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作文: 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让作文语言靓起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之余经常会听见学生这样的感叹:苦恼,每次习作后“语言不生动”的批语像恶魔一样跟随我们;气愤,搜肠刮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憋”出的自以为不错的“佳句”,竟让老师“视而不见”,无声地“枪毙”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呀,语言不仅仅是作文的外衣、包装,它与作文的思想、事物的形象密切相关。
一篇文章要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一定要让语言靓起来。
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觉得要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还不错。
一、加大对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现在的新教材,在内容选编上多姿多彩。
读着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仿佛置身于语言的百花园。
教学中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这些美文,通过由浅读到深读到精读再到美读,让学生来领悟范文的语言美,然后师生一起欣赏、评析、议论,再让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和去借鉴他人习作的优点与长处,以提升自己,为我所用。
最后找出他们认为美的语句且对其进行仿写。
久而久之,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
二、巧用修辞手法,展现出清新雅致之美作文时,巧妙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让人感到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
三、活用富有生命力的谚语、格言、诗句、歌词和广告词。
点睛情趣之美格言、诗句经过了历代时空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
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运用,能使文章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文采飞扬,锦上添花。
比如学生习作中“在我们班,有这样一类同学,心里只想着自己,他们只要成绩好,班级各种活动中从来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口号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何让自己作文语言靓丽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作文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巧用修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排比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
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来比喻母爱的: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
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在《思想的芦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兼葭苍苍,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绝唱。
泗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段文字,把古代诗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芦苇和美丽的诗行和谐交融在一起,内涵就丰富了。
二、炼字炼句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
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1.求准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
”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在写作中,议论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体形式。
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叙述文和描写文,议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而语言的好坏也是影响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呢?一、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章中的各种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等。
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比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形象地描绘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贫困像一只巨大的黑手,紧紧地掐住了人们的咽喉”;在进行证明时,可以使用反问来突显问题的重要性,比如“难道我们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失去亲人的家庭继续沉沦吗?”二、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议论文中,语言简洁明了是非常重要的。
过于复杂或者晦涩的语言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影响文章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来替换复杂的词语,比如用“简单”来替换“易于理解”;可以用短句来代替长句,使文章更加紧凑。
三、注意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对于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等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比如使用there be句型时的主语问题,以及使用冠词时的用法等等。
四、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连接句子、分隔语义的作用。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比如分号和冒号的差异,以及逗号和句号的区别等等。
五、注重语言的美感语言的美感对于文章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音乐感,比如押韵、排比等等。
总之,在写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语言的美感和逻辑性,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有力、有说服力。
六大步骤,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古人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可见,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对表达思想、提升文章品位的重要性。
语言有文采,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博得阅卷者的青睐,从而获得比较可观的分数。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那么,怎样使语言有文采、靓丽起来呢?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在选用词语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语,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不疼不痒的词语。
句子有长短、整散之别;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异;结构有常式、变式之不同。
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不能呆板地运用一、二种句式。
二、选用句式,添亮增色选用句式,是说句式运用要灵活,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长句与短句结合,或整句与散句兼行等。
句式的灵活运用,常常能使文章摇曳生辉、添亮增色。
【例如】我们班会说话的有三种人: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这是第一种;几人一窝,天南海北,谈古论今,随口神侃,这是第二种;故作愚笨,实则聪颖,妙语联珠,专门搞笑,这是第三种。
上段文字,单就词汇本身而言并不高深,但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声调铿锵,陡增亮色,境界全出,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对称的美感。
三、巧用修辞,增添文采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
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
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
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例如】要表达“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爬满了青苔”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上到处布满青苔。
”语句显得平淡而乏味。
如果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青苔浸上佛头。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中考作文,语言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外衣的漂亮与否直接会影响人们对“穿着者”的看法,所谓“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是也。
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布料”,缝织成一件适体的、漂亮的外衣。
须知,优美、靓丽的语言使阅卷者为之眼亮,呆板、枯燥的语言使你的文章得分大加折扣。
那么,如何使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一、巧用修辞手法恰当的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能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展现文章的魅力,很好的吸引人的眼球。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现了花的争奇斗艳、色彩缤纷的特点。
又如2007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最好的朋友》,开头是这么写的:“她,犹如一缕春风,扬去我心头的惆怅;她,犹如一场春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她,犹如一束阳光,驱散我心灵的阴霾。
”这里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格,写出最好的朋友“书”对我心灵的作用。
开头优美生动,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巧用诗词名句恰当运用诗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歌词等,能使文章神采飞扬。
因为它们都是历经大浪淘沙后的精华,是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
作文时引用它们,正像戒指镶嵌了光彩夺目的钻石陡增身价。
你能恰当引用,显示你的书卷气,有才气,你的文章就能显出文化底蕴。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里就运用了孔子、庄子、老子、朱子的名言,有力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又如2007年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人生因你而精彩》开头写道:“因为有你,岑参恋恋不舍,题‘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因为有你,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有你,王勃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因为有你,王维才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些妙语联珠的句子,不仅形象地道出了友情的珍贵,而且文章文采飞扬,更显示了考生的才情!三、来点幽默风趣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
如何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导入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然而,许多同学却是经常谈“写”色变,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于是乎,每次考试之后,很多同学只能望“分”兴叹: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美起来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师寄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让语言富有魅力,提升作文语言。
方法与过程:仔细推敲,引导与品味,比较与鉴别。
价值与情感:热爱祖国语言,喜爱亮丽语言。
展示材料请以“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1、审题必须抓住题目中的“眼”,且非独只眼,而是由“力量”和“让我泪流满面”两部分组成的双眼。
若仅仅扣住其中的一点是不合题意的,就是偏题,常会引起跑题的现象。
2、“泪流满面”,这里是诗化的文学语言,是指程度很深的“感动”“激动”等。
“力量”不在于它外在形式的大小,而在于它内在的给人心灵的冲击力。
但必须也只有写“一种”,只能写“一种力量”。
3、应写出“力量”和“泪流满面”之间的本质关系。
“有一种力量”与“让我泪流满面”是正面的积极的关系,能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
这个作文题目比较适合写记叙文,切入点宜小。
作文诊断大多数做到了审题准确;近半数语言味同嚼蜡,索然寡味;一部分书写欠佳,卷面太差;个别的字数不够,偏题跑题。
此外,老师还做了一个统计,语言差的同学作文分数都不高。
由此可见,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精神与灵魂,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令人耀眼的光彩。
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
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锤炼语言的金钥匙吧。
治疗方法一、正确运用修辞1、展示范例:甜美的回忆像一壶烈酒,一腔热气在心底慢慢扩散,让你觉得温馨,让你觉得豪情。
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中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灵便,文句故意蕴。
考场作文中,不少作文的词汇量少,语言干瘪;有些学生一味追求华丽辞藻,不看是否符合文章的需要。
(一)怎样使自己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1 .推敲词语:A、用词求活求新意选用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好方法。
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炼为字,千炼为句”,词语用得好,可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
普通来说,动词、形容词是最富表现力的。
在作文中我们所写的人物都是在活动着的,动词用得好,会给人如见其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B 、恰当运用动词。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
例2: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雪地捕鸟是这样写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C 、准确运用形容词、成语。
例:《松鼠》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盈,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D 、运用叠词。
叠词的使用,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疏”,冰心的《小桔灯》中的“仄仄”、“轻轻”、“微微”、“慢慢”、“渐渐”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2 .善用修辞:什么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指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写人状物,多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和夸张,析事论理则多用排比、设问和反问。
固然,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综合灵便的,根据表达目的来选用。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例1:母爱就像空气,虽常被人忽视,但总是无处不在,不可或者缺。
它充实着我们的生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例2:一声尖厉的叫声“抓歹徒啊!”撕破了喧嚣一天的沉静,让整个城市打了一个寒颤。
写作技巧: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自卑于自己的语言——平实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阅读中,我们也往往羡慕别人的语言——那些作家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触摸到形象,感受到亲情、温情,品味到酸甜苦辣,体验到真善美、假恶丑……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语言不够美,不够“靓”。
要想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进行尝试。
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修辞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活动。
它的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意思是说“春天快要到了”。
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当作美丽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样一说比“春天快要到了”更能表现出春天的可爱和多情。
再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远处山峰的起伏连绵、高低不平而又具有动态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一句,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人们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常生活,提醒人们必须认识到并珍惜这些幸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战斗和生活。
此处的排比句的使用,不但句式整齐,使文字具备了节奏的美感,同时又方便了感情的抒发,一举多得。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还很多,像对偶、夸张、反问、设问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语言活起来。
1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装。
若结构是作文的躯体,内容是作文的血肉,中心是作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作文的“衣裳”。
这件衣裳靓不靓,直接关系着作文的质量。
所以,一篇文章要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一定要让语言靓起来。
中学生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作文常见的语言特色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四种: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富有诗意、幽默风趣。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特色的依据主要有:性格、阅历、特长、爱好等。
如平时说话比较幽默的同学,可以选择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长与才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看书较多的同学,阅历比较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或富有诗意的语言特色等。
性格内向而又善感的同学,可以选择富有感情的语言特色。
性格活泼的同学,可以选择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三、根据相应的语言特色选择适当的方法(一)善用修辞,来点“形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话就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热闹非凡的情态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
再如,“我们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
他们说那种感觉就像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对作文的迷恋的程度之深,可以说是如痴如醉。
所以,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二)精选词语,来点“感情”贾岛“推敲”的故事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的锤炼,可谓耳熟能详。
其实现代文里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比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钻”就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如,茅盾的《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小雪”句中的两个“卧”字就把村庄和雪写得活灵活现,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作文:
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
语文成绩好坏与语言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而教师招聘考试语文
科目中作文是不可少的,作文要答高分,一定要让作文语言“靓”起
来。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使语言
靓丽的妙招:
一、妙用修辞添光彩
在行文时,或用排比,或用比喻,或用设问,或用引用,或者综
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绚丽、缤纷多姿。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运用排比句,能
使内容集中,气势增强,叙事透辟,论证有力,节奏鲜明,抒情味浓。
如2000年高考作文,有同学这样写:
孔子带门徒,游列国,阅读的是人世天道;李时珍入深山,尝百
草,阅读的是草木著华;郦道元勘白川,历千江,阅读的是水文地志;
李白谢灵运纵情山水,阅读的是自然性灵;三毛一只背囊走海滩,越
戈壁,读出了一个女子的全部才情;余秋雨踩遍中华大地的人文穴位,
读出了五千年犹自呼痛的文明......
文中运用六个论据材料组成排比,论据言简意赅,回首春秋,瞻
望文化,排比起伏,有效地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
显得形象生动。如2000年高考作文《清香飞上语文》就运用了大量
生动贴切的比喻,文章因此博得了阅卷教师的齐声喝彩: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
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
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衅
的万点白帆,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在这几句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九个比喻来告诉读者,语文是丰富
多彩的,它与自然和生活密切相关。“巍巍昆仑”、“不肯滴落的露
珠”、“国色天香的牡丹”、“无声的冷月”、“静谧的荷塘”、“滔
天白浪里的打渔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沉舟侧衅的万点白
帆”、“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这几个形象感强烈的短语勾勒出
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仿佛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飞上语文,唤起读者对
美的体验。
3、设问
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比较抽象,就可用设问的方式使它具体些、形
象些,写出它的意境、情感、语势来。
例如:创新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
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
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是不求苟同于人的执著,是实现自我价值
的不二法门,人生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创新而壮美。
“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设问回答的形式,将其化为“古
猿走向草地”、“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鱼儿跳出水面”等等具
体意境,以“勇敢”、“胆识”、“惊喜”、“快慰”等心理品质或
感受加以阐释,语题含义、内蕴就鲜活了。
4、引用
在行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熟语、名言警句、人物典故
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能起到鲜明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一
般性的表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一篇题为《校园与社会》的作文:
......知识与学问本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所作为,
必须到社会这个大校园里去学习。没登过泰山的人怎会有“一览众山
小”的感慨?没见过滚滚东流水的人,怎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
豪放?没去过北国的人,怎会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受?正是
月圆之夜想念家人,才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正是由于满怀报国之心,才会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的愤慨;正是由于忧心忡忡才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
头”的忧伤。
在这段习作中,我们注意到如果光说“感慨”、“豪放”、“感
受”、“祝福”、“愤慨”、“忧伤”,只能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
而没有具体可感的深切认识。而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各引用一句古诗
词,就会立刻使得这些心理感受变得丰富起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二、巧摆“句式的八卦”
所谓“句式的八卦”,说白了就是各种句式交错使用,如同诸葛
亮的八卦阵,以丰富语言节奏,活跃文章形式。
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你问我要选择什么》写道:“你问我
要选择什么?我选择成为去阿富汗的一声问候,你知道这个满目疮痍
的国家的苦难经历吗?它有复杂的民族关系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这该
是多么值得自豪的资源啊,然而恰恰是由于这些,这成为大国的众矢
之的:恐怖分子在这里出没,塔里班反动政府在这里奴役人民,美英
的轰炸机在这里肆意飞行......阿富汗在流血,在流泪。我看见阿富
汗的一个小女孩写了一首诗:‘小鸟都不愿飞回,因为喀布尔在流血。
'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啊。你说,我该不该成为一声真挚的问候,去
抚平难民心中的创伤呢?”
本文长句舒展自如,短句痛快淋漓、铿锵有力,长短句交错,于
幽默中见严肃,表现出一种信笔挥洒的自信,带有点“杂文味”,获
得了特殊的美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