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学计算机⽹络课平时作业(2)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络(09DE)作业3参考答案⽹络层1、IP分组的头部长度≤ B,选项长度≤ B,整个IP分组长度≤ B。
答:60,40,655352、针对因特⽹的⽹络层,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多选)(a) 该层提供⽆连接的不可靠的尽⼒服务;(b) ⼀台源主机发往同⼀⽬标主机的多个IP分组将会经过相同的路由器到达⽬的地;(c) ⼀个IP分组被中间路由器分拆成多个⽚段(fragment),它们将会经过相同的路由器到达⽬的地;(d) ⽬的主机发现IP分组的某个⽚段丢失后则丢弃整个分组;(e) 中间的路由器既将分组拆分为⽚断也负责⽚段重组;答:(a)(d)3、IP协议是如何防⽌分组⼀直在⽹上绕圈的?答:采⽤TTL,经过⼀个路由器将减1,减⾄0将被丢弃,并⽤ICMP分组通告源主机.4、⼀个路由器收到⼀个⽆选项的IP分组(协议号=6,TTL=60,TOS=0,没有选项,标识=26208,源地址=192.168.1.120,⽬标地址=172.16.45.96,Payload的长度为4000),现在需要将该分组转发到⼀个以太⽹上(MTU=1500), 该路由器将如何分段,先填写原分组的值,然后写出拆分后各个⽚断的字段值。
5、指出以下IP地址的类别(A,B,C,D类),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络号和主机号:(a) 66.144.54.160(b) 190.168.1.34(c) 218.30.66.5(d) 192.168.1.1答:类别⽹络号主机号(a) A类 66 144.54.160(b) B类 190.168 1.34(c) C类 218.30.66 5(d) C类(私⽤⽹) 192.168.1 16、给定⼀个C类地址202.116.64.0, 如何采⽤⼦⽹掩码划分为8个⼦⽹,使它们都可以容纳20台主机,写出每个⼦⽹的主机地址范围和⼦⽹掩码。
答:202.116.64.1~202.116.64.30202.116.64.33~202.116.64.62202.116.64.65~202.116.64.95202.116.64.97~202.116.64.126202.116.64.129~202.116.64.158202.116.64.161~202.116.64.190202.116.64.193~202.116.64.222202.116.64.225~202.116.64.254⼦⽹掩码:255.255.255.2247、采⽤VLSM将⼀个C类⽹202.116.64.0/24划分成如下四个⼦⽹(允许⼦⽹号为全0):(1)⼀个可以容纳100台主机的⼦⽹;(2) ⼀个可以容纳50台主机的⼦⽹;(3) ⼀个可以容纳18台主机的⼦⽹;(4) 2个点到点⼦⽹;写出每个⼦⽹的主机地址格式(主机位采⽤X表⽰)和⼦⽹掩码。
《经济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
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生效的时间( B )A、采用发信主义B、采用到达主义,即受信主义C、采用投邮主义D、采用实践主义2、双务合同中履行抗辩权包括( D )A、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一般抗辩权B、同时履行提高提高抗辩权和请求权C、同时履行提高抗辩权和拒绝权D、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3、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是( C )A、代位权和抗辩权B、代位权和请求权C、代位权和撤销权D、代位权和人身权4、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申请的原则是( C )A、形式审查B、实质审查C、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D、形式审查兼实质审查5、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的保护期限为( C )A、20年B、15年C、10年D、8年6、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的计算,起算之日为( B )A、批准日B、申请日C、公告日D、使用日7、根据我国《专利法》以及相应司法解释,对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B )A、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B、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部分利润作为损害赔偿额C、以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赔偿额D、法定赔偿8、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经营者”是指( C )A、一切法人B、一切法人和个人C、从事商品经营或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人D、从事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9、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的罚款,额度为( C )A、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0、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的,向被侵害人赔偿的赔偿额为( C )A、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C、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的2倍11、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 B )A、可以出示检查证件B、应当出示检查证件C、可以不出示检查证件D、在某些场合应当出示检查证件12、国家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参照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是( B )A、国家标准规定的B、国际先进的C、行业标准规定的D、地方标准规定的。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第4---6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含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第—,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拟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答: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根本方法: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排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4.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区分和推断。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到达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一、选择题1.在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中,进程在运行中不可修改的部分是______。
A.私用程序段B.共享程序段C.数据段D.进程控制块2.响应比高者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是以计算时间和______来考虑的。
A.输入时间B.完成时间C.周转时间D.等待时间3.在消息缓冲通信中,消息队列属于______资源。
A.临界B.共享C.永久D.可剥夺4.进程间的同步是指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______关系。
A.联接B.制约C.继续D.调用5.最适合于分时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是______。
A.先来先服务(FCFS)B.最短作业优先(SSJF)C.优先数法D.轮转法(RR)6.进程A和进程B通过共享缓冲区协作完成数据处理,进程A负责生产数据并放入缓冲区,进程B从缓冲区中读数据并输出。
进程A和进程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互斥关系B.同步关系C.互斥和同步D.无制约关系7.在优先级调度中,______类进程可能被“饿死”,即长时间得不到调度。
A.短进程B.长进程C.低优先级进程D.大内存进程8.进程从运行状态到阻塞状态可能是由于______。
A.进程调度程序的调度B.现运行进程的时间片耗尽C.现运行进程执行了wait操作D.现运行进程执行了signal操作9.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______的。
A.预防死锁B.避免死锁C.检测死锁D.解除死锁10.______不是进程调度算法。
A.时间片轮转法B.先来先服务方法C.响应比高者优先法D.均衡调度算法11.下面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线程包含CPU现场,可以独立执行程序B.每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C.线程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系统调用函数D.进程只能包含一个线程12.并发进程之间______。
A.彼此无关B.必须同步C.必须互斥D.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13.当一个进程运行时,系统可能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______。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二一、填空题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2。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_。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A.博比特 B.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C),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5。
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三、名词解释5、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6、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7、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表1为某大学对100个学生进行了一周的上网时间调查,请用SPSS软件:(1)计算学生上网时间的中心趋势测量各指标(9分)和离散趋势测量各指标(12分)。
(2)计算学生上网时间的标准分(Z值)及其均值和标准差。
(8分)(3)假设学生上网时间服从正态分布,请计算一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
(6分)表1 某专业一年级同学一周上网时间(小时)(1)集中趋势各指标:均数为15.2、中位数为14.0、众数为10。
离散趋势:四分位数分别为P25为10、P50为14、P75为20、方差为39.515、标准差为6.286、极差为29。
步骤: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上网时间——(勾选集中趋势指标:mean,median,mode,minimum,maximun离散趋势指标:quartiles,Variance,Std.deviation,Range)(2)标准分Z值(详见作业2.sav)。
步骤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nles即可。
均数位15.2,标准差6.286步骤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Options——勾选(mean,Std.deviation)(3)一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21%。
步骤1:Analyze —— Select Cases——if 上网时间>20h步骤2: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上网时间超过20h。
得出上网时间超过20h人数为21人,占总人数的21%。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
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解:{}反正正、正反、反正、反=Ω{}正正、正反=A ,{}正正=B ,{}正正、正反、反正=C 2.设31)(=A P ,21)(=B P ,试就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求)(A B P :(1)AB =∅,(2)B A ⊂,(3)81)(=AB P解:(1)5.0)()()()()(==-=-=B P AB P B P AB B P A B P(2)6/13/15.0)()()()()()(=-=-=-=-=A P B P AB P B P AB B P A B P (3)375.0125.05.0)()()()(=-=-=-=AB P B P AB B P A B P3.某人忘记了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个数字,因而随机的拨号,求他拨号不超过三次而接通所需的电话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已知最后一个数字是奇数,那么此概率是多少?解: 记H 表拨号不超过三次而能接通。
Ai 表第i 次拨号能接通。
注意:第一次拨号不通,第二拨号就不再拨这个号码。
103819810*********)|()|()()|()()()(2131211211321211=⨯⨯+⨯+=++=∴++=A A A P A A P A P A A P A P A P H P A A A A A A H 三种情况互斥如果已知最后一个数字是奇数(记为事件B )问题变为在B 已发生的条件下,求H 再发生的概率。
)|||)|(321211B A A A B A A B PA B H P ++=)|()|()|()|()|()|(2131211211A A B A P A B A P B A P A B A P B A P B A P ++= 53314354415451=⨯⨯+⨯+=4.进行一系列独立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答案一、1.D 2.D 3.C 4.B 5.C 6.A 7.A 8.A 9.D 10.D 11.C 12.C13.B 14.C 15.B 16.C 17.D二、1、ACE 2、BCE 3、BCE 4、BCE 5、ABE 6、ACD 7、BDE 8、ACDE 9、ABC10、ACE 11、ACDE 12、ACD 13、ABCDE三、1、答:(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基本的原则。
(2)突出技术特点,发挥技术优势。
(3)讲究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要使企业具有好的经济效益,按市场规律办事。
(4)保持持续开展的原则,使新产品开发健康、持续进行,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2、答:(1)服务蓝图的构成:服务蓝图包括三要素,第一:四种行为,即顾客行为、前台员工行为、后台员工行为、支持活动。
第二:三条线,互动分界线、可视分界线、内部互动分解。
第三:有形展示,即顾客与服务系统交互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用到的)各种有形内容。
(2)服务蓝图作用:第一,服务蓝图能让员工树立全局观点,整体性服务意识,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在服务整体中的职能和作用,从理性上树立实现以顾客为导向并超越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
第二,通过展示服务个环节组成要素及关系,形成服务战略。
第三,通过对服务人员与顾客接触线分析,明晰顾客在哪个环节感受和评价服务质量,为改进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内部互动线的显示,发现顾客在服务现场的接触点,以促进服务传递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认清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服务质量,改进服务目标。
第五,为内、外部营销活动提供重要基础,为识别成本、收入和向不同服务要素投资提供基础。
第六,能清楚提供由表及里地提高服务质量途径。
(3)绘制服务蓝图的步骤第一步,明确制定服务蓝图的目标。
第二步,清晰辨别顾客接受服务的历程。
第三步,站在顾客位置上表述服务过程。
第四步,描述为顾客服务前台员工及后台员工服务行为、支持活动。
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鉴于目前我是八年级的一名新教师,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平时在上课备课中特别观察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就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以下两个难点,其一,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计算,方向判断,示意图;其二,液体压强中压力,压强计算。
下面具体来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学生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后,对滑动摩擦力定义,大小测量方法,影响因素都能掌握,唯独方向总是不能准确判,一方面是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混淆,例如,人走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学生就无法判断或是判断出错。
另一方面,虽然教材中智提到了滑动摩擦力,但是在很多时候,例如分析物体受力,求摩擦力大小时都涉及到静摩擦力。
学生对相关问题没有判断能力。
我在讲课的时候就在讲滑动摩擦力之后专门用两个课时讲静摩擦力的定义,大小,方向,示意图,以及习题的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点建议,我觉得书本中不能只说滑动摩擦力,不讲静摩擦力,课本中需要加相关知识补充。
二、液体压强
九章第一节是压强的学习,第二节提到液体压强,第一节中提到压强定义,物理意思,还有计算公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有第一节过度到第二节,我先求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压强,并且进行了公式的推导,得出了液体压强的公式,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这个公式的推导还可以理解接受。
接下来进行新授,我问学生们,学习了压强公式,那么液体压强有该如何计算呢,于是开始了液体压强的学习。
有了几个道具做个几个演示实验,学生了解了液体压强的存在,也探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后面就是液体压强的计算了。
利用书中的例题讲解了液体压强公式,学生结合前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公式很容易理解。
问题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例如:一杯水和杯子的重量为0.4kg,液面到杯底深度为6cm,杯子底面积为0.025平方米,g取10.
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就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全班没有几个人能做对,我就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如是从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开始区分,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人不能完全掌握。
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我补充讲解了液体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区别,画了甲乙丙三个图,甲:广口瓶;乙:圆柱体;丙:锥形瓶;
(已知条件是底面积相同,液面高度相同),比较甲乙丙图中,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强大小关系,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最后学生是茫然的望着我。
以上是我遇到的课堂实况,书本中都没有这样的知识讲解与例题,但是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应付考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这些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就此,我结合遇
到的问题讲以上两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