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
- 格式:ppt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7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1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普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它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是因为患者下肢深静脉凝血异常激活,导致管腔阻塞形成血栓,进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使患肢出现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表现[1]。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行走、活动等日常行为影响严重,因而临床上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确保患者手术后的恢复[2]。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且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6例。
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诊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女31例,男45例;年龄44~75岁,平均(57.7±4.5)岁;手术类型中,腹部手术14例,下肢骨折手术33例,髋部手术29例。
使用抽签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服药2周。
②观察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口服利伐沙班方法同对照组。
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5mL/次(溶于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连续注射2周。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患肢无剧痛、肿胀、压痛等症状,皮温、肤色均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无限制,且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②显效:经过治疗,患者患肢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减轻,皮温、肤色基本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活动基本不受限,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明显好转;③有效:经过治疗,患者患肢的各种症状均有减轻,皮温、肤色好转,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活动仍部分受限,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有所好转;④无效:经过治疗,患者患肢的各种症状无减轻,皮温、肤色、关节功能等无改善,活动受限,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无好转。
利伐沙班联合血府逐瘀颗粒预防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刘艳军,梅彦红,曹杰(青岛市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血府逐瘀颗粒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片+血府逐瘀颗粒,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两组术后均使用梯度压力袜及足底静脉泵等。
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7d、14d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D-D) 水平、纤维蛋白原 (fi brinogen, FIB) 浓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 b oplastin time, APTT) 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 2 组患者血浆D-D、FI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7d、14d后 D-D、FIB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D-D、FIB、水平较治疗后7d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7d时血浆 D-D、FIB 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7d (P<0.05) 。
预后两组 D-D水平、 FIB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 及 TT 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血府逐瘀颗粒能够降低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伐沙班;血府逐瘀颗粒;低分子肝素钙;深静脉血栓Effect of rivaroxaban combined with xue fu zhu yu granules on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rgeryLIU Yan-jun, MEI Yan-hong,CAO Jie(Department of Pharmacy,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 cacy of rivaroxaban combined with xuefuzhuyu granule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fter surgery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ivaroxaban tablets + xuefuzhuyu granul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MWH. Gradient pressure socks and plantar vein pumps were u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operation.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at 7d and 14d were observed: d-dimer level (d-d), fi brinogen concentration (FIB),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 (APTT) and thrombin time (TT).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通讯作者]曹杰, E-mail: 1016160703@54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in plasma d-d, FIB, APTT, T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levels of d-d and FI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plasma d-d, FIB level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for 7 days (P<0.05). The levels of d-d and FIB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PTT and PT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ivaroxaban combined with xuefuzhuyu granul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rger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Rivaroxaban; Xue fu zhu yu granul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
利伐沙班片【性状】本品为红色薄膜衣片。
【适应症】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预防静脉血栓(VTE)(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形成。
2、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降低冠状动脉综合症复发的风险。
【用法用量】1、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
2、如伤口已止血,首次用药应于术后6-10小时之间进行。
3、治疗疗程长短依据每个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而定,即由患者所接受的骨科手术类型而定。
(1)接受髋关节大手术者,推荐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5周。
(2)接受膝关节大手术者,推荐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2周。
4、发生漏服1次用药,患者应立即服用利伐沙班,并于次日继续每天服药1次。
5、服药不受进食影响,患者可在进餐时服用,也可单独服用。
【禁忌】1、对利伐沙班或片剂辅料过敏者禁用;2、有临床明显活动性出血者禁用;3、有凝血异常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肝病患者禁用;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缺乏安全性和疗效数据,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或儿童。
【老年患者用药】对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利伐沙班禁用于妊娠期妇女。
尚无利伐沙班用于妊娠期妇女的充分数据,动物研究显示有生殖毒性。
由于潜在生殖毒性、固有出血风险及利伐沙班可通过胎盘,育龄妇女在利伐沙班治疗期间应避孕。
2、哺乳期:利伐沙班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尚无哺乳期妇女使用利伐沙班的资料,动物研究的数据显示利伐沙班能进入母乳。
【注意事项】1、出血风险:(1)亚群患者的出血风险较高,治疗开始后,对患者实施密切监测,观察是否有出血并发症征象。
(2)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对外科伤口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以及定期测定血红蛋白。
(3)任何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或血压降低都应寻找出血部位。
2、肾损害:在重度肾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中,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可能显著升高,致出血风险升高。
文章编号:WHR201912035利伐沙班治疗乳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有效性研究金华锋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00【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共30例,分为研究组(狀=15)和对照组(狀=15),研究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常规治疗。
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情况,判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
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2个用药方案的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患者抗凝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差异明显(犘<0.05)。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优于对照组(31.58%),差异明显,(犘<0.05)。
结论:在对乳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利伐沙班独立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强。
【关键词】利伐沙班;乳腺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近几年,在治疗深静脉血栓方面,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出现并在乳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得到了相应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1]。
选取本院治疗的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共30例,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8~72周岁,平均年龄为(51±5.23)周岁,在15例患者中共有18条患肢,主要类型为周围型血栓(10例)、混合型血栓(2例)、中央型血栓(3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30~76周岁,平均年龄为(53±6.35)周岁,在15例患者中共有19条患肢,主要类型为周围型血栓(11例)、混合型血栓(2例)、中央型血栓(2例)。
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王军【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DVT 发生率、DVT 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
结果:观察组 DVT 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的DVT 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d 观察组 DVT 早期诊断指标 D-dimer 和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 DVT 发生,显著降低 DVT 发生率和 DVT 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1530-1532)【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利伐沙班;骨折/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防护用药;血流动力学;下肢【作者】王军【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呼和浩特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以突发患肢肿胀、痛疼为典型临床表现,明显影响肢体功能,并可能随时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1,2]。
目前,抗凝药物联合中药制剂已经应用到了DVT形成的预防治疗中,但疗效不一,尚缺乏统一的标准预防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相关选药提供一定证据。
利伐沙班片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功能主治利伐沙班片是一种抗凝血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
其主要功能和主治包括:1.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利伐沙班片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缓解心绞痛症状。
2.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利伐沙班片可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3.预防和治疗脑血栓栓塞:利伐沙班片可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栓塞,降低卒中的风险。
4.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利伐沙班片可以减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预防和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利伐沙班片的用法用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建议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心肌梗死:初始剂量为300 mg,以后每天维持75 mg。
连续使用至少1个月。
2.深静脉血栓症:初始剂量为150 mg,以后每天维持75 mg。
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
3.脑血栓栓塞:初始剂量为150 mg,以后每天维持75 mg。
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
4.肺动脉高压:初始剂量为2.5 mg,每天2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2.5 mg,每天2次。
5.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初始剂量为10 mg,每天2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10 mg,每天2次。
注意事项使用利伐沙班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定期复诊。
2.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3.如果出现严重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4.使用利伐沙班片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参与高风险活动,以减少出血风险。
5.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请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以上是关于利伐沙班片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的介绍。
如果需要使用利伐沙班片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遵循医嘱。
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利伐沙班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什么是利伐沙班利伐沙班(Rivaroxaban)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属于直接抗凝药物(DOACs)的一员。
它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断了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的作用,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2. 利伐沙班的功能主治利伐沙班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治疗:DVT是指血栓形成于体内深静脉内部,主要发生在下肢。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DVT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利伐沙班可以预防和治疗DVT,并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肺栓塞(PE)的预防和治疗:PE是由形成在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血管阻塞的疾病。
利伐沙班可以预防和治疗PE,并减少再发的风险。
2.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NVAF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房内的电活动异常引起。
利伐沙班可以用于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2.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常见的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利伐沙班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治疗,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和心脏事件的风险。
2.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利伐沙班可以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减少DVT和PE的发生。
2.5 其他适应症•利伐沙班在一些其他适应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脏瓣膜疾病的抗凝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等。
3. 利伐沙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利伐沙班相比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具有以下优势:•不需要频繁的血液检测和剂量调整:利伐沙班的用量相对稳定,患者无需频繁测量凝血时间或调整药物剂量。
•作用迅速:利伐沙班在体内吸收迅速,起效快。
•作用持久:单次使用的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可以持续24小时以上。
然而,在使用利伐沙班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医嘱使用:使用利伐沙班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医生的剂量和使用说明。
利伐沙班片的作用5功效
利伐沙班片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抗凝血作用:利伐沙班片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
2.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利伐沙班片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特别适用于曾经出现过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
3.心房颤动的防治:利伐沙班片也可用于防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不需要心脏瓣膜替换或修复)的形成和复发,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4.卒中的预防:利伐沙班片在降低卒中风险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
它可以减少由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栓塞症卒中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5.减少血栓性心血管事件:利伐沙班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猝死或使患者需要肺栓塞抗凝治疗)的发生率。
它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血管阻塞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利伐沙班片的功能主治1. 概述利伐沙班片是一种非选择性短效口服抗凝药物,属于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它可以通过阻断腺苷二磷酸(ADP)受体,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片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并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2. 功能主治2.1 抗血小板凝集利伐沙班片通过抑制ADP受体的活性,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能力,从而减少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
它可以用于以下疾病的防治: - 冠心病: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血栓栓塞性心绞痛的发生。
- 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利伐沙班片能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
- 脑卒中:利伐沙班片也可以用于脑卒中的防治,可降低再发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性脑梗死的风险。
- 外周动脉疾病:对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利伐沙班片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2.2 血栓防治除了抑制血小板凝集,利伐沙班片还可以用于以下情况的血栓防治: -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高危人群中,利伐沙班片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患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利伐沙班片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2.3 心血管支持治疗利伐沙班片在心血管支持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利伐沙班片作为心肌保护剂,可以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 血小板功能障碍:对于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利伐沙班片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功能。
3. 注意事项在使用利伐沙班片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 遵循医生的建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利伐沙班片,遵守给药剂量和频率。
2. 减少出血风险:由于利伐沙班片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因此要小心使用,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3.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利伐沙班片期间,需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
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黎海妮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z2
【摘要】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 T )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40例。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引流量和DV T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研究组在术后DV T发生率和术后48h引流量方面的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前术后未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变化。
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骨科术后DV T形成,可取得较低分子肝素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大出血发生,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53-154)
【作者】黎海妮
【作者单位】710000 西安市解放军第323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
【相关文献】
1.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J], 叶庆林;卢伟杰;罗春强;梁桂泉;卢志文
2.利伐沙班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 [J], 王刚;张英军;矫浩然;陈浩
3.利伐沙班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J], 杨卫国
4.利伐沙班结合医用弹力绷带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由伟成;周成福
5.利伐沙班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J], 张延召;张宏军;范克杰;王绍辉;王帅;孙哲;张海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分册》要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E)。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VTE高危人群发病率并不低,与欧美等国家相当。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 发生率和病死率。
抗凝药物包括传统抗凝药如肝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VKA)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Xa 因子抑制剂等。
肝素类抗凝药注射不便、以及有发生如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传统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且与多种药物/食物存在相互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口服、起效迅速、药效可预测、无需常规凝血指标监测、无需常规调整剂量等优势。
1 利伐沙班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特征Xa因子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重要的作用靶点,是凝血途径共同通路的第一步。
每分子Xa因子活化即可产生大约1000分子凝血酶,因此抑制Xa因子比灭活凝血酶具有更强的抑制纤维蛋白形成的能力。
利伐沙班特异性地直接抑制游离和结合的Xa因子,阻断了凝血酶生成的爆发而抑制血栓形成。
口服吸收迅速,2~4 h 达到最大峰浓度(Cmax);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呈剂量依赖性;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0%~10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95%。
利伐沙班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代谢。
1/3有活性的原型药物通过肾脏排泄,2/3经肝脏被代谢为无活性产物,分别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平均终末消除半衰期7~11 h。
2 DVT 急性期及长期治疗的剂量建议给予利伐沙班15mg 2次/d,共3周,此后,20mg1次/d至少3个月,并根据DVT的危险因素来决定长期治疗的时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 年第 4 卷第 23 期2017 Vol.4 No.234488利伐沙班、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研究刘宝顺(保定市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目的 对利伐沙班、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使用常规的抗凝治疗,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华法林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予以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下降、D-二聚体下降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消失的时间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23.4488.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长时间卧床或髋、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期比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有数据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临床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取栓术、后续长期治疗及一些辅助治疗[2]。
此次研究针对利伐沙班、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先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使用常规的抗凝治疗,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对此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②患者发病住院时间在两星期以上。
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站收治的84例妇产科术后DVT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双下肢周径差、D-二聚体、INR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凝血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DVT效果显著,可降低D-二聚体,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低分子肝素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ivaroxaban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after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and influence of D-dimer.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DVT after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admitted to our station from January 2011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rivaroxaban treatment)and control group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therapy)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42 cases in erch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t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diameter of double lower limbs,D-dimer,INR in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four coagulation te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Rivaroxaban was effective therapy for DVT after gynecological operation,it can reduce D-dimer,safe and reliable,and low adverse reaction was superior to low moleculer weight heparin.[Key words] Rivaroxaban;After gynecological operation;Deep venous thrombosis;D-dimer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产科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极易发生。
利伐沙班治疗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HIT 1例报告李扬会1,刘政2,郝清智2,陈晓静1,陈国栋1关键词:利伐沙班;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图分类号:R 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19)04-0619-03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9.04.046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右小腿突发肿胀、疼痛1 d入院,现妊娠2个月余。
5年前,妊娠时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中央型)、肺栓塞,正常生产后未规律抗凝治疗。
专科查体:右下肢浅表静脉轻度扩张,皮色暗红,皮温略高。
右小腿轻度粗肿,腓肠肌饱满,Homans, sign(+),Neuhof, sign(+),胫前轻度凹陷性水肿,股三角区无压痛。
左小腿腓肠肌松软,无挤压痛。
静脉超声示:左下肢深、浅静脉通畅;右腘静脉远端及以远深静脉血栓形成,腘静脉远端游离血栓。
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3.78 μg/L(0~0.5 μg/L),血小板计数282×109/L(125~350×109/L), C反应蛋白73.4 mg/L,查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n)、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均未见异常。
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右,急性期),宫内早孕。
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H20090246,用量依据85 IU/kg)4250IU iH Q12 h以抗凝。
幷予冰硝散(芒硝2000 g,冰片10 g)外敷右小腿,以清热消肿止痛。
嘱患者抬高患肢,绝对卧床,预防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治疗8 d后,双股部突发广泛性肿胀疼痛,查静脉彩超示:下腔静脉远端血栓形成;左髂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隐股静脉大部分再通,余未通;右髂静脉及以远深静脉血栓形成,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微通,余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