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03.52 KB
- 文档页数:2
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一,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医学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
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实践和规范。
通过学习英语交流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困惑。
第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医学领域不再局限于国界之内,医学知识已成为全球共享的重要资源。
因此,学生需要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外部环境对医学领域的影响和变化。
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通过教授医学英语,同时为学生介绍国际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让学生了解并适应国际化的医学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不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医学伦理教育。
学生通过学习医学英语,了解医疗领域的礼仪和规范,同时也了解患者需求和权益。
学生在学习医学通识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表现出更大的关心和理解。
医生需要有一种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所需和关切,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综上,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些素质都是现代医学人才所必需的,也是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因此,医学通识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加强和推进作为通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人文教育,应在回顾、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和层次。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理性内涵;价值导向有关通识教育,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已不太需要有更多的争辩。
但无论是单科性的医学院校,还是合并了医科大学重新组建的综合型大学,如何深化在通识教育大框架下的医学人文教育,则还有着宽阔的讨论空间。
注重和增强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有益于纳入通识教育范畴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需要有理论上的深入思考,更需要有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回顾与分析通识教育在21世纪初,尤其是最近几年蓬勃兴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和“时尚”话题,是与20世纪中期起同样蓬勃开展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一定关联的。
因而,着眼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历史演进,注重“问题意识”,回顾和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对于推进当前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
1. 现状:有待改进的问题与不足近年来开展的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目前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实施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已将通识教育的范畴取代以往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范畴,但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和研究多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缺乏“思想成长”、“精神成人”的教学理念,从而造成这些不足和缺陷在现实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得以“延续”和“蔓延”。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机械地理解为给医学生是“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课”,而对如何凝练医学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却鲜有深入的探究。
其二,把“文化”、“人文”等概念片面地“窄化”,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学常识、文艺素养的教育,呈现为肤浅的“娱乐化”倾向。
临床医学本科生二类通识课教学现状及问题作者:李品,黄河浪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5期李品,黄河浪(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摘要: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要求临床医生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通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不过,根据对现阶段各综合院校及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二类通识课教学现况的研究,笔者发现二类通识课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授课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二类通识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63-02通识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通融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用较开阔、跨学科的视角思考,培养博学多识的应用型人才。
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素质,各院校目前都开设了二类通识课作为选修课程,涉及多个领域若干学科,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不过,根据查阅到的文献数据来看,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二类通识课的授课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一、二类通识课开设的目的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矫正不良生活习惯等能力。
为达到上述要求,临床医学教学应做到在科学化与人文化兼顾、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多元化和统一性结合、分科与综合化并存,建立和发展整体综合课程体系。
二类通识课的开设正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医学生教育体系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医疗道德素质、医学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
通识教育尤其是二类通识课起到了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作用。
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医学生不仅要有复杂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创新精神及较高水平的临床思维。
另外,二类通识课中较活泼的教学方式和较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二、二类通识课开设现状根据查阅资料,现阶段各医学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二类通识课开设的基本情况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