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五:《养老保险制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03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案例背景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案例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为背景,旨在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改革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案例内容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筹集、管理和支付,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共济: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缴纳,体现了社会共济的原则。
(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参保人员享有领取养老金的权利,同时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
(3)待遇与缴费挂钩:养老金水平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挂钩,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标准、广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面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
(2)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推进。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意见》,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开始。
(3)21世纪初: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付压力等问题,我国加大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力度。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了“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实行统账结合”等改革措施。
(4)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3.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1)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将逐步实现多元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
(2)养老保险制度的法治化: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法治建设,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养老保险的种类、缴纳方式及享受待遇条件。
3. 培养学生关注个人和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意识,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教学重点:1. 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养老保险的种类、缴纳方式及享受待遇条件。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养老保险概念的理解。
2. 养老保险种类和缴纳方式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养老保险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解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解释养老保险的定义: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2. 讲解养老保险的意义:减轻家庭负担、提高退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介绍养老保险的种类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针对企业职工、事业单位职工等。
2. 居民养老保险:针对农村居民、灵活就业人员等。
3. 弹性就业养老保险:针对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
四、讲解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及享受待遇条件1. 缴纳方式:按月缴纳、按年缴纳、一次性缴纳等。
2. 享受待遇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满15年等。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种类?2.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谁能来分享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某大学毕业生小李,毕业后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他应该如何办理?2. 学生分组讨论:小李应该如何办理养老保险?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拓展延伸1. 讲解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的关系。
2. 讲解养老保险与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做好准备。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文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与费率的规定、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养老保险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一、养老保险的制度类型
、养老保险的重点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模式
1.现收现付模式:
实际上是收入分配在代际之间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大范围横向平衡,
二、养老保障的“三支柱”模式
公共养老金计划、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目标和层次多样化趋势、领取年龄推迟趋势、养老金运作市场化趋势。
第三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一直采取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
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创立与曲折发展阶段(1951-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实施)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阶段(1984-2000年)
1•社会统筹的复活与个人缴费机制导入(1986年)
2.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1991年)
3•通账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1995年)
《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