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表

单位名称:地址:

负责人:联系电话:

场所类别:住宿场所□" 游泳场所口沐浴场所口美容美发场所□ 商场(超市)□

饭馆(餐厅)□ 体育场馆□"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口

音乐厅□ 候车(机、船)室口

卫生信誉度等级:A □ B □ C □ 未分级□

注:上述检查内容,如存在合理缺项应在备注中注明。被检查单位陪同人员签字:检查人员签字:

卫生监督协管检查表

供水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卫生监督协管现场检查记录(生活饮用水)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邮政编码: 供水人口数:万,日需水量: m3 设施基本结构:蓄水池口水箱口 水处理: (过滤口软化口矿化口消毒口其他口) 二、检查结果 1、制度、设施与记录 (1)卫生管理制度:有口无口(2)水质污染报告制度:有口无口(3)水质污染防范措施:有口无口(4)设施清洗、消毒和检验记录:有口无口 2、卫生管理人员数:,持有健康证人数:,卫生知识培训人数: 3、设施卫生安全 (1)设施投入使用前是否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了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水质监测: 是口否口(2)蓄水池周围10m 以内无污染源:有口无口(3)水箱周围2 m内有无污染管线及污染物:有口无口(4)室外蓄水池出入口应高于地面20—50cm;并设有防护设施:有口无口(5)饮用水箱或蓄水池是否专用:是口否口;入口有无上锁装置:有口无口(6)溢水管与泄水管是否与下水管直接连通:是口否口(7)涉水、消毒产品是否具有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是口否口(8)每年按规定对设施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是口否口(9)每年对水质进行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是口否口 陪同检查人签名:卫生监督协管员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此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备案,一份交被检查单位。

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卫生监督协管现场检查记录(学校卫生) 单位名称 负责人 地址 电话 教学班 学生数 男 女 寄宿生数男 女教职工 校医 保健教师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落实措施 班级晨检登记本:有□否□因病缺课登记本:有□否□病因追踪登记本:有□否□每月统计数据:有□否□传染病报告登记:有□否□电话、网络报告登记本:有□否□患传染病学生康复出院登记本:有□否□检验儿童预防接种证记录:有□否□发生传染病的教室、宿舍终末消毒记录本:有□否□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记录本: (学校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检查) 二、消毒产品使用情况 消毒产品名称 卫生许可批件:有□否□生产日期:有□否□保质期:有□否□ 三、学生宿舍卫生 生均面积≧3㎡:有□否□整洁:有□否□开窗通风:有□否□地面干净:有□否□无积水:有□否□四、健康教育 开设健康教育课:有□否□每学期出版预防传染病等卫生知识>3期:有□否□ 有固定的卫生知识宣传栏:有□否□有教师:有□否□教案:有□否□五、学校生活饮用水 (见生活饮用水现场检查记录) 陪同检查人员签字 卫生监督协管员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此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备案,一份交被检查单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表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表一 工程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 1 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2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4 钢管扣件租赁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安拆单位、使用单位、检 5 测单位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表五 工程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 1 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后的验收、检验检测制度的执行情况。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的执行情 3 况。 4 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相关使用情况。

脚手架、模架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表四 工程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 1 脚手架、模架系统搭设前的材料及基础验收情况。 2 脚手架、模架系统搭设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情况。 3 脚手架、模架系统搭设后的检查、验收情况。

4 混凝土浇筑工序、工艺的执行情况及现场安全检测的落实 情况。 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情况检查表三 工程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 1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拆除、深基坑支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情况。 2 需组织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家论证情况。

3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拆 除、深基坑支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 工方案的现场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表二 工程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 1 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持证情况。 2 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经验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7220—1998】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9663~9673、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与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monitoringforpublicplaces 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 4.1 选点原则 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4.1.3 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4.1.4 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4.1.5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湿、风速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4.1.6 公共卫生用品的采样点应选择在人群使用该物品时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 4.2 监测点数目 4.2.1 进行空气监测时应按照公共场所不同性质、规模大小、人群经常停留场所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监测点。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点数目参照第6章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 4.2.2 对公共卫生用品进行监测时,其监测卫生用品的数量以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5%计算。

景区检查表

附件2 宜昌市夷陵区旅游行业安全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景区部分) 企业名称:得分:考核项目检查内容分值评分标准评定办法得分 一 基础管理安全机构、人员和安全责 任制 7 按标准设有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或专职人员(1分);职责明确(1分);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或专题会,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并保存(1 分);景区管理、餐饮、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运行、动物饲养和训练、 设备管理等涉及现场风险控制的重点部门应配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 员(1分);建立安全责任制文本,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第一责 任人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人员安全职责(2.5分);严格落实 责任制,逐级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0.5分) 现场检查;查看相关材料 或信息;查看工作记录; 安全投入 3 安全投入费用范围和归口严格管理,并有记录文件(1分);使用金额应 能满足本单位安全的需(1分);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各类费用使用情况进 行协调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主管领导 (1分) 现场检查;查看相关材料 或信息;查看工作记录; 危险源管理 2 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0.5分);特种设备及其作业、 危险作业、重要活动、危险性较大的游乐活动等等风险较大的危险源,应 列为重点/重要危险源(0.5分);对重要危险源有控制措施(0.5分); 有危险源管理档案(0.5分); 现场检查;查看相关材料 或信息;查看工作记录; 法律法规 2 建立本单位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0.5分);清单内容应包括业 务工作涉及的服务安全、设备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交 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主要法规和其他要求(0.5分);学习和培训并有记 录(1分) 现场检查;查看相关材料 或信息;查看工作记录; 文件及记录 3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的规定、各部门内部规定(1分);相关重点设备和活 动作业现场的安全日常管理制度(1分);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或岗 位工作说明书等(1分); 现场检查;查看相关材料 或信息;查看工作记录; 1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目的: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促使公共 场所卫生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公共场所相关的卫生标准等。 监督对象: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7类28种公共场所;2、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规定的要监管的公共场所。 监督检查要点: 一、监督检查内容:1、卫生许可情况;2 、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培训情况;3 、卫生管理制度制定、落实情况; 4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情况; 5 、各种客用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使用情况; 6 、防蚊、蝇、蟑螂和防鼠等设施情况。 二、监督检查方法: 1、现场检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是否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否超范围经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2、抽查直接为顾客服务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是否经培训合格,抽查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卫生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 ⑴、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 检查,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 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⑵、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 岗工作,检查时应查其健康检查合格证明; ⑶、从业人员每两年复训一次。 3、查看卫生管理制度,询问相关人员,掌握其制度落实情况,随机抽查从业人员,了解是否按制度执行。 4、使用非一次性茶具、毛巾、床单、拖鞋等公用品的场所,查看茶具消毒设有的专用消毒间,检查其有关公共用品清洗消毒设施及操作情况: ⑴、消毒间外应贴有明显标志,内有卫生制度,布局合理,无杂物; ⑵、内设2只以上(一洗一清)水池,有明显标记,消毒柜、保洁柜能满足消毒、周转需要; ⑶、消毒剂的配备按比例配制,茶具清洗消毒后,存放在保洁柜内;拖鞋的消毒应设有专用容器,消毒液的配备按比例配制(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应达到1000mg/L的浓度),每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浸泡30 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⑷、毛巾、床单应严格按一客一用一消毒,在洗涤中要有消毒的程序。 5、检查使用的客用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是否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并进行索证;各客用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应有卫生许可批 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保质期等中文标示,使用 场所经营者应索取产品卫生许可批号、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6、检查场所防蚊、蝇、蟑螂和防鼠设施。没有使用空调的场所,应

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制度 体育场馆卫生 1、体育场馆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8-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复检和复训。 6、室(场)内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7、有空调的室内场馆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卫生间应有有效的独立机械排气装置。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 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检查表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 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7220—1998】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 9663~9673、GB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与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 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 4.1 选点原则 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4.1.3 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4.1.4 确定监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4.1.5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湿、风速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

公共卫生检测

欢迎阅读 篇一: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rulesofhealthmonitoringforpublicplaces (gb/t17220-1998) 1.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 2.名词、术语 3.2.5游泳馆、体育馆 表6游泳馆、体育馆 表7游泳池水样 游泳池水质项目分析按游泳池卫生标准规定进行。 3.2.6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 共交通等候室。 表8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 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3.2.7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按相应专业特点参照此规范要求进行采样。 4.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4.1.采样 4.1.1.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4.1.2.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4.1.3采样方法涂抹法:将无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管内10m1)后涂抹用品、用具,然后将拭子放入生理盐水管中,及时送检培养。操作时应避免人为污染。戳印法:将溶化并冷至50-5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已灭菌的特制戳印平皿内(使培养基平面比皿边缘高2- 3mm),每皿约10m1,待凝固后盖上皿盖(皿盖与培养基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翻转平皿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旅店业卫生标准旅店客房卫生标准值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判定标准 三、文化娱 乐场所卫生标准 四、理发店、美容院(店)卫生标准值 五、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六、体育馆卫生标准值

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值 八、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值 九、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值 十、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值 十一、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值 十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十三、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值 十四、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 十五、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 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江苏省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程序(试行)》(苏卫监督 〔2007〕50号)第四条、拟从事公共场所经营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有关材料,(六)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报告书; 四、检测机构资质: 取得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到当地卫生监督所备案,卫生监督所委托该 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检测工作,网上公示,并认可该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单位名称:注册地点:单位地址:检查时间:一、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表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符合 要求 责令 改正 行政处 罚 1 *安全机 构设置及 专(兼) 职管理人 员配备 ≥300从业人员≥2人专职或机构 《条例》 17、51 ≥50从业人员≥1人专职 ≤50从业人员≥1人兼职 2 *生产经 营单位负 责人履行 职责情况 主要 负责 人的 履行 职责 情况 有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 产法》17 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投入有计划和有效实施。 有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和参与检查的记录。 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能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有定期向职代会及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安 全生产情况,接受监督。 《条例》 14 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社 会保险事项。 《条例》5 3 *安全生产 检查情况 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条例》 13、18 按规定开展检查、反馈及整改,有检查记录台 帐。 《条例》 14、18 4 *安全教育 培训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条例》15 《条例》 19、51 《安全生 产法》22、 82.3 《安全生 产法》21、 82.3 主要负责人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专(兼)安全管理人员任职前应培训并考核合 格。 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 经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应告知从业人员其作业场所、岗位存在危险因 素及防范、应急措施,并有双方签名。 5 建没项目“三同 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 算。 《安全生 产法》24 6 安全生产奖惩制 度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条例》15 有奖惩执行情况记录。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 GB/T18204.1-18204.30-2000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3-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4-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5-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6-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7-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 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 GB/T 18204.9-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2-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4-2000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 GB/T 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 >>>> GB/T 18204.17-2000 公共场所气辐射热测定方法 >>>> GB/T 18204.18-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 GB/T 18204.19-2000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 GB/T 18204.20-2000 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5-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 GB/T 18204.26-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 GB/T 18204.27-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 GB/T 18204.28-2000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9-2000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 GB/T 18204.30-2000 海滨游泳水透明度测定方法

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表《(完整版)》

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企业名称:检查时间:年月日项目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检查结果整改建议备注一、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情况 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 建设项目安全审查1、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2、是否转让、冒用、买卖、出租、出借或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 3、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范围是否发生变化(企业名称、主要负责人、许可范围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经验收合格等),并按规定申请和实施了变更 4、取得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时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情况(对照评价报告) 1、是否取得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批准文书,并在有效期内 2、是否按规定申请变更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并取得了批准文书 3、是否未取得安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的批准文书擅自开始项目建设 4、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是否竣工验收后按规定申领或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 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审查提出的问题和隐患是否整改完成

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 是否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危险化 学品登登记证书是否包含生产的全部危险化学品 记生产品种、规模有重大变化和发现有新的危险特性时, 是否按规定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1、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 安全生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是否符合规定比 产管理例 机构(明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工作条件、人员待 确标准)遇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是否有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 产管理工作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是否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是否接受年度 企业负再培训;学历、专业经历等是否符合国家及省有关规 责人和定要求 安全生2、主要负责人是否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 产管理面负责,是否履行省政府令第 260 号规定的职责 人员3、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熟悉本单 位的安全生产情况,是否掌握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 管理的规定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情况 1、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 安全生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班组和 产责任岗位、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 制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一责”, 并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

卫生监督协管调查表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检查表 机构名称法定代表 地址联系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无□ (二)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 (三)对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培训有□无□ (四)疫情报告方式:网络直报□、报告卡□、□ (五)传染病防治:门诊日志有□无□登记齐全□不全□ 传染病疫情登记簿有□无□报告卡有□无□ (六)现场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并与疫情网络核对,发现:是否有瞒报、缓报、谎报有□无□ 二、消毒灭菌及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一)消毒管理制度和程序有□无□; (二)专(兼)职消毒人员有□无□; (三)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有□无□ (四)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记录有□无□ (五)对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是□否□; 三、医疗废物管理 (一)废物管理制度有□无□ (二)是否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有□无□ (三)相关法律及专业知识培训有□无□ (四)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 1、是否符合标准是□否□ 2、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中文标签)是□否□ 3、是否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是□否□ (五)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有无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有□无□ (六)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 (七)医疗废物登记资料有□无□若有, 登记容有无以下项目: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 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 (八)医疗废物是否与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混装是□否□ (九)医疗废物是否交废物处理中心处理是□否□ 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1、是否销毁是□否□ 2、有无再次使用是□否□ 3、感染性废物是否进行消毒处理是□否□ 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名(盖章):检查人员签名: 年月日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GB/T18204.1-18204.30-2000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3-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4-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5-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6-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7-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18204.9-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2-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4-2000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 GB/T 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 >>>> GB/T 18204.17-2000 公共场所气辐射热测定方法 >>>> GB/T 18204.18-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 GB/T 18204.19-2000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 GB/T 18204.20-2000 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5-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 GB/T 18204.26-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 GB/T 18204.27-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 GB/T 18204.28-2000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9-2000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 GB/T 18204.30-2000海滨游泳水透明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本标 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引用标准 GB 9663 ?9673—1996、GB 16153 —1996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 监测。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监测点的选择 4.1选点原则,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 正常活动。 ,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并距离墙壁0.5?1m 远,高度0.8?1.2m。 ,斜线布点或梅花布点的方法。 ,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4.2监测点数目,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点数目参照第6 章各类 公共场所监

测的要求。 ,其监测卫生用品的数量以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 数的5%计算。对各类卫生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超过10 件的单位,各类物品的采样数量应在1 件以上。 5.监测频率和样品要求 5.1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空气监测应该监测一天,每日上 午、下午和晚上各采样 次,或者在营业前,营业中和营业结束前各采样二次。每次采样应采平行样品。 5.2经常性卫生监测空气监测:只进行一次性监测或者在营 业高峰时间内监 测一次,每次采样应采平行样品。 5.3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监测三天,每 次监测必须采集平行样品。 6.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 6.1空气监测;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 交通等候 室空气监测 ,按照相应专业特点参照此规范要求进行采样监测。 6.2公共卫生用品的采样部位的要求 7.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 7.1每次监测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其内 容包括监测目的、计划安排、监测技术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记录填写以及工作责任感等,以确保工作质量。 7.2现场采样前,必须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熟悉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Rules of 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 (GB/T17220-1998) 1 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 2 名词、术语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包括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是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所进行的卫生监测,促使巩固提高。 3 空气质量监测 3.1 布点原则 3.1.1 布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 3.1.2 确定采样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 3.1.3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压、气温等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3.2 采样 3.2.1旅店业

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 3.2.2 文化娱乐场所 表2 影剧院、音乐厅、录相厅(室) 表3 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

3.2.3 公共浴室: 表4 更衣室 3.2.4 理发店、美发店: 表5 理发店、美发店 3.2.5 游泳馆、体育馆 表6 游泳馆、体育馆

表7 游泳池水样 游泳池水质项目分析按游泳池卫生标准规定进行。 3.2.6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表8 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 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3.2.7 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按相应专业特点参照此规范要求进行采样。 4 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4.1 采样 4.1.1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4.1.2 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 4.1.3 采样方法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档案

xx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档案单位名称(盖章): 建档时间:年月日 xx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编制

莒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档案目录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档案 1 档案目录。 2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基本信息表。 3 许可材料内容:(按年度排列以下许可材料) ⑴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⑵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⑶经营场所平面图(需标明面积、尺寸、场所用途、清洗、消毒等有关设备位置和卫生防护设施位置); ⑷卫生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认可书(限新建、改建、扩建餐饮单位); ⑸基础卫生设施情况; ⑹卫生管理体系或制度; ⑺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一览表(加盖体检、培训单位公章); ⑻法定代表人业主或负责人资格证明(董事会决议、章程、任命文件或身份证复印件); ⑼房屋所有权或租赁证明复印件; ⑽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公共用具消毒卫生检测报告书,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审查意见书; ⑾卫生监督机构卫生审查意见书; ⑿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申报的其他资料。(宾馆等公共场所如需要床上用品等外洗服务的,必须提供外洗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及消毒合格监测报告书) 4经营单位变更情况 5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以下材料按年度排列: ①现场检查笔录。 ②卫生监督意见书\及其他监督检查文书. ③公共场所量化分级评分表。 ④卫生监督处罚档案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基本信息表

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信息卡 2 浴 理发店美容店游艺厅(室)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博物馆美术馆 有() 集中式供水(其中:管道分质供水)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其他关闭 变更延续注销 六、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情况 级级 级级 级 报告单位:报告单位负责人: 报告人:报告日期:

集团公司六项较大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表

附件 生产安全六项较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表六项较大风险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内容 1节假日管理力量单薄的风险检查加强节假日管理制度 或方案的制度或方案制定 情况。 通过查阅剖析制度的方式: 检查是否制定了加强节假日管理制度或方案, 是否明确了严禁节假日安排高危作业的要求, 是否明确了风险施工作业升级管理要求, 是否明确了原来不需要审批的低风险或一般性作业也要由区域属地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的 要求。 检查加强节假日管理制度 或方案宣贯落实情况。 通过查看工作痕迹和人员访谈的方式: 检查节假日管理制度或方案是否全面宣贯,相关人员是否掌握节假日安全生产要求, 是否建立了节假日管理情况的考核机制,是否明确了对节假日管理情况检查考核的频次,是 否明确规定了奖惩事项,是否实施了检查、考核与奖惩。 1

六项较大风险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内容 检查节假日期间禁止高危作业要求的执行情况。从工作痕迹中或现场实际查看等方式: 检查节假日期间是否进行过、或正在进行高危作业,是否有过开停工或生产负荷的重大调整,是否安排过装置或设备的计划检修,大规模连续性危险施工作业在节假日是否停工; 对于必须开展的作业是否有风险升级管控措施。 检查除禁止项目之外作业项目的升级管理执行情况。通过对节假日已经实施或正在进行的风险施工作业管理情况进行剖析: 检查作业方案的制定、审批和报备情况,工作前安全分析或工艺安全分析情况,风险削减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检查节假日领导干部带班的执行情况。通过查阅剖析制度的方式: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通过查看工作痕迹的方式:检查企业是否设置了领导干部带班记录,是否真实记载在了领导干部带班期间的具体工作。 通过节日期间的实际查看和访谈: 检查带班领导干部是否在岗,是否有效履职。 2

如何做好公共场所现场卫生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

如何做好公共场所现场卫生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 公共场所现场卫生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和科学依据。公共场所现场采样是整体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空气样品采集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单位对实验室的检验工作有比较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但现场采样因现场情况复杂、仪器设备处于流动状态等因素,质量控制有较大难度。所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就要把质量保证体系贯穿到监测工作的每一步,尤其是现场监测。 1 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 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能否顺利、正确完成监测工作的首要保证之一,也是质量保证的力量源泉。因此,要抓好质量教育,必须坚持不懈,通过质量教育加强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严格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明确质量要求,充分调动人在质量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相应科室中形成一种人人讲质量,个个求质量的氛围。同时,鼓励技术人员通过函授、进修等各种途径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开展质量竟赛,实现自我管理,全面提高自己的监测和相关业务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卫生监测的质量。在采样过程中应保证双人操作,互为监督,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 2 采样过程中的管理控制 现场采样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样品采集进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做到了以下几点。 2.1规范布点监测前,应充分了解被监测单位情况,确认应布点数、监测項目、最佳监测时间等。以便于提前做好采样器械及物质的准备。如公共场所宾馆客房监测布点要求按房间数计算,房间数≤100的按5%~10%布点;>100的按1%~5%布点,但不得少于2个。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空气监测应该监测1d,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采样1次。监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具有集中空调系统的房间需做新风量等等。 2.2监测环境要客观反映现场污染物的浓度,必须对监测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对环境的要求中,提到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h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的要求。不然监测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2.3采样时间监测应遵循卫生监测规范的要求。如公共场所影剧院、浴池、游泳场所等的监测,都需要在营业高峰期间进行。这样监测结果才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