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臵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doc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2000年国务院批准、2002年正式开工的承载着国家战略意义的
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长达1300千米的水利工程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水资源有效地调至北方缺水地区,保障北方城市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条主线组成,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
北调工程的主体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则是补充工程。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江夏区的沙墩港,终点位于北京密云水库,全长1418.91千米,分为四个分段:南水南干渠、丹江口水库、中间干渠和北水北干渠,同时涉及东线和西线
工程的各自分部工程,实现了长江与黄河之间的跨流域调水。
东线工程起点为江苏扬州市,终点在河南省南阳市,全长1720千米,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东线主要任务是从长江流域调水至河南、山东、天津等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淡水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经历了数次调整和完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
地质复杂、水的质量问题、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等。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从未停歇,
各项工程在多方面的努力下也越来越完善,目前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6月正式通水,东线、西线也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果,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治理和调配工作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体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同时
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独特而深远的贡献。
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安全对策研究及应用
靖立玲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基础性战略工程,计划于2014年建成,由丹江口水库向北京供水.南水北调北京段为管涵输水,京外均是明渠,输水过程中存在遭受突发性污染的可能,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北京的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在此基础上,本着"合理利用水资源、防御水质污染事件、确保供水安全"的原则,对水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保障输水安全的对策,提出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在入京、入市区、入水厂处设置三道防线以保障向北京输水的安全体系研究设想.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靖立玲
【作者单位】北京市南水北调调水运行管理中心,100038,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7
【相关文献】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西四环段输水安全分析 [J], 周杰;吴时强;吴修锋;许海平;诸育才;夏屹
2.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暗涵工程检修及缺陷处理关键技术 [J], 张奇;付云升;
王东黎;杨进新
3.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应急工程的输水水质预测及保护对策 [J], 赵蓉;李振海;祝秋梅
4.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输水干线“4·14”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J],
5.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冰期输水运行方式现场试验研究 [J], 张学寰;高林;卢明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简介北京段情况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湖北、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全长1267公里,北京段位于中线工程的末端。
中线北京段工程总干渠从房山区北拒马河中支南进入北京境内,穿房山山前丘陵区,房山城区西、北关,过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穿丰台西铁路编组站北端进入市区,从卢沟桥以东穿越京石高速公路,由岳各庄向北沿西四环路下北上与西长铁路线、五棵松站地铁、永定河引水渠相交,直至终点颐和园内的团城湖,全长约80.4km,采用管涵加压输水方案。
北京段总干渠共穿越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32条河流,穿越京石高速公路、西五环、西四环等12处公路,穿越京广铁路线、西长线铁路、丰台铁路编组站等11处铁路及五棵松地铁1处。
北京段总干渠共划分为10个单项工程,分别为北拒马河暗涵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PCCP管道工程、西甘池及崇青遂洞工程、大宁调压池工程、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卢沟桥暗涵工程、西四环暗涵工程、团城湖明渠工程、铁路交叉和地铁交叉工程等,除北拒马河暗涵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外,其余八项工程有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设管理。
工程进展情况在这10个单项工程中,永定河倒虹吸工程于2003年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工程主体已建设完成。
西四环暗涵工程是穿越北京市城区的大型建筑物,途经丰台区、海淀区,全长12.64公里,为总干渠末端的控制性工程。
目前监理和施工招投标工作均已完成,计划于2005年5月30日开工建设。
惠南庄泵站~大宁调压池输水干线工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及丰台区,其中PCCP管道段全长54.7公里,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管道生产厂家的招标工作,于年底完成建厂,2006年上半年开始管道生产及铺设安装。
卢沟桥暗涵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至岳各庄地区,全长5.27公里。
工程沿线将穿越卢沟桥大队居民院、避绕高压塔杆3处、穿越公路4条、铁路12条以及电力、热力、上、下水等市政管线多条,工程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完成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北京段)西四环输水暗涵线路选定作者:欧阳建付云升钱德琳石维新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01期摘要:工程线路布置是关系到工程经济合理、总干渠输水安全和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西四环暗涵线路选定本着必须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满足小流量自流输水(20m3/s)的前提下,工程量最少,工程造价最低;保证输水建筑物安全及输水安全;尽量降低工程拆迁;尽量减少总干渠至分水口线路的长度等原则对三条线路进行了比较,最终选定沿西四环主路下行的线路。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线路选定中图分类号:TV68;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08)01-0246-04Route Determination of the Buried Culvert Under the West Fourth Ring Road of Main Channel ofthe Middle Route in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OUYANG jian, FU Yun-sheng, QIAN De-lin, SHI Wei-xin(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The project route determination greatly influences the rationality and economy of the project, the security ofmain channel and the cost reduction of projec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uried culvert route under the West Fourth Ring road is to accord with themain layout of Beijing; to realize theminimum of the project capacity and the lowest project co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lf-flow water transfer in small amount (20m3/s);to assure the security of water building and water transfer;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roject resettlement; to reduce the length frommain channel to diversion outlet. The route under West Fourth Ring road is determin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routes.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the buried culvert under the West Fourth Ring road;the determination of route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在北京房山区北拒马河中支南进入北京境内,穿房山山前丘陵区,房山城区西、北关,过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在岳各庄桥向北沿西四环路下北上,直至终点团城湖,全长约80 km。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东线工程最早开工,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西线工程则于2010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
整个工程计划工期约为13年,预计在2023年全部完工。
东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从江苏扬州的长江引水,经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最终到达天津。
该工程主要解决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1年完工。
中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从湖北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最终到达北京、天津。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3年完工。
西线工程,全长约1628公里,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引水,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最终到达内蒙古的黄河。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部分,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3年完工。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者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列举几个关键施工时间节点:1. 2005年,东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
2. 2007年,中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汉江丹江口水库工程开工。
3. 2010年,西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工程开工。
4. 2012年,东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南四湖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5. 2014年,中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汉江丹江口水库大坝工程完工。
6. 2017年,东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东平湖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7. 2020年,中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8. 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完工。
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者展现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界水利工程树立了典范。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km,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至天津外环河,长154km。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在我省境内包括丹江口水库库区工程和输水总干渠两部分。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新增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占地21.7万亩,淹没影响房屋面积258.4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总干渠在我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占地35.5万亩,其中永久占地18.1万亩,临时占地17.4万亩,需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
拆迁涉及人口5.5万人;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分配我省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367亿元,其中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
我省受水区内规划供水城镇为43座,其中11座省辖市市区、7座县级市和25座县城,输水形式采用管道为主,计划2010年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南阳淅川)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
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
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
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 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 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
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解决北京及京广铁路沿线城市缺水的最佳选择。
中线一期工程将会给京津华北平原城市提供优质水源,有效改善用水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工业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并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污水处理回用,不再继续挤占农业用水,甚至可将原来挤占的农业供水还给农业,并可相机增加农业供水,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地下水超采,并有望恢复部分湿地。
中线工程采取丹江口水库加坝调水的方案,从陶岔渠首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郑州铁路大桥以西30公里处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主要解决华北地区包括京、津、冀、豫四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受水区范围15万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目标是以城市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主要供水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廊坊6个省辖市及14个县级市和60个县城;河南省的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11个大中城市及30个县级市、县城。
据1999年资料统计,中线工程受水区城市范围总人口约346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375亿元,工业总产值8109亿元。
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修订本)中,考虑丹江口水库不同的正常蓄水位、总干渠不同规模、渠首取水方式,组合成多个调水方案。
该方案实施后,在总干渠渠首设计流量350 m3/s的条件下,可以调出水量97.1亿m3,保证率95%的水量为61.7亿m3,能较好满足受水区需水要求。
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10.1亿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172万m3,钢筋钢材90万吨,PCCP管长度24万米,淹没或永久占耕园地47.44万亩。
一期工程总工期66个月。
其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工期66个月,总干渠工期60个月,穿黄工程工期56个月,引江济汉工程和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工期均为48个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简介
北京段情况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湖北、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全长1267公里,北京段位于中线工程的末端。
中线北京段工程总干渠从房山区北拒马河中支南进入北京境内,穿房山山前丘陵区,房山城区西、北关,过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穿丰台西铁路编组站北端进入市区,从卢沟桥以东穿越京石高速公路,由岳各庄向北沿西四环路下北上与西长铁路线、五棵松站地铁、永定河引水渠相交,直至终点颐和园内的团城湖,全长约80.4km,采用管涵加压输水方案。
北京段总干渠共穿越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32条河流,穿越京石高速公路、西五环、西四环等12处公路,穿越京广铁路线、西长线铁路、丰台铁路编组站等11处铁路及五棵松地铁1处。
北京段总干渠共划分为10个单项工程,分别为北拒马河暗涵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PCCP管道工程、西甘池及崇青遂洞工程、大宁调压池工程、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卢沟桥暗涵工程、西四环暗涵工程、团城湖明渠工程、铁路交叉和地铁交叉工程等,除北拒马河暗涵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外,其余八项工程有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设管理。
工程进展情况
在这10个单项工程中,永定河倒虹吸工程于2003年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工程主体已建设完成。
西四环暗涵工程是穿越北京市城区的大型建筑物,途经丰台区、海淀区,全长12.64公里,为总干渠末端的控制性工程。
目前监理和施工招投标工作均已完成,计划于2005年5月30日开工建设。
惠南庄泵站~大宁调压池输水干线工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及丰台区,其中PCCP管道段全长54.7公里,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管道生产厂家的招标工作,于年底完成建厂,2006年上半年开始管道生产及铺设安装。
卢沟桥暗涵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至岳各庄地区,全长5.27公里。
工程沿线将穿越卢沟桥大队居民院、避绕高压塔杆3处、穿越公路4条、铁路12条以及电力、热力、上、下水等市政管线多条,工程计划于2005年下半年完成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全段工程施工临时占路及车辆通行问题、卢沟桥暗涵的拆迁问题、PCCP重型管材的运输问题、及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等问题还需要市政管委、交通管理、环保、城管以及沿线各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以确保北京市的供水安全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