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必修全
- 格式:docx
- 大小:382.12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2×10^8 m/sC. 1.5×10^8 m/sD. 1×10^8 m/s答案:A2.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 F=maB. F=mvC. F=m/aD. F=ma^2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电磁波: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X射线D. 超声波答案:D二、填空题1.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答案:安培,A2. 物体的动能与它的______和______成正比。
答案:质量,速度的平方三、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移动,求物体的动能。
答案:首先,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_k = 1/2 * m * v^2。
将题目中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E_k = 1/2 * 2kg * (4m/s)^2 = 16J。
2. 假设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是3×10^-14 N,求电子的加速度。
答案:电子的电荷量为e = 1.6×10^-19 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以求出加速度 a = F/m_e。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到 a =(3×10^-14 N) / (9.11×10^-31 kg) ≈ 3.29×10^16 m/s^2。
四、简答题1.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是由于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当光从光速较快的介质进入光速较慢的介质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反之,当光从光速较慢的介质进入光速较快的介质时,光线会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实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3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实验实验一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 1 - 实验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12 - 实验三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20 -实验一导体电阻率的测量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
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可动刻度上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2.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看→看清精确度刻度格数(分度)刻度总长度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精确度(可精确到)109 mm0.1 mm0.1 mm2019 mm0.05 mm0.05 mm5049 mm0.02 mm0.02 mm易错读成11 mm+4×0.1 mm=11.40 mm正确的读数应为11.4 mm,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0或去0。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实验三班级姓名座号1.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只需填A 或B)A.小车质量B.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2)实验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是(只需填A或B)A.在塑料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B.取下塑料桶,垫起滑板的一端,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3)实验中,要使小车的质量(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才能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
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如图14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图15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图中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大小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5。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中,控制不变的量是(填选项前字母) A.小沙桶的重量 B.小车的质量(2)实验前要把斜面一端适当垫高的目的是要平衡(填选项前字母)A.摩擦力B.重力(3)某同学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画出如图16所示的a-F图象,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是。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1)为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应采用种科学研究方法。
(选“A”或“B”)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2)实验时,释放小车与接通电源合理顺序是(选“A”或“B”)A.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实验中,为了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绳的拉力,必须完成的操作是(选“A”或“B”)A.平衡摩擦力B.让小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高中会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C.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A. 保持静止B.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 做曲线运动D. 速度不断增加答案:B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速度达到8m/s,那么加速度的大小为:A. 1m/s²B. 2m/s²C. 4m/s²D. 8m/s²答案:B4. 以下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总量不变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总量减少C.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总量增加D. 能量不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5.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D. 物体可能保持静止答案:C6. 以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D.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答案:C7. 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B. 只有闭合电路的全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C. 只有闭合电路的全部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D. 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答案:A8. 以下关于电容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增加B. 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减少C. 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D. 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答案:B9. 以下关于原子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D.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答案:A10. 以下关于相对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时间是绝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B. 空间是绝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C. 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D. 光速在所有非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
1 福建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实验题精选一、实验探究题1. 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F 1和F 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 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合力,F ’表示根据等效性由实验方法得到的合力,如图7所示,则符合实验事实的图是(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l4(a)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0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
图14(b)是在自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合力的测量值是图(b)中的 (只需填A 或B ,下同)A FB F ’(2)实验中“用一个力替代两个力,且效果相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 B 等效替代法3.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 (只需填A 或B)A .小车质量B .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2)实验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是_________(只需填A 或B )A .在塑料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B .取下塑料桶,垫起滑板的一端,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3)实验中,要使小车的质量____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才能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
4.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
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b)所示,若重物的质量为m,图中O 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O 点到A 、B 点的距离分别为h 1、h 2。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只需填A 或B)A .打点计时器B .重物(2)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 是________(只需填A 或B )A .mgh 2B .mg(h 2-h 1)(3)由于在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从O 点到B 点重物的动能增加量________重力势能减小量。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练习(实验)1.游标卡尺在测量某物长度时,游标所处的位置如图17-1所示,则被测物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 2.用游标卡尺的深度尺测量某一圆筒的深度,测量时游标所处的位置如图17-2所示,则被测圆筒的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17-3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7八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6、7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16.45、23.02、28.50、32.88、36.14、38.29.由此可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m/s 2,方向_______.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 =1.25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17-4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0=____________(用l 、g 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_.(g =9.8m/s 2) 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m/s 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7-5所示,把第一个点记做O ,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 、B 、C 、D 各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 、70.18cm 、77.76cm 、85.73cm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 点运动到C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_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_____J .(取3位有效数字)6.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按实验要求选用的电压表的最小分度为0.1V ,电流表的最小分度为0.02A ,某学生记录的各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7-1图17-2图17-3图17-4 图17-5在这五组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不符合要求的是第________组,数据有差错的是第___________组.7.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如果实验室提供的小灯泡的标准是“2.5V 0.3A ”,而所给的电压表是0~3V 和0~15V 双量程电压表,电流表是0~0.6A 和0~3A 双量程电流表,则电压表量程应选择___________,电流表量程应选择____________.如果电源是输出电压分别为2V 、4V 、6V …的低压电源,则应选择_________;如果是干电池,则就应选择__________节干电池串联. 8.在做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时,当实验完毕,关机前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 衰减旋钮置于最低档,辉度调节旋钮逆时针方向转到底B 、 衰减旋钮置于最低档,辉度调节旋钮顺时针方向转到底C 、 衰减旋钮置于最高档,辉度调节旋钮顺时针方向转到底D 、 衰减旋钮置于最高档,辉度调节旋钮逆时针方向转到底9.在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作用力作用于弹簧使弹簧产生形变,要使这种作用力可以量度,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下面挂砝码使弹簧伸长;二是把弹簧水平放置,用测力计拉伸弹簧.试比较这两种方法,分析在设计“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应采用哪种方法?10. 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摆挂起后,进行测量步骤如下:A 、 测摆长: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B 、 测周期T :将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 ,算出单摆的周期60t T =; C 、 将所得的l 和T 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glT π2= ,算出g ,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去.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不要求进行误差计算).。
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考查复习题 一、考点1:(A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 ⑴使用的是交变电源,不是直流电源;⑵实验用具中带点计时器本身就有计时的功能,所以实验材料不需要秒表;⑶实验前应让木块(小车)紧靠打点计时器;⑷实验时要先通电,再释放纸带;⑸重复实验多次,减小误差;⑹计数点的选取:每个计数点之间相差0.02秒,一般五个计数点描一个点(0.1秒),要分清情况。
相关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转化,cm 到m ):2B AB BC T υ+=,2C BC CD Tυ+= 2C B CD BC a T T υυ--== 此图为匀加数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考点精练:1.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 、A 、B 、C 、D 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 。
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 ,AB=1.90cm ,BC=2.30cm ,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小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_______m /s 2。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按打点时间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 、B 、C 、D 、E 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得B 、C 、D 、E 各点到A 点的距离分别为AB =7.60cm ,AC =13.60cm ,AD =18.00cm ,AE =20.80cm .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3.( )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可直接测量得到,而不需经过计算)的物理量是: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4.( )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A B C D E·C P 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 、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5.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是_____电源,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是______电源,工作电压为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秒。
2021年高三:(有关高中物理必修1的复习)专题四实验部分含答案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刻度尺、天平、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称。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更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实验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4、注意设计性实验,开拓学生的思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交流电源(电火花220V,电磁式4-6V)先开电源后拉纸带,交流频率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处理数据时,为了方便测量和减少误差,通常都采用以6个点为一段划分纸带(即取5个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T,则T=0.05×2=0.1s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x1、x2、x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x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 (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再算出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②用图象求加速度即先根据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取点的其他说法】如:2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没画出,每隔四个点,五个时间段…….2、实验要求:1、会用求加速度。
2、会用求瞬时速度。
3、能用求起点和终点速度。
4、能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3、【练习】如图所示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某一段纸带的示意图,A、B、C、D各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流为50Hz的交流电,已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s,物体的加速度为___m/s2, B点的速度为____m/s ,A点的速度为____m/s。
物理必修实验复习有效数字及一般仪器读数【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均不可避免。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良实验仪器;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
【有效数字】从左往右,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边最末一位估读数字为止,包括末位的零都是有效数字。
如0.3600是____位有效数字。
1、以下数据是三位有效数字的是( )A 、5.30sB 、0.08kgC 、0.690ND 、8.74×105km【读数】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等一般仪器的读数,要求读到最小刻度【读数规则】读数=主尺读数+游标读数=[(从游标的0刻度对上去读)主尺cm ×10 +主尺mm] + 游标对齐格数×精确度mm3、用右图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____mm ,若用该游标卡尺测量一金属铜的外径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测量时应在_____(同一/不同)位置测量几次,再取_____值。
4、图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____mm ,读数为________mm ;图右是____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cm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弹簧秤___个、细绳套两条、_______、_______、铅笔、图钉【实验步骤】(1)在桌上平放一块木板,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栓上细绳套(2)用两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位置及两、F2的______和______,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个拉力F力的图示,用_________________求出合力,即图乙中的___(F/ F’)(3)改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筋,将结点拉到______(同一/不同)位置O,记下拉力,用______(同一/不同)标度作出力的图示。
(4)比较理论上的合力F和实际中的合力F’(5)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
【结论】若F和F’的大小和方向均相近,我们就可以认为,在误差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伸长方向和细绳在同一直线上,并与木板平行B.实验中,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o不变,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C.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D.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实验三: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胡克定律【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若干【实验步骤】(1)将铁架台放在桌上,讲弹簧和刻度尺固定在铁架台上。
弹簧竖直静止时,测出弹簧的_______(2)依次在弹簧下挂上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每次在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测量弹簧的_______,算出弹簧的________Δx。
为避免弹簧超出弹性限度,拉力不要太____,多测几组数据。
(3)以Δx为横坐标,拉力F(等于钩码重力)为纵坐标,作F-Δx图,描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理论上,所描出的图线应该是一条____(直/曲)线。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伸长成____(正/反)比,用公式表示是F=______实验四: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五: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交流/直流)电源的_______仪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________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________V。
当电源频率是50H 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若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______s。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按如图方式接好实验仪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下一系列的点。
舍弃开头比较密集的点,从某个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A 、B 、C 、D ……计数周期为T 。
6、如图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 Z ,则纸带的运动_______(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从B 点到D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纸带在打下D 点时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m/s ,打下A 到E 点之间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
(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m g h mv 212=(即gh v 212=) 【实验器材】铁架台、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带夹子的重物、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如图方式接好实验仪器,先____________(接通电源/释放纸带),后____________(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多打几条纸带,从中挑选出点迹清晰的,第一和第二个点之间距离最接近____mm 的纸带。
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0,并从纸带上任意点开始依次取几个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0点的距离h 1、h 2、h 3、h 4……(3)“中间时刻速度=平均速度”的方法算出1、2、3、4……各点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4…… (4)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g 计算,比较21v 21与1gh 、22v 21与2gh 、23v 21与3gh 、24v 21与4gh ……看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结论】在误差范围内,重物下落重力势能的______(增加/减少)______(等于/不等于)动能的______(增加/减少),机械能守恒。
实际上重力势能的减少略______(大于/小于)动能的增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重物的质量尽可能大一些B 、需要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C 、实际上重力势能的减少略小于动能的增加D 、打点计时器应水平的放置8、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的质量为m=1kg ,右图为实验所选取的纸带,O 为第一个点,A 、B 、C 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电源频率为50H Z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 80m/s 2.那么:(1)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 点和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O 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P E ∆= J ,动能增加量K E ∆=_________ J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4)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七: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目的】1、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2、从轨迹中计算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实验器材】斜槽(末端水平)、小球、重锤线、木板、复写纸、白纸(或坐标纸)、刻度尺、图钉、铁架台【实验原理】分解平抛运动:【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坐标纸)和复写纸固定在木板上,木板用铁架台固定在竖直位置,用__________检查木板是否竖直,调节斜槽使其末端保持_______。
记下斜槽末端处小球抛出位置O 点,建立xoy 坐标系(2)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____(有/无)初速滚下,小球通过复写纸在白纸(坐标纸)上打出一个点(3)重复步骤(2)使小球从斜槽上________(同一/不同)位置释放,在白纸(坐标纸)上打出一系列的点(4)用_____________(平滑的曲线/折线)连接各点,绘制平抛运动的轨迹图(5)在轨迹上选取合适的一点,用刻度尺量出该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先由公式_________求出t ,再由________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或v 0=_____________)(6)在轨迹上另取几个点,分别按以上方法算出初速度,求出初速度的平均值9、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前应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B 、斜槽粗糙会影响实验结果C 、必须测出小球质量D 、必须测出小球运动时间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约____m 的细线、小铁球、米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如图方式装好实验仪器,在平衡位置做好记号,用_________量出悬线的长度l ,用_________直接量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摆长为________(2)将单摆拉开很____(大/小)的角度(一般小于____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一个竖直面内摆动(不要摆成圆锥摆)(3)当单摆经过________位置时开始计时,用________测量单摆完成n 次全振动(一般30~5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周期T =_______(4)将摆长和周期代入公式g =___________计算重力加速度 (5)改变_________重做几次实验,算出重力加速度的________值 10、关于“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应选用20cm 左右的橡皮筋做摆线B 、同一次实验中,单摆摆动振幅越小,周期就越短C 、摆长相同的情况下,小球质量越大,周期就越短D 、若测得g 值偏小,可能是计算周期时,将n 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A .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B .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 .用浅盘装入约2cm 深的水D .用公式d =V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E .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F :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1)上述步骤中一处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全,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将油酸溶于酒精,其浓度为每104 mL 溶液中有6 mL 油酸.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有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 ,试求:(1)油酸膜的面积是S=__________m 2(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V=__________m 3(3)估测出油膜分子的直径公式d =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_________m (保留2位有效数字)实验十: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3、“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电路如图,图中1是________表,2是________表,在开关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 应滑到_____(A/B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