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模板及2020年备考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463.10 KB
- 文档页数:12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作者:叶奕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以2019年全国课标卷为例,提出了日常教学和备考的策略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考卷;历史;试题分析;备考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90一、引言历史全国高考试卷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形式,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研究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从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来看,试卷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如获取信息能力和读题解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试卷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对于历史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这不仅与国家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对于高考历史学科备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二、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析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看,总共有三套选择题型,其中包括说明类的题目共8道,推断类的题目共12道,因果类的题目共6道,目的类的题目共5道,反映类的题目共2道,表明类的题目共3道。
与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相比,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选项表述题目更简单,选项字数不超过16字。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的是设问类题目,比较典型的如“由……可以说明……”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背后隐藏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的是,文本材料类题目仍旧是选择题型的考查重点。
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第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的考查内容分别是先秦史、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晚清史、民国史、新民主革命史、新中国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
高考评析| 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文综历史试卷,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落实了《考试大纲》修订的精神。
命题正确处理实验版课标与2017年版课标的关系,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取得新突破。
试题加强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考查,力求“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对高中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性。
试题遵循近年来形成的命题风格与设计思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题情境和问题设计得以完善和改进。
依据高校的选才要求,试题扩大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延续了2018年调整试题难度的做法。
整体看,三套试题质量较高,符合201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和效度,发挥了服务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一、试卷结构201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如下:依据上表,从通史角度分析,整体上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与2018年相比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本持平,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考纲和教材的实际。
但将Ⅰ卷、Ⅱ卷、Ⅲ卷分开计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考查比重增减情况不一,这体现了命题对各部分内容考查的比重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从模块角度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体现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与2018年相比,政治史基本持平,经济史的内容略有降低,文化史的内容略有提升,三个模块的比重基本平衡。
第二、三套试卷第42(41)题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通过科学命题,突出体现家国情怀。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创设新情景新视角,结合制度与思想,充分考查考生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整体上试题延续了全国Ⅰ卷的风格,与2018年相比,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在稳定中包含有适度的创新,突出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6月8日,猿辅导高中历史教研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
具体来看,今年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1、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通过科学命题,突出体现家国情怀。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创设新情景新视角,结合制度与思想,充分考查考生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在试题中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考查考生对人文精神和素养。
整体上试题延续了全国Ⅰ卷的风格,与2018年相比,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在稳定中包含有适度的创新,突出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同时,试题还承担了引导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等。
2、凸现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
整体而言,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外文明、现代化历程和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重大制度、重大现象。
同时实现了跨模块,跨学科,整合不同能力和素养,整体考查考生综合人文素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水平。
如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题干材料分别以表格和文字展示数据变化,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在整体上延续了2018年的风格,试卷结构相对稳定,注重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等元素相结合,多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并突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人文精神与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大势。
同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侧重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发挥引导高中历史教学、助推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体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历年高考《考试大纲》公布后,处于备考期的高三师生往往更关注于考试范围及要求的变化。
而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颁布后,我们发现仅有的两处变化均位于《考试大纲》开篇的前两段,一是将考核依据的表述从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改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二是在考察目标的表述中增加了“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两处变化,突出的关键词是“思想道德”与“素质素养”(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精神素养),而在2019年全国2卷文综历史试题中,有多道题目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而设计的。
如26题通过程颢的一首诗来考查宋明理学,“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显然是对科学、人文素养的渗透;29题通过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材料,考查“爱国觉悟”;32题摒弃了以往针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这两个高频考点的考查,直接考查了古希腊“人文精神”,正确答案C选项的“人”大概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选择题字数最少的一项正确答案;42题以“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角度认识历史,更是鲜明地将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素养的考查相结合。
46题通过二战期间中国战区设立的材料,渗透“家国情怀”。
因此,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
2019新课标一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为了能够对过去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加以评定,发扬优势,吸取不足;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新学年的教学工作,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特对今年的新课标一卷文综历史学科进行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评1.“稳”——从选择题的出题所涉及的知识模块和命题顺序来说基本固定选择题的考察顺序仍然采用近几年的一贯模式(4+4+4),即四道中国古代史,四道近现代史和四道西方历史。
并且考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也是按照一贯复习中所强调的阶段划分的。
2.“变”——对高考中近几年未出现题的突然考察今年的选择题中有两道变化较大的习题,一道是33题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特性的考察;一道是35题突然抛弃了这么多年雷打不动的区域化和全球化,换成了新课标一卷多年几乎没有考察过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
非选择题42题的考察改变了以往结合历史事实的考察方法,侧重于考察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一个功能性较全面的新题型,该题型也是今年难度最大的。
3.“扩”——对历史内容的扩展考察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察。
如24题在商周王位继承中引入了“代”的概念,25题的汉代历史对“皮币”的考察,33题对拉美殖民地特性的考察等。
这些都是超出教材之外的。
这些内容的出现都需要对知识的拓展。
4.“强”——对社会主旋律的强化今年的历史给我的个人感觉是出题的立意是“红”,突出社会主旋律。
26题的“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29题考察“五四运动”的进步性;30题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41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42题小作文尝到民族历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5.“全”——注重对考生多方面能力的考察高考是立德树人的“一堂课”,高考是服务选才的“一把尺”,高考是引导教学的“一面旗”。
所以高考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全面。
高考刚结束,国家考试中心就发表了《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对试题的命制精神和方向原则从三个宏观角度进行了讲解和阐释。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历史试题评述(一)总体评价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规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与2018年相比,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全国Ⅱ卷的风格,试卷结构相对稳定,难度基本持平。
试题继续本着“依据教材、基础着眼、能力立意”的原则,注重将历史元素与政治、经济、地理、文学等元素相结合,多维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大势。
命题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课标精神,凸显较强的人文性、时代性。
(二)试题结构2019年全国Ⅱ卷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试卷结构如下:表一: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中外史的比重(必修部分)表二: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各模块内容比重(必修部分)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略高。
在必修三个模块中,必修二经济模块的比重最高,达到43%,反映了命题对社会史的关注,也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社会史研究和高校历史专业注重社会史教学的实际。
相较于去年,必修三模块比重有所上升。
这一倾向,应当引起高中历史教学的关注。
(三)试题特点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凸显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通过科学命题,构建试题情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
试题注重结合学科知识与高中生认知水平,考查考生跨模块,跨学科整合不同能力和素养,展示综合人文素质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水平。
如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29题通过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材料,考查“爱国觉悟”;46题通过二战期间中国战区设立的材料,渗透“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