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确立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讲授新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
利用这样的条,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的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
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个德国,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会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使处于危机震荡中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自共产党左派的威胁、稳住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又可以对外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原料和产品市场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日本是如何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
日本原本也是被侵略者,而且对被侵略、被掠夺一直比中国有着更多的担心。
1837年幕府统治者德川齐昭发出预言:中国太大,朝鲜和琉球又太小,对大不列颠的炮舰来说,日本恰好不大不小。
3年后,危机来了,却首先来到躺在床上抽鸦片的中国。
既使如此,鸦片战争的冲击对日本也极大。
许多人以鸦片战争为题著书立说,论述西方对东方的野心,警告德川幕府如果不速筹对策,必重蹈中国复辙。
诗人山田芳谷特赋诗一首:勿峙内洋多礁砂,支那倾复是前车。
浙江一带唯流水,巨舰溯来欧罗巴。
诗中所谓“支那”是日本当时对中国的蔑称。
日本还在不断地向中国学习,这回学到的是危机。
于是有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翻译过来的思想源源流向中国。
日本比中国早36年知道了马克思主义。
1870年,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加藤弘治就把这一学说介绍到日本。
介绍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批判。
当时“共产主义的幽灵”已在欧洲徘徊。
由于害怕这个幽灵也徘徊到日本,明治政府容许这一学说作为反面材料出现。
1882年,被称为“东方卢梭”的中江兆民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拉萨尔主义,马克思主义;1893年草鹿丁卯次郎写的《马克思与拉萨尔》;1903年片山潜的《我的社会主义》;1903年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1904年幸德秋水和界利彦合译《共产党宣言》、安部矶雄翻译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907年界利彦等的《社会主义纲要》等,马克思主义在日本获得广泛传播。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通过同盟会会员们的介绍,大量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术语由日本传到中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曾是日本文明的发源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成为东方先进思想学说的集散地。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西方离中国毕竟太远,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很近,于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中国人,便如周恩来所说:“大江歌罢棹头东,遂觅群科济世穷。
南方论丛……2016年第2期…日本军部法西斯化及对国政支配权的确立刘树良[摘 要] 1930年代,在内部革新势力的积极推动下,日本军部抓住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化,积极推动国内的法西斯运动,并通过自身的法西斯化来逼迫政党下台,意图夺取对国家政治的支配权。
“二·二六事件”后,在“统制派”少壮派幕僚们的操作下,军部通过介入广田内阁的组阁工作确定了对国政的合法支配方式。
同时,通过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制定《国策基准》等举措,将对外侵略扩张计划上升为国策。
接着又通过左右内阁命运的行动将国政的决策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引导日本走上大规模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关键词] 日本军部 二·二六事件 二战[中图分类号] K3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DB-10146(2016)02-0089-06近代日本史上的军部,是在明治政府走向军国主义扩张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股强大而特殊的政治势力,是明治宪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策主体之一。
进入1930年代,在内部革新势力的积极推动下,日本军部抓住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化积极推动国内的法西斯运动,并通过自身的法西斯化来逼迫政党下台,意图夺取对国家政治的支配权,进而掌握国策制定的决策主导权,在日本国内建立支撑其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总体战体制。
一、推动法西斯化运动1.军部法西斯团体的形成。
从1920年代初期开始,军部内部先后出现了革新势力,它们以少壮派幕僚军官为主体,主张通过“国家改造”运动革新现有政权构造。
军部内部的革新势力主要分为两股:第一股势力是1929年5月成立的,由陆军中的少壮派精英军官们组成的“一夕会”。
该团体是由在“巴登巴登密约”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27年,陆军中央机关的少壮派永田铁山、冈村宁次等一批士官学校第15至18期毕业生结成“二叶会”。
1929年,参谋本部作战课的铃木贞一发起组织了“木曜会”,参加成员主要是石原莞尔、武藤章等士官学校第20期以后的毕业生。
探析日本军部确立统治地位的原因02080331张赟摘要:20世纪前半叶,法西斯就像瘟疫梦魇一样在世界各地蔓延。
而在亚洲的孤岛——日本,既没有一个法西斯政党领导,也没有推翻原有的封建天皇制,却同样建立起来了法西斯专制政权。
在形成的过程中,日本的政党和内阁在与军部的斗争中不堪一击;日本的官僚不能阻止其发生发展,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民大众对军部是如此的俯首贴耳;其原因为何?本文拟从日本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财阀)、思想方面探索日本军部掌权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军部财阀法西斯所谓军部就是“多数由尉、佐级军官,包括少数少、中级将官,利用自己的职位与权力,按照自己随心所欲的政策向陆海军大臣提出要求,并且通过该大臣推动政府,向政府施压,成为实行国策力量的军人集团。
”“是军事机构本身政治势力化的产物,是在参谋本部和陆军、海军省的高级军官们中形成了一种‘陆军的全体意志’、‘海军的全体意志’”。
①军部能在众多机构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得到大多数的“信赖和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军部建立之基础。
“日本军部的建立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形成为基础的。
天皇制下日本军事机构,早在法制上就得到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保障,成为建立军部的条件。
”②军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使之成为独立政府之外的政治势力。
由于军事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掌管军事的统帅部与掌管政治的政府不可能不发生关系。
因而就产生了谁领导谁的问题,是政府领导军部,还是军部领导政府?二者非此即彼。
1909年7月4日制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国防所需兵力》,9月钦定的军令,使日本军部在国策上和制度上得到了新的强有力的保障。
当时关于国家存亡攸关的最高政治方针——国防方针,又由军部策划,后立即上奏天皇。
按照天皇制的惯例,对天皇受理的方案,一般说来,首相不可能加以修改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就等于首相只能承认陆海军大臣的决定,这种情况是军部故意这样做的。
由此,在决定最高国策方面,这种“程序”便确立了陆海军的统治势力绝对凌驾于政府之上。
日本法西斯确立的原因(背景)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那么,日本法西斯专政是怎样建立的?其一,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路线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根源。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其实质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各方面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政府中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继承封建武士道的衣钵,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
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不断强化。
其二,军部的形成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政治基础。
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日俄战争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财阀垄断资本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军人势力煊赫,军阀获得军令制定权,成立了议会和内阁不得介入的“国中之国”—军部。
日本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部门。
现代民主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是在政府领导之下,可日本的军部却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听命于天皇,它就是在天皇名义下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的。
其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理论基础。
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专制独裁、反共、反民主、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主义。
日本法西斯吸收了一些欧洲法西斯思想,但主要根据则是天皇至上的皇权主义和大和民族优越论。
其理论纲领是北一辉1919年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该书极力主张建立天皇制专政,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张颁布戒严令,停止实施宪法,解散议会;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持私有财产制度;叫嚣侵略有理,认为中国、印度等均应在日本的“保护”之下。
该书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
其四,法西斯势力恶性膨胀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社会基础。
北一辉的理论是明治以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它立即与民间右翼势力结合,并迅速获得军部的支持。
案例:为什么德日会走上法西斯道路?一、背景介绍本课专题用的是高一《历史》(实验本)教材,主要内容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这一节中的德国与日本确立法西斯独裁的内容。
德日法西斯化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已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学习过了,作为高中学生则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这一历史现象作进一步深化理解。
而同时作为二战原因之一,学生对德日法西斯的形成是有着较强学习兴趣的。
因此就有可能先让学生自学以达到复习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德日法西斯化的原因。
在这过程中,达到下列目标:1.把握德日法西斯化的原因;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之原因的方法;3.培养学生质疑和反向思考的思维习惯以及对历史现象的研究意识。
二、研究过程(学生自学本节内容)师:大家已经自学过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那么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英依然保持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而德国和日本却走向法西斯化,原因何在呢?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有关内容思考这一问题。
生1:美英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较彻底,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民主传统;而德日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都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生2:德日在历史上都有军国主义传统,容易采取对外扩张方式摆脱经济危机。
生3:德日的经济实力较弱,不如美英,较难通过自身改革度过经济危机。
(教师以板书形式加以记录)师: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原因。
但是这些原因是否都合理呢?有没有同学对以上观点有什么要提问或质疑的?(无人应答)那么,我先来问一下,第一位同学说美英民主传统悠久,德日有封建残余,能不能举例说明?生1:美国在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在南北战争后得到进一步巩固;英国在革命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是虚君,议会掌实权。
而德国和日本都保留了君主,并握有一定的实权。
专制思想未能全部清除。
师:有道理。
现在有没有其他同学要提问的?生4:请问XXX同学,能否具体说明德日的军国主义是如何影响它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生2:日本通过军部发动一系列政变,一步步法西斯化,如“二·二六政变”。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那么,日本法西斯专政是怎样建立的?
其一,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路线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根源。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其实质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各方面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政府中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继承封建武士道的衣钵,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
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天皇专制和军国主义不断强化。
其二,军部的形成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政治基础。
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日俄战争后,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财阀垄断资本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军人势力煊赫,军阀获得军令制定权,成立了议会和内阁不得介入的“国中之国”—军部。
日本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部门。
现代民主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是在政府领导之下,可日本的军部却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听命于天皇,它就是在天皇名义下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的。
其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理论基础。
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专制独裁、反共、反民主、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主义。
日本法西斯吸收了一些欧洲法西斯思想,但主要根据则是天皇至上的皇权主义和大和民族优越论。
其理论纲领是北一辉1919年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该书极力主张建立天皇制专政,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张颁布戒严令,停止实施宪法,解散议会;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持私有财产制度;叫嚣侵略有理,认为中国、印度等均应在日本的“保护”之下。
该书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
其四,法西斯势力恶性膨胀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社会基础。
北一辉的理论是明治以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它立即与民间右翼势力结合,并迅速获得军部的支持。
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法西斯团体相继成立,形成强大的法西斯势力。
自1920年至1929年,各种法西斯团体数达百余个。
至1932年,各种“国家主义”团体共计1900多个,分合无常。
这些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的一夕会、樱会等,骨干分子有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桥本欣五郎。
其五,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原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其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并非经济水平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因此,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日本,程度剧烈;并进而引发政治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其六,皇道派与统制派矛盾斗争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分子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继续搞政变,实现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称为“皇道派”;另一派主张运用军部现有地位,联络官僚、财阀,掌握内阁实权,建立“高度国防国家”,以加速对外侵略,为此须“统制”"约束#军队的行动,称作“统制派”。
“二二六事件”后,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确立了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