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各章主观题

组织行为学各章主观题

组织行为学各章主观题
组织行为学各章主观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组织

2、行为

3、组织行为学

4、多学科相交叉性

5、多层次相交切性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2、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4、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5、请用文字与函数关系式表达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并作间要说明?

6、说明组织中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7、简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1、案主例研究法

2、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

4、调查法

5、实验法

6、心理测验的信度

7、心理测验的效度

书:1、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科学的研究过程,其中四步骤研究过程是指哪四个步骤?六步骤循环系统是哪六个步骤?

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请说明案例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5、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分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6、何谓心理测验法的信度?保谓心理测验法的效度?

7、调查法一般分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8、实验法可分为哪几种?

9、进行因素分析提前作什么准备?

以某公司办公室主任观察,考核,评价和使用新来职员为实例进一步说明科学研究的系统过程?

第三章

1、感觉

2、知觉

3、社会知觉

4、自我知觉

5、价值观

6、态度

7、组织认同感

8、工作参与度9、个性10、气质11、个性12、性格

书:1、什么叫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哪些?2、简述知觉过程,并说明影响知觉的因素?

3、说明知觉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

4、什么是个性,个性本身具有什么性质?

5、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哪为些方面?

6、何谓价值观,它分为哪几类?何谓态度,有何特征?何谓对组织认同感与参与度,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7、何谓气质,气质分哪几类,各类的行学特征是什么?8、何谓能力,何谓性格,各自分哪些类?

9、联系实际说明个性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10、何谓控制方位论,它分哪几类,它在管理中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练习:1、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关系?2、X理论中如何阐述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3、与X理论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有哪些?

4、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在Y理论中如何体现?

5、Y理论中相关的领导相关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有哪些?

6、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方面?

7、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归因论的几种看法是什么?8、组织认同感对员工的影响是什么?

9、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是什么?10、简述个性质?11、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多血质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3、胆汁质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4、粘液质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5、

15、抑郁质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6、简述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试述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试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

1、创造性行为

2、群体结构

3、弹性的组织结构

书:1、何为创造行为,它具有哪些特点,可分为哪几种类型?2、联系实际说明开发创造性行为就具备哪些客观环境?

3、联系国际,国内,本地区,本单位和本人的实际,说明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培养和开发自己的创造性?一个善于创造的人应具备哪些客观特征?练习:1、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应如何进行?

2、本着开发创造行为这一目的,我们如何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3、创造性行为的发挥需要具备的重要社环境有哪些?

4、如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第五章

1、事业生涯

2、事业生涯设计

3、事业生涯开发

4、事业生涯管理

5、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

6、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书:1、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什么原则?2、联系实际说明研究事业生涯的意义与作用?

3、事业生涯管理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事业生涯具有哪些特点?

6、组织对职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7、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是哪些方面?

8、说明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方法?

9、事业生涯变动的方向与发展阶段?10、做好事业生涯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练习;1、事业生涯概念的四点说明是什么?

2、简述霍兰德决定着人们从事职业种类的六种基本的个性定向。

3、对组织的了解涉及到哪些方面?

4、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民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第六章

1、群体

2、正式群体

3、非正式群体

4、群体凝聚力

5、群体规范

书:1、什么是群体,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析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3、分析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4、什么是群体规范,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5、角色有哪些主要特性,如何处理角色冲突?

6、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分析群体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练习1、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2、群体外部环境条件是什么?

3、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是什么?试述群体规范的形成及其方式?

第七章

1、群体促进效应

2、社会惰化效应

3、协同效应

4、群体压力

5、从众行为

6、沟通

7、群体转移书:1、导致社会惰化的原因?2、分析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3、描述沟通过程

4、小道消息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它的作用如何?怎样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

5、分析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6、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它?

7、怎样提高自己的倾听技能?

8、比较分析四种群体决策方式的有

效性及适用条件?练习:1、简述群体思维的现象的几种表现?2、命名小组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对群体思维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使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4、简述德尔菲技术的步骤及其不足之处?

画出沟通过程的模型,并作出说明?

第八章

1、人际关系

2、竞争

3、合作

书:1、人际关系的含义用其作用?2、为什么说个人因素和效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两个重要因素?

3、怎样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练习:1、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论点?3、参测量法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2、我们可以把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分为哪三类?4、用关系分析法分析人际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

试述合作与竞争的形成过程?

第九章

1、群体互动

2、冲突书:1、分析影响群体间协作的主要因素?2、管理群体间互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冲突,冲突有哪些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4、冲突的过程模型中有哪些要素?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某一冲突是怎样经历其阶段?

5、处理冲突的策略有哪些,如何在管理过程加以运用?练习:1、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主认知和个性化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竞争策略才有效?

4、怎样区分功能正常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

5、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合作策略?

6、回避策略适用于哪些问题?

7、在哪些条件下迁就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8、折衷策略适用于哪些情况?9、冲突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试述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十章

1、领导

2、领导者

3、正式领导

4、非正式领导

5、权力

6、威信

7、满意度

书:1、领导的特点是什么?领导有哪些主要功能?2、如何理解权力与威信的关系3、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有哪些?

4、试述领导权力的分配与运用?

5、分析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说明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练习1、领导的定义有哪几种?2、什么是领导者的作用及实现领导诸作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3、简述权力的性质及作用?

4、领导权的分配有哪些方式?

5、领导分配在领导活动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6、有效的授权对组织和领导的意义是什么?

7、委排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8、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

9、奖惩手段的运用有何作用?10、奖惩的原则及意义是什么?11、应从哪些方面衡量领导绩效?

试述正确运用领导的权力?

第十一章

1、领导素质

2、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模式

3、权变理论

4、领导者的工作作风

5、LPC量表

书:1、请解释领导素质,权变理论,领导作风论,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同期论?2、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3、分析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作用?

4、试论领导有效性的评价?练习:1、简述企业家能力的内容?

2、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3、为什么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

4、合理的专业结构应考虑什么问题?

5、领导行为方格论认为有哪五种领导行为类型?

6、简述集权型领导方式的主要特征?

7、简述集权型领导方式的产生的原因?

8、简述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特征?9、简述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特征?10、如何评价应用三种领导方式?

11、简述领导行为方式的选择?12、简述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试述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

第十二章

1、决策

2、目标

3、方案选择书:1、什么是决策?2、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怎样的程序?

3、如何理解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分析领导决策对客观依据?

5、分析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练习:1、决策有哪些特点?2、简述决策的程序?3、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4、法律对决策有哪些影响?

5、在方案评估过程敁,应注意哪些因素的作用?

6、可行性分析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7、选择最佳方案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7.2、通常用哪些解决办法来解决?8、实验实证的目的及实验实证阶段任务什么?9、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是什么?

10、简述决策科学化的特征?1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12、简述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13、对企业组织而言,他们战略决策可能从哪些战略中选择?14、可能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水平?

15、如何发挥外脑的作用?16、为什么说运用逆返意见有利于领导者提高决策水平?

第十三章:

1、动机

2、目标

3、激励书:1、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2、什么是动机结构?影响优势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3、产生动机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是什么?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能否动态地理解心理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为什么说激励是管理售货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6、人们行为的共现特征有哪些?2、动机的机能有哪些?3、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4、需要有哪些分类?

5、产生动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6、需要动机行为转化经过哪些阶段?

7、动力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有什么表现?

简述行为的基本过程?

第十四章

书:1、说明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不足?2、试述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

3、激励因素和保建因素主要区别何在?在管理中何者更为重要,为什么?双因素概括的内容是什么?

4、试述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C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的关系及其异同?

5、如何理解期望理论的动态性?它是怎样将绩效和奖酬挂钩?

6、怎样理解综合激励中的伤内在激励?它和任务完成激励有何区别?为什么它们都属于内激?

7、如何理解公平理论中的报酬与投入比率?8、如何理解“公平差别阈”

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过程型理论有何不同,它侧重研究什么问题?

练习:1、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具有什么特点?2、ERG理论包括哪三个基本观点?

3、奥德弗提出的关于需要关系的7个命题是什么?

4、在处理努力与绩效的关系时,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5、在处理工作绩效与报酬的关系时,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提高激励水平就要把相关公式中每一项提高,具体做法是什么?

7、用公式表示收支比率,对照并加以文字表述?8、对不公平感采取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9、列举运用强化的改造行为一般所具有的四种方式?10、运用强化手段改造行为应遵循什么原

则?

试述公平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十五章

书:1、什么是激励机制?为什么在研究激励机制之前先要熟悉激励过程模式?

2、什么是“7S”模型,它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职业生活质量,为什么说它的核心是参与管理?

4、日本自主管理活动的理性概括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宝钢五大激励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以综合激励理论为基础的?

6、如何理解“全方位激励法”中二元四重组合效应?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形象是什么?理想职工形象包括哪些内容?

8、简述海尔OEC模式?练习:1、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关于JK活动的理论思考是什么?

3、简述全方位激励的理论思考。

4、有关全员塑形法的理论思考是什么?

5、OEC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六章

1、组织结构

2、组织内部结构

3、管理制度

4、管理层次

书:1、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之间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2、传统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组织结构理论和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内容?

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4、如何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5、什么是直线职能制,它的利弊如何?

6、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什么矩阵式结构?它适用于什么情况?

8、如何理解虚拟结构?

9、试分析组织结构中有哪些重要因素会影响员工行为?10、组织行为科学化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1、如何达成组织运行中领导决策激励和控制等因素的有效性?

12、组织不仅具有物质性,还具有心理性同,那么如何做到组织心理的和谐化?

练习1、从对组织结构理论的论述我们可得到什么结论?2、组织目标设置应符合哪些特征?

3、衡量权责体系设置合理性指标有哪些?

4、组织结构功能优化的程度应从哪些方面衡量?

5、组织运行有效化括哪些内容?

6、领导行为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7、情景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8、衡量组织决策合理性的标准有哪些?第十七章

书:1、如何理解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什么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3、如何理解组织变革的压力和阻力?

4、试分析组织成长阶段理论?

5、什么是组织老化的标志佬,怎样对待组织老化的问题?

6、组织变革的内容和策略是什么? 5

7如何理解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8、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9、如何理解现代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差别?

10、我国大中型企业在组织发展方面会朋臬的思路?

练习:1、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特别是企业变革的特点是什么?2、在改革前的心理阶段,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有哪些?

3、改革后的行为转化阶段,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有哪些?

4、个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

试述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第十八章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具有哪些特征?

2、组织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基本功能,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4、、为什么说组织文化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5、、建立组织文化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就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且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

6、组织文化可以按哪些标准进行划分?

7、强文化与弱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别在哪里?

8、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型和堡垒型组织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9、试比较各国组织文化的特点?(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及东欧、中国)

练习?1、影响组织文化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组织文化的类型是什么?3、进行组织文化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联邦真优美摘自 https://www.doczj.com/doc/6b3267114.html,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资料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人的行为实 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作用的结果。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 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 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地实现组织目标。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

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边缘性: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其中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 投入开始,通过依次的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饮食文化 专业:历史学(师范类) 学生姓名:王蕾 学号:2011410779 班级:2011级历史2班

摘要:人类文明,源于饮食,文化史的基石是饮食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必须首先研究人类历史“第一前提”的饮食。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农业文明特色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发达、最精深的,当时所确立的以粮食为主,蔬菜次之,辅以一定量的肉类、鱼类的饮食结构,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极其有利于人体健康。 关键字:饮食文化餐制主食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史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在人们对吃的孜孜追求的几千年里,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也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 一、中国原始社会饮食文化的孕育 原始社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孕育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饮食已从生食时期进入到了熟食时代其中,火的发明使用是史前人类结束“饮血茹毛”自然饮食生活的重要标志。张光直先生认为,火的发明使用,是中国饮食史上五次突破中的第一个突破,它虽不是中国饮食史上独特的成就,但是火的使用让直立猿人可以熟食肉类食物,熟食的结果让直立猿人的牙齿和上下颚变小,脸型也跟着改变,相对的脑容量增加,人也变得比较聪明,所以可以说火的发明对于中国饮食史是一项重大的突破。火的利用加速使直立猿人进化成现代人”。 生产经济的发明,是中国饮食史上继火的发明使用之后的又一重大的突破。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对中国饮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南北方分别形成了以饭稻羹鱼、食粟餐肉为特色的饮食文化。 此外,陶器和酒的发明,盐、蜜糖、食油等调味品的开始使用,石磨盘与石磨棒、杵臼和研磨器等食物工具的出现,炊事设旃的逐步完善,烹饪技术的产生,等等,表明中国饮食的传统体系早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孕育了。 二、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形成时期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豆腐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大大丰富了饮食的内容,为植物蛋白的利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电大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17.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 18.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19.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20.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29.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 31.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最新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超星尔雅网课《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章节测试已完成 1 【单选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在明兹伯格管理角色划分类型中,以下何种角色为核心管理角色( ) ?A、头面人物 ?B、领导者 ?C、谈判者 ?D、混乱处理者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关于组织成立的条件,论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B、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组织成员有各自的目标 ?D、组织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边界 我的答案:C 4 【单选题】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的研究对象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社会

我的答案:D 5 【单选题】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沟通技能 我的答案:C 第二章章节测试已完成 1 【单选题】"经济人"假设认为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工作是为了满足其生理与安全需要,他们尽量逃避工作的,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听人指导,所追求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总是相矛盾的。因此认为相应的管理方法应该是( ) ?A、必须用强制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去工,用金钱和地位刺激他们 ?B、关心人、体贴人、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C、采用集体奖励、鼓励交流与沟通 ?D、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完成目标。以下不属于该理论相应管理方式的是( ) ?A、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B、激励以内在激励为主 ?C、职权命令,强制对方服从 ?D、决策权力分享,员工参与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在“H人假设”中,领导者根据下属不同偏好进行激励的管理方法(如:下属希望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 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中国旅游文化讲稿 第七章 饮食文化

第七章旅游饮食文化 学习任务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掌握饮食文化的特征;掌握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各地的特色风味;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渊源和酒礼,掌握酒的类型;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及茶艺、茶道,掌握中国茶的种类。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一) 饮食文化的含义 中国饮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双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一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 论——成长理论)。 17.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 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 就需要)。 17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 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 成绩( D )。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 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 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 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 影响 18.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 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 论)。 19.过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 论、公平理论)。 20.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 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 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 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 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 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 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 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 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 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 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 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 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 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 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 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 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 (升华的行为反应) 29.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 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 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 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 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 质群体)。 31.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 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 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 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 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 体属于(无序群体)。 34.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 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 是(强制)。 35.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 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 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妥协)。 36.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 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 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37.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 特性)。 38.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 是(利克特)。 39.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 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40.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 施密特)提出的。 41.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42.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 方式有(团队式)。 43.“途径——目标”理论是(豪 斯)提出的。 44.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团队建设与群体决策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团队及其特点,以及团队与群体的异同。掌握团队的三种主要类型。掌握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掌握采用团队形式的好处和团队组织的适用范围,掌握高即席团队的主要特征。掌握群体决策的性质。重点掌握群体决策的利弊,以及群体决策中的主要问题。掌握提高群体决策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团队的概念及其特点 2.团队与群体区别 3.团队的类型 4.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5.采用团队形式的好处 6.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7.团队组织的适用范围 8.群体决策的性质 9.群体决策的利弊 10.小集团意识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11.极端性转移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12.群体决策的有效性 ********************************************************* 第一节团队与群体 一、团队及其特点 二、团队与群体比较 三、团队的类型 四、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 一、团队及其特点 一、团队及其特点 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首先,团队成员之间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往往是处于复杂的互动之中。其次,一个团队内应具有执行不同职能的成员,从而

使这个团队成为跨职能的群体。最后,由于成员间在背景、训练、能力、所接近的资源方面的差异,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技能、知识、专长及信息的分配上是不平均的。 团队与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主要在于: (1)它可以使不同的职能并行进行,而不是顺序进行,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完成组织任务的时间; (2)它可以迅速地组合、重组和解散; (3)它可以由团队成员自我调节、相互约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并且削减组织中的某些中层管理职能。 ********************************************************* 二、团队与群体比较 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所有影响群体的因素都会影响团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团队的绩效还受其他类型的群体所不具有的因素的影响。团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与其他类型的群体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即团队追求的是大于个体成员绩效总和的绩效,而后者只是个体成员绩效的简单加总。 (2)互动性质不同。前者的各成员之间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互动配合,而后者的配合只是例行公事性的配合。 (3)责任不同。前者的责任既是具体化到每个成员身上的,又是团队共同的责任,而后者的责任是个体化的。 (4)技能不同。前者的各成员的技能是高度互补的,而后者是随机的。因此,仅仅把工作群体换一种称呼,改称团队,而不从深层次上对组织进行改造,并不能自动提高组织的绩效。 ********************************************************* 三、团队的类型 根据团队的存在目的,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组织中比较常见的团队类型有三种: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如图16-1所示。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与答案

组织行为学往届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 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B) 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 2. 《茶经》的作者是(A) 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 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 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 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 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 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 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 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 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 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 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 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 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 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 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 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

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 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 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 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 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 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 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黄茶与绿茶加工相比,多了一道什么过程,是区别于绿茶的重要标志。(B)A发酵B闷黄C杀青D干燥 19.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极品,君山银针冲泡有“三起三落”之称,产于(A) A湖南B江苏C江西D安徽 20. 黑茶的加工过程与黄茶大致相似,但其原料多采用粗老的茶叶,发酵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制成的茶叶色泽乌黑或呈褐色,故称之为黑。。主要品种有(ABCD) A云南普洱茶(黑茶中的名品)B广西的六堡茶C湖南黑毛茶D湖北老青茶和四川边茶 21.茶叶种类上属于再加工茶是(C) A红茶B青茶C花茶D绿茶 22.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属于(A) A萌芽阶段B现成阶段C盛行阶段D高度发展阶段 23.自<<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茶道盛行于(A)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4.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开始于(D) A唐朝末年B宋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末年 25.名山产名茶一说主要是因为茶树生长的条件需要(ABC)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模拟及答案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04)7、在执行任务时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5人 B、5—7人 C、7-9人 D、9-10人 (04)8、规定了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B )3 A、角色同一性 B、心理契约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04)13、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建设性的,二是( B )3 A、成功性的 B、失败性的 C、破坏性的 D、不确定性的 (04)18、决策活动的方式、方法,使决策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的是( D )3 A、决策的基本规则 B、决策的有效性 C、决策的目的性 D、决策的选择性 ( 10)9、根据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

聚力,是在( B )3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五阶段 ( 10)10、群体规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这是群体规范的( D )3 A、导向功能 B、动力功能 C、评价功能 D、标准功能 ( 10)11、有她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3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 04)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B )3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 04)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C )3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阿西 ( 10)5、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引导和限制

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使群体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 D )3 A、角色认同 B、角色期待 C、角色直觉 D、群体规范 ( 10)6、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B )3 A、社会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04)6、决定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利结构中位置的是( B )3 A、人事结构 B、职权结构 C、群体结构 D、奖惩结构 (04)7、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A )3 A、社会惰性 B、从众 C、社会促进效应 D、刻板印象 (04)8、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人或5人 B、5人或7人 C、7人或9人 D、9人或11人 (10)5、在员工—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C )3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个体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行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差异及管理 难点:1.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2.有关情绪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展示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一、首先利用案例引入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案例: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由案例引发的同学们的思考: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一、判断题(请在认为正确的判断后面填“T”,认为错误的判断后面填“F”)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著作是《本味篇》。() 2、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论是《黄帝内经》。() 3、皖菜向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功,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 4、清代将素菜分为三个派别,即寺院素食、宫府素食和民间素食。() 5、我国的面点及风味小吃可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广式、苏式两大流派。() 6、冷面、狗肉火锅、泡菜、生拌鲜鱼片等都是朝鲜族的传统菜肴。() 7、蒙古族“塞北三珍”是指冬早夏草炖雪鸡、人参果拌酥油大米饭、蘑菇炖羊肉。() 8、《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十分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原则,对后世 的饮食观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9、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人类真正进入了烹饪时代。() 10、浙菜的代表菜西湖醋鱼、宋嫂鱼羹、干炸响铃都诞生于南宋时期。() 11、八珍是周代宫廷名菜,对后代影响深远,成为烹饪中特定的名词。() 12、鲁菜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发展而成,济南由于海产品丰富,故以烹制海鲜而驰名。() 13、宁波菜入口香酥绵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14、杭州菜善烹淡水鱼虾,菜肴制作精细,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 15、清宫膳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高成就的标志。() 16、满族有养蜂采蜜的传统,较擅长制作蜜制品。() 17、“点心”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宋代。() 18、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民清真菜,对羊肉和鸭的制作有独特之处。() 19、我国素菜的大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20、宋代是我国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空前繁荣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一项的代码填在括号内) 1、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的菜系是()。 A、鲁菜 B、川菜 C、浙菜 D、粤菜 2、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的菜系是()。 A、湘菜 B、鄂菜 C、鲁菜 D、沪菜 3、经营素食的名店是()。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安徽工业大学MBA研究生考试试题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组织行为学班级2012级MBA 姓名学号 一、问答题(40分): 1、请你回顾一下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该组织采取了哪些激励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0分) 激励就是指管理者创设各种既能朝向组织目标又能满足职工合理需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条件,持续激发职工的动机,以调动职工行为积极性的过程。 2、试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否需要改进,如何改进?(20分)

二、案例分析题(任选2题,共60分,每题30分) (一)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思考题: 1、为什么张某能适应销售性工作,而李某则不能适应?这如何解释? 2、假如你是管理者,你如何解决李某辞职的问题? 3、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你如何评价该公司的人事经理? (二)在大城市医院(Metropolitan Hospital)中,压力管理巳实施2年多了。这项工程最初动力来自中层管理者由于感到压力,工作过度,遭受政策和程序上不可预料的变化而产生的广泛抱怨。高层行政管理者寻求外部组织发展咨询师的帮助处理这些问题,咨询师有着压力管理的技能和经验。 工程最初阶段是诊断在医院里体验到的压力的原因和结果。了解压力源被看作发展合适地处理压力计划所必须的前奏。咨询师制定了一个问卷来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是45名中层管理者。他们几乎对医院里所有方面负责。问卷的设计是以压力的概念模型为指导的。这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