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宣贯
- 格式:ppt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30
TSG21-2016年固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完整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是___于2015年发布的监管文件。
该规程是基于七个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和逻辑关系的理顺,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安全要求,形成关于固定式压力的综合规范。
修订说明包括整理___近年来的文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完善各方面的技术要求,统一分类方法,并按照各环节进行描述并明确相应的主体责任。
第一章总则包括了规程的目的、适用范围、定义、术语和缩写等内容。
第二章材料分为材料通用要求、金属材料技术要求和非金属材料技术要求。
其中,金属材料技术要求包括了安全系数、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要求,而非金属材料技术要求则包括了石墨、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安全要求。
第三章设计包括了设计通用要求、金属压力设计要求和非金属压力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中明确了介质特性、产品结构、试验方法的限定要求,并引用相应标准。
第四章制造则包括了制造通用要求和各种压力的制造要求。
制造要求中明确了各种压力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和检测要求。
总之,该规程对固定式压力的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技术规范,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2 金属压力制造要求金属压力制造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制造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确保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规定。
4.3 非金属压力制造要求非金属压力制造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制造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确保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规定。
5 安装、改造与修理5.1 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固定式压力的安装、改造和修理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并应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和登记。
5.2 改造与重大修理对固定式压力进行改造或重大修理时,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并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
浅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贯彻执行中的几个问题《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是我国压力容器最新版本的监察规程,是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对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监检、使用及定期检验的又一重大技术规程。
自2016年10月1日执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文章对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老版《固容规》的不同进行了分类疏理,对贯彻执行新《固容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标签:《固容规》;TSG21-2006;制造;检验;监检;问题;不同点1 总则1.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固容规》)的属性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固容规》的代号:TSG21-2016;《固容规》代替了原来的TSGR0004-2009等7部规范;《固容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颁布,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1.2 制定《固容规》的基本原则理顺法规与标准的关系,整合、凝练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基本安全要求,将一些详细的技术内容放到相关的产品标准中去规定。
1.3 适用范围(1)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2)容积≥0.03m3且内直径≥150mm;(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4)在特种设备目录中。
1.4 压力容器范围的界定包括压力容器本体、安全附件及仪表。
“仪表”为新增加的,指直接连接在压力容器上的仪表。
明确了压力容器本体中。
主要受压元件范围:包括筒节(含变径段)、球壳板、非圆形容器的壳板、封头、平盖、膨胀节、设备法兰,热交换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含M36)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 接管和管法兰。
2 材料与旧《固容规》相比较,新版《固容规》本部分主要有4点变化,其目的是加强是材料的真实性管理,严格控制境外牌号材料的使用,提高了使用门槛。
(1)材料的可追溯性,加强了对材料的真实性的管理:增加了材料质量证明书需印制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标识(例如二维码或者条码)的要求,防止材料的质量管理及真实性认可。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 总则1.1目的为了保障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使用,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1.2 固定式压力容器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使用的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注1-1)。
注1-1:对于为了某一特定用途、仅在装置或者场区内部搬动、使用的压力容器,以及可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等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进行监督管理;过程装置中作为工艺设备的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余热锅炉依据本规程进行监督管理。
1.3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所定义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压力容器:(1)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注1-2);(2)容积大于或者等于0.03m3并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注1-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注1-4)。
注1-2: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压力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注1-3: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圆整。
一般需要扣除永久连接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注1-4: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果气相空间的容积大于或者等于0.03m3时,也属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4 适用范围的特殊规定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参照本规程第7章“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实施本条范围内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1.4.1 只需要满足本规程总则、材料、设计、制造要求的压力容器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以下压力容器,只需要满足本规程第1章至第4章的规定:(1)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过程装置中冷箱内的压力容器;(2)盛装第二组介质(注1-5)的无壳体的套管热交换器;(3)超高压管式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