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基础教材2010新版_
- 格式:ppt
- 大小:8.25 MB
- 文档页数:143
Q C小组基础教材一、QC小组的概念1、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职工;2)小组活动选择课题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3)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4)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其科学性。
2、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2)广泛的群众性;3)高度的民主性;4)严密的科学性。
3、QC小组的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4、QC小组的分类: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把QC小组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类改进型,中质协最近又提出“创新型”QC小组。
一共五种类型。
“创新型”课题:是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创造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方法,探索研究实施最佳措施(方案),从而打破现状,实现预期目标。
二、QC小组的活动程序(一) QC小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即P阶段(plan计划阶段)包含四个步骤: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订对策。
D阶段(do实施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按照制订的对策实施。
C阶段(check检查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阶段(action处理阶段)包含两个步骤: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QC小组活动学习笔记目录一、需要用到的技术 (2)二、管理技术的三个方面 (2)三、十个步骤(问题解决型) (2)四、“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 (7)五、QC小组活动成果整理、发表及评审 (8)六、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略)。
(14)一、需要用到的技术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等)二、管理技术的三个方面(一)遵循PDCA循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1、PDCA四个阶段的十个步骤:“P”阶段包含六个步骤:一、选定课题;二、找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确定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四、分析产主要问题的各种原因;五、找出主要原因;六、制定对策。
“D”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按照制订的对策实施。
“C”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阶段包含二个步骤:一、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二、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2、PDCA循环的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二是大环套小环,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
(二)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三)应用统计方法。
可用的统计方法有:1、“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法。
2、“新七种工具”:关联图、系统图(树图)、亲和图(KJ法A型图解)、PDPC 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
3、简易图表: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雷达图等。
4、其他方法:价值工程、正交试验设计法等待。
三、十个步骤(问题解决型)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制订对策→按对策实施→检查效果(未达到目标→分析原因)→(达到目标)制订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选择课题1、课题来源(三种渠道):(1)指令性课题,即由上级主管指定;(2)指导性课题,即企业推荐,小组挑选;(3)小组自选。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二是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三是顾客(下工序也是顾客)不满意的问题。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新教材培训授课提纲第一章新旧教材对比第三章QC小组成果编写常见的通病一、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QC小组成员,经过PDCA循环活动,完成了课题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发表和交流小组活动成果,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活动成果的能力,就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
整理、总结成果报告,要求做到:1.以活动记录为基础,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2.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强(上下衔接,前后呼应);4.多插附一些图表、数据,做到图文并茂;5.尽量不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6.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各种证明材料齐全。
二、成果报告的具体内容三、“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3.1.选题不对将“创新型”QC小组课题与“问题解决型”QC小组课题相混淆,把“降低某产品不合格率”、“提高某产品合格率”等明显是“问题解决型”的课题,误作为“创新型“课题。
3.2.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选题必须体现“创新“要求:①课题必须落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业务、新施工防范、技术创新等方面,而不是指标水平的提高或降低方面。
②突破现有产品、业务、方法的局限、实现创新,即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
①“创新型”课题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立意不同,因此活动程序完全不同。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少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三步,增加了“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②结果不同:“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结果,对解决关键技术、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结果,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或降低,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③选用的统计工具不同:“创新型”课题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CA法等;“问题解决型”课题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排列图、因果图、关联图等。
3.3.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目标设定不直接,没有量化值,或目标设定太多,这样,不便检查课题活动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