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维修的精神学说
- 格式:docx
- 大小:19.89 KB
- 文档页数:7
Ai’erwei×iu 爱尔维修,C,A,西方哲学研究论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生平与著述1715年1月出生于巴黎一个宫廷医生家庭。
青少年时期在耶稣会主办的专科学校读书,对学校的烦琐的宗教课程感到厌恶,遂利用父亲书库中的丰富藏书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由此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
爱尔维修酷爱文学和哲学,拉罗什弗科的《沉思与箴言》一书曾引起他对功利主义问题的注意。
这个问题后来成为他全部哲学体系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1738年,法国皇室赐恩于爱尔维修的父亲,让他年方23岁的儿子当上了总包税官。
从此,爱尔维修成了拥有年金30万利维尔的富翁。
爱尔维修由于职务需要,经常到各地巡察,这使他有机会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和第三等级所受的压迫,作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广交进步人士,潜心于哲学研究。
1751年,他辞退总包税官的职务,专门从事著述,并在巴黎圣-安娜街自己的宅邸开放沙龙,成为法国启蒙运动者们的活动场所。
1771年12月26日在巴黎逝世。
在爱尔维修结交的进步人士中,有3位对他思想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位是封德奈尔(1657~1757)。
他是当时法国进步人士心目中的权威,能深入浅出地传播先进的天体演化观念,特别是在当时为教会所深恶痛绝的太阳中心说,使爱尔维修初步摆脱了宗教蒙昧主义,并开始重视科学。
另一位是科学家毕丰(1707~1788)。
毕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他在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的进化观点,对爱尔维修产生了强烈影响。
毕丰关于周围环境影响机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学说,成了爱尔维修哲学中关于环境影响个人精神和道德面貌的思想依据。
在几位先驱者中,对爱尔维修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伏尔泰不仅是他终生的诤友,而且也是他的导师。
在伏尔泰的教导下,爱尔维修进一步理解并批判地接受了J.洛克的哲学。
爱尔维修的主要著作有:《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69年写成,1772年出版)。
另外,还有他早年为上述两部主要著作作准备而写的《关于爱知识的书简》、《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理智的傲慢和懒惰的书简》、《关于手工业的书简》、《笔记》以及表达其哲学思想的长诗《幸福》等。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 3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西欧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哲学自古以来基本派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发展,以及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交织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掌握西方哲学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哲学思维的整体眼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形态的哲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宝贵的精华。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它对于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能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第二,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唯物的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潮的能;第四,它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优秀遗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上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3.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4.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爱尔维修是内发论还是外铄论第一篇(外铄论)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学生,我认为爱尔维修是属于外铄论的一种。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爱尔维修是一种高精度的机械加工技术,需要精湛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这说明爱尔维修需要从外部介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从实际应用中来看,大量的爱尔维修都是在外部介入下才能完成的。
比如,对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维修,需要将发动机内部拆解出来,进行外铄处理。
只有通过外部的切削加工才能达到拼合效果。
最后,从理论上来说,外铄论可以更好地解释爱尔维修的机制。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物体通过外部介入(比如投射、切削)来形成其最终的形态。
对于爱尔维修来说,也是通过外部的机械加工来恢复汽车零部件原有的形态和规格。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爱尔维修应该是属于外铄论的一种。
通过外部机械加工来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修补和维护。
写作重点:1.强调爱尔维修的高精度和技术性2.具体列举了爱尔维修需要外部介入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通过引用外铄论来强调爱尔维修的外部性用词分析:1.精湛的技术和操作经验:使用精湛这个词强调了爱尔维修的高技术性2.外部介入:使用介入这个词强调了外部的必要性3.投射、切削:使用这些词汇具体列举了外铄的实现方式4.机械加工:使用机械加工这个词强调了外部机械的必要性第二篇(内发论)即使爱尔维修是通过外部介入来实现的,我还是认为它应该属于内发论的一种。
首先,爱尔维修的实现需要内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这些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说是爱尔维修的内在基础。
其次,爱尔维修的完成需要内部的机制和力量的支持。
比如,机械加工时需要内部的数控切削等技术支持才能实现。
而这些技术的支持是通过汽车制造商内部技术人员的努力推进的。
因此,在理论意义上,爱尔维修也是从汽车制造业内部发展壮大起来的。
最后,我认为内发论也更有助于解释爱尔维修的本质。
作为一种修补和维护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爱尔维修比起外铄论更应该注重内部的机制和原理。
只有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内在结构和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爱尔维修。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
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
“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
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姓名:袁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杨乐强20050508中文摘要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意识形态概念的由来并不久远,它是由法国思想家托拉西提出来的。
自意识形态概念产生以来,它的含义变得丰富多样,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意识形态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它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形式,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综合性、阶级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阶级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观念上的体现。
它不但发挥社会生活功能,而且起到阶级社会文化传承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意识形态既是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又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眼光来分析和探究,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诃:意识形态特征功能ideologyisthepeculiarspiritualphenomenonofhumanSOCietywhichhasalonghistory.However,theoriginoftheideologicalconceptisnotremotewhichwasputforwardbytheFrenchthinkerOestuttdeTracy.IthasgonethroughacourseofdevelopingandItsmeaninghasbecomerichandvaried,Sincetheideologicalconceptwasproduced.Itisatheoreticalsystemoftherulingclass,includingsuchformsaspolitics,economy,law,morals,phi]osophy,art,etc.,whichhassuchcharacteristicsinmanyaspectsasrelatireindependence,comprehensive,classnature,etc.Andamongthemclassnatureisitsessentialattribute.Ideologyistheembodimentinideawhichisthehopeandinterestsoftherulingclass.Itnotonlygivesplaytothesocial1ifefunctionbutalsoplaysthefunctionofculturalcontinuityofclasssociety.TosomedegreeideologyisnotonlyanabstrusephilosophicalpropositionbutasensitivepoliideoMarxicalissue.Agreatdealofquestionsandcomplexityintheogicalspherehaveappeared,whichrequireustoanalysewithsteyesandcarryforwardMarxism.Theimportantthoughtof‘ThreeRepresents’innewperiodisMarxismwhichgrowswitheachpassinghour.Itistocarryouttheimportantthoughtof‘ThreeRepresents’inanall—roundwaytoinsistandcarryforwardMarxism.KeyWords:IdeologyCharacteristicFunction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论罗伯特,欧文的性格形成学说摘要: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家和教育家,他曾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理智的国度,他所提出的“性格形成学说”也源自于此,强调人的性格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育人就是形成他的性格。
欧文十分重视教育,为了证明自己的教育思想,他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赋予其生命力,同时也向教育界证明了“环境决定教育”理论的科学性。
虽然欧文的教育思想属于空想主义范畴,但他对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欧文;性格形成;环境一“性格形成学说”的问世欧文自幼便喜爱阅读,善于思考问题,不论生活多么艰苦始终不能磨灭他好学的热情,他每天工作10来个钟头,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
在他自学的过程中,受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的影响,对“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理论深感兴趣,并开始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他从当时的自然科学研究出发阐述其唯物主义观点。
他说:“自然界的真谛是:由数量显然不多的元素创造出多得无法胜数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经过或长或短时期的生长,然后衰落或阶梯,以便再在其他生物中改组和再造。
”[1]欧文的一生都处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过程之中,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达,农民和手工业者贫穷化了,手工劳动被机器所代替,从而引起了大面积的失业情况,他看到许多贫民和劳动人民都成为了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
他越来越发觉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以及带给下层阶级的苦难,整个社会环境呈现出一种腐败的气息,资本家为了获取暴利而不惜让工人们日夜兼程,不顾其死活。
“工人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比他们所得多得多,二者之差是利润,可是这些利润却为资本家所独占,也即被资本家剥削去了,这是极为不公平。
”[2]他正是从这种工厂制度给整个社会带来普遍的恶劣“性格”出发,尝试从中找寻解救此类“性格”的方法。
由于受到爱尔维修的影响,欧文将“性格”作为他研究的出发点,力求探明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此类性格的形成,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环境”这一因素又扮演何等角色?欧文曾研究过爱尔兰的劳动阶级受到环境影响而不得不以一种卑微的方式生存,“使他们成为帝国的最恶劣和最危险的臣民,由此带来的祸害已经大得无法控制,……到一定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毁灭”。
第四章法国哲学名词解释第四章法国哲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自然神论伏尔泰批评怀疑论者,从而深信物体的存在。
在他看来,物体的本性是广延性和不可入性,宇宙是一架巨大而协调运转的机器,一切是按照数学力学规律运动的,上帝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伏尔泰认为物质是惰性的,自身没有运动的能力,因此,要理解物质的运动,就必须像牛顿那样,假定一个“第一推动者”的存在。
上帝虽创造了世界,但在他给世界以最初的推动之后,便不再干预世界,而听任自然规律去支配一切。
2.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指出一切为“法”所支配。
肯定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界是运动着的物质,是受自然界的固有的规律支配的。
孟德斯鸠否定上帝的万能,认为上帝也为“法”所制约。
他所说的“法”是泛指事物固有的法则、规律,有时也指人们制定的法律。
上帝和万物一样,都受自身固有的“法”所支配。
在政治上,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任意行事,平等也不是意味着否定命令和服从,真正的自由只在于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真正的平等也只在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的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观点的政论基础,便是他的“法”的历史观。
3.人的四条自然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不平等——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
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自然法包括四条:一是和平;二是设法养活自己;三是对他人的爱慕感情;四是对社会生活的愿望。
总之,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和平、自由和平等的。
但是,当人们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之后,人们之间原有的和平、自由和平等关系就此终止,战争状态就开始了,于是才有必要制定各种法律如政治法、民法和国家法等。
4.人为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不平等——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
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他们是唯一从我们存在的结构派生出来的。
2011苏州大学哲学专业考研真题2011哲学概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精神2从思维和存在基本关系来阐释一下哲学基本问题3用哲学基本原理来说明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意义中西哲1亚里士多德实体说2休谟不可知论3黑格尔真理从抽象到具体4孔子仁学思想5郭象独化说6朱熹格物致知说苏州大学2009哲学考研试题2009哲学概论(150分)一、什么是哲学?写出5个关于哲学的问题。
(30分)二、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30分)三、试述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30分)四、试述哲学的党性(派别性)(写出3个以上)写出划分依据。
(30分)五、试述哲学创新的因素。
(30分)2009中西哲学史(150分)中国哲学史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 参验(韩非)2 形神相即(范缜)3 一念三千4 知行合一(王守仁)5 《论衡》二、简答论述题1 老子的无为思想(10分)2 朱熹的格物致知(10分)3 戴震的理欲观(10分)4 汉儒天人感应与宋儒的天人合一(20分)西方哲学史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 理念(柏拉图)2 物体(霍布斯)3 普纽玛(斯图亚学派)4 四假象说(培根)5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二、简答论述1 柏拉图的理念论。
(10分)2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10分)3黑格尔真理是全体的思想。
(10分)4 论述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学说。
(20分)苏州大学2008哲学考研试题2008哲学概论(150分)一、谈谈你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看法。
(40分)二、论哲学基本问题。
(40分)三、举出四类哲学派别,指出划分依据。
(30分)四、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40分)2008中西哲学史(150分)中国哲学史部分1、论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25分)2、论郭象的“独化”理论。
(25分)3、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
(25分)西方哲学史部分1、论古希腊原子论思想。
(25分)2、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作者:秦薇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10期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内涵丰富,对于我们具有意义重大。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唯物史观,我们应该深刻学习其内涵。
本文通过背景介绍,对旧唯物主义批判来论证第三条的科学内涵,进而指出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提纲;旧唯物主义;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31-0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是整个提纲的中心和枢纽。
挖掘《提纲》第三条的时代意蕴,意义深远,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第三条的精髓,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写作背景1845年初,由于受到普鲁士政府和法国政府的迫害,马克思离开巴黎前往布鲁塞尔居住。
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与工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而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欧则兴起了很多反抗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
可以说当时的欧洲形势非常严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以便使新的思想观点被工人阶级所掌握。
当时工人阶级内部存在各种社会思潮,对当时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费尔巴哈哲学,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论证无产阶级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写了十一条研究提纲。
《提纲》是1845年春写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写这篇笔记时马克思并未打算发表。
43年后的1888年,这一文本作为附录,发表在恩格斯创作的《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
恩格斯把《提纲》作为附录出版这一做法做出了解释,他说“旧稿(指《德意志意识形态》—本文作者注)中缺少对费尔巴哈学说本身的批判;所以,旧稿对现在这一目的是不适用的。
可是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在作为本书附录刊印出来。
爱尔维修的教育观点爱尔维修(Ernest Everett Just)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生物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观点。
以下是对爱尔维修的教育观点的简要概括,供参考:1.教育的目标:爱尔维修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思考能力。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2.基于实践的学习:爱尔维修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学习。
他认为,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远远不如实际操作来得有效和深入。
他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人教育:爱尔维修主张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术知识相结合,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格培养、社交技能等方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学术成就。
4.基于差异化的教学:爱尔维修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他主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培养批判性思维:爱尔维修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思考。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素养。
6.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尔维修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是个体的追求者,更应该是社会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他主张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公益活动。
7.跨学科教育:爱尔维修认为,教育应该打破学科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他主张教育要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建立联系,培养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8.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爱尔维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外国文学作业1.法国十七世纪古典文学发展历程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
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
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
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
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
”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唯理主义以笛卡尔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
爱尔维修与教育万能一、生平与主要论著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与卢梭是同时代的人。
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宫廷医生的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接受自由主义思想。
1738年,皇后玛丽亚为奖赏他父亲,任命爱尔维修为总包税官,这是一个肥差,也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
他还在1749到1759年充任皇后的侍从官,收入颇丰。
后来,他辞去官职,专心著述,并和思想家D.狄德罗、P.H.D.霍尔巴赫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封建制度及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1758年8月,他出版了《论精神》一书。
这本书的主旨是推崇肉体感受性,重视利益,兼论立法和教育的意义。
该书由于其无神论思想、反封建思想遭到了抨击。
罗马教皇明令教徒禁止阅读这本渎神的著作,而巴黎大主教也告诫教徒应像防瘟疫一样防着它。
第二年,即1759年2月,巴黎议会下令焚毁该书。
作者本人也受到被拘捕受审的威胁,幸亏有权势的亲友的保护,才免于遭受苦难。
墙里开花墙外香。
这本书在国外大受欢迎。
意大利所有杂志盛赞此书,英国把这本书一版再版,休谟称赞它是上乘之作。
德国、瑞典、俄国也引起轰动。
瑞典皇后说,我多么想写信告诉他,他的书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喜悦,我是多么崇拜他。
伏尔泰不忍看他备受摧残,让他把观点写的略微温和一点,再度出版。
爱尔维修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代之以在形式上放弃自己意见的声明。
1764年,他出访英国,受到乔治三世和王后的接见,也参观了英国剧院。
另外他还去了普鲁士,得到了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礼遇。
他开始构思《论精神》的姊妹篇《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1771年,他身体状况转坏,也不再出去打猎。
同年12月26日去世。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一书反映了爱尔维修的主要教育思想。
全书共分10篇。
另有前言和提要。
引论提出了“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一著名论题,论述了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
1—5篇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提出智力平等学说,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并揭露了宗教的愚蠢、傲慢、虚伪和危害,指出应排除教会对教育事业的控制,由世俗势力管理教育。
2015年中山大学法学专业(西方法律思想史)考研笔记(七)、考研参考书及考研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2)第三篇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以自然法学说为理论武器。
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
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法与资产阶级自然法内容是不同的:古代自然法,从自然哲学角度的论述自然法高于人类制定的成文法,并认为它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中世纪的自然法,从神学角度论证自然法是上帝的意志(神的意志)的体现。
近代自然法,它从人性论出发,以人类理性为思想武器。
从格老秀斯开始,中经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努力形成了资产阶级自然法学说。
它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的宗教改革。
自然法的锋芒针对与中世纪的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
特点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主权学说的崛起,宗教中新教的独立、经济上重商主义的出现。
代表人物格老秀斯、霍布斯、斯宾诺沙。
第二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特点办防止封建专制复辟、经济上要求实行自由主义,预防政府违反和侵犯自然法所确定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安全。
分权思想应运而生,洛克和孟德斯鸠是主要代表。
第三个时期,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前后,特点是强烈要求实行人民主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和捍卫人民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代表人物卢梭。
中世纪和古代的自然法、从国家主义出发,强调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资产阶级自然法则是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个人主义,一利己为目的。
第七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先导是启蒙运动。
第一节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论法的精神》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罗马盛衰原因论》一,自然法与法的分类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
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规律。
称为三类自然法、人法,神法。
反对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四条原则,既和平、寻找食物、自然爱慕和过社会生活。
爱尔维修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认为人的天赋智慧平等,入的理性和知识来自后天的教育,天才是教育的创造物,人人都应该有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权利。
爱尔维修认为教育万能,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变成什么样的人。
爱尔维修反对教会干预教育,主张教育世俗化,用公共教育培养能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爱国主义者。
爱尔维修主张重视科学教育和体育,使儿童健康、强壮,能真正享受幸福生活。
爱尔维修(1715-1771),系法国哲学家。
生于巴黎一位医生家庭,曾在耶稣会的学院受过教育,1738年成为包税官。
他看到社会不公,立志为社会谋福利,开始探讨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及教育等问题。
1758年出版《论精神》一书,反对宗教和当时的统治制度,引起巨大反响。
该书短期内印了50次,并译成欧洲主要文字。
因教皇等人的反对,该书虽三次删改,仍被当众焚毁。
其《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写成于1767年,因怕受迫害而未发表。
1773年一俄国人为其发表该书,但被禁止在俄发售。
爱尔维修(1715——1771)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把唯物主义感觉论用于理论道德领域,在民情论的基础上成立起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身世于巴黎宫庭一个医生家庭。
年青时就读于耶稣会开办专科学校,也曾担任过政府总包税官的职务,而后又辞去这一职务。
他的主要高作有《论精神》(1758)、《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3)等。
爱尔维修的感觉论爱尔维修继承了洛克的感觉论,主张“咱们的一切关念都是通过感官而来的”。
他说,熟悉固然要有熟悉对象的剌激,同时也要主体接受对象剌激的能力。
他以为有两种:一是要接受对象在咱们身上造成各类印象和能力。
这种能力,即“肉体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是保留印象的能力,即记忆。
但记忆无非是延续和减弱的感觉,或说是感觉能力的结果,因此归根到底只有一种能力,即肉的感受性。
同时,爱尔维修以为:人的这两种能力为是以有机体的必然物质组成为基础的,是与这相联系的,而不是精神的独立、实体和心灵的自我活动。
这显然是唯物主义观点。
可是,爱尔维修把全数的熟悉活动都归结为感觉。
他说,精神的内容就是对外界事物和咱们之间的关系和对象彼此之间关系熟悉。
而这种熟悉乃是通过判断。
判断又无非是对不同的感觉进行比较,指出他们的区别。
这是一种典型的感觉论观点。
爱尔维修的幸福论爱尔维修以感觉论为基石,成立起他的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
他以为:既然肉体的感受性是主体接受对象的能力,那未快乐和痛苦就是咱们接受的对象、所产生的结果。
这种为人所感受的苦乐也分为两类:肉体的苦乐和记忆的苦乐。
正是记忆只是延续了或减弱了的感觉一样,两类苦乐归根到底只有一种苦乐,即肉体的苦乐。
人作为一个生物,本能的知道苦乐意味着什么?人天生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人的这种趋势避害本性,从人的生存本能来讲:叫“自我保留”。
从人的“伦理道德”来讲:叫“自爱”。
爱尔维修说:这是“咱们心里的唯一的情感”,“这种以肉体感受为基础的爱,人人共有的。
无论人们的教育多什不同,这种感性在他们身上永远都一样: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人们过去,此刻和未来都是爱自已甚于爱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