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中国的水资源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2.掌握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关注和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中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等流域内。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三条大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60%以上。
2.中国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1.长江流域•水资源充沛,流量大,水质好。
•利用情况:长江上游电站为主要利用水能发电地区,中下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2.黄河流域•河川年径流量少,年变化大,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黄河上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中下游主要用于工业、城市供水和电力生产。
3.珠江流域•水流湍急,水流丰富,水质好。
•利用情况:珠江上游主要用于电力生产,中下游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水产养殖。
4.淮河流域•河水稍少,不稳定,水质较差。
•利用情况:淮河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5.辽河流域•水量较少,不稳定,水质一般。
•利用情况: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3.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在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污染水环境的事故发生,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2.班级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关中国水资源保护的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视频欣赏:通过播放有关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等视频,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着重介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各地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心放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水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国的水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2.了解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3.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2.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中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课件讲解;2.示范授课;3.课堂讨论。
五、教学步骤1. 水资源分布状况1.讲解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包括面积和分布);2.分析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3.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 流域划分1.讲解什么是流域,它的特点以及对水资源的影响;2.讲解中国流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长江流域:水源丰富,水文地理条件优越;–黄河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水文地理条件较差;–珠江流域:水文地理条件较优秀,地形起伏较大;–淮河流域:水文地理条件较差,水源不足。
3. 水资源保护措施1.讲解中国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分析水资源受到的污染、浪费、过度利用等问题;3.讲解现有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制定法规、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监测等。
4. 水资源的持续利用1.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了解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的重要性;3.分析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和水资源利用的道德问题。
六、教学评估1.设计小组课堂讨论,讨论中国流域划分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见解;2.练习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3.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谈话,了解其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围绕中国的水资源展开,着重讲解了水资源分布状况、流域划分、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件讲解、示范授课和课堂讨论等。
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中国流域划分及其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方法,例如与学生的谈话、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以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水资源案例,如南水北调、黄河治理等,让学生分析其意义和效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资源的问卷,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与利用。
可以使用流程图、地图等展示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对于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表、案例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宣传材料,以便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表和数据,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等基本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贫乏的地区。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第1课时章节课题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1、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2、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教学难点水资源的现状即解决对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安排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流程与知识点师生双边活动及设计意图个性化修改导入:播放《小水滴》动画。
学生观看后,师问题引导。
学生描述动画所展示的内容。
引出本课主要探讨水资源。
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身边没有了它,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水,能活几天?通过引导,让学生感知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过渡: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星球,我们应该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
提问:你知道全球有多少水资源?它主要储存在哪里?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人们使用的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承转:地球上的水资源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国家的状况设疑:师: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除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发又如何呢?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有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缺水状况在全国普遍存在。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
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与P78图3.19,通过读图指导,引导学生感知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呈现出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更严重。
(2)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展示《我国主要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图》,通过读图比较,引导学生感知我国各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水污染严重:展示我国水污染材料、图片(4)浪费水现象:小结: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自然原因——水资源的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中国的水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二)能力调练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
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新观念,使惜水节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美德。
2、教学中指明:丰富的水能开发,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秀丽的山川锦上添花,而清洁的水源,又在默默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由此让学生联想到美无处不在、无处没有。
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为美化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二、学法指导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旧带新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导学生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疑点
“水可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观念正确吗?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此基础—亡出示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淡水资源的必要,树立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板书】
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从对比中认识水的重要性
拿粮食和水比,哪一个与人体的关系最密切?
粮食固然重要,但水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体的70%都是水。
人们常用3个“5”来做比方,人可以5个星期不吃东西,却不能5天不进上点水,也不能5分钟不吸空气。
从而说明,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板书】2.用课本中的数据,说明水的用途、用量。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用水量与日俱增。
【讨论】请学生们说出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但是水资源储存在哪里,又有哪些形式呢?
【板书】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
【投影】“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请大家思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找一名学生利用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给其他同学讲解。
【教师小结】海洋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然后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然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再回到海洋里,这就形成了地球水的循环。
【指导】请学生继续看“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思考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难,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什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洋里,约占96%,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淡水。
【讲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的水量最多,它们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但目前能够利用的还很少。
【提问】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板书: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提问1我国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量的情况如何?相应的水资源状况怎样,由此分析淡水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贫乏,由此可以看出,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板书】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丰富冬春不足
【板书】三、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短缺的问题,那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它,请同学们讨论。
【小结】除了水资源时空分布及人口原因外,我国的水体污染和水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我们作为学生应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争做节水的模范。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板书】有效途径保护水资源,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
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过渡】水能是指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我国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状况如何吗?
【板书】四、水能资源及其分布
【投影】“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比例表”,让学生说出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前三位的是哪些地区?
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呢?。
出示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学生看图说出这些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水系。
长江、雅鲁藏布江、黄河、珠江等水系。
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地形的特征分析为什么这些水系的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结论: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分界线,落差较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
【指导】虽然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利用率仅为10%左右,因而发展潜力很大,我国也正在积极地开发这些水能资源,在这些河流的中上游建设了许多水电站。
同学们渎课本中“我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找出葛洲坝、龙羊峡等水电站。
我国目前正在长江建设着的规模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什么呢?
学生答:三峡工程。
【教师讲解l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对改变我国部分地区能源供应的状况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课堂总结】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还没有开发利用。
今后要大力发展水电建设事业,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试举例说明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八、板书设计
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从对比中认识水的重要性
2.用课中的数据说明水的用途、用量
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
1.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丰富冬春不足
三、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有效途径保护水资源,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
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四、水能资源及其分布
1.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状况
从地区来说:西南、西北、中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从河流来说:长江、雅鲁藏布江、黄河、珠江等流域水能资源丰富 3.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状况利用率低(仅为10%左右),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