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1、辨识时机1)新开工项目应即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2)已开工项目每半年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3)项目部每半年对各自的办公生活场所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2、风险评价的要求1)符合实际情况,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2)确定一般风险及重大风险;3)辨识风险采取消除、降低、控制的措施。
3、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LEC评价法,评价公式:D=LEC第一、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为L,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赋予不同LEC评价法是主观经验的判断,应当在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修正,以确保危险源能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
各级危险源辨识评价组根据各自辨识的危险源,分别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危险源清单,按照LEC方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
4、实施评价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1)采用LEC评价法,D>160分;2)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3)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建立“危险源清单”1)主控部门建立公司办公区的“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 )"和“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2)。
每年12月底,各相关部门将“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2)报主控部门。
2)分公司、工程处、厂建立分公司、工程处、厂生活办公区的“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和“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2)每年12月上旬收集所属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1),并对分公司、工程处、厂生活办公区及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2)进行汇总,每年12月底将汇总的“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1)报主控部门。
3)项目部建立在建工程“OHS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附录1)"和“重大危险源清单”(附录2),并及时报送公司安全管理部。
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1术语和定义1.1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由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
1.2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依此划定,公司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分为:三酸车间、酒精库。
1.3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辨识依据本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辨识依据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均为达到临界量。
3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3.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介绍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均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物质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XXX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风险评价表
承办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附件2
1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1)、危险物质
(1)瓦斯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底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处的瓦斯易积聚,作为重大危险源。
(2)煤与瓦斯突出;
(3)采掘工作面与各运输转载点煤尘;
(4)顺槽、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层;
(5)水;
(6)一氧化碳;
(7)炸药、雷管;
2)顶板
(1)掘进巷道经过松软的煤(岩)层、流沙层、地质破碎带和遇复合顶板;
(2)三岔门、四岔门施工;
(3)采煤工作面遇顶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老巷、过煤柱、过陷落柱或冒顶、托伪顶、复合顶板开采、初采初放及撤面搬家等;
(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开采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孤岛工作面);
(5)沿采空掘进施工;
(6)采煤工作面旋顶
3)设备设施: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采掘生产系统等。
4)场所: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火药库等。
5)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
**********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对**********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天威硅业的生产实际,重大危险源为液氯储存区、氯硅烷储存区及化学品库三个单元。
对本公司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氯、氯硅烷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氯储存区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重大危险源定义及临界量,本单元内只有两种危险化学品,且存量大于临界量,故构成重大危险源。
辨识结果:液氯储存区和氯硅烷储存区均构成重大危险源,但两处边缘距离小于500米,故构成一个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1)、分级原则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表3 校正系数α取值表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例:某氮肥厂拥有2台100m液氨储罐、1台5000 m煤气柜,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有常住人口100人;合成氨单元R值=2.0(α){1.5(β1) ×2(台)×100m3×0.85(充装系数)×0.612(t/ m3密度)/10 t(临界量)+ 1.5(β2) ×1(台)×5000m3×0.85(充装系数)×0.893(kg/m3密度) /20 t(临界量)}=31.78 属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附件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盖章)注:如纸面不敷,可另增页。
主要安全监测监控措施安全评价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及应急管理情况表填表说明: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由重大危险源填报单位填写。
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存在两个以上重大危险源时,应分别填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2.填报单位为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行所在的产业活动单位或法人单位。
3.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为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
当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了改建或扩建,也应填写改建或扩建后的投用时间。
4.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中应写明是否含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危险化工工艺。
5.工业(化工)园区为重大危险源所在的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或主导产业包含化工(包括危险化学品仓储)的开发区。
6.重大危险源距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情况,应填写重大危险源四周最近的重点防护目标(标明方位)及最近距离。
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为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装置、设施的边缘到周边重点防护目标边缘的最近距离。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1 术语和定义
1.1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1.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 辨识依据
1/ 6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相关规定进行辨识。
2.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数量。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物质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1+……+q n/Q n ≥1
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1,……Q 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
存区的临界量,t
2/ 6
2.2 《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重大危险源:
①蒸气锅炉额定蒸气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②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2、输送压缩空气、烟尘的工业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条件为:
①输送GB 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的管道;
②输送GB 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 50160及GB 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③输送其它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3 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
3/ 6
[2004]56号)的相关规定,对公司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作业场所、设备、生产装置等进行辨识。
3.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辨识结果显示:公司无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单元。
4/ 6
3.2 生产设备及装置重大危险源辨识
公司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所述的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各类管道。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辨识表(例)
5/ 6
辨识结果显示:公司无存在达到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条件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锅炉等装置。
4 辨识结论
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元:没有构成重大危险源;公司生产设备和装置:没有构成重大危险源。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