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预习·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自主预习1. 表示出质量(m )、气体体积(V )及微粒数(N)与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用来表示 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 物理量。
单位 符号: 表达式:【归纳·核心知识】一、物质的量浓度c (B)=n (B)V判断:(1)1L 食盐水中溶有1mol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2)将58.5gNaCl 完全溶解于1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3)从1L2mol ·L —1稀硫酸中取出0.5L,这0.5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 ( )计算:1.将2molNaOH 溶于水配成200ml 溶液,则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2.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的H 2SO 4溶液500ml ,含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 .将23.4gNaCl 溶于水中配制成250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4. 配制500mL0.1mol/L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是________【归纳整理】a .概念中的体积是指 体积,而不 是 的体积。
常用单位为升。
b .溶质的量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而不是质量。
c.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时,其浓度不变。
【知识拓展】1. 0.5L 2mol/L K 2SO 4溶液中,含有K +的物质的量为 ,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含有SO 42-的物质的量为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 0.1mol/L Al 2(SO 4)3溶液中Al 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指出 C + O 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宏观(质量)微观(粒子数)C+O2=CO2 12g 32g 44g1 11〖讲述〗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 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 1 个C原子和1 个氧分子反应,〖过渡〗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 (SI) 的 7 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 (L)米( m)时间t秒( s)质量m千克( kg )温度T开尔文( K)发光强度I ( Iv )坎德拉( cd)电流I安培( A)物质的量n摩尔( mol )〖强调〗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是一个专有名词。
2、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 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能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就很容易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
但是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取用溶液时,人们会感到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其称量质量更方便,因此,在实验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
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度量溶液浓度的单位,即物质的量浓度。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初步了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板书]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浓度[过渡]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它是如何表示的?[学生活动]主动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其表示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提问]请说出20%NaCl溶液的含义?如何从100g 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表示在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其余的80%是水。
要从100g 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需要先算出100g20%NaC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NaCl,然后在根据比例进行计算和称量。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1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所需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讨论]如何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分析]配制溶液:先称取20 g NaCl放入烧杯中,再加入80 g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先算出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然后换算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的质量,最后用托盘天平称出相应质量的溶液。
推进新课显然上述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
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