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内讲课)激素+不良反应与用药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29
激素药常见的副作用及其预防措施激素类药物是肾内科常用药物,是治疗各种原发或激发肾炎、肾病综合征最常用的药物。
肾内科最常用的激素药主要有两种:醋酸泼尼松和甲泼尼龙,激素治疗肾病的正向作用是很强的,可以使患者的尿蛋白及血尿在短时间内转阴,保护肾功能。
但还是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不愿选择激素,这是因为激素在发挥正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副作用。
其实是药三分毒,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是极少的(包括中药),但人们为什么单单对激素如此惧怕?这是因为激素的副作用有两个特点:多、严重。
但在当今时代,对于肾脏病治疗的价值,其他药物是无法替代的。
人们对某个事物感到恐惧,多数是因为这个事物的神秘性和未知性,如果您充分了解了它,恐惧感就会减少或消失。
其实激素也是这样,激素的大部分副作用是可防可控的,如果你知道了如何去预防和控制激素的副作用,你就不会再觉得激素有多可怕。
1.肥胖,体重增加,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高盐食物和甜食。
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
激素的减量和停药以后,这些改变都可以恢复。
但千万不要吃减肥药,因为减肥药多数都伤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胃肠道刺激、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或穿孔等。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硬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出现胃痛、反酸、烧心等情况,可以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保护胃黏膜。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3.骨质疏松及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预防措施:可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防止骨质疏松。
定期检查一次骨密度。
预防跌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此外,适当的负重体育锻炼(每天半小时)有助于保持骨密度。
使用骨化三醇和补钙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
如发生了骨质疏松,可使用双膦酸盐 (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依班膦酸盐)治疗。
4.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
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皮质醇),具有抗炎、抑免疫制、抗毒(素)、抗休克等多重生物效应,是临床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对付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王牌武器。
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许多副作用,有的还非常严重。
对此,一定要充分了解,注意防范。
诱发感染发生机制:激素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容易诱发感染,并且,发生感染后,激素还会抑制发热、咳嗽等症状,使感染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常常造成诊断延误。
应对措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胆道等部位感染征象;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免疫力低下患者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药源性“库欣综合征”发生机制: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外源性库欣综合征”, 病人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肩、四肢纤细、痤疮、多毛等。
应对措施: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如利尿药物。
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发生机制:刺激胃酸和蛋白酶分泌,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应对措施: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慎用或忌用糖皮质激素;不与非甾体类消炎药联用;激素治疗期间,可常规加用胃肠粘膜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
血糖升高发生机制: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异生,导致“糖代谢紊乱”。
原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会出现血糖进一步升高;原本血糖正常的患者在使用激素后有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称为“类固醇性糖尿病”,停药后血糖多可恢复正常。
应对措施:全天候(尤其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检查结果,酌情调整或加用降糖药物,以维持血糖正常。
高血压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钠水潴留,并使血管壁对血管紧张素II和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应对措施:应用激素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或加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