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次月考
- 格式:docx
- 大小:312.07 KB
- 文档页数:6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3分)一、选择题(本题含21小题,1至10题每题2分,11至21题每题3分共53分。
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3.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①扩大容器的容积②使用催化剂③增加反应物的质量④升高温度⑤缩小容积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5.可逆反应2A+3B 2C+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是A.v (A) 0.5mol/ (L·min) B.v (B) 0.6mol/ (L·min)C.v (C) 0.35mol/ (L·min) D.v (D) 0.4mol/ (L·min)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6. 已知:(1)Zn(s)+1/2O2(g)===ZnO(s),ΔH= -348.3 kJ·mol-1,(2)2Ag(s)+ 1/2O2(g)=== Ag2O(s),ΔH= -31.0 kJ·mol-1,则Zn(s)+ Ag2O(s)===ZnO(s)+ 2Ag(s)的ΔH等于()A.-379.3 kJ·mol-1B.-317.3 kJ·mol-1C.-332.8 kJ·mol-1D.317.3 kJ·mol-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8.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2NO 2(g ) N 2O 4(g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3O 2 (g )2O 3(g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H 2(g )+I 2(g )2 H I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NH 4HCO 3(s ) NH 3(g )+H 2O (g )+CO 2(g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10.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 == 2H 2O(1) △H = ―285.8kJ /mol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 /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 /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11.可逆反应A+B(s) C 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50分钟;命题人:宋琼洁分卷I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0分,共30 分)1.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A.0 B.2 C.5 D.82.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A.15 B.33 C.35 D.513.某元素基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3d轨道半充满,其原子序数为()A.24 B.25 C.26 D.274.下列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A.O的电子排布图:B.C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C.N的电子排布图:D.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5.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状态的是()A.B.C.D.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 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违反了洪特规则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7.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8.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①能层②能级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④电子自旋状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字形B.能层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C.能层为3时,有3s、3p、3d、4f四个轨道D.s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其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大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是“8”字形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11.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B.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C.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D.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12.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能级的能量总是小于p能级的能量B.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说明2s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比1s的多C.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电子总是先占满1个轨道,然后再占据其他原子轨道D.n f能级中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14.下列各能级中原子轨道数最多的是()A.7s B.6p C.5d D.4f15.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A.3d94s2 B.3d44s2 C.3d104s0 D.3d84s2分卷II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2 0分)16.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质子数均小于18。
2023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化学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K-39 Fe-56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对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B C D示意图解释C2H2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基态Be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图NH3的立体结构金属原子平面密置层排列A.A B.B C.C D.D2.在下列各组元素中,有一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分别是1 086 kJ·mol-1、1 402 kJ·mol-1、1 313 kJ·mol-1。
那么这组元素可能是()A.C、N、OB.F、Ne、NaC.Be、B、CD.S、Cl、Ar3.按电子排布,可以把周期表中的元素划分为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A.FeB.MgC.BrD.Cu4.下列物质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2的是()A.O2B.HCNC.CO2D.N25.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电子对的是()A.H2OB.BeCl2C.CH4D.PCl36.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
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中心原子(S)采取何种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锥形、sp3B.平面三角形、sp2C.平面三角形、sp3D.三角锥形、sp27.下列晶体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A.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B.沸点:NH3>PH3C.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D.熔点:SiI4>SiBr4>SiCl48.第ⅣA族元素中C是生物分子骨架的构成元素,Si、Ge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排布均是全充满状态B.第一电离能:Si PC.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H4大,范德华力更强,故SiH4的热稳定性强于CH4D.原子半径Ge>Si>C的原因是电子层数增加对半径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加的影响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键角:4332CH >BF >NH >H OB .σ键和π键比例为7:1C .N 2与O 22+互为等电子体,1molO 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 AD .SiH 4、CH 4、P 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键角都相同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 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也可以获得晶体的键长和键角的数值B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一般不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空间结构C .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D .一元有机酸R COOH (R-是直链烷基)中,烷基是推电子基团,烷基越长羧酸的酸性越强11.X 和Y 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 +和Y n -两种离子的电子排布式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的原子半径比Y 小,X m +的离子半径比Y n -大B.X m +和Y n -的电子所占用的原子轨道的类型和数目都相同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12.某化合物可用作发酵助剂,结构如图所示。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级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Cl-35.5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一次能源B.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D. 电能是二次能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 △H1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l) △H12H2(g)+O2(g)===2H2O(l) △H2④CaCO3(s)===CaO(s)+CO2(g) △H1CaO(s)+H2O(l)===Ca(OH)2(s) △H2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时,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 △H=-285.8kJ/molD.在稀溶液中,H+(aq)+ OH-(aq) = 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7.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激光↑+↑222222O H TiO O H 。
高二化学月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1-20每题2分,21-24每题3分,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使溶液显酸性的是()A.NH4+ + H2O NH3·H2O + H+ B.HCO3- + H2O CO32- + H3O+C.S2- + H2O HS-+ OH-D.NH3 +H2O NH4+ +OH-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一种分子的是().A NaF B.NaHS C.HNO3D.HClO4 已知一种c(H+)=1×10-3mol·L-1某酸溶液跟一种c(OH-)=1×10-3mol·L-1某碱溶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其原因可是()A.稀的强碱与浓的强酸反应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反应C.浓的弱酸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D.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5.在稀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体系:NH3·H2O NH4++OH-,当增大溶液的pH时,c(NH4+) 会()A.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B.增大 C.减小 D.无变化6.将pH=1的盐酸平均分为2份,1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A.9 B.10 C.11 D.127.有一种含氨和氯化铵物质的量相等的混合溶液,其pH为9.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电离作用大于氯化铵的水解作用B.氯化铵的水解作用大于氨水的电离作用C.氨水的存在抑制了氯化铵的水解 D.氯化铵的存在抑制了氨水的电离8.将0.l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9.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则其溶质可能是()A.CH3COOH B.H2SO4 C.NaOH D.Na2CO310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 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0B.CH3CH2OH(l)+3O2(g)===2CO2 (g)+3H2O(l)ΔH<0C.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ΔH<0D.H2(g)+Cl2(g)===2HCl(g)ΔH<011.11.已知,往0.1mol∙L-1的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时,溶液将呈现粉红色。
⾼⼆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 勤做练习题是⾼⼆化学⽣活中最重要的学习⽅法之⼀,也是提⾼⾼⼆化学成绩的唯⼀可⾏⽅法。
下⾯是由店铺带来的⾼⼆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做完记得及时校对答案。
⾼⼆化学选修4练习题 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题,每⼩题3分,共27分。
每⼩题只是⼀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成CO2和液态⽔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 3/2 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成1 mol⽔,放出57.3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逆反应速率增⼤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 3v正(H2O) 6.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者物质的量浓度之⽐应为( )A.10∶1B.5∶1C.1∶1D.1∶10 7、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3>V2>V1B. V3=V2=V1C. V3>V2=V1D. V1=V2>V3 8.将纯⽔加热⾄较⾼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的离⼦积变⼤、pH变⼩、呈酸性B ⽔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 ⽔的离⼦积变⼩、pH变⼤、呈碱性D ⽔的离⼦积变⼤、pH变⼩、呈中性 A.加⼊⽔时,平衡向逆反应⽅向移动 B.加⼊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 C.加⼊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 D.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题,每⼩题3分,共30分。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化学组一、试题分析本次月考主要第一章的有关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着简单、给以学生更多的鼓励、考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所以试卷的题量适中,整体难度不大,重点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计算题较少。
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对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试题新颖灵活。
二、成绩情况分析班级之间:最好的班级与最差的班级相差十多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我记得去年是十五分之多。
班级内部:其实本次考试很简单,主要就是考学生在这个月的学习化学的态度,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即使很差的学生,也不会考得很低,但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考了三四十分,这其实也很正常,可能是入门问题,或是自以为是,答题不规范,自说自话,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细节等原因。
三、答题分析选择题失分较大,其中第4题,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不够,不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应的量的计算,从而导致失分。
第6题考查了常见的吸热反应,较为基础,但答题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平时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第10、13、16题考查燃烧热的书写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细微区别,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注意在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可燃物应是1摩尔作为标准,第12题学生失分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识图能力差,不能从相关图像中提取相应的信息。
而对于非选择题部分17、19、20都是讲过的习题,学生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下来又不及时巩固所致。
四,总体的来讲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为: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语言表达书写不规范。
2、审题不清,概念不清,不按要求回答。
3、学生自学能力欠缺,无法从题中有效获取有用信息,理解能力差。
四、月考后的反思1、从月考情况分析,试题重在考察基础,还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概念理解模糊。
2、学生审题不够仔细,题目前后联系能力不强,对关键内容把握分析不到位。
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不够。
湖南省郴州市山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中央电视台《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吗》的节目中报道,一种名叫“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正在市场上热销。
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加一些精盐,通电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质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
B.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质是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
C.此电动脚盆仪器一定是用惰性电极制成的D.往注满水的盆中加一些精盐的目的是降低溶液的导电性参考答案:B略2. 关于某有机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 mol Na发生反应B.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C.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1 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参考答案:D3. 短周期元素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单质7.8g与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3g化合物RO,则该元素的价电子层是A、1s2B、2s2C、3s2D、4s2参考答案:C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Fe3+、Al3+、SO42—、K+④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⑤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A.②③ B.①③ C.①⑤ D.③④参考答案:D略5. 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 盛浓硝酸、硝酸银用棕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B. 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玻璃瓶盛氢氧化钠C. 金属钠、钾通常保存在煤油里D. 可用(NH4)2SO4代替NH4Cl与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参考答案:B略6.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随加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0.1 mol·L-1草酸溶液混合,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 H2(g) →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参考答案:B略7. 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 r 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2022-2023第二学期王淦昌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选修)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中正确的是( )A B C D强电解质NaOH NaCl CaCO3HCl弱电解质BaSO4NH3·H2O CH3COOH H2O非电解质SO2金刚石C2H5OH NH3能导电石墨稀H2SO4铜固体KCl2.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C.对同一弱电解质来说,当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3.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增大++N,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衡正向2溶液中存在平衡:HNO2 H移动的是( )24固体5.下列各碱溶液,当其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3·H2O溶液 C.Ba(OH)2H3COOH(aq) H+(aq)+CH3COO-(aq) ΔH>0。
25 ℃时,0.10 mol/L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 a×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0 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3COONa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该温度下0.01 mol/L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 a×10-5D.升高温度,c(H+)增大,K a变大7.图中曲线,可以描述乙酸(甲,K a×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 +、H +、4MnO -、OH -B .()()12OH 110H-+=⨯c c 的溶液中:K +、Na +、23CO -、2AlO -C .0.1 mol ·L 1- 3FeCl 溶液:K +、4NH +、I -、SCN -D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2Ca +、2 S -、23CO -9.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HCOOH K a ×10-4H 2CO 3 K a1×10-7K a2×10-11HCN K a ×10-10HClO K a ×10-8A.酸性强弱顺序是HCOOH>HClO>HCN>H 2CO 3B.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滴入HCN 溶液,始终未见有气体产生C.2NaClO+CO 2+H 2O 2HClO+Na 2CO 3a=10.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 、体积均为V 0的HA 和HB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pH 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Cl 35.5Br 80I 1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三甲基镓[(CH3)3Ga]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GaCl3+(CH3)3Al Δ(CH3)3Ga+AlCl3.(已知:GaCl3中Ga为最高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l原子核外有1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B.27Al原子的中子数为14C.Cl-的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D.Ga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ⅢA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都有18种元素B.s区都是金属元素,p区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价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D.周期表中ⅢB~ⅢB族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3.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 n-1np 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VIA族B.基态X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C.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p区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4.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B.N、P、As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C.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D.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S2为角形的极性分子,形成分子晶体B.ClO-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氯化硼(BCl3)的熔点为-107 Ⅲ,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D.SiF4和SO2-3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SiF4分子呈正四面体形,SO2-3呈三角锥形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2O与CO2、CCl3F与CCl2F2互为等电子体B.CCl2F2无同分异构体,说明其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C.H2CO3与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均为1,二者的酸性强度非常相近D.由第ⅢA族和第Ⅲ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7.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
高二化学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u 64 Ag 108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B、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C、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D、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3、常温常压下,2 mol H2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O2===2H2OΔH=-484 kJ·mol-1B.H2O(g)===H2(g)+1/2O2(g)ΔH=+242 kJ·mol-1C.2H2(g)+O2(g)===2H2O(l)ΔH=-484 kJ·mol-1D.H2(g)+1/2O2(g)===H2O(g)ΔH=+242 kJ·mol-14、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B.红磷比白磷稳定C.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ΔH>05、已知: Fe2O3 ( s ) + 3/2C( s ) =3/ 2CO2(g )+2Fe(s)ΔH1C ( s ) + O2 ( g ) =CO2( g ) ΔH2则4Fe(s) + 3O2 ( g )=2Fe2O3 ( s ) 的△H是()A. 2ΔH1 +3ΔH2B. 3ΔH2 -2ΔH1C. 2ΔH1 -3ΔH2D. 3/2ΔH2 - ΔH16、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s)+O2(g) === SO2(g) △H1=-297.16 kJ·mol-1②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③ S(单斜,s) === S(正交,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0.33 kJ·mol-1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单斜,s)=== S(正交,s)△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 S(正交,s)△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7.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1/3积,CO2占2/3体积,且C(s) + 1/2O2(g) = CO(g) △H = -110.5 kJ/mol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172.5 kJ B.1149 kJ C.283kJ D.517.5 kJ8、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某电极质量增加2.16 g,乙池中某电极上析出0.24 g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A.KNO3B.MgSO4 C.CuSO4D.Na2SO49.用惰性电极电解2L 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mol 电子后,将电源反接,电路中又通过1mol 电子,此时溶液中c(H+)是(设溶液体积不变) ()A、1.5 mol·L-1B、0.75 mol·L-1C、0.5 mol·L-1D、0.25 mol·L-110.当两极都用银片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在阳极上的产物是()11.A.只有银B.银和氧气C.只有氢气D.上述都不对12.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1molCr2O72-被还原13、14.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其电池反应为:2CH3OH + 3O2 + 4OH—= 2CO32— + 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B.充电时有CH3OH生成的电极为阳极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 + 6H2O 1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变大的是()A.HCl B.H2SO4 C.NaCl D.Na2SO416.用石墨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H)2后,恰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4 mol B.0.5 mol C.0.6 mol D.0.8 mol17.下列方法对2SO 2(g)+O2(g)2SO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加入SO3B.容积不变,充入N2C.压强不变,充入N2D.降低温度18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19.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20.设C+CO2===2CO,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二填空题(共55分)21(5分)21(9分).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1)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mL 6mol·L-1稀HNO3和1g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请写出在试管a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往往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较快地制得NO,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热B.使用铜粉C.稀释HNO3D.改用浓HNO322.(14分)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a.Fe2O3b.NaCl c.Cu2S d.Al2O3e.AlCl3(2)精铜冶炼的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3)利用反应2Cu+O2+2H2SO4=CuSO4+2H2O可以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4)上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5)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Ag2S转化为Ag,食盐水的作用为。
24(13分)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1)电源A上的a为______________极(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使c、d两点短路,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f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槽中盛放的镀液可以是____________溶液。
25、(14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计算题(5分)31.如图所示,通电5 min后,第③极增重2.16 g,同时在A池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设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200 mL,求通电前A池中原混合溶液Cu2+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