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随堂精练卷及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918.96 KB
- 文档页数:29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启示:现代化要遵循科学理论的指导。
说明: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者”的过程,它以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为基础,渗透于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
中国的现代化分为多个阶段,发展过程曲折而艰难。
19世纪,中国在外来侵略的刺激下开始了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时期是器物层的近代化阶段,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但由于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最终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告终;20世纪初,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是制度层和思想层的近代化阶段,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这一时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此时的中国没有为第一次现代化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封建专制意识仍然左右着中国。
在内忧外患面前,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屈指可数,但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序幕。
单元小卷(八)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江北部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
这一发展()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2.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他作物,如平江县“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3.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
材料表明该企业()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的C.创办初期重视引进技术D.在当时得到了外国扶植4.有人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
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材料意在()A.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反思B.对西学东渐进行肯定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的成功之道5.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6.在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7.1907年,张謇在崇明建成大生纱厂分厂,并向商部申请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另设纺厂”的特权。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5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名师点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②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③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2)表现: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耕”与“织”的分离。
(3)影响: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性质:(1)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2)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5.内容6.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试题演练】1.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学?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名师点睛】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特点:(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
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练) -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1.练高考1. (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6) —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 “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8能力。
首先我们5知道无湘不成军指的是湘军,湘军是由 曾国藩创立的.其次我们就是要知道这个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同治中兴的功臣之一。
更加确定了这个 人就是曾国藩,选择A 选项.C 选项是中央的代表,不是地方军队的创立者,排除.r ■选项不杲湘军的【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 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找到关键词。
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外交事务,同文馆是教育机构,不管理外交事务,因此排除 词就是现代化项目,外务部是《辛丑条约》之后出现的名词,是总理衙门演变而来,位于六 部之首,不再管理现代化项目。
因为材料所给的时间是晚晴,所以排除了军机处。
因此本题 选择A 选项。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3.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 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此人是( )A .曾国藩B .李鸿章 D .左宗棠A .总理衙门B .同文馆C .军机处D .外务部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B 选项。
另外一个关键“千磨百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2.(2019年安徽江南十校高三综合素质测试)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
这说明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可知,19世纪80年代洋务企业的发展已经面临困难,根据材料中“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可知,洋务企业的办理权限回到了政府手里,反映了洋务企业发展艰难,洋务企业封建的局限性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
A项,洋务企业不等同于中国近代企业,且政策不是决定近代企业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的为清政府,排除;C项,官员督办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
3.(2019年广西防城港高三模拟考试)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
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
专题10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一:从新思潮的萌发到维新思想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A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排除B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C项。
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排除。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
《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 项排除。
3.(2019年山东聊城高三阶段性检测)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
《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A.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B.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D.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答案】D【解析】“上谕”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为变法减少阻力,D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上传下达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而非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B不符合题意,排除;C自身说法正确,但不能解释为何这样排版,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测试A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种茶山地),置耕织为缓图。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C.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D.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2.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
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
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3.(2018·潮州模拟)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种变化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C.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4.(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
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5.(2018·雅安模拟)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
线索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纲要求] 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22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
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图示解史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02107140920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2021 ·广东汕头三模· 28)1895 年,清政府公开表态:“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
〞;1898 年又宣布了 ?中兴工艺给奖章程? ;1903— 1907 年间屡次宣布对办厂经商者的详尽奖励方法。
这反响了 ()A .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B .民族财富阶级的力量增加C.传统四民序次根本解体 D .清朝统治者近代意识加强【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文件史料型选择题〔精选〕【剖析】资料信息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说明清政府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认识到展动工商业的重要性,而工商业的睁开是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因此这些做法说明清政府近代意识逐渐加强,应选 D 项;资料可是论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这一做法并未表达中体西用思想,消除 A 项;资料论述的是清政府采用奖励展动工商业的举措,但是并没有提到这一举措的收效,也并没有提到民族财富阶级的睁开如何,消除 B 项;资料中可是提及政府重视商业睁开但并未提到商人地位因此而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看出四民序次的解体,且四民序次的解体是以士阶层的失位为标志的,资料主旨与此不符,消除 C 项。
【答案】 D2. (2021 ·福建三明二模· 29)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遗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教授法律知识,并在睁开法制教育和翻译外国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立出了“主权〞、“人民权益〞、“法院 "等中文法律词汇。
据此可知洋务派()A .打破了“中学为体〞的拘束B .阶级属性发生改变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 D .促使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文件史料型选择题〔精选〕【剖析】由资料得知,“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归国后,不仅成为了“法律人才〞,而且还在洋务学堂里“教授法律知识〞“睁开法律教育〞等,促使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选 D 项;洋务运动的举措没有打破“中学为体〞的拘束,不吻合史实,消除 A 项;他们依旧是地主阶级,没有改变阶级属性,消除 B 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保护清朝统治,消除 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