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战略管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0
分析星巴克的市场竞争战略星巴克是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其市场竞争战略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星巴克的市场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策略。
一、产品创新1.1 不断推出新品种星巴克不断推出新的咖啡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例如,推出季节性饮品和特别配方的咖啡,让消费者不断体验新的口味和体验。
1.2 定期更新菜单星巴克定期更新菜单,引入新的饮品和食品,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这种策略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
1.3 与合作伙伴合作星巴克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如与知名甜品品牌合作推出甜品系列。
这种合作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量。
二、市场定位2.1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产品星巴克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不同种类的产品。
例如,推出低糖低卡的饮品,吸引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
2.2 定位高端市场星巴克的价格相对较高,定位在高端市场,吸引追求品质和体验的消费者。
这种定位能够提高品牌形象,增加盈利空间。
2.3 打造独特体验星巴克店铺的装修风格和音乐氛围都与众不同,营造出独特的消费体验。
这种独特性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度。
三、营销策略3.1 社交媒体营销星巴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互动,发布最新产品信息和优惠活动。
这种营销方式能够快速传播信息,吸引更多消费者。
3.2 门店位置选择星巴克选择在繁华地段开设门店,吸引更多人流量。
这种策略能够提高销量,增加品牌曝光度。
3.3 会员制度星巴克推出会员制度,吸引消费者成为会员享受更多优惠和礼品。
这种制度能够增加消费者忠诚度,提高回头客率。
四、供应链管理4.1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星巴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这种合作能够保证产品品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4.2 绿色供应链星巴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
选择环保材料和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品牌形象。
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P---政治(Political)1.稳定的政治环境星巴克经营的是咖啡服务,并不涉及到国家的垄断行业和稀缺资源,加之我国的政治环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鼓励外资企业的进入,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着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
所以目前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星巴克咖啡开拓市场的基础。
2.知识产权保护在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上海市高院的联合组织下,经过评选委员会讨论,评出了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星巴克等侵权案入选。
E---经济(Economic)1、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居民的收入增长得很快。
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星巴克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有益于星巴克咖啡进行稳步的市场开拓。
2、消费增长同时随着高收入人群的生活品味逐渐提高,对咖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星巴克咖啡的市场扩大越来越有好处。
2011年6月22日,咖啡行业观察人士称,在“海归”和经常去境外旅行的人士以及国内高端咖啡店持续开张的推动下,中国咖啡消费量将继续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二三线城市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咖啡市场及未来20年的核心推动市场。
3.市场潜力巨大咖啡消费在中国城市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
而在日本和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
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的咖啡市场。
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之一。
4、咖啡行业投资情况(1)市场机会:一线城市依旧竞争激烈,开店运营成本高、风险大。
二三线城市市场更为广阔,咖啡店成功率高。
(2)一线城市诸多投资者抛开加盟选择自营开店。
S---社会(Social)(1)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咖啡、喜欢咖啡。
星巴克战略分析一、战略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1.星巴克pest分析(1)政治和法律环境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目前中美在政治上存在局部的冲突和摩擦,这并不利于其发展,如果中美关系长期处于非和平状态,那么势必会影响星巴克的营业和发展。
但同时中国是WTO成员国,星巴克可以通过WTO的运行体制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其次,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尤其在专利保护、打击不正当竞争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断地改善和革新。
(2)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相应的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给了星巴克一个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在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在不断的降低,消费者也在不断增加享受型支出和服务性支出的占比。
国家正在启动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消费,消费重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消费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的实施给为星巴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目标市场。
同时星巴克过去强劲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趋势将推动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上消费的数十年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随着人们对咖啡认识的提升,以及咖啡文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咖啡,享受咖啡,从而爱上咖啡。
尤其是青年和中年,对于咖啡这种外来文化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咖啡消费也没有很大的消费压力。
咖啡消费在中国市场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有20杯。
目前中国内地年消费量在3万吨至4万吨之间,消费的增长速度相当快,每年在10%至15%之间。
国际咖啡组织的有关调查表明,与近邻的日韩人年均消费200杯、欧美人年均消费500杯的数量相比,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极具潜力。
除了人们对咖啡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外,星巴克也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充分收集中国顾客的消费喜好信息并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地调整,特别针对中国饮茶文化的习惯与特点设计和开发了符合中国人习惯的饮品,甚至在咖啡门店添加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星巴克的战略分析一、星巴克咖啡公司简介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此外,公司秉承在全球一贯的文化传统,积极融入中国地方社区和文化,做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公民。
2005年9月,公司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专门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特别是帮助中西部贫困的地区的教师和学生。
其中首笔捐赠已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西部园丁培训计划”。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星巴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迪克》的主人公。
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二、星巴克的环境分析(一)星巴克的外部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前言星巴克作为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市场和影响力。
在过去几年中,星巴克一直专注于扩大其业务范围、提升产品质量、拓宽消费者基础和提高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战略目标。
本报告旨在对星巴克公司进行战略分析,探究其成功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公司概况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以咖啡为主营业务,同时还提供快餐、饮料和甜点的国际知名连锁企业,拥有遍布全球78个国家的门店,每天为数百万人提供高品质的咖啡服务。
星巴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并在全球雇用超过25万员工,其年销售额超过230亿美元。
二、市场行情作为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之一,星巴克公司在市场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截至2020年,星巴克在全球拥有超过3.1万家门店,超过25万名员工,每天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咖啡服务。
同时,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消费者认可,其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在咖啡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三、SWOT分析1. 优势星巴克在咖啡市场上拥有着多年的品牌建设、门店规模优势和商业模式、产品多样性和质量等优势。
其在全球的扩张战略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同时,星巴克不断创新,将新产品、新科技和新服务引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 劣势星巴克的业务多元化和规模大,导致管理层面上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
同时,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可能对其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如Luckin Coffee等网红咖啡品牌的崛起。
3. 机会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星巴克在继续扩大其业务规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新市场、发展新产品和增加门店数量,进一步提高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咖啡市场的稳步增长也为星巴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4. 威胁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星巴克面临着来自新竞争对手和市场变化的威胁。
此外,不断增长的成本和生产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运营和收益产生影响。
四、战略建议1. 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咖啡市场的领军品牌,星巴克能够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其成功的关键。
星巴克的战略分析一、星巴克咖啡公司简介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此外,公司秉承在全球一贯的文化传统,积极融入中国地方社区和文化,做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公民。
2005年9月,公司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专门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特别是帮助中西部贫困的地区的教师和学生。
其中首笔捐赠已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西部园丁培训计划”。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星巴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迪克》的主人公。
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咖啡豆和香料的专卖店星巴克公司。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推动了星巴克向意式咖啡馆的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来经营星巴克,为公司注入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二、星巴克的环境分析(一)星巴克的外部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管理学案例研究星巴克的品牌管理策略管理学案例研究:星巴克的品牌管理策略1.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星巴克的品牌管理策略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其在市场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的关键因素。
2. 品牌定位2.1 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饮品星巴克通过选择优质的咖啡豆,与农民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精心挑选烘焙和磨豆的工艺,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饮品给消费者。
这一战略使得星巴克在市场中树立了口碑,成为咖啡行业的领导者。
2.2 打造舒适的咖啡店环境星巴克注重店内环境的设计,力求为顾客提供舒适、温馨的就坐空间。
店内装饰简约时尚,音乐轻柔愉悦,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使顾客能够尽情享受闲适的咖啡时间。
这种注重细节的环境营造,增强了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3. 品牌传播3.1 产品和服务创新星巴克不断引入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推出低卡路里饮品、提供咖啡足迹追踪等服务,不仅满足了健康意识较高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顾客的黏性和对品牌的认同感。
3.2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星巴克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渠道进行品牌传播。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定期发布与咖啡相关的内容、与顾客互动,星巴克建立了积极活跃的社交媒体形象,并通过在线点餐、会员优惠等数字化服务,提高了用户体验和忠诚度。
4. 品牌扩张4.1 加盟店模式星巴克采用加盟店模式扩张业务,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品牌的市场覆盖面。
通过这种模式,星巴克能够快速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供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产品和服务。
4.2 多元化产品线星巴克不仅提供咖啡和咖啡饮品,还推出了瓶装饮料、咖啡豆、咖啡机等多元化产品线。
这种多元化战略为品牌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利润来源,同时也使得星巴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全面。
5. 品牌管理的挑战与策略5.1 地域文化差异随着品牌的全球扩张,星巴克需要应对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P———政治(Political)1、稳定得政治环境星巴克经营得就是咖啡服务,并不涉及到国家得垄断行业与稀缺资源,加之我国得政治环境在未来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大得波动.随着改革开放得加快,中国鼓励外资企业得进入,星巴克在中国得发展会面临着比较稳定得政治环境。
所以目前稳定得政治环境就是星巴克咖啡开拓市场得基础.2、知识产权保护在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上海市高院得联合组织下,经过评选委员会讨论,评出了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星巴克等侵权案入选.E——-经济(Economic)1、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得阶段,在这一阶段居民得收入增长得很快。
居民收入得提高为星巴克得发展提供了稳定得经济环境,有益于星巴克咖啡进行稳步得市场开拓。
2、消费增长同时随着高收入人群得生活品味逐渐提高,对咖啡得需求越来越多,对星巴克咖啡得市场扩大越来越有好处.2011年6月22日,咖啡行业观察人士称,在“海归”与经常去境外旅行得人士以及国内高端咖啡店持续开张得推动下,中国咖啡消费量将继续以每年15%-20%得幅度增长,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得咖啡消费大国、二三线城市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所占得市场分额也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咖啡市场及未来20年得核心推动市场.3、市场潜力巨大咖啡消费在中国城市里,平均每人每年得咖啡消费量就是4杯,即使就是在北京、上海这样得大城市,每人每年得消费量也仅有20杯。
而在日本与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
日本与英国都就是世界著名得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得咖啡市场。
拥有强大茶文化得中国具有广阔得咖啡消费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得咖啡市场之一.4、咖啡行业投资情况(1)市场机会:一线城市依旧竞争激烈,开店运营成本高、风险大。
二三线城市市场更为广阔,咖啡店成功率高.(2)一线城市诸多投资者抛开加盟选择自营开店。
S-——社会(Social)(1)越来越多得人接受咖啡、喜欢咖啡。
分析星巴克的市场竞争战略星巴克是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其市场竞争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星巴克的市场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包括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方面。
一、品牌定位星巴克的品牌定位是高端咖啡体验和社交场所。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舒适的环境,星巴克成功地将咖啡与生活方式相结合。
其店铺的装修风格、音乐选择和员工培训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定位。
二、产品策略星巴克的产品策略主要包括多样化的咖啡和其他饮品、食品和相关产品。
除了传统的浓缩咖啡和手冲咖啡,星巴克还推出了各种特色咖啡饮品,如拿铁、卡布奇诺和抹茶拿铁等。
此外,星巴克还提供早餐、午餐和甜点等食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定价策略星巴克的定价策略是高价策略。
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独特的体验,星巴克成功地塑造了高端咖啡消费的形象,从而实现了高价定位。
尽管价格相对较高,但消费者仍然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以享受星巴克的产品和服务。
四、渠道策略星巴克的渠道策略主要包括直营店和特许经营店。
星巴克通过直营店的方式控制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确保了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星巴克也通过特许经营店的方式扩大了市场覆盖范围,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五、促销策略星巴克的促销策略主要包括线下活动和数字营销。
星巴克经常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如推出新产品、举办咖啡品鉴活动和打折促销等,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此外,星巴克还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等渠道进行数字营销,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六、竞争优势星巴克的市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知名度和声誉:星巴克是全球最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之一,其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忠实消费者。
2. 产品质量和创新:星巴克以高品质的咖啡和创新的产品策略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3. 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星巴克的员工接受专业培训,提供优质的服务,店铺的装修风格和音乐选择也为消费者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一、星巴克的扩张之路二、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企业文化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
它的价值诉求不是解渴,而是获得某种独特的文化体验2)多元经营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兼有自己品牌的咖啡具、音乐制品和糖果。
这种经营方式迎合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并延长了自己的产业链,使其更具竞争力。
3)精益求精的态度巴克所使用的咖啡豆都是来自世界主要的咖啡豆产地的极品。
每个过程都必须符合最严格的标准。
在服务方面,星巴克公司要求员工都掌握咖啡的知识及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
除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外,还要向顾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和方法。
星巴克这种严谨的态度成就了它从丑小鸭到天鹅的传奇。
4)细致周到的客户服务星巴克深知每一个顾客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应该努力使之成为常客,为此星巴克对店员进行了深度的培训,使每个员工均成为咖啡方面的专家。
在顾客细品咖啡的同时,可以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
在服务过程中,星巴克实行一种“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5)积极回报奉献社会星巴克公开宣称:不忘责任;不忘环境;不忘社区;不忘伙伴。
星巴克鼓励合作伙伴回报社会,比如说植树,访问孤儿院、疗养院,这样就能够使星巴克周围的人对其产生好的印象,不仅通过买咖啡来支持。
6)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星巴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咖啡连锁店的前面,不仅如此,星巴克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一个自然的融合,星巴克将独一无二的“星巴克体验”进一步延伸到了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的茶饮品领域,推出了包含中式茶和异域茶两大类共9款茶品,沉淀了星巴克在全球茶饮上的丰富经验。
2、劣势(weakness)1)宣传:星巴克注重人们口口相传的宣传,但因为星巴克针对的主要是中高层的消费者,分布必然不会太密集,因此这种宣传方式显得较为局限,并不能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
2)扩张:星巴克近年来采取急剧扩张的政策,但扩张背后带来的是成本下降导致的员工素质的降低,企业体验文化的弱化,星巴克品牌精神的丢失。
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P---政治(Political)1.稳定的政治环境星巴克经营的是咖啡服务,并不涉及到国家的垄断行业和稀缺资源,加之我国的政治环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鼓励外资企业的进入,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着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
所以目前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星巴克咖啡开拓市场的基础。
2.知识产权保护在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上海市高院的联合组织下,经过评选委员会讨论,评出了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星巴克等侵权案入选。
E---经济(Economic)1、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居民的收入增长得很快。
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星巴克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有益于星巴克咖啡进行稳步的市场开拓。
2、消费增长同时随着高收入人群的生活品味逐渐提高,对咖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星巴克咖啡的市场扩大越来越有好处。
2011年6月22日,咖啡行业观察人士称,在“海归”和经常去境外旅行的人士以及国内高端咖啡店持续开张的推动下,中国咖啡消费量将继续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二三线城市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咖啡市场及未来20年的核心推动市场。
3.市场潜力巨大咖啡消费在中国城市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
而在日本和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
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的咖啡市场。
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之一。
4、咖啡行业投资情况(1)市场机会:一线城市依旧竞争激烈,开店运营成本高、风险大。
二三线城市市场更为广阔,咖啡店成功率高。
(2)一线城市诸多投资者抛开加盟选择自营开店。
S---社会(Social)(1)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咖啡、喜欢咖啡。
根据一项在12个内陆城市的调查,32%的城市居民喝咖啡。
其中青年男女在咖啡馆消费,家庭主妇,35以上的都市白领成为在家饮用咖啡增长是最快的群体。
(2)潜在消费群增多一些消费着虽然不喜欢喝咖啡,但顾客普遍喜欢咖啡厅的氛围和环境,他们会在咖啡馆里消费一些其它附属产品,因此咖啡厅潜在的消费群还是很多。
(3)顾客转向随着人们对咖啡的认识、咖啡文化的普及,消费者开始认知咖啡的品牌、风格和纯正,知道如何享受咖啡带来的乐趣。
速溶咖啡己远远不能代表咖啡消费了,原豆咖啡的普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文化咖啡”是现在整个咖啡产业的主流,发展相当迅速。
(4)中青年将成主流消费群体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咖啡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年轻人对其更容易接受,所以年轻人是星巴克的主要顾客群体。
一份来自8个大城市的调查显示,中年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女性,其原因在于咖啡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也就是说,中青年消费群体为都市上班一族。
就经济实力而言,他们对这一部分的消费没有压力。
随着咖啡消费群体的扩大,咖啡文化也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
T---技术(Technological)1、技术环境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咖啡豆现磨现煮,奶油是结拜新鲜的,味道是醇正的,口感润滑。
由于咖啡的口味固定,所以星巴克的内部生产技术变动相对较小;而外部的技术竞争也相对稳定。
2、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会增强星巴克连锁经营的管理效率,这样星巴克总部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世界上所有分店的管理现状,并加以有效的指导。
因此,信息技术为星巴克的连锁管理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3、咖啡生命周期及成长性分析由于咖啡进驻中国的市场还不长久,咖啡市场的发展依旧处在成长阶段,因此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加大竞争的压力,因此作为投资者,应该在应有的基础上,改善产品品质、寻找新的市场细分、改变广告的宣传重点、采取降价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从而更好的占领市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五力模型是Michael Porter 于1979年创造的,它用于行业竞争战略的分析,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分别为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该模型将影响一个企业的各种力量归类了五种力量,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在供应商方面,星巴克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供应商,从生产能力、包装盒运输等多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只有具有发展潜力的供应商才能与星巴克建立商业关系。
此外,星巴克拥有专门的采购系统,有些采购人员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以及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交流和沟通,以至于能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
一方面由于星巴克的使命定位为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提供高质量的咖啡,且拥品牌优势,这使得供应商们会受益于星巴克良好的品牌,长期的合作会提升了供应商的声誉,使他们收到更多的定单。
另一方面,世界上咖啡豆供应商较多,生产咖啡豆的地区有非洲、南美洲、中美洲、亚洲、大洋洲、加勒比海地区及其他地区,每个地区又有若干个种植区域。
所以,对于星巴克而言,供应商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弱。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世界工厂品牌排行榜上显示,世界咖啡品牌2012年最新排名依次为上岛、雀巢、星巴克、两岸、蓝山、迪欧、名典、真锅、新岛和麦斯威尔。
咖啡市场竞争激烈,世界咖啡品牌质量都很好。
由于咖啡供应商比较多,购买者选择的空间很大,所以对于星巴克而言购买者谈判能力相对较强。
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应该一方面培养忠实的客户,另一方面从其他附加值方面吸引新的客户。
高质量的咖啡是基础,除此之外,我们看到星巴克还注重体验,走进星巴克的客户不仅能享受到美味的咖啡,还会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正是这样高品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让星巴克在国际咖啡市场拥有不小的份额。
3,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首先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不少著名的咖啡品牌,则具有规模经济,其次消费者选择咖啡注重品牌,再加上生产出美味的咖啡拥有专门的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是保密的,故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
所以对于星巴克而言,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比较小。
4,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咖啡属于饮料,他的替代品有很多,如果汁、牛奶、碳酸饮料以及茶等等。
但是一方面由于星巴克不仅提供咖啡,还能提供体验,提供顾客休闲场所,另一方面星巴克的目标市场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而不是普通大众,星巴克的消费者不会很关注价格,不会关注替代品是否折价而选择替代品。
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替代品对星巴克的威胁不大。
5,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上文已提到世界工厂品牌排行榜中世界十大咖啡品牌的排行榜,对于星巴克而言,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且均衡的竞争对手,如雀巢、麦斯威尔、蓝山等;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咖啡的工具只能专门用来生产咖啡,故转换成本较高,退出壁垒高,两者都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2. 星巴克竞争劣势(W)(1)组织结构的效率不够。
对中国那么多家门店进行整齐划一的高效管理,本身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种挑战。
更何况,星巴克是靠逐渐收购原先的代理商来统一和整合中国市场的。
目前,星巴克仍然没有实现对中国门店100%的股权控制,只是掌握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运营管理权。
可以想象,在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协调和统一管理上星巴克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谨慎地调整发展战略。
(2)供应链的管理压力。
改变原来的供应商和运输管理,代之以星巴克统一的物流中心的管理,这对星巴克物流中心是巨大的挑战。
挑战不但体现在群体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专业性上,还来自原来各地市场不同的存货管理方式的整合压力。
(3)资金链管理的压力。
对于选址定位于黄金地段的星巴克来说,过快的开店速度必然会影响星巴克的资金链,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和财务决策。
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商业地产的租金价格仍然有很大的上涨压力,这将给星巴克未来的盈利空间造成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体验淡化、服务水平下降。
规模快速扩张并没有给星巴克带来业绩和品牌的同步提升,反而危及其健康发展。
星巴克在扩张的同时,为了获取规模效应和达到其财务目标,接连降低成本,采用流水作业完成其服务流程,导致其核心的星巴克体验的淡化和服务水平降低等问题。
3. 星巴克竞争机会(O)(1)市场进入的空缺星巴克进入中国的时候,雀巢、上岛、真锅已经培育了少量的咖啡爱好者,但是人们对咖啡还是出于懵懂状态,直到星巴克进入中国,人们才发现原来咖啡也有那么好喝的。
因此,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壁垒很低,而潜在用户的需求已有一定的发展。
(2)时代大背景的契机全球化给星巴克带来的契机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是非常显著的。
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加速,为星巴克推动国际品牌连锁带来空前的机会。
全球化将使人们在各地、各国之间流动规模加大,频率加快,提高跨地区、跨国之间品牌的协同效应。
(3)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分析,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同时中国市场远未饱和,是典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市场结构有利于星巴克扩大品牌效应,增加顾客群,给星巴克带来巨大的盈利预期。
4. 星巴克竞争威胁(T)(1)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众多目前咖啡行业竞争程度相当高,中国内地市场已有的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等无不把星巴克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咖啡同业、便利商店、快餐店、定点咖啡机等竞争者也会通过价格战和模仿的方式来抢夺市场。
(2)替代品的丰富和提升替代品的丰富和提升让时尚和周期短的城市人拥有更多的选择。
在中国咖啡的替代性产品有茶和其他的提神类功能饮料(包含咖啡因饮料),如红牛、日加满、力保健、统一、康师傅等品牌的饮料。
(3)原料成本的上升随着近年来中国CPI的上升,尤其是咖啡原料和乳制品成本的上升,直接挤压了星巴克的利润空间。
此外,星巴克的提价空间也被压缩,目前市场需求主导了消费领域价格走向,价格传导已呈现CPI拉动PPI的特征。
(4)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各地人们收入的差异,这对星巴克的统一价格提出了挑战,也对星巴克的管理、运营和策略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资源能力分析一、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1、星巴克的总体核心竞争能力星巴克的总体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在喝星巴克的咖啡这个动态过程中, 星巴克最大化地传递文化和宠爱顾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