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专题五生态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版别: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杨文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3、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各种生态工程实例的具体措施,逐步渗透有关法律条款,初步理解《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与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相关法律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肯定我国在生态、环境、能源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创造,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且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三、教学难点生态工程中生态工程的原理的分析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学习,小组分析讨论五、教学过程复习:先让学生自主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强化上一节课所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用这两句充满趣味的长江与黄河的喊话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充满趣味却也表达出一种为我国两河上游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而感到忧心忡忡。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改善环境?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顺利成章的引入生态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探究一、探究生态工程实例阅读课本116-124页中生态工程的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提示:这个案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五生态工程最新考纲1.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考纲解读1.结合实例分析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应用2.设计生态工程的基本思路知识点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想一想:当人为向生态系统中加入新物种,增加物种的数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提高吗?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发展前景⎩⎪⎨⎪⎧“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我国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与展望⎩⎪⎨⎪⎧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特点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我国生态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看一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应遵循什么原理? 思一思: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整体性原理涉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故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及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均遵循整体性原理。
2.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拟定目标与实施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等。
其中技术设计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3.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1)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2)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3)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4)应当体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5)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6)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我国目前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系统——其实质在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追求废物资源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自我校对:①修复 ②重建 ③传统生产方式 ④生产力 ⑤人类社会 ⑥自然环境 ⑦物质循环⑧环境污染 ⑨可持续 ○10物质循环再生 ⑪物种多样性 ⑫协调与平衡 ⑬整体性 ⑭功能⑮整体性⑯物质、能量⑰水土流失⑱土地沙漠化⑲退耕还林还草⑳防沙治沙○21防护林○22湿地缩小○23湿地恢复○24缓冲带○25合理规划和布局○26废弃物资源化想一想:不一定。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修复和改善环境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特征、工程手段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首先,在生态工程中,了解和理解生态系统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工程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便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
其次,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工程手段是生态工程的关键。
根据特定的问题和目标,生态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手段,以达到修复、调节或改善环境的目的。
例如,植物修复是一种常用的生态工程手段,通过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吸收和稀释有毒物质、固定土壤、保护土壤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河流修复、海岸保护等工程手段,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最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生态工程的目标之一、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动态平衡的特点,生态工程旨在通过调节和修复,使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和调节机制。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特征、工程手段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原理,生态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20·01文章以“生态工程”教学为例,探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定项目→方案设计→方案交流→项目评价→提交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等学科能力。
摘要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生态工程;问题情境;生物学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通过创设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情境,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
因此,笔者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挖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时,以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学习生物学大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最终达成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项目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此获得学科核心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
[1]项目式学习的重点在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合作完成某一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
[2]二、“生态工程”项目式学习关于“生态工程”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教师首先以农村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
其次,通过“小小村官献策”活动,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中归纳出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最后,基于项目式学习策略对生态工程原理进行迁移应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方案,经过组内、组间的交流与相互评价,各组修改、完善方案,最终提交项目式学习成果——生态城镇设计方案。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几种常见的生态工程措施3. 能够分析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生态工程的定义和作用2. 生态工程措施的分类和应用教学难点:1. 生态工程原理和效果的复杂性2. 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课件2. 实验用品(如土壤、植物等)3. 教学视频(关于生态工程的案例介绍等)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生态工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生态工程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态工程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生态工程是一种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改造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的工程措施2. 生态工程的作用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资源利用等方面三、介绍常见的生态工程措施(15分钟)1. 植被恢复:通过引入适合生态环境的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土壤侵蚀2. 水资源管理:通过建设水库、湖泊等水体,增加水资源的储备和调节水文变化3. 土地修复:通过植被覆盖、土壤改良等措施,提升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四、实验展示和操作(20分钟)1. 展示生态工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2. 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生态工程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五、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1. 分析一个实际生态工程案例,探讨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和挑战2. 讨论学生对生态工程的看法和建议六、课堂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生态工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2. 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展望生态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和结果2. 学生对生态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生态工程项目,深入了解实际应用情况2. 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小组项目,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参考资料:1. 《生态工程导论》,刘明等著2. 《环境工程导论》,李强等著3. 《生态学原理》,Peter M. Kareiva 等著。
选修3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2.以下选项不属于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有效措施的是()A.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B.“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C.大力发展“石油农业”D.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4.“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和树种的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5.从下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地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古代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7.“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态⼯程的基本原理课时课题:专题五 5.1⽣态⼯程的基本原理]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引导学⽣思考、讨论。
]⼲裂的⼟地,⾚红的荒⼭;幼苗的上⽅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滴⽢露,滋润着幼苗和⼤地;幼苗⼜可寓意⽣态⼯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通过师⽣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进⼊本专题的学习。
思考:什么是⽣态⼯程呢?组织学⽣阅读课本P105-107,并完成导学案。
[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思考、讨论[提⽰] “⽯油农业”⼤量使⽤化肥、农药和机械的⽣产⽅式,因对⽯油等能源有⾼度的依赖性⽽得名。
它把农业⽣产这⼀复杂的⽣物过程,阅读课本第109页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废弃物农业”的相关内容,思资料分析:学⽣阅读、讨论协调与平衡原理中的协调、平衡分别指什么?某些地区出现“前⾯造林,后⾯砍林”的态⼯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探究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有什么不同?提问学⽣回答[提⽰]: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然三⽅⾯协调统⼀,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如林业建设中⾃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粮⾷、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于部分之和,⽬的是保持系统有很⾼的⽣产⼒,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的⽣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和根瘤菌、地⾐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探究3.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梯度训练:☆必做题1. 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态经济()①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废料⽣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减少④先⽣产后治理,提⾼经济效益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2. 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繁多使复杂的⽣态系统具有较⾼的抵抗⼒稳定性B. ⽣物多样性程度越⾼,各类⽣物的⽣存机会越多C. ⽣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害的⼏率越⼤D. ⽣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系统的⽣产⼒3. 在松⽑⾍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亿株杨树毁于⼀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原理4. 我国西北⼟地沙化和盐渍化⾮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专题五生态工程考查人工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②。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摩尔的葡萄糖。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例2 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自养需氧型生产者1.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尽量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3)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2.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三种现象。
①。
②。
③。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温室(2)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3)物质利用率(4)①农村燃烧秸秆和柴草的热能利用效率低;②使秸秆不能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物质循环遭到破坏,以致于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能迅速提高;③导致滥伐林木、乱铲草皮,植被受到严重损毁,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④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等;⑤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土壤沙漠化3.如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消耗农作物共计 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它的代谢类型为。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
试分析增产原因:。
(6)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通过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被植物吸收。
答案(1)提高能量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或使生产者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水稻、大豆、蔬菜 20(3)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异养厌氧型(4)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为大豆提供氮源(5)分解者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6)氨硝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某地种植、养殖的品种及生产的某些因素如下表。
请根据生态学原理,选择种植、养殖的生物各两种,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以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展示)。
种植玉米、小麦、棉花、苹果养殖猪、鸡、牛、鸭施肥农家肥、化肥(25 kg/亩)虫害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农药适量答案如图所示: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口号之一。
“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
“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及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遇。
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某同学想调查一下市民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的现状,下面是他未完成的调查表,请你帮助填写出空缺的两项。
市民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现状调查表序号看法态度1 现在水电费都比较便宜,提倡节约用水、用电意义不大赞同反对2 垃圾分类太麻烦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作用赞同反对3 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了,提倡节俭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赞同反对4 赞同反对5 赞同反对(3)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是。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相对③途径的优点是。
(4)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工艺,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污染治理;同时要建立健全,进行监督。
答案(1)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2)答案要求:设计的内容应属于“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的范畴,合理即可,如:城市居民人口密度大,适当减小绿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人类生活富裕了,垃圾回收利用有利于公众卫生等(3)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解者除了利用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4)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分区低污染清洁生产法律制度6.下图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图解。
请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
(2)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使废物资源化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有利于保护环境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D.人占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农业上使用化肥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持续、大量使用化肥存在许多负面影响。
“生物固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性课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不易流失,对植物生长有利B.土壤板结,会加快某些细菌对NO3-→N2的转化C.与人工合成NH3所需的高温、高压相比,生物固氮的顺利进行是因为这些生物体内含有特定的固氮酶D.中耕松土可促进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松软土壤也有利于根瘤菌、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4)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种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5)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6)可以向沼气池添加的产气原料有;该池要接种的菌种是;接种后要想产出沼气,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理由是。
(7)该系统设计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
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验能量利用率(2)ABC (3)BCD (4)农作物光能(5)分解者(6)猪、鸡的粪便,农户的废弃物,粮食、蔬菜、秸秆等产甲烷杆菌隔绝空气产甲烷杆菌为严格厌氧型生物,有氧存在对其有害(7)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3)近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反过来说明森林等植被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的方法一是用代替化学杀虫剂。
二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6)西部矿产的开发,可采用细菌冶金的方法,例如用硫杆菌就可直接把硫化铜氧化成铜盐,再用废铁置换出铜。
该方法比起用燃烧硫化铜的方法生产铜的最大优点是。
答案(1)水(2)自动调节能力(3)防风固沙(4)环境迅速恶化(5)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生物防治抗虫基因(6)防止环境污染8.如图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1)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答案(1)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