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现代交换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2.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转换设备。

3.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控制系统这几部分组成。

4.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 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DC2 两级组成。

5.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6.S1240交换机由数字交换网(DSN)和终端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组成。

7.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大致可分为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和基于容量分担的分布控制方式三种。

8.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9.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10.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秒抽样8000次,每个抽样值编码为8比特,每一路PCM话音的传输速率是64kb/s 。11.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不同时隙容的交换。

12.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同一条复用线(母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的交换。

12.13. T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14.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7的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0,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 20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7号单元的容是 20。控制存储器的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15.空间(S)接线器的作用是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或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容的交换)。

16.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 n×n的电子接点矩阵和控制存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17.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贮器SM、控制存贮器CM,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18.T接线器的话音存贮器SM用来存贮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 8位,控制存贮器CM用来存贮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容是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i和j的关系应满足 2i≥j 。

19.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复用线和8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256。则该S接线器的控制存贮器有8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 256 个。

20.设S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1的时隙46的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1的46号单元的容置为 2 。

21.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 4 个 256×256的T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512×512的T接线器。

22.设某个中继群的完成话务量为5,每条中继线的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则该中继群的平均同时占用数为

5 ,该中继群的各中继线在一小时时间中占用时间的总和为 5 小时,该中继群在120秒的平均占用次数

为 5 次。

23.用户模块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口电路,完成用户话务的集中和扩散,并且完成呼叫处理

的低层控制功能。

24.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

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25.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是:实时性强,具有并发性,适应性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高。

26.通路选择的任务是根据已定的入端和出端在交换网络上的位置,在交换网络中选择一条空闲的通路。27.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

28.移动交换子系统(MSS)由移动关口局(G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户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

29.HLR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某个归属位置寄存器注册登记。在HLR

中主要存储两类信息: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有关用户目前所处位置(当前所在的MSC、VLR地址)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

30.A接口是BSC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信令接口。该信令接口采用№7信令(或MTP+SCCP)作为消息传送协议。

31.C接口是MSC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MSC通过该接口向HLR查询被叫移动台的选路信息,以便确定接续路由,并在呼叫结束时向HLR发送计费信息。该接口采用 MAP 信令规程。

32.E接口是不同的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该接口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用来传送控制两个MSC之间话路接续的局间信令,该信令采用7号信令系统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或用户部分TUP的信令规程;一是用来传送移动台越局频道转换的有关信息,该信息的传送采用 MAP的信令规程。

33.Um接口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业务信道(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数据信息。控制信道(CCH)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34.Um接口中的公共控制信道包括寻呼信道、随机接入信道、允许接入信道三种。寻呼信道(PCH)用于寻呼移动台,随机接入信道(RACH)是点对点上行信道,用于移动台向系统申请专用控制信道,允许接入信道(AGCH)是点对点下行信道,用于向移动台发送系统分配给该移动台的专用信道号并通知移动台允许接入。35.当移动用户为被叫时始发MSC要向被叫用户归属的HLR查询用户的当前位置,再由被叫用户归属的HLR 向被叫当前所在的VLR要求为该次呼叫分配漫游,始发MSC通过漫游来选择路由

36.在GSM网络中,通过增加了gsmSSF(业务交换功能)、gsmSRF(专用资源功能)、gsmSCF(业务控制功能)实现移动智能网。

37.由于在移动智能网中用户数据由HLR集中管理,所有的MSC都具有SSP功能,在移动智能网中的智能业务可根据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签约数据CSI来触发,从而在移动智能网中开发及使用智能业务十分方便。对于始发呼叫MO,在发生呼叫建立请求时,MSC/SSF由VLR获得O-CSI,触发DP2,

MSC/SSF将呼叫悬置,向SCP报告发现的智能业务;对于终结呼叫MT,当发生来话请求时,GMSC/SSP由HLR 得到用户的 T-CSI,触发DP12,GMSC/SSP将呼叫处理悬置,向SCP报告发现的智能业务。

38.数据通信的特点是突发性很强,对差错敏感,对时延不敏感。由于数据通信的这些特点,数据通信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39.在ISDN网络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采用No.7信令系统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40.ISUP消息是在消息信令单元MSU中的 SIF字段中传送的。ISUP消息由路由标记、电路识别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长度参数,必备可变长度参数和任选参数组成。

41.ISUP消息中的路由标记由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源信令点编码(OPC)和链路选择码(SLS)组成。路由标记的作用是供MTP的第三级选择信令路由和信令链路。电路识别码(CIC)用来识别与该消息有关的呼叫所使用的中继电路。

42.分组交换有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无连接)这两种方式。

43.在ATM元是信息传输、复用和交换的基本单位。每个信元的长度是 53个字节,其头(Header)的长度是 5个字节,信息域的长度是48 。信头中包含传送这个信元所需的的控制信息。信息段中包含用户需传送的信息容。

44.ATM中的虚电路可分为半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半永久虚电路是由网络管理人员在网络管理中心控制完成的准静态连接,交换虚电路是由网络用户通过信令控制改变的动态连接。

45.在ATM信元的信头中主要包含一般流量控制域GFC、虚通道标识符VPI 、虚信道标识符VCI、载荷类型指示PTI、信元丢弃优先级CLP和头错误检查HEC 。

46.X.25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网络层)。X.25物理层的功能是提供传送信息的物理通道。数据链路层执行复杂的流量控制和逐段的差错控制,保证每一个分组的正确传输。分组层(网络层)在用户与网络之间可建立多条逻辑信道,这样可以使一个用户同时和网上其他多个用户建立虚电路并进行通信。

47.在MPLS中,转发等价类FEC 是一系列具有某些共性的数据流的集合,这些数据在转发过程中被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48.MPLS网络由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标签边缘路由器(LER)组成。

49.分组交换有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无连接)这两种方式。

50.帧中继是一种新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将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在用户平面,帧中继将X.25网络的下三层协议进行简化,取消了网络节点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并将X.25网络第三层的虚电路复用和路由选择的功能交由第二层完成,从而获得节点的高速转发。

51.在ATM网络中,承载数据通信业务广泛使用的AAL协议是AAL5 。

52.在固网智能化改造后,在本地网中建立了用户数据中心、业务交换中心和智能业务中心。

53.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是设置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使网络实现对用户签约智能业务的自动识别和自动触发。

54.帧中继的帧格式中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主要用来标志同一通路上的不同的虚电路连接。

55.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暂时性数据、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局数据、和用户数据两大类。

56.№7信令网中的主要组成设备包括SP、STP、信令链路。

57.No.7信令系统的第二功能级中,规定了三种类型的信令单元: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

58.No.7信令网管理功能可分为信令业务管理、信令路由管理、信令链路管理三部分子功能。

59.No.7信令系统中,消息信号单元的SIF字段用来运载高层的信令消息,通过SIO中的SI字段来指明该消息所属的用户部分(业务种类)。

60. 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时钟中断、故障中断、I/O中断三种。

61. ATM信元的定界是通过信头中前4个字节与 HEC 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

62. 在NO.7信令系统的基本差错校正方法中,当发送端收到的BIB值与最后发出的FIB值不同时要求重发,这时发送端收到的BSN=5,则重发的第一个消息信令单元的FSN应为6 。

63. 在ATM的UNI接口上,一条传输通道最多可以包含 28 个虚通道VP,在一条VP中最多可以包含216条虚信道VC。

64. 在SP A发送给SP B的信令单元中的后向序号BSN的值为8,这表示SP A已正确接收到了SP B发送给SP A的序号小于或等于8的信令单元。

65. 局间中继采用PCM一次群传输,当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 2ms 才传送一次。

66. 设时间表有16行,8列,则该时间表,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8个,可提供的最大不同周期数有5个。

64.67.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部时隙为TS72,B-A方向部时隙按相差

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TS8。

68. 信令单元为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1—2 。

69.推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革命性技术的突破(微电子技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和IP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信业务即将成为电信网的主导业务量。

70.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

71.操作系统中定时管理程序的功能是为应用程序的各进程提供定时服务,定时服务可分划为相对定时和绝对定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在题后的括号。)

1. 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 B )

A. 10

B. 211

C. 351

D. 510

2.信令单元为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B )

A. 0 B 1--2 C. 3--63 D. 63以上

3. 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部时隙为TS72,B-A方向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B )

A、TS16

B、TS8

C、TS136

D、TS68

4. 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 C )

A、连续执行的

B、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C、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D、随机执行的

5. 设从A局(发端长活局)至E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为023*******,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的传送方式时,A局向C局发的是( B )

A、 023 B 、0232 C、 023234 D、023*******

6.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 C)才传送一次。

A 125us

B 256us

C 2ms

D 16ms

7. ATM元定界是依据(D)来完成的。

A 53个字节的信元计数

B 标志符

C 信头中HEC

D 信头前4个字节与HEC的关系

8.ISUP消息由路由标记、电路识别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必备可变长度参数部分和任选参数部分组成。其中,( A )用来供MTP的第三级选择信令路由和信令链路。

A.路由标记

B.电路识别码

C.消息类型编码

D.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9. ATM中用户端虚通道(VP)最多可达( B )条。

A、24

B、28

C、212

D、216

10. 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1. 我国国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C)位二进制数。

A.12 B.18 c.24 D.36

12.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C)中传送。

A.TS0 B.TS l6 C.话路时隙 D.以上均可

13. 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D)

A.迂回路由 B.高效直达路由

C.转接次数较多的迂回路由 D.基干路由

14. 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D)的线路信令。

A.话路9和话路26 B.话路10和活路26

C.话路9和活路25 D.话路10和活路25

15.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 STP C.网管中心 D.市话终端局

16.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四级功能由( C)完成。

A.固件 B.硬件 C.软件 D.硬件和软件

17. 在A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C)

A.VCI值变,VPI值变 B.VCI值变,VPI值不变

C.VCI值不变,VPI值变 D.VCI值不变,VPI值不变

18. 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A)

A.时分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B.时分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C.时分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人,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D.时分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

19. 信令点检测出MSU的比特数不是8的整数倍是在( B )完成的.

A.信令数据链路级 B.信令链路级

C.信令网功能 D.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20. 程控交换软件的设计、测试和维护过程中,SDL语言用于( A)阶段。

A.系统功能设计 B.具体编程

C. 系统测试 D.系统维护

21. ( C)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DSN)。

A.话音 B.信号音 C.铃流 D.DTMF信令

22. ATM局间VP(虚通道)最多可达( C)条。

A.24 B.28 C. 212 D.216

23. 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9列,则程序周期最多有( D )种。

A.16 B.9 C.3 D.5

24. 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 D )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A.用户线类别 B.呼出权限

C. D.设备码

25.ISUP消息由路由标记、电路识别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必备可变长度参数部分和任选参数部分组成。其中,( B )用来识别与该消息有关的呼叫所使用的电路。

A.路由标记

B.电路识别码

C.消息类型编码

D.必备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26. ISUP消息是在( C )

A.SCCP消息中传送 B.TCAP消息中传送

C.MSU的SIF中传送 D.在LSSU中传送

27.在ISUP消息中,( B )消息是交换局是在任一方向发送的消息,表明由于某种原因要求释放电路。

A.初始地址消息(IAM)

B.释放消息(REL)

C.释放完成消息(RLC)

D.地址全消息(ACM)

28. 在交换系统中,来话分析利用( C )作为索引来检索被叫用户数据。

A.用户线类别 B.呼出权限

C. D.设备码

29. 时分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话音存储器( A )

A.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B 顺序写入顺序读出

C.控制写入控制读出 D.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30.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一级的功能由( A )完成。

A.硬件 B.软件 C.固件 D.A、B、C都可以

31.在TUP信令与ISUP信令的配合中,不成功市话接续时的信令配合流程如下图所示,呼叫失败(释放)和呼叫故障时TUP中的UBM消息组中的消息与ISUP中释放消息中的原因参数的原因值或消息的转换如下表所示,当ISUP中释放消息中的原因参数的原因值为1时,汇接局应将其转换为( A )消息。

A,UNN

B.STB

C.LOS

D.ADI

32.GSM系统中不同的MSC之间采用的信令规程是( D )。

A. BSS管理应用部分BSS MAP

B. DTAP部分

C. Q.931

D.TUP(ISUP)和 MAP规程

33.当PSTN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入口GMSC向被叫MS所在的MSC发送的IAM消息中的被叫用户是( C )。

A. 被叫移动用户的ISDN

B. 被叫移动用户的识别码IMSI

C.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MSRN

D.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三、判断下列论述的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1.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错误。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2.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0的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3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 3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10号单元的容是35。控制存储器的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T接线器无论工作在输入控制方式还是工作在输出控制方式,其控制存储器都是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方式工作的。

4.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56的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3,计算机在建立这个交换时应将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56单元的容置为23。

错误。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56的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3,计算机在建立这个交换时应将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23单元的容置为56

5.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5的时隙56的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在建立呼叫时应将控制存储器CM2的56号单元的容置为5。

6.S接线器能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2的时隙56的容B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时隙34。错误,S接线器不能完成时隙交换。

7.S接线器无论采用输出控制方式还是输入控制方式都可实现广播发送,将一条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容同时输出到多条输出线。错误,S接线器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可实现广播发送,将一条输入线上某个时隙的容同时输出到多条输出线。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不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8.R参考点是非标准终端TE2与终端适配器TA之间的接口。当连接不同的TE2时,R参考点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

9.在D信道上,基本接口和基群接口的第2层和第3层协议完全一样。

10.在同一个虚通道连接VPI中的各个连接段的VPI的值不相同,但VCI的值相同。

11.11. 在采用中国1号信令时的长途呼叫中,由发端长途局完成计费,它必须向发端市话端局发送A2信号,以请求得到主叫用户类别信息和主叫用户。错误。发端长话局将向发端市话局发送A6的后向信号,以请求得到主叫用户类别和主叫。

12.在PCM30/32系统中,由于数字型线路信令通过TS16来传送,因此数字型线路信令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方

式。

错误。数字线路信令按照复帧结构在TS16分时传送30个话路的信令,一个子信道固定用来传送一个话路的信令,例如F1的TS16的前四位就固定来传送TS1的线路信令,所以数字线路信令是随路信令。

13.双音频机发出的DTMF信号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14. 信令点编码是全世界围统一的,利用24位的信令点编码可对世界上任一信令点寻址。错误。国际No.7信令网和各国的No.7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是各自独立的。

15. 在SP A发送给SP B的信令单元中的后向序号BSN的值为8,这表示SP A已正确接收到了SP B发送给SP A的序号小于或等于8的信令单元。

16.本地网是在一个城市围所有的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组合。错误。本地网是在同一个长途区

号围所有的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组合

17. 在T-S-T数字交换网络中,如果初级、次级T接线器采用相反控制方式,并且反向通路的部时隙号根

据正向通路的部时隙号进行反相法计算得到,则可以实现共用一套控制存贮器,这样既可以节约硬件成本,又能够提高系统可靠性。

18.在一次入局呼叫接续中,在被叫用户所在端局进行数字分析时确定被叫用户是否登记了呼叫转移业务并进行相应的接续处理。错误,在一次入局呼叫接续中,在被叫用户所在端局进行来话分析时确定被叫

用户是否登记了呼叫转移业务并进行相应的接续处理

19.由于各个交换局对交换机功能、容量、编号方案等要求不同,所以要为不同的交换局单独编写相应的程

序。错误,程序相同,对交换机功能、容量、编号方案等要求不同由不同的局数据来适应

20.呼叫处理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局数据进行修改。错误,呼叫处理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局数据只能查

询,不可以修改

21.数据驱动程序的主要优点是程序结构简单。错误,数据驱动程序的主要优点是在规发生改变时,控

制程序不变,只需修改数据

22.呼叫处理程序按照一定的逻辑对呼叫进行处理,对呼叫的处理结果与局数据、用户数据的容无关。错误,

呼叫处理程序在运行的不同阶段要查询局数据、用户数据的容,根据局数据、用户数据的容对呼叫进行处理

23.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控制存储器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错误,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话音存储器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24.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16行、8列,则程序周期最多有5种、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8个。

25.设从A局(发端长话局)至D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两次转接(B、C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为023*******,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传送方式时,A局向B局发的是023。错误,设从A局(发端长话局)至D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两次转接(B、C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为023*******,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传送方式时,A 局向B局发的是0232

26.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错误,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设备码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27.通常包括呼叫控制功能CCF和业务交换功能SSF,也可包括专用资源功能SRF的设备是SSP。

28.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在随路信令情况下,MFC信令在话路时隙中传送。

29.在A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 VPI值改变,VCI值也改变。错误。在ATM的VP(虚通道)交换时, VPI 值改变,VCI值不变

30.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部时隙为TS72,B-A方向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TS136 。错误。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128,A-B方向选取的部时隙为TS72,B-A方向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TS8

31.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错误,在程控交换机中处

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32.在下一代网络令网关SG完成7号信令系统中ISUP消息容的转换。错误,SG只进行PSTN/ISDN信令的底层转换,即将7号信令系统的应用部分的传送由从7号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MTP承载转换成由IP传送方式,并不改变其应用层消息

四.画图题

1.画出采用分级控制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结构图。

2.画出数字交换机中两用户通话时经过数字交换网络连接的简化示意图, 设A用户的话音占用HW l TS2, B用

户的话音占用HW3TS31。

3.画出模拟用户模块的基本组成框图并简要说明部分的功能。

4.画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组成框图并简要说明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基本功能。

5.画出7号信令系统的信令终端电路的结构框图。

6.画出处理器的微同步方式的原理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7.画出采用分级调度算法的进程调度的示意图。

8.画出比特型时间表的数据结构。

9.画出采用比特型时间表的调度程序流程图。

10.画出交换机中作业调度的一般流程图

11. 画出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流程图并简要说明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基本功能。

12.画出数字中继线路信号的扫描程序所用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流程图。

13.画出800业务信令发送顺序图。

14.画出帧中继的帧格式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15.画出ISUP一次成功的电路交换呼叫的信令传送流程图。

16.画出正常的市话呼叫接续时TUP至ISUP的信令配合图

17.画出ATM信元的结构。

18.画出AAL—5的CPCS—PDU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基本组成。

19. 画出与OSI模型对应的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20.画出消息信令单元的格式,简要说明各字段的作用。

21.画出不成功市话接续时TUP至ISUP的信令配合图

22.画出正常的市话呼叫接续时ISUP至TUP的信令配合

23.画出分局至分局遇被叫空闲的TUP信令程序(设被叫先挂机)。

24.出分局至分局遇被叫市忙的TUP信令程序。

25.画出No.7信令系统中用户部分的初始地址消息IAM的格式。

26.设A和B代表两个独立的数字变量,按照其值的组合,程序R1、R2、R3、R4将按规定执行,下表给出了初始规和变化后的规,画出数据驱动程序的流程图和与初始规发生变化后的规相对应的数据。

A B

待执行的规

初始规变化后的规

0 0 R2 R1

0 1 R2R2

0 2 R2R3

1 0 R1R2

1 1 R3R3

1 2 R4R4

27.画出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28.画出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协议栈结构图

29.简要说明相对时限原语的处理过程,假设某时刻系统的相对时限队列如下图所示,该时刻进程A执行相对时限原语,要求的定时时间为1000ms,试画出该相对时限原语执行后的相对时限队列(设系统每隔100ms 对相对时限队列进行一次处理),并说明经过1000ms时间后,定时管理程序要执行什么操作。

30.画出PSTN公网呼叫移动手机的信令过程。说明图中固网关口局发送给GMSC的IAI消息及GMSC发送给MSC-B的IAM消息中被叫用户地址的容。

31.画出仅涉及VLR和HLR的位置更新与删除的信令过程。当该信令过程成功后,用户原来所在位置的VLR、新进入位置的VLR及用户注册所在地的HLR中的数据有何变化。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DTMF信号的组成和特点。

2.什么是电路交换方式?简要说明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3.简要说明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4.简要说明本地网的含义。

5.什么是随路信令?什么是公共信道信令?

6.简要说明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处理机的几种控制结构。

7.简要说明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

8.数据驱动程序的流程图和变化前和变化后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列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规。

9.简要说明有限状态机FSM和有限消息机FMM的概念

10.简要说明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的基本组成。

11.简要说明程控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2. 简要说明交换机中处理机占用率的计算原理。

13.简要说明进程的概念

14.简要说明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

15.简要说明实施No.7信令系统时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划分

16..简要说明程控交换机中数字分析的一般步骤

17.简要说明在交换机中路由中继组织的一般结构。

18.简要说明智能网的基本概念

19.简要说明业务交换点SSP的基本功能。

20.简要说明业务控制点SCP的基本功能。

21.简要说明推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

22.在下图中,在LANA的路由器和LANB的路由器之间建立了一条虚电路,该虚电路在LANA的路由器与FRS3之间分配的DLCI=32,在FRS3与FRS2之间分配的DLCI=26,在FRS2与FRS4之间分配的DLCI=45,在FRS4与LANB的路由器之间分配的DLCI=31。请说明其交换过程

23.简要说明数据通信的特点,为什么电路交换方式不适合数据通信。

24.简要说明虚电路(面向连接)方式。

25.简要说明数据报(无连接)方式。

26.简要说明ISUP的功能

27.简要说明帧中继协议栈结构,帧中继在哪几个方面对X.25协议进行了简化?

28.简要说明X.25协议的层次结构及分组层的主要功能。

29.简要说明ATM信元中头错误检查HEC的作用。

30.简要说明ATM技术的基本特点。

31.简要说明AAL适配层的类别和功能

32.比较AAL-3/4和AAL-5的异同,目前在数据通信中一般采用哪一种AAL适配层协议?

33. 简要说明ATM连接的建立。

34.IP与ATM的结合有哪两种模型?

35。简要说明MPLS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6.简述ATM协议的层次结构。

37.简要说明固定网智能化改造的基本思想。

38.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主要特征。

39.简要说明模拟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40.简要说明国际信令网和我国国信令网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41.No.7信令系统提供哪两种差错校正方法?这两种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样的传输环境?

42.No.7信令系统第三级的信令消息处理包括哪几个子功能?简要说明这几个子功能的基本作用。43.No.7信令系统是如何完成信令单元的定界的?如何防止出现伪标志码?

44.说明在用户消息中怎样确定该消息与呼叫的关系。

45.简要说明减少双向同抢的两种防卫措施。怎样检测双向同抢的发生?在检测到双向同抢后怎样处理?46.简要说明用户模块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47.简述模拟用户电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48.简要说明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

49.什么是局数据,局数据中主要包括哪些容?

50.用户数据的主要容有哪些?用户数据的关键码有哪两个?

51.按照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交换系统中的程序可分为哪几个级别?说明各类程序的特点及驱动方式。52.简要说明ATM论坛对AAL业务的分类。

53.设任务调度的比特型时间表有24个存贮单元,每单元字长16位,基本执行周期T0=4ms,问其可以为多

少个任务施加调度?可实现多少种执行周期?

54.简要说明程控操作系统核心层的主要功能。

55.简要说明下图所示PSTN公网呼叫移动手机的信令过程。

56.简要说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工作过程。

57.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一般结构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 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 察其的液位高度H /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 动=H / 冲-H /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 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 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C 点全开时的流速: 393.0012.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c 全 (m/s ) 实验二:雷诺实验 1. 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和观察流态现象,列举层流和湍流临界雷诺准数的计算过程,并提供数据完整的原始数据表。 答:根据观察流态,层流临界状态时流量为90( l/h )

化工原理思考题汇总

实验五,填料塔 1.风机为什么要用旁通阀调节流量? 答:因为如果不用旁通阀,在启动风机后,风机一开动将使系统内气速突然上升可能碰坏空气转子流量计。所以要在风机启动后再通过关小旁通阀的方法调节空气流量。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吸收过程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 答:实验数据表明,相平衡常数m很小,液相阻力m/kx也很小,导致总阻力1/k y 基本上为气相阻力1/k y 所决定,或说为1/k y 所控制,称为气膜控制。 3. 在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 答:塔底的液封主要为了避免塔内气体介质的逸出,稳定塔内操作压力,保持液面高度。 填料吸收塔一波采用U形管或液封罐型液封装置。 液封装置是采用液封罐液面高度通过插入管维持设备系统内一定压力,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内或介质外泄。 U形管型液封装置是利用U形管内充满液体,依靠U形管的液封高度阻止设备系统内物料排放时不带出气体,并维持系统内一定压力。 4. 要提高氨水浓度(不改变进气浓度)有什么方法?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要提高氨水浓度,可以提高流量L,降低温度T a 吸收液浓度提高,气-液平衡关系不服从亨利定律,只能用公式 进行计算。 5. 溶剂量和气体量的多少对传质系数有什么影响?Y2如何变化(从推动力和阻力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气体量增大,操作线AB的斜率LS/GB随之减小,传质推动力亦随之减小,出口气体组成上升,吸收率减小。

实验六精馏塔 (a)在精馏操作过程中,回流温度发生波动,对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馏出物的纯度可能不高,降低塔的分离效率。 (b)在板式塔中,气体、液体在塔内流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操作现象? 答:4种:液泛,液沫夹带,漏液 网上答案:5种 a、沸点气相Δ=0 b、沸点液相Δ=1 c、气-液相 0<Δ<1 d、冷液Δ>1 e、过热蒸汽Δ<0 (c)如何判断精馏塔内的操作是否正常合理?如何判断塔内的操作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1)看显示的温度是否正常 2)塔顶温度上升至设定的80摄氏度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处于稳定状态(d) 是否精馏塔越高,产量越大? 答:否 (e)精馏塔加高能否得到无水酒精? 答:`不能, (f)结合本实验说明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进料组成和热状况、塔顶回流、全塔的物料平衡和稳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热性能,设备散热情况等 第二种答案:1.进料组份是否稳定2、塔釜加热器热源是否稳定键; 3、塔压控制是否稳定 (g)操作中加大回流比应如何进行?有何利弊? 答:加大回流比的措施,一是减少馏出液量,二是加大塔釜的加热速率和塔顶的冷凝速率. 加大回流比能提高塔顶馏出液组成xD,但能耗也随之增加。 (h)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塔顶采出率太大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时,要恢复正常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降低采出率,即减小采出量 答:降低采出率,即减少采出率. 降低回流比 (1)什么是全回流?特点? 在精馏操作中,若塔顶上升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则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全回流。全回流时的回流比R等于无穷大。此时塔顶产品为零,通常进料和塔底产品也为零,即既不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产品。显然全回流操作对实际生产是无意义的。但是全回流便于控制,因此在精馏塔的开工调试阶段及实验精馏塔中,常采用全回流操作。 (3)在精馏实验中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当出现回流现象的时候,就表示塔的操作已稳定。就可以测样液的折射率了。 (4)什么叫灵敏板?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正常操作的精馏塔当受到某一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回流比、进料组成发生波动等),全塔各板的组成发生变动,全塔的温度分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可能用测量温度的方法预示塔内组成尤其是塔顶馏出液的变化。 在一定总压下,塔顶温度是馏出液组成的直接反映。但在高纯度分离时,在塔顶(或塔底)相当高的一个塔段中温度变化极小,典型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样,当塔顶温度有了可觉察的变化,馏出液组成的波动早已超出允许的范围。以乙苯-苯乙烯在8KPa下减压

全国200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 本试题答案由华夏自考社区会员提供,不保证答案的完全准确,如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请联系我们纠正,不胜感激! 联系邮箱:hyywxbwh@https://www.doczj.com/doc/6b3419193.html,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 A、黑幕小说 B、言情小说 C、影射小说 D、讽刺小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A、创造社 B、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 是() A、沈从文 B、梁实秋 C、朱光潜 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实主义 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A、静女士 B、方罗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3.答案:p= 30.04kPa =0.296atm=3.06mH2O 该压力为表压 常见错误:答成绝压 5.答案:图和推算过程略Δp=(ρHg - ρH2O) g (R1+R2)=228.4kPa 7.已知n=121 d=0.02m u=9 m/s T=313K p = 248.7 × 103 Pa M=29 g/mol 答案:(1) ρ = pM/RT = 2.77 kg/m3 q m =q vρ= n 0.785d2 u ρ =0.942 kg/s (2) q v = n 0.785d2 u = 0.343 m3/s (2) V0/V =(T0p)/(Tp0) = 2.14 q v0 =2.14 q v = 0.734 m3/s 常见错误: (1)n没有计入 (2)p0按照98.7 × 103 pa计算 8. 已知d1=0.05m d2=0.068m q v=3.33×10-3 m3/s (1)q m1= q m2 =q vρ =6.09 kg/s (2) u1= q v1/(0.785d12) =1.70 m/s u2 = q v2/(0.785d22) =0.92 m/s (3) G1 = q m1/(0.785d12) =3105 kg/m2?s G2 = q m2/(0.785d22) =1679 kg/m2?s 常见错误:直径d算错 9. 图略 q v= 0.0167 m3/s d1= 0.2m d2= 0.1m u1= 0.532m/s u2= 2.127m/s (1)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7.02×103 Pa p A-p B=0.5gρH2O +(ρCCl4-ρH2O)gR R=0.343m (2)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2.13×103 Pa p A-p B= (ρCCl4-ρH2O)gR R=0.343m 所以R没有变化 12. 图略 取高位储槽液面为1-1液面,管路出口为2-2截面,以出口为基准水平面 已知q v= 0.00139 m3/s u1= 0 m/s u2 = 1.626 m/s p1= 0(表压) p2= 9.807×103 Pa(表压) 在1-1面和2-2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Δz = 4.37m 注意:答题时出口侧的选择: 为了便于统一,建议选择出口侧为2-2面,u2为管路中流体的流速,不为0,压力为出口容器的压力,不是管路内流体压力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u,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u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2010-04-15 21:59:10) 转载 分类:自学考试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自考 答案 历年真题 教育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陈子褒 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郁达夫 C.郭沫若 D.茅盾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1930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42年 4.论语派是( A ) A.散文流派 B.诗歌流派 C.小说流派 D.研究《论语》的学派 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 A.学衡派 B.战国策派 C.“自由人” D.“第三种人” 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 A.6篇 B.8篇 C.11篇 D.15篇 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 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 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恢复》 C.蒋光慈的《哀中国》 D.殷夫的《孩儿塔》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

化工原理第二版 第1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 *)/(P A *-P B *)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 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 5H 12 )和正己烷(C 6 H 14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 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C 5H 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 6H 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 5H 12 (A)和C 6 H 14 (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 1.3kPa 查得P A *=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