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1.doc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事例或案例(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3 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4 学生利用所学的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知识去学习代数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属于( )。
(A)负迁移(B)逆向迁移(C)知识和理解的迁移(D)非特殊迁移5 根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将迁移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正迁移和负迁移(C)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D)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6 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看,迁移可以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正迁移和负迁移(C)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D)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7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可以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正迁移和负迁移(C)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8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负迁移多(D)逆向负迁移9 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时,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获得了新知识或解决了新问题,这种迁移是( )。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非特殊迁移10 有意识地将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属于( )。
(A)低通路迁移(B)高通路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11 加涅把正迁移分为( )。
(A)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C)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2 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称为( )。
实验心理学变量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统计法答案:C2.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学习材料的难度B. 被试的性别C. 被试的年龄D. 被试的反应时间答案:D(反应时间通常是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设计是指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被试不知道D. 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被试知道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统计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2)强调变量的控制和操纵;(3)追求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普遍性;(4)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7.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方法包括:(1)使用随机抽样;(2)实施双盲实验;(3)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4)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
8. 举例说明实验心理学中的“因果关系”研究。
答案:例如,研究不同学习策略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学习策略这一自变量,观察其对记忆测试成绩这一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来探索心理现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在2×4的混合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4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4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使用的被试数是( )。
A.40B.80C.160D.320正确答案:C解析:在二因素混合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4种水平,说明有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相同的被试,因此,4个实验组共需160名被试。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在2×2的被试内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4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使用的被试数是( )。
A.40B.120C.160D.320正确答案:A解析:在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因此每组处理使用多少个被试,整个实验就需要多少个被试。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一个2×3的多因素设计可以得到( )。
A.一个主效应B.两个主效应C.三个主效应D.六个主效应正确答案:B解析:2×3的多因素设计表示,有两个自变量,一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
另一个自变量有3个水平。
主效应指实验中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所以有几个自变量即有几个因素就有几个主效应。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表3的设计是( )。
A.被试间设计B.被试内设计C.混合设计D.拉丁方设计正确答案:B解析:在表3设计中,我们看到的被试都是相同的,因此属于被试内设计。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5.在表3的设计中涉及的被试数有( )。
A.10B.20C.30D.60正确答案:A解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10名被试。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6.表3的设计中不存在的误差是( )。
A.被试间的差异B.顺序误差C.自变量之间的影响D.疲劳误差正确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属于操作定义的是( )(分数:2.00)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操作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A项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就知道实验中怎样测量智力的大小,它是操作定义。
而B项中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是对攻击的另一层解释,没有操作和测量性;C项的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也是一个观念或概念的定义。
3.下列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分数:2.00)A.事后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解析: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而事后设计又叫事后回溯设计,指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因此,事后设计从对变量的控制上讲是一种非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
4.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分数:2.00)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变量的概念的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 )A.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B.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C.区组内的单位是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随机区组设计的了解和掌握。
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一是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这是用被试自身作为控制;二是用配对法,将在某些特质方面相同的被试放在一个区组中,然后再将这些被试随机分派,接受若干个实验处理中的一个;三是区组内的单位是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心理学研究中的自变量常是不连续的,称为因素。
同一因素的不同标准称为水平又叫( )A.实验处理B.实验条件C.检查点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试内部历程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成熟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题意,这个是指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也是使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以幼小的儿童为被试而又采用单组前测后测实验的情况下,生长和成熟因素的影响就更大。
历史是指时间流失本身这一客观因素,而不是由时间造成的个体变化。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正确答案:C解析:时距信息是加工机制的修饰语,意思是这个实验中关心的是时距信息而不是其他信息的加工机制,通道效应的意思是说,通道作为自变量会对时距信息加工造成影响,比如视觉和听觉的加工可能存在不同,《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可以写成“不同的通道会对时距信息的加工造成不同的影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 (2007.37)A.6B.12C.18D.24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
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是被试对象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有几种实验处理被试也相应地被分为几组。
根据题意,有4个处理组,每组6人,共24人。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2008.57)A.1个B.3个C.6个D.9个正确答案:A解析:3×3是指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三个水平。
两个自变量只有一个交互作用。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2014.47)A.反应时间B.旋转角度C.再认数量D.回忆数量正确答案:A解析:旋转角度是自变量,被试判断字母正反的反应时间是因变量。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
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2015.35)A.消除法B.恒定法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正确答案:C解析:智力属于被试本身的特质会有个体差异,作为额外变量需要被控制,无法通过消除或恒定的方法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等组匹配法,即根据被试的智力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使各组被试的智力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同质。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5.某公司欲考查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第22~24题。
(2010.46~48)1.这种设计属于( )A.被试间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被试内设计正确答案:D解析:表中每个被试均接受所有实验处理,为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为了平衡顺序效应和练习效应,可做ABBA设计(2因素)与拉丁方设计(多因素),而本题为拉丁方设计。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正确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主要额外变量是顺序效应和练习效应,而本题的拉丁方设计正是为了控制这种误差。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A.8人B.10人C.12人D.14人正确答案:C解析:按顺序安排,人数应是处理数的整数倍。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
该研究设计属于( )(2014.38)A.匹配设计B.ABBA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正确答案:C解析:被试间设计的同质化组技术可用随机化和匹配的方法。
被试内设计平衡顺序效应常用ABBA和拉丁方技术。
而本研究设计属于被试内的拉丁方设计。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5.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同,则被试人数可能是( )A.10B.20C.30D.40正确答案:C解析:因为被试间设计有三个水平,则本实验设计中共需要三组被试,每组人数要求相等,那么总人数一定要是3的倍数。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6.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况是( )A.X为智力水平B.Y为智力水平C.X为图片类型D.Y为图片类型正确答案:B解析:Y为组内变量,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是 ( )A、虚拟性角度B、客观性角度C、主观性角度D、新闻性角度正确答案:C2、被试内设计的缺点是( )A、增加了实验误差B、产生了顺序效应C、增加了被试数量D、增大了个体差异正确答案:B3、记忆研究的先驱是( )A、斯金纳B、艾宾浩斯C、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4、其中的组间变量是( )A、X.Y都是B、XC、X.Y都不是D、Y正确答案:B5、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
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likert等级评定,(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A、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B、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C、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D、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正确答案:D6、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
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B、恒定法C、双盲实验法D、等组匹配法正确答案:D7、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
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统计结论效度多选B、构思效度C、内部效度D、外部效度正确答案:D8、比例量表( )真正的零点,(C)等距的A、没有;是B、没有;不是C、有;是D、有;不是正确答案:C9、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实际则材料是( )A、因变量B、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C、自变量正确答案:C10、心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的一类是( )。
A、平衡设计B、准实验设计C、非实验设计D、真实验设计正确答案:D11、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 )心理过程的研究A、有意识B、无意识C、潜意识D、潜意识正确答案:B12、反应变量间的关联程度的是以下哪一指标?( )A、实验外部效度B、实验内部效度C、实验信度D、相关系数正确答案:D13、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考研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1/30)单项选择题第1题康拉德((Conrad,1963)研究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
在这两个阶段中,实验材料即所用刺激均为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
研究发现A.字形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B.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C.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的字母都容易混淆D.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对混淆不产生影响下一题(2/30)单项选择题第2题选择( )是研究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选择是保证结果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本前提。
A.研究课题B.研究的被试群体C.研究方法D.研究变量上一题下一题(3/30)单项选择题第3题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韦伯上一题下一题(4/30)单项选择题第4题下面不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
A.被试不具代表性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减法C.题目过难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上一题下一题(5/30)单项选择题第5题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记忆,则材料是( )。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上一题下一题(6/30)单项选择题第6题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 )心理过程的研究。
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上一题下一题(7/30)单项选择题第7题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试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应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A.0°B.90°C.180°D.270°上一题下一题(8/30)单项选择题第8题内隐联想测验是对( )进行测量。
A.内隐社会认知B.内隐记忆C.无意识想象D.无意识推理上一题下一题(9/30)单项选择题第9题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2009.32)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正确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190l到1903年,又先后出版了《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教师的定性分析手册》和《定量分析手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2010.32)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正确答案:C解析:斯金纳最先开始单被试实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3.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2013.32)A.冯特B.艾宾浩斯C.铁钦纳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开创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4.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36)A.如果理论被实验证实,则该理论是正确的B.如果理论被实验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C.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不一定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科学理论的预测,往往非常具体,而越具体就越容易错误。
在心理学研究中,无法穷尽一切证据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找到一个否定这个观点的证据,那么该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5.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2014.32)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正确答案:B解析: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法,将心理学与物理学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