲,可以将其看成是一座放大的宅院或是一座缩小的城池。

对于宅院或城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套成熟的规划理论,而北京的四合院和紫禁城是这些理论的有力见证,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启示。

%院落布局,平面展开。院落是中国人共有的一个情结,是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单元,古人并不追求单体建筑的高大雄伟,而更愿意在总平面设计中进行多样化的布局尝试,一个个或并列、或嵌套、或串联的院落造就建筑宏大的体系,使其简洁而大气[3]。

&多轴并存,主从有序。轴线是古人用以体现群体建筑中主体建筑气势的主要手段,重复的行进序列使简洁的建筑获得力度,如同紫禁城的中轴线,依次递进的行进序列使绝对尺度并不高大的太和殿形象高大,加上次轴建筑的有力烘托,使其具有无以伦比的霸气。

?功能为主,动态均衡。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布局并不是一种僵硬的轴线对称,次轴上建筑依据自己的功能特性,取得大致的动态均衡,使主次轴线上的建筑和谐统一,整体布局形成一团和气[5]。

厂区总体布局的整合,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布局的手段,期望取得 大气、霸气、和气的状态

4.2 功能布局

与供水直接有关的建筑物构成泵站的主要生产区。其中主副厂房作为整个泵站的核心建筑物,布置在厂区的中央位置。一方面远离厂区周围的两个村庄,尽量消除或减小对附近村庄的噪音影响;另一方面整组建筑体量较大,作为整个厂区重要的生产建筑物及主要的地面建筑物,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真正成为整个泵站的核心和标志。

依据泵站的工艺流程,以中心建筑为基点,附属建筑形成院落布局,形成一种内聚的形态,在主副厂房东北角布置机修车间、库房、绝缘油库、柴油发电机房形成小院落,同时联合变电站、加氯间、抽水泵房、测流房与主副厂房形成生产组团,这些辅助生产用房靠近主副厂房,为泵站运行提供便利;在厂区的西南角布置建设管理楼、管理控制楼、生活区功能用房、车库,围绕中心庭院形成生活组团,在两大组团之间是各个定位明确的景观组团,几个组团有机的形成简洁大气的平面布局。

工艺流程的合理布置决定了由测流房、主副厂房、进口闸房形成的厂区中轴线的存在,在中轴线西侧,结合厂区主入口、入口景观组团、生活组团,形成厂区次轴,而在中轴线东侧,由生产辅助用房、防汛物资堆场形成的另一纵向次轴,由生活组团次轴上节点衍生的横轴将厂区网格化成整体,主副厂房成为厂区中唯一位于纵横轴交点上的建筑,并由于其自身体量,使其具有统治整个厂区的霸气。

就厂区整个用地而言,地面建筑所占区域较小,为完善中轴对称的总体布局,景观组团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介入到整体布局中,并完善厂区的功能。中轴已成体系,用景观加强即可,而左右两次轴需要明确的景观组团才能形成完整的轴线,在北侧厂区主入口区域,结合功能要求设计水利工程相关知识展示区,用以辅助生产用房组团相平衡,在厂区东南角防汛物资堆场上,涉及体育活动场地、休闲娱乐区与生活组团相平衡,使整个厂区达到一种动态均衡,有序、有机的布局体现出一团和气。

赵生成等?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4.3 交通组织

功能布局同时决定了交通组织,在机动车流线组织上,沿厂区四周形成环道,将厂区三个出入口连接起来,道路宽7 m,区与各组团之间的道路为5m,合理的道路等级和宽度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留有更多的用地用于景观组织。景观组团内的道路根据需要做成透水铺地和其他材质的步道,与景观融为一体。

北入口的设计体现其礼仪性,位于厂区布局的次轴线上,是泵站厂区的主入口,外与至房易公路的专用交通路相接。主入口经双股林荫大道直通厂区的办公生活区,在东入口处设计交通广场,便于大型车辆掉头转向,用于设备的运输。南入口及生活组团区域设置少量机动车停车位,方便参观访问人流。

厂内交通根据各建筑物使用、各分区间联系以及管理、消防并结合厂内景观综合考虑,基本呈棋盘状布置,体现了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总体的交通组织做到便捷合理、经济可行、各司其职,交通流畅。

在遵循泵站总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输水建筑物的功能,以主副厂房为中心合理布置,形成一主轴两辅轴的格局,同时形成院落式布局,使整个平面布置功能合理,联系顺畅,主次分明,动静分离。

5 厂区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同样秉承总体布局中 大气、霸气、和气的原则,主要针对主副厂房、办公生活区组团,主要是管理控制楼,还有个别位置特殊的生产辅助用房进行着重设计,体现重点。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内涵和特点,体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

5.1 主副厂房

主副厂房作为整个泵站厂区的核心建筑,不仅是惠南庄泵站的重要建筑物,而且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的亮点和标志。主副厂房根据功能的要求分为并列的两部分,主厂房为长104m,高约20m的大空间,副厂房为长105m,地上4层高的管理设备用房,两建筑长边相邻。对主副厂房的造型设计从3方面着手。

%体量关系均衡化。越大气的东西显然越简洁,副厂房从功能和消防上有3部楼梯通向屋面,如单纯的高出来使得天际线有些突兀,在设计将中部楼梯和东部楼梯用金属穿孔板横向连成整体,将西部楼梯拔高,使其成为面对主入口的标志塔。两部分体量直接并置显得有些简单,本案在主厂房西入口设计为一个大的雨篷,并与副厂房的楼梯相连成整体,形成副厂房对主厂房的包裹态势。主厂房方正的体量过于平淡,本案借鉴水坝的体态,将其设计成上部倾斜之态,俯视南侧水面,体现其雄霸之势。

&开窗形式整合隐喻化。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而窗户却能反映建筑的性质。主厂房的大空间需要通高的窗户,强烈的虚实对比类似水坝的闸口,水从玻璃窗中倾泻而下,厂房周围的水池更强化了这种意向。而副厂房的多层空间由于功能的原因具有多样的可能性,本案采用竖条窗隐喻水幕,南北两面形成的反差使建筑具有层次感,同时又体现了建筑的性质。

?现代材料的运用。设计中运用干挂花岗岩板和金属穿孔板两种主要的材料体现其时代性、文化性,同时更能体现建筑物该具备的性质。虚实对比的设计,增强人们的视觉感。

金属穿孔板和花岗岩板是当代使用较为频繁的两种现代材料,其表现出来的气质符合主副厂房的建筑性格,通过金属穿孔板外包形成局部观看厂区的外部平台空间,同时通过调节穿孔板孔径的大小和孔洞的疏密,能得到多样的效果。体现了工业厂房的现代性与历史性,同时也为整个厂房的立面增添了视觉上的亮点。主副厂房形体生成如图1所示,主厂房及管理控制楼效果图如图2-图4所示。

5.2 办公生活区组团

办公生活区由主要由管理控制楼、生活功能用房、车库等辅助用房组成。单体建筑围绕庭院布置,管理控制楼成为厂区主入口的对景。在平面布局上,两层高的中庭成为管理控制楼的核心,中庭主要作为展示用,其余功能用房围绕中庭布置,一层为会议接待等公共用房、二层为办公、控制等用房。在造型处理上以简洁大气为主导思想,通过虚实对比体现出它的气势,朝向中心景观区的一侧完全敞开,并设有平台和景观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大面积的石材外立面加强它的气势。

图1 主副厂房形体生成图

第7卷总第45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第6期 (卷终)

图2 主副厂房效果图

图3 主副厂夜景房效果图

图4 管理控制楼效果图

5.3 生产辅助用房

测流房位于北广场显著的位置,本案将其小品化,使其成为北广场有机的组成部分。其余生产辅助用房采取简单处理方法,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融于周边环境。

5.4 入口大门

主入口大门力求新颖别致,此入口大门强调实用的同时不乏体现出大气。

其它服务用房及办公生活用房的建筑设计,在整体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与厂区内主题建筑的风格一致,厂区内各建筑物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完美的建筑群落。

6 厂区景观、环境设计

厂区景观设计以 人 为本,强调人与景观、建筑与景观以及水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一个清新自然、生态环保的环境。

景观设计也是总体布局整合的重点。本工程是和水紧密联系的,在景观设计中体现水文化是其指导思想。

根据总体功能划分,厂区景观分为左、中、右3个区域,中心区域是重中之重,结合中轴线的布局,从北向南增加多样的景观节点强化轴线的存在。水文化的直接表达是水面的存在。本案在主副厂房南北两侧设置较为宽阔的水面,并在西侧连成一体,形成半围绕的形态。主副厂房北侧的水面被通

向厂房的通道隔开,在通道上设置喷泉,结合灯炷,围绕测流房的硬地广场,形成厂房北侧礼仪性广场。厂房南侧的水面将8个地下前池的吊装孔包围在水面中,既保证了吊装孔的安全,又使其成为雕塑小品的基座,增色水面景观,南侧水面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种植荷花等观赏性植物,美化厂区环境。水面南侧是连贯东西的硬质平台,将会成为人们欣赏厂房、观赏荷花的好去处,硬质步道向南继续延伸,在进口闸房北侧与环环相套的九曲水玲珑连接在一起,步道南延将进口闸房包

裹起来,成为中轴南侧景观的收尾。

西部区域从北侧入口大门开始,经过展示区、穿过管理控制楼、到达生活组团内院,与中心景观相连。展示区由点展示区和线展示区两种形态,点展示区位于纵横轴的焦点上,线展示区由绿化所包裹,进出要经过四段长12m 的PCCP 管,P CCP 管作为北京段地下暗涵的主要管道材料,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尺度和构造,还为展示区提供一段室内空间,便于展示区多样化展品的展出。展示区两侧设有休息区域,必要时可

用于展示。厂区西北角考虑隔离或减少噪音对惠南庄村的影响、减轻冬季西北风对厂区的影响,布置为绿化林区,种植高大乔木。东部区域以自由景观为主,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植被选用经济易活的北方植被,并遵循多树木、少草坪的原则。

图5 厂区景观主入口效果图

为满足防洪要求,厂区内地面设计高程比厂区外地面高程相差2m 左右。为达到一种自然融合的效果,厂区内外没有用直立的挡土墙或硬质护坡,而是用绿化边坡使厂区内外和谐连接。厂区围墙设计成通透的景观栏杆。使厂区内外景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厂区防洪的要求,又达到了较好的景观立体效果。

围绕其厂区建筑的布置对厂区内部进行了自然、生态的景观设计,厂区建筑通过乔木、灌木、草皮和自然水景、景观小品的映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景观与人、景观与建筑、景观与水文化的一种融合,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厂区的设计有机结合。

图6 厂区整体鸟瞰图

(下转第395页)

赵生成等?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图5 径向轴承装配图

图6 推力轴承装配图

5 结论

%灯泡体采用上下部位设管形座主支撑和两侧设副支撑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并将支撑结构制成符合水流的流线型,使机组不仅能承受泵站各种运行工况产生的任何载荷,而且具有较高的装置效率。

&灯泡贯流泵机组采用行星齿轮箱传动,不仅减小了电动机和灯泡体的结构尺寸,而且有利于灯泡体内的设备布置、通风散热,改善电动机和齿轮和推力轴承等设备的工作环境。

?金属滚动轴承及迷宫、围带相结合的主轴密封装置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常规水导轴承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及填料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水泵叶片调节机构布置于水泵的进水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难度,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水泵叶片可调到最小叶片角度( 18+)并可在该叶片角度下起动机组,降低了泵站主机组起动与快速闸门联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陆林广,陈 竖,梁金栋,等.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优化水力设计

[J].水力学报,2008,(3):355 360.

[2] 沙锡林.贯流式水电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 刘 军,黄海田,刘丽君.江苏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泵站选用贯流

泵机组的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6(5):15 16. [4] 谢伟东,卜 舸,魏 军.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段低扬程

泵站的机组选型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1):4 6. [5] 邓东升,刘 军,王亦斌.低扬程泵装置选型设计一些问题的思

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4):42 45.

[6] 问泽杭,陈作义,莫兆祥.合理选择泵站机组型式降低南水北调工

程东线运行营成本[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6(1):40 41. [7] 秦钟建,伍 杰,张仁田.蔺家坝灯泡贯流泵机组水力性能及结

构分析[J].排灌机械,2009,27(3):177 180.

[8]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蔺家坝泵

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安徽: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

司,2004.

[9] 黄良勇,杨洪群,袁寿其,等.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泵机组结构选

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2):114 116.

[10] 任玉彬,白传贞.大型水泵技术引进在宝应站的应用[J].江苏

水利,2008,(4):19 20.

[11] 张仁田,邓东升,朱红耕,等.不同型式灯泡贯流泵的技术特点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6):6 9.

[12] 丘传忻,林中卉,黄建德,等.泵站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8.

(上接第391页)

7 结语

本工程中水利建筑设计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及水文化的精髓!!!融入建筑理念中,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延伸发展。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层次的发展和提升。一种新的现代形式建筑的创造,是需要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文化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水利建筑,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设计。总之,通过对惠南庄泵站工程厂区总体布局和建筑景观的设计,力图将泵站厂区塑造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一颗独特的明珠,体现 惠南安畅自然和谐水利建筑的设计主题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邓卓智.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J].北京水利,2004,(6).

[2] 清华大学.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R].2007.

[3] 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 王 蔚.不同自然景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

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组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秦钟建等?大型齿联灯泡贯流泵的结构设计与研究

南水北调教学设计

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教材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分为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它们各有优缺点。在重点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要全面分析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 (2)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 (2)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1.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跨流域调水,向京津华北地区补充水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为此,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 本次中线工程规划修订过程,除进行受水区的需水预测外,还针对中线工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编制了《汉江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研究》《供水调度与调蓄研究》《总干渠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综合经济分析》《水源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等6个专题报告。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于2001年7~8月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个专题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认为,各专题报告资料翔实,研究的技术路线正确,方法科学合理,工作深度达到

了规划阶段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送审稿)。2001年9月,水利部主持对规划报告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规划修订报告达到了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多数专家同意规划修订报告的主要结论并赞成推荐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京津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海河流域缺水状况最为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以上,以国际标准衡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其严重性主要表现为: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出现全面紧张的态势。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大量挤占农业用水;部分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的深层地下水,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争水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爆发冲突,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京津华北平原的缺水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和污水回用已不能解决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继续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京津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应量,是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京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 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秦克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首先,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水源地淅川县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水源地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施用量大,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牧用水将土壤中的肥料和盐分带入库中,大量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易造成丹江口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势必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质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将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带动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比较严重问题。 2.有利于改善水源地周围的局部小气候。丹江口水库目前水域面积约774km2,大坝加高将使水域面积增加至1050km2,水面将扩大近370km2,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水面及其周围区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水气交换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水源地周围局部小范围气候变化。正常蓄水后,水源地陆地表面空气湿度将增加,周围地区夏季日平均气温将降低,冬季日平均气温将增高;水源地水面扩大将使水体蒸发量相应增大,这些都将加快水源地局地小范围水循环过程,将引起水源地周围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 3.将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水源地部分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加之当地居民大规模垦林开荒,导致地表裸露,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根据划定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配置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护项目的实施,将对坡地退耕还林、干渠两侧造护堤林、重点地区建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产生有力的推动,形成水源区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第8期南水北调 H E N A N H E NAN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建设要求

广州·台山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办公楼、厂房等建筑物以及其他与水务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无关的项目、设施; 2、禁止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饮用水源的养殖活动; 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 禁止设置固体废物填埋场,禁止填埋固体废物; 在水源准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 1、除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配套的项目须按规定报批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肥料、农药、水泥、玻璃、陶瓷、采石场、砖厂、矿物纤维生产等生产项目或者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 2、禁止设立剧毒物品的仓库或堆栈;禁止存放、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设立工业废物和其他废物回收、加工场,禁止倾倒、堆放、填埋危险废物。 3、禁止饲养猪、牛、羊等家畜;禁止设立污染饮用水源的养殖场、屠宰场等; 4、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新设污水排放口; 5、未按规定建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或者处理设施达不到饮用水源保护要求的地区,不予审批新的建设项目。 6、不予审批可能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有关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07年9月30日前,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人民政府,在总干渠两侧划定出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明渠段和非明渠段组成。通知规定,对于明渠段,工程管理范围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00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对于非明渠段,工程外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5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农业种植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化工项目及其他开发活动。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明渠段和非明渠段组成。通知规定,对于明渠段,工程管理范围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00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对于非明渠段,工程外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5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农业种植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化工项目及其他开发活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一、系统背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该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特大型、综合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供水范围共涉及14个市,共107个县、市、区。供水区面积11.3万km2,覆盖了山东主要的经济发达区和大部分重点城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7%。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主干线自苏鲁省界进入山东省韩庄运河,经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三级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的下级湖,经下级湖湖内航道及东股引河至南四湖二级坝,由二级坝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上级湖,经湖内航道进入梁济运河,由长沟、邓楼两级泵站提水进入柳长河,再由八里湾泵站提水入东平湖(老湖区),经东平湖后,分两路分别向黄河以北和胶东地区供水。向黄河北供水线路,经穿黄隧洞过黄河,自流进入小运河至临清,一期工程向北经七一、六五河进入大屯水库;二期工程自临清向西经穿卫枢纽工程进入河北,向河北省、天津市供水。向胶东地区供水线路,由东平湖渠首闸引水,经胶东输水干渠输水,向济南市及其以东的胶东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分为南北、东西两大输水干线,形成“T”字形输水大动脉,干线长1191.81km。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山东干线调水业务为核心,以全线自动控制为重点,在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自动监控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信息应用与管理技术,构建面向东线工程山东段干线公司、管理局和管理处三级的具有个性化水量调度系统、综合会商、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通过“调度方案最优化、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维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安全保护全面化、应急响应预案化”,实现安全调水、精细配水、准确量水。全面提升各级管理部门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为科学调度、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量调度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闸(泵)站监控系统等五大部分,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水量调度业务和闸(泵)站监控系统是核心业务,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是辅助性业务。水量调度业务分为日常水量调度业务和应急水量调度业务,日常水量调度业主主要包括年、月、旬及实时调度业务,应急调度业务主要由于用水计划的临时调整或由于沿线水库等当地来水量的临时变化,需要调整调水计划,满足应急供水或农业与生态相机补水的要求。 信息采集系统为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水量调度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对工程安全、水质、水情的实时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为水量调度系统、综合会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提供告警异常、评价信息。工程管理系统接收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工程安全评估信息,并将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维修养护方案上报至综合会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接收工程管理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及其他单位的告警信息,经分析、评价、会商制定处置方案,由水量调度、工程管理、综合办公等系统执行处理。水量调度系统则可接收综合会商决策方案,形成调度指令,由闸(泵)站监控系统执行。 三、应用系统架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水量调度、综合会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片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鲁水检2008JG- 工程名称: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片区工程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片区工程 质量监督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郑州以西孤柏咀处通过隧洞或渡槽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大部分地段为明渠输水,受水区范围15万km2。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输水总干渠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km,其中黄河以南477km,穿黄工程段10km,黄河以北780km。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全长154km。黄河与中线工程连接渠段,从黄河西霞院水库至中线北平皋,全长约40km,可在汉江和海河平原同时发生特殊枯水年时用黄河水接济中线水源不足,提高向北京以及黄河以北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保证程度。

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石家庄,北至北京团城湖,是结合向北京应急供水优先安排的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联合调度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库向北京供水,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具备每年向北京应急供水4亿立方米的能力。工程包括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漕河段工程、釜山隧洞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古运河倒虹吸工程、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北京市惠南庄泵站工程、河北省境内其他工程(含40个单位工程)、北京市境内其他工程(含7个单位工程)等10个设计单元工程。 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监管中心的委托,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站承担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直管第一与第二施工标、代建项目建设管理Ⅰ标第三与第四施工标、(北京段)北拒马河暗渠工程和惠南庄泵站等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二、检测范围与检测项目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监管中心惠南庄片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合同》,质量监督检测内容与检测项目包括: 工程所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骨料、钢筋、橡胶止水带等材料性能指标,混凝土抗压、抗渗和抗冻等特性指标,土石坝填筑质量检测,填筑料及辅助材料(复合土工膜等)检测,混凝土工程无损检测(回弹、超声波、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三、质量检测依据 1.工程建设质量检测委托合同;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005年8月16日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 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深层地下水30亿 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京广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5、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输水总干渠长1246公里,天津干渠长144 公里。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基本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清泉自山中奔流而出,河水清澈见底,这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2014年12月27日开闸送出的汉江水,又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的闸口流出,继而又从北京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流出。从此,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工程的供水范围为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不止解了首都“口渴”的燃眉之急,也有效改善了沿线141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供水。工程计划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实施全线统一调度,水量调度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为基本依据。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主要任务是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约占92.7%,同时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约占6.3%。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干线输水水

质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中线工程的贯通,能使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2014年11月1日,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轴线长265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分3孔,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秒。电站为河床径流式,装机容量5万千瓦,安装2台2.5万千瓦机组。陶岔到团城湖,一渠碧波走了半个月。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013亿元,足足“走”了十一年。创造了许多水利工程建筑上的奇迹。“长高”的大坝,南北两利老丹江口大坝开建于1958年9月1日,1967年11月大坝下闸蓄水。1968年具备发电功能,至1973年第6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老丹江口大坝总长2.5公里,工程最大坝高97米,坝顶高程162米。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2009年6月20日,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62米增至176.6米,坝顶长度由原来的2494米增至3442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增至170米,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

图题123

1、读图,回答问题。 ⑴海峡A , 海洋B , 岛屿M ; ⑵城市C ; ⑶省E的简称是; ⑷图中虚线H的名称是, 在五带中该线以南是带,以北 是带 ⑸山脉F是山脉,最高峰 G是。G的经纬度约是; 山顶G的海拔是3997米,岛上同纬度的 某平原海拔为97米,平均气温是200C, 此时山顶上的气温大约是0C。 ⑹台湾岛的地形以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 ⑺台湾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该处属于火山地震带。 ⑻台湾的经济模式是:。 ⑼从“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地形东部为,西部为。地势,这种地势使河流的流向为。 ⑽台湾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台湾岛因盛产,素有“东方甜岛”的美称。 ⑾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海监船只加强对岛的行政执法力度来来反制日本在此岛问题上的挑衅举动。 2、读“等高线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B. C.D. E. (2) 图中C点海拔为米。 (3)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 的是,判断理由 是 。 (4)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AC的实际 距离是m。点F在点C的方向,点A在点F的方向。 (5)如果修水坝,选在点比较合适。 3.读"黄河流域图"和"黄河断流长度和天数"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断流长度和天数统计表 年份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年代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断流长度(千米) 135 179 683 ---- 704 ---- 断流天数9 11 121 133 126 137 断流起止月份5月---6月11月--------次年2月 事物名称: 海洋① 支流②③ 上、中、下游分界地④⑤ 水利枢纽工程⑥ (2)请你想一想,黄河断流应出现在 上、中、下游的河段。 (3)请你仔细阅读表中数据,描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黄河断流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你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 (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的海洋F是。 (5)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其形成与下面哪一个水文因素最相关()a汛期短b含沙量大c有结冰期d流量小 (6)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一条河,针对泥沙的来源,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A中游加固堤坝B下游打坝淤地C下游修建蓄洪工程D上中游植树造林 (7)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哪一段()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上游和中游 4、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湖泊:①,②。支流:③,④。 运河:⑤。水电站:⑥。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是;中游、下游的分界点。(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4)长江发源于山,注入海。水能集中分布在游。 (5)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水旱灾害,1932年、1954年和1998年发生过三次大水,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主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不仅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而且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94%以上水量的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尽管我国年均水资源量有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己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而作为水

资源主要来源的降水,各地分布差异很大,再加之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更加凸显。直接的表象就是北方持续干旱的时间延长,南方的暴雨洪水和季节性的干旱少雨同时存在,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北方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民心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解决区域性或流域性水资源危机,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黄淮海流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深度的水资源短缺,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生态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用水竞争。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二是与水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包括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用水不当造成的水污染。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薄弱的水资源条件,形成了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沟通了黄、淮、海、长江四大流域,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大水网,使得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实现联通互补,将全国三分之一的水资源纳入了联合配置范畴。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既有各自主要的供水目标和合理的供水范围,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可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

关于同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

关于同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批复 章丘市发改委: 你委和水务局《关于呈报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章发改字[2013]37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水利局《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济水字[2013]24号)及有关建设条件意见均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变更的必要性 我委于2012年12月12日以济发改农经[2012]754号文对你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批复,批复该配套工程设计年分配水量1700万m3,其中,向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年供水量为1470万m3,向章丘化工工业园年供水量230万m3,工程总投资9279.2万元。

由于原规划用水户之一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项目未能批复,且随着另一规划用水户章丘化工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具备足够纳水能力的实际情况变化,需对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变更。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2013年7月15日已以鲁调水计财字[2013]27号文原则同意济南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申报的调整该工程建设方案,取消原建设方案中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供水线路建设,将1700万m3用水指标全部用于章丘化工工业园供水线路建设。因此,同意对原续建配套工程进行必要变更。 二、工程规模与标准 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供水对象由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和章丘化工工业园两家变更为章丘化工工业园一家,章丘化工工业园年承接用水量由230万m3变更为1700万m3(流量由0.08m3/s变更为0.54m3/s)。 工程等别与设计标准不做变更。 三、主要建设内容 变更后续建配套工程主要由向章丘化工工业园9300m输水管线和东湖泵站组成。 输水管线分引水管线和输水管线前后两段。其中:引水管线自东湖水库分水口(桩号0+000)至东湖泵站(桩号0+200)长200米,采用1根Ф1200螺旋钢管;输水管线自东湖泵站至末端受水口(桩号9+300)长9100m,采用1根Ф8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线。输水管线穿越沟、渠、河道

惠南庄泵站工程概况

惠南庄泵站工程概况 惠南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的唯一一座加压泵站,是重要的控制性建筑物。泵站设计流量为60m3/s,总装机容量为56MW。惠南庄泵站流量大、扬程高、单机容量大、泵站特征参数变副大,属大(1)型泵站,为Ⅰ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Ⅰ级,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惠南庄泵站前接北拒马河暗渠,后接PCCP压力管道,输水至大宁调节池。泵站起点桩号H0+0.000,终点桩号H0+427.79m。泵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 石窝镇惠南庄村东,与河北省涿州市相邻,工程所在地距北京市区约60km,距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约78km。 泵站选用8台离心泵机组,6工2备,单机流量10 m3/s,采用机组并联及变频调速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泵站内水泵机组等设备及各水工建筑物组成泵站的主要生产区。厂用变电站、油库、加氯间、抽水泵房、供水泵房和水处理站,以及检修车间、仓库、锅炉房等构成泵站的辅助生产区。泵站内设办公宿舍楼、食堂、车库、门卫等管理、生活、后勤保障等房屋,形成泵站的办公生活区。泵站生产区布置在厂区中央,形成泵站厂区的中轴线,辅助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分别集中设在生产区的东西两侧。泵站永久占地234亩,其中厂区占地189亩。 本工程主要包括:前池、主厂房、副厂房、小流量输水管、泵站进出水管等主要建筑物,以及变电站、油库、管理控制楼等辅助建筑物。 惠南庄泵站总投资概算7.73亿元人民币,计划开工日期2005年7月1日,竣工日期2008年9月1日,总工期38个月。 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采用全线管涵加压输水方式,渠首设计流量50m3/s,加大流量60m3/s。渠首至惠南庄泵站段采用暗渠明流输水至泵站前池,经由惠南庄泵站加压输水至大宁调压池,沿线设房山、燕化、良乡、长辛店四处分水口,调压池之后采用重力流低压输水方式,将水送入 惠南庄泵站采用大型卧式离心泵,变频调速运行.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复杂的调水需求,合理地组合调速运行方案,确定可行的调速范围,使泵站机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重点分 析了通过机组调速运行的优化组合,结合泵站小流量自流输水,实现北京段输水流量过程的无缝衔接.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

南水北调知识点汇总目录: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 2、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3、部分闸站改造工程 4、兴隆水利枢纽工程 三、“引江补汉”的作用 1、调水线路 2、工程估算 3、“江水北调” 4、东线工程的13个梯级抽水站 5、东线工程的源头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图:中线工程图 2002年中线工程开工后,湖北省南水北调办、湖北省环保局联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次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果不考虑中下游治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

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在提出“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的危害之后,湖北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应与调水工程同步实施的针对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 从1987年至2002年,湖北省不断调研、论证甚至顽强论辩,终于收回成效:中线首期调水规模由原本设定的145亿立方米一降再降,2002年开工时减为95亿立方米。加之补充论证、规划,原本在计划外的中下游补偿工程,原定于2010年的开始调水期限,也推迟至2014年.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获投资额80亿元。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3月26日开工——预计2014年竣工) 2010年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4年后,长江水将在荆州河段龙洲垸沿一条1500米宽的口子,然后向内收缩,最后成为宽约110米的水面,穿过荆江大堤、318国道、汉宜高速,跨越长湖,直抵67公里外的另一端——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的汉江兴隆河段。耗资60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将打造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工程完工后,可通航千吨级轮船。 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 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进口渠底高程26.10米,出口渠底高程25.00米,渠底宽60米,渠道内用砼块护砌,左岸渠顶设计宽7米,渠堤外坡脚有宽4米的绿化草为保护地,渠道以通水为主,兼顾灌溉与通航两种功能,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引江济汉”若得以实施,年平均汇入汉江的长江水将达31亿立方米,汇入东荆河6亿立方米。而“引江补汉”工程的预计引水量,目前也已提至100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中线首期调水量基本持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已由国家批准建设,建设资金已落实,具备招标条件。本次招标项目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西黑山进口闸至有压箱涵段、保定市1段、保定市2段、廊坊市段工程安全监测,招标人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招标代理机构为天津普泽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现通过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人。 一、工程概况与招标内容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起点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西,终点位于天津市外环河出口闸,全长155.344 km,共分6个设计单元。 西黑山进口闸至有压箱涵段为天津干线第1设计单元,共涉及1个土建标、1个监理标。该段位于天津干线首端,西起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西,东至徐水县丁家庄南,起止桩号为XW0+000~ XW15+200。设计输水流量为50m3/s,加大输水流量为60m3/s。本工程段包括西黑山进口闸枢纽、曲水河倒虹吸、张石高速公路涵、通气孔以及小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和公路交叉建筑等,共计30座。 保定市1段为天津干线第2设计单元,共涉及5个土建标、2个监理标。该段起点于保定市徐水县丁家庄村西,终点位于大清河左岸雄县辛许庄村东,沿线经过河北省徐水县、容城县、高碑店市、雄县等县(市)。起止桩号为XW15+200~XW60+842。设计输水流量为 50m3/s,加大输水流量为60 m3/s。本工程段包括保水堰、检修闸、通气孔、京广铁路涵、京深高速公路涵、萍河倒虹吸,以及小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和公路交叉建筑物等,共计81座。 保定市2段为天津干线第3设计单元,共涉及1个土建标、1个监理标。该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沿线经过河北省雄县、高碑店市,起止桩号为XW60+842~XW75+927。设计输水流量为50m3/s,加大输水流量为60m3/s。本工程段包括河渠交叉建筑物、分水口门、通气孔、公路交叉建筑物等(包括津同公路和津保公路穿越),共计26座。 廊坊市段为天津干线第4设计单元,共涉及5个土建标、2个监理标。该段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境内,沿线经过廊坊市固安、霸州、永清和安次,起止桩号为XW75+927~XW131+360。设计输水流量为50m3/s,加大输水流量为60m3/s。本工程段包括检修闸、保水堰、通气孔、分水口门、倒虹吸、铁路交叉建筑物及公路交叉建筑物等,共计93座。 天津市1段和2段工程分别为天津干线第5和第6设计单元。该两段均位于天津市境内,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2、招标内容 本次招标为1个标段,合同名称:西黑山进口闸至有压箱涵段、保定市1段、保定市2段、廊坊市段工程安全监测标,合同编号:

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杏坛环科汪其同 2021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由于东线主干渠与各主要河流平交,沿途的淮河流域又是我国目前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质问题成为东线工程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也是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由于东线输水干渠两侧部分地段的地面高程低于输水水位,将可能引起周边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南四湖在水位抬高后,对湖东和湖西地区的排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黄河以北的浪洼、大浪淀水库周边地区也可能出现沼泽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另外,对于血吸虫病的流行问题,经研究认为,调水不会形成新的螺区,血吸虫病不会随调水扩散到北方,但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丹江口水库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及输水和用水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面扩大,有利于渔业发展,水库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总量会显着增加,对四大家鱼和其他漂流性鱼类产卵场有较大影响,而对产粘性卵鱼类的繁殖没有明显影响;将使库区平均温度略有变化。。总干渠的修建不会改变区域的地震条件,不会引起地震问题,但在强、中膨胀土渠段易发生滑坡、坡面冲蚀和表层滑塌等问题。全线衬砌的总干渠对渗透变形、浸没和次生盐碱化的影响也将大为减少,但局部地段可能阻滞左岸地下水的排泄。调水后,地下蓄水量的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地下水质;增加农业供水量,将改善农田灌溉水质。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外大量调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可供水量,但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明显增加,这些废污水若不有效处理,将对调入区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西线工程的修建将对调入区带来明显有利的影响,但对调出区,特别是水源区下游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两者形成巨大的反差。调水将改善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另外,调出区修建水库,将淹没部分藏族寺院,需妥善处理。另外,东、中、西线的调水都将影响长江口的生态环境。据分析,在只有东线的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