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人名翻译文化缺损

红楼梦人名翻译文化缺损

红楼梦人名翻译文化缺损
红楼梦人名翻译文化缺损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

摘要: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小说的两个著名英译版本在翻译这些人名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缺损。针对此问题,在介绍汉语姓名系统的基础上,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找出人名英译时的文化缺损,并探析这些文化缺损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姓名;文化缺损;音译;意译;谐音

三、《红楼梦》英译本中人名的译法

四、人名英译时的文化缺损

从杨霍各自的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不难看出,他们为翻译

这些人名破费心血,或多处增加注释,或在每卷卷尾为该卷中

出场的人物列表。但也能看出译者许多的无奈。薛姨妈与赵

姨娘,周姨娘译得没有区别了。实际上,前者足薛家的主母,

后者是贾家的小老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焦大译成了BIG

JIAO。实际上,焦是姓;大虽然不是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实际

上具有名字的功能,只不过这类名字多为劳动人民所用。卜

固修,卜世仁,霍启乃是不顾羞,不是人和祸起的谐音,与故事

情节紧密相关,译成BU GU—XIU,BU SHI—REN和CALAM.

rrY也是得少失多,又无可奈何。

这些英泽后的人名,就中文读者或懂蝗英语的中文读者

而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对英语读者尤其是对不懂汉语

的英语读者而言,获得的肯定是另一番感受。对他们来说,缺

损是不存在的。他们或将翻译过的人物姓名看成纯粹的符

号,或者从部分意译的姓名或注释中了解它们之问的系统性

与对称性,了解这些姓名与全书的其他部分的关系。虽然这

些关系都是些用洋文或其他手段表达的新关系,然而无伤大

雅,因为他们是阅读译文的凄者,不是将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

的读者。

我们仔细对比译文与原文后,可以把卜述的“无奈”伞部

认定为人名英译时造成的文化缺损。纵览两个译本中所有人

名的翻译,文化缺损或多或少都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1.谐音所隐含的意义顿然消失。《红楼梦》中的人名大

量地使用了谐音,译文语言无法谐音,导致其隐含的意义消

失。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

(言)”。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而贾宗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

荒淫之徒。王熙风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

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

理解成“原应Ⅱ义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

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

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

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町钦(亲)”,冯渊

是“逢冤”,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

(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

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等等。从杨、霍两个

译本中,读者无法领会到曹雪芹当初为这些人物取名时的良

苦用心。

2.汉字字形表述的意义不复存在。汉字多为形声字,从

字形能推断出意义,H同偏旁的字意思有相通的地方。如前

所述,汉语中町以用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表示同一辈分,如贾珍,贾琏,贾珠等以斜玉或玉字标示辈分,代表贾家第稠代男丁,义如贾蔷,贾蓉等以草字头标示辈分,代表贾家第五代男丁。当我们看见贾府旁支的贾瑞,贾琼,就能明白他们与宝玉

等同为贾家第四代子孙。然而,我们无法从英译的这些人名

中得到此类信息,

3.名字所削明的主要人物|’日j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含混不

清。书中的二个t人翁贾宝玉,薛宗钗,林黛土的姓名构成及

其相瓦关更是蕴含丰富。,钗是妇女使用的一种发矗,汉语言

文化中常用它指代女性,例如钗裙,凶此呵以断定薛宝钗足个

女的。黛是妇女用的一种化妆品,汉语音文化中常用它指代

妇女,例如六官粉黛尤颜色,冈此可以断定林黛玉也是个女

的。《红楼梦》中宝土是石头的美称,与书巾的石兄相联系,

应是个男性名字。于是町以认为,i人中有两个女的,一个男

的。贾宝乇与林黛玉共一玉字,从汉语言文化按辈分命名的

原则可以推出他们可能是平辈;贾宅玉与薛宝钗共一宝字,从

汉语言文化按辈分命名的原则町以推出他们也n『能足平辈。

因此町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t个主人翁可能是平辈。他们

三个虽是平辈,却不同姓,说明他们可能是姑表或姨表姐弟兄妹。

我国古代,姑表之间、姨表之间足可以恋爱结婚的。于是

这i个人可能会形成三角恋爱关系,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如果将玉理解为真石头,将宝理解为假石头,那么贯宝玉与林

黛景都是真石头,贾宝玉与薛窄钗问为假石头,宝玉本身则有

真有假。那么从真石(谐音真实,真是)与假石(谐音假实,假

是)来理解贾宝玉和林黛求,贾宝最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关

系,孰重孰轻也就一目r然r。如果再联系假做真时真亦假,

也许可以进行这样的推断,他们到头来可能要弄假成真。

两部译作中译者都是采用音译法翻泽这些主要人物的人

名,英译后很难在泽文中觉察出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父系。

4.人物的身份地位没有从人名巾得到体现。《红楼梦》

书中的丫鬟,侍女,奶妈,女佣,管家,刃仆,小厮,戏子等社会下层人物,大多是以珍禽,花草,闺阁珍玩,器皿以及自然景观等命名的,通过命名将这些人物化了,说明这些人在他们的主

人们眼里或者说在封建社会只不过足供主人们或社会}:层人

士享用与玩耍的物而已。上述命名符合我国封建社会的命名

原则,折射_}f{我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而上层人

士的命名则遵从封建士大夫的命名传统。

为了体现这种区别,Hawkes&Minsford一般用拼音翻译

社会上层人十的姓名,而意译翻译社会下层人士的物化r的

姓名。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比杨宪益夫女1全部用音译法略高一筹,但实际卜前者的译法也有不少纰漏。如:将焦大译为Big Jiao,将司棋译作Chess。将赵飞燕译成了Flying Sparrow,将这位社会上层人土也物化-r,还足遵循以物化名称泽物化

姓名的原则,混淆了卜层人士和下层小人物的界限。

五、造成缺损的原因

是什么原凶导致上述文化缺损呢?经过一番深究,我们

发现造成这种缺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反映

文化的演变,又受到文化凶素的制约。故语言和文化足相辅

相成、互为依存的,它们之问不可有须臾的分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足共性至k、三纲五常。在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巾,代表祖宗、家族、群体的“姓”比代表个性、个体的符号“名”重要得多。尤其是对于已婚妇女,她们嫁到夫家后,多半只能保留娘家的姓氏,如贾珍之妻尤氏。倘若嫁的不是渎书人,就沦落到被人称作“……家的”,如周瑞家的。在英语中。找不到

与“尤氏”,“周瑞家的”等意义、功能对等的表达,若翻译为Mrs.You和Mrs.Zhou,缺失了身份地位的区别。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出入。因此带来了这一类人名翻译H’t的文化缺损。再如林黛下的丫头紫鹃被译为Nightingale(夜莺)。有人

会说,紫鹃的直译不应该是“cuckoo杜鹃”吗?这不是英译本

翻译错了吗?不是,凶为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意思。在两方文化罩,每当奸大到来的时候,杜鹃都会呜叫,cuckold,就是我们理解的“带绿帽子的男人”。这是非

常不雅的称呼,所以霍克斯在他的译本中,把紫鹃曲译成“Nightingale”。可遗憾的是,这样义偏离了原文的概念意义。2.汉语是极富审美感性的语言。汉字有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叫种主要的造宁方式,用丰富多变的符号形象组合式,共同的特点是以形象提示意义。它们的基本性质则是以

感性的形象思维激发理性的概念思维,这和英语有着明显区别。英语只是用简单的语普符号来激发概念思维,中间没有

形象思维所需要的审荚感性,来加以“嵌合”。(刘宓庆2006:P2—4)如鸳鸯,意思足一种成对生活在水边,外形漂亮的鸟。被霍克斯译为Faithful Goose后,不仅美感荡然无存,而且颇为费解。

3.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对人名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的传

递有一定影响。杨宪益夫妇注重对原作的忠实,主要采用异

化技巧,突出中华文化的个性,因此他们多采用占译,增加的注释多为直译。对同外读者来}兑,要理解绝非易事。霍克斯翁婿的译本则强调译作廊符合译入语的语青、又比习惯,多采用门化策略,别出心裁,使用了多种手法翻译人名。从接受美

学的角度看,应该更受英语读者的欢迎。但从文化信息传递

的角度看,缺损更大,更难让渎者领略《红楼梦》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巾华文化。

六、结束语

《红楼梦》里的人名,有着独特的学问,一方面,凝聚着祖

国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又寄托着深刻的含义。要想翻译《红楼梦》.首先就遇到了翻译人物姓名的障碍。姓名系统既

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是一定的时空的,一定的语境的,与一定时窄内的姓名系统相对应。所以一个现代姓名不能以古代

姓名系统及与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系统为参照系来理解,一个

古代姓名更不能用现代姓名系统及与其相关的语言文化为参

照系来解渎。英语的姓名系统、语言文化系统和时空系统以

及由这些系统构成的网络,与汉语的相虚系统及由这些系统

构成的网络大相径庭。因此,汉语姓名英泽,不管译者如何苦心经营,文化缺损在所难免.这就是翻译的本质属性。

要使《红楼梦》人名的翻译不断走向完善,有赖于翻译界

进一步提高水平,也有赖于汉学评论家加强对译本的研究和

评论。这样,才能将这样一部集所有重耍的中国文化之大成

的百科全书,蕴涵苇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巾f玛古典名著

尽量真实地传达给世界,使世界真止地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Penguin Group,1973.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rentice tt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8.

[3]Yang Hsienyi&Glay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Foreign Languages Press,Beijing,1978.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5.

[6]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李涛,肖维青.《红楼梦》人名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J].江

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8]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6.

[9]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周汝昌.红楼梦词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共约170首。不同译本采用了不同的体裁翻译,一些英译本采用自由体进行翻译。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例1、冯紫英唱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精灵;——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你! 杨译:You can bill and you can coo, Be an imp of mischief too, But a fairy? No, not you, As my word you doubt. Ask around and you’ll find out I love you. yes, I do! 霍译:You’re so exciting, And so inviting; You’re my Mary Contrary; You’re a crazy, mad thing. You’re my goddess, but oh! You’re deaf to my praying: Why won’t you listen to what I am saying? If you don’t believe me, make a small investigation: You will soon find out the true depth of my admiration. 解析:1)对于这段唱曲,两位译者的译文不论是风格还是遣词造句上差别较大。原文小调活泼俏皮,霍译不免有些沉闷臃肿。此外,investigation、admiration这类大字眼用在民间小调上似乎并不适合。反观杨译,弃“形”求“神”,整个译文节奏轻快,押韵得当,朗朗上口。 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刁钻古怪鬼精灵”的处理,霍译其中的“刁钻古怪鬼精灵”被霍克斯译成了“Mary Contrary”,“Mary Contrary”来自英国的一首儿歌,所谓contrary, 指她颇难相处,难按常规捉摸,在这一点上,接近原文的“刁钻古怪鬼精灵”。霍克斯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仅供参考

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_陈琳琳

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 陈琳琳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语言植根于文化中,人们的世界观反映在他们的语言里。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波及词汇层、语言层直到语境层。本文基于奈达的五类文化 因素来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及其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文化 因素时,应考虑译作在预期读者中的可接受性,从而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伴随意义;翻译目的;读者因素 1.语言、文化与翻译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众多定义中,19世纪最有影响的定义是 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1871)中提出来的。据《文 化学辞典》(1988),Tylor给文化下的定义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moral,law,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也受到文化 的制约。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 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 的。”(Susan Bassnett:2004)而在在洪堡特那里,语言反映世界 观。(潘文国,)语言反映人们的文化认知,也有着传达文化意义的 功能。因此,在翻译中如果不谨慎处理,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讲,不能传达文化意义的翻译无法在读者中引 起应有的文化共鸣,这对原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在处 理翻译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读者因素,只 有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例如,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应运而生的“福娃”,这五个可爱 的娃娃,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 妮”,看到他们,中国的民众就会想到“北京欢迎您”,作为吉祥 物的这五个中国小精灵承载了中国公民想要传递给世界人民的“和 平、友谊、进步、和谐”等理念。但是“福娃”最初的译名 “Friendlis”仅有“友好、友谊”的指称意义,并没有传达给外国人 上述所承载的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利于我们借助奥运会这一盛 会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翻译成Fuwa,另外附加注释。这样,外国读者在看到Fuwa时才会具体地把它和那五个可爱的中国吉祥物联系在一起,进而联想到它们的特殊文化意义。Fuwa保留了“福娃”的文化蕴含意义,达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针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底 蕴,我们应坚持“文化传真”的翻译基本原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 翻译策略,都应既考虑原文的文化特色,又顾及译作的可读性。 下文在奈达五类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浅谈翻译中如何应对词语 搭配的伴随意义传达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译者可 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和预期读者来选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2.奈达的五类文化 奈达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可以五类:(1)Ecology生态学;(2)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3)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4)Religious Culture宗教文化;(5)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 2.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包括动植物、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 等。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而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水,因此在英语中有这样的表:all at sea (不知所措),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sail before the wind (顺风航行)等。而汉语中呢,有“挥金如土”来形容一个人花钱 大手大脚,英语中则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很 能喝水或喝酒,说他“牛饮”,英语中则说drink like fish. 从生态环境讲,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各异。汉语里,“狗”总带有贬义,比如汉语里常用“狐朋狗友”来比喻勾结在一起的一帮坏人;用“狼心狗肺”来比喻一个人心肠像狼和狗一个凶恶狠毒。与此相反,英美国家人士却常把狗看作是人类的朋友。英语中关于狗的表达几乎都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arking dog never bite”(会叫的狗不咬人)等。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译本对狗的传译迥然不同: 杨译:“…‘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霍译:“…,it will be a case of ‘the desperate dog will jump a wall,the desperate man will hazard all’;…”(转引自:邵志洪,2005) 在这里两种译文看上去差别不大,都有直译的成分。原文中,宝玉的丫鬟将红儿比作狗,应该含有侮辱的涵义。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针对的国内读者,所以不必大费笔墨去解释“狗急跳墙”的比喻意义,读者应该能明白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而霍克斯的读者是英文读者,他们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思,但译者添加了desperate 一词,应该能很好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2.2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文化里特有的物质产品,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比如中国的长城,各国独特的食物和衣着等等。比如中国的饺子、混沌、包子、豆腐等等,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现在大家都似乎都能接受它们的音译名了,这样才体现了它们的“中国特色”。 请看一下例句:“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杨译:“…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she’s a hundred times…” 霍译:“…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don’t they? Well,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 she’s a storage jar – a whole cistern – full of it! …”(转引自:邵志洪,2005) 汉语里形容一个人爱嫉妒,叫吃醋。因此,醋缸子、醋瓮还有爱嫉妒的文化伴随意义。杨译采用了意译的手法,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义,但丢弃了文化形象,对原文来说是种损失。霍译采取了直译和增译的手法,既保留了原文里文化特色,有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笔者认为比杨译更出色。 2.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风土人情、传统、社会规则、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等。比如不同的文化有不用的节日和庆祝风俗,不用的打招呼的方式,不同的称呼方式,另外还有人们赋予颜色词不用的含义。不同文化里的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不同的。 在汉语里,红色总是和“吉利”“好运”“喜庆”相连,是个有着褒义词,中国文化把婚丧嫁娶称作“红白喜事”。过年要贴对联,对联写在红纸上。哪家有人娶媳妇嫁女儿都要、贴大红喜字。再比如:“开门红”(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本命年要穿红色的衣服来避邪等等。但是英语文化里,红色却有着截然不用甚至相反的文化伴随意义。西方文化中,红色总是和革命、激进和血腥联系在一起,带有政治色彩。英语“see red”表示“火冒三丈”或“大发脾气”,“to wave a red flag ”是做“惹人生气的事”。汉语中的“眼红”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嫉妒心理,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却是green-eyed。例: (1)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杨译:Her power and red chamber,her youth and beauty wasted. 144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王 军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 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红楼梦;意象;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5)04-0110-03 ①参见敦诚《四松堂集》。昌谷:唐诗人李贺,家居昌谷(今河南省宜阳)。诗集《李长吉歌诗》亦名《昌谷集》。破篱樊:《四松堂集》嘉庆刊本及《熙朝雅颂二集》作“披篱樊”。破,披,义同。篱樊,亦作“樊篱”,篱笆,喻前人的诗歌境界。收稿日期:2005-05-06 作者简介:王军(1977-),女,四川邻水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我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因其未完成之巨著《红 楼梦》闻名,然而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其生前好友敦诚曾盛赞曹的诗学禀赋:“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藩 篱。”① 《红楼梦》前80回中近200首诗词,或铺陈,或衔接,为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诗词本身更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曹不惜笔墨,大量采用“风”“花”“雪”“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行将没落的盛世图景,读来令人慨叹唏嘘。在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译出。这两个译本与以往译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充分再现了小说中的诗词部分,处理方法各有千秋,可圈可点。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个译本的诗词部分做一粗浅比较,以求教于方家。 一、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image )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融合。[1] 对于诗歌这种十分讲求形象思维的文学形式来说,意象是其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其灵魂———意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诗人独特风格的有力体现。袁行霈先生曾说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风格,与他诗赋中的香草、美人,以及众多取自神话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风格,与他诗中的大鹏、黄 河、明月、剑、侠,以及许多想像、夸张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风格,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李贺的风格,与他诗中那些光 怪陆离、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2] 《红楼梦》诗词 中大量“风”“花”“雪”“月”“金”“玉”“春”“秋”意象的 出现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小说主人公们表达其伤春悲秋、怀金悼玉之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可说体现了作者忧郁细腻、华美深沉的风格。 一般来说,意象选取和安排的方式或手法有三种:赋,比,兴。《红楼梦》诗词更多的是用到前面两 种。“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 )。也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物象直射出感情来。如“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赋象有一般陈述如上例,也有铺排陈述,如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及马志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红楼梦》第18回黛玉所做“杏帘在望”有两句即取此法:“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菱荇”、“鹅儿”、“燕子”、“稻花”等意象的铺陈令一片美丽丰足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更多用的是“比”这种营构方式,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 第25卷 第4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8月Vol.25 No.4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Aug. 2005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_ 学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绪论 (6) (一) 文化的概念 (6) (二) 翻译的概念 (6) 二、分论 (6) (一)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1 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2 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8) (二)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6) (三) 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0) 三、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核心,也是文化赖以语言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是文字上的对译。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在阐述文化和翻译概念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Culture is a complex conception. 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t is the core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activity of two languages. It is the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thoughts, but not the direct transl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mea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 fac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tool for us to communicate. This article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hat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fe-style, outlook on values in foundation of explaining idea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ultural Factor;Effects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武雯敏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28) 摘要:笔者选取《红楼梦》两个全英文译本中的人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指导下,探讨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在具体翻译问题处理时的取舍问题,以期找出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人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目的 对中国人来讲,人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仅仅是个代号。好的名字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生的好运气,反之,坏名字则可能带来霉运。因此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给下一代起名字时是相当谨慎的。曹雪芹就为小说中的芸芸众生创造了众多意义非常的好名字。诺德曾经指出(Christiane Nord)名字是文本所在文化的载体。因此译者在处理人名的翻译时必须得下一番力气,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译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在处理人名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因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人名时主要采用了韦德-吉尔斯系统(Wade-Giles System)中的音译法,如下面图表所示: 霍克斯清楚地知道,对英语读者来说,即使是《红楼梦》中众人名的发音已经是一件难事,勿论读者能体会名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进而记住他们了。并且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汉语拼音依然是陌生的。因此霍译本别开生面地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其人名的翻译。一方面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姿,霍译本按照拼音规则,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贾家成员采用音译,例如译文中的Baoyu, Daiyu, Wang Xifeng等,另一方面对于原作中众丫鬟仆人等的人名翻译,霍译本采用意译即归化的策略,将其内在的含义在目的语中找其功能对等点,例如王熙凤的丫鬟平儿没有直接音译成"Ping'er"而是按照这一名字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将其归化译为"Patience", 再如贾母的丫鬟鸳鸯在霍译中作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7861617.html,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研究 作者:乔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富含意象。伟大的诗人总能凭借意象的各种组合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本文选取“意象”这一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概念作为研究《红楼梦》诗词英译的切入点,以功能学派目的论为分析框架,对两个英译本意象转换的得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了《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的另一蹊径。 关键词:目的论、《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 引言 众所周知,《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可谓是一朵绚丽的奇葩,在书中,作者曹雪芹透过薛王贾史四家的兴衰描绘了没落王朝各个阶层的人生百态,后人常常将其奉为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管是对于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红楼梦》都有着无法忽视的深远影响,它独特而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研究者,随着《红楼梦》研究课题的蓬勃发展,“红学”也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开始着手翻译《红楼 梦》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翻译工作由他的女婿约翰·阂福德完成。这部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译本由企鹅出版集团发行。同年代末期,翻译家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也完成了整个巨著的翻译工作。这本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的译作由外文出版社发行。诗词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尽管穿插诗词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创作的一大传统,但其他作品中常常用于开头和结尾,起总领或是总结作用,或是作者用以感慨评价。《红楼梦》诗词一部分具有相似的功能,另一部分则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按头制帽,诗即其人”的特色为其他章回小说诗词所不具有。在霍克思之前,从未有译者能完整译出《红楼梦》的诗词。 针对《红楼梦》诗词翻译这一问题己有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在前,赵雨柔以《石头记》诗词意象翻译为中心,通过分析霍克思针对不同语境下意象的翻译方法,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的文化起源,她从霍克思译本《红楼梦》诗词意象和翻译方法出发,将诗词意象和翻译方法按直译、转换、增译和减译四种翻译方法分类,并选取代表性的意象分别在中西两个文化语境下对其进行文化溯源。她指出评价一部译作,应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文本语境、译者个人动机、目标受众群体等因素评价一部译作的真正价值。武华慧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翻译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霍克斯版《红楼梦》力求将原作带给他的快乐传达给西方读者,因此他更多地采取了归化的策略。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却实现了作者最初的翻译目的;而杨宪益的版本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他的翻译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中国传统元素,将中国文化内涵忠实地传达给西方读者。张蕾讨论了“红诗”译作的意境美和情趣美,认为

中国文化相关词汇英文翻译

中国文化相关词汇英文翻译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刺绣:embroidery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对联:(Spring Festival)Couplets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战国:Warring States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铁饭碗:Iron Bowl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集体舞:Group Dance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edings and Funerals 中秋节:Mid-Autumn Day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古装片:Costume Drama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Soup) 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 火锅:Hot Pot 四人帮:Gang of Four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al Education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针灸:Acupuncture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偏旁:radical 孟子:Mencius 亭/阁:Pavilion/Attic 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火药:gunpowder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Contents 1 1.0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1) 2.0 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 ......................................... .2 2.1 Idioms (2) 2.1.1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sharing the same meanings and cultural images (2) 2.1.2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sharing the similar meanings but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3) 2.1.3 Translation of idioms not restricted to only one version (3) 2.2 Communications with peopl 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4) 2.2.1 Communications in a restaurant (4) 2.2.2 An embarrassing answer (4) 2.3 Animals that bear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5) 2.4 Colors that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earings (6) 2.4.1 B lue (6) 2.4.2 White (6) 2.4.3 Black (7) 3.0 Conclusion (7)

红楼梦经典语句英译

《红楼梦》熟语英译三十例 1.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蝉心里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译文:After lunch, Chin-kuei deliberately went out to clear the coast for them both, and Hsueh Pan started making advances to Pao-chan. Well aware of that he wanted, she only made a show of resisting. 2.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晓华(六十七回) 译文:Our family’s short-handed and, as the proverb says,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We don’t want to find, when the time comes, that we’ve forgotten this, that and the other, so that people laugh at us. 3.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义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十四回) 译文:And these five Cousin Lin has written toda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fresh and original,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4.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译文: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5. 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三十四) 译文:Why, cousin, surely you a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 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It ‘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5.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侍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十五回) 译文: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 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 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 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 7. 说着,就自己举手,左右开弓,自己打了一顿嘴巴子。(六十八回) 译文:He raised his hands and slapped himself on both cheeks. 8. 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跳不出一个来的。妙在个人有个人的好处。

英语六级翻译必备词汇——中国文化

英语六级翻译必备词汇——中国文化 来源:文都图书 自从四六级改革以后,翻译就由之前的部分句子汉译英变成了整段的汉译英,这对于考生来说难度确实加大不少。新翻译涉及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等,这就要求大家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并积累。文都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必备词。 火药gunpowder 印刷术printing 造纸术paper-making 指南针the compass 《三字经》The Three-Word Chant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中国画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书法calligraphy 水墨画Chinese brush painting; 中国结Chinese knot 旗袍Cheongsam 京剧人物脸谱Peking Opera Mask 相声comic crosstalk

皮影戏shadow play; 说书story-telling 武术martial art 阳历solarcalendar 阴历lunarcalendar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太极拳:Tai Chi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孟子:Mencius 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火锅:Hot Pot 关于六级翻译,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对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词语最好都要弄清它的英文翻译。平时也要多注意进行练习,因为是新题型,所以真题比较少,大家可以配套文都出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精析与标准预测》,里面附赠20片短文翻译,让大家有题可做。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

芊芊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地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地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地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地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地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地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地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地: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地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地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地概念.英语“ ”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地“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 ”和“ ”.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 英语地“ ”,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地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 ”(蓝色风光片) ;汉语地“红眼病”,英语为“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地表达不同地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地局限进行意义上地对等翻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信仰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地居多, 认为上帝() 可创造一切,因而有. (上帝帮助自助地人) 地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地一切,与此有关地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地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地文化内涵,对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环境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地差异在语言中地一个表现是习语地运用.习语地产生与人们地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地差异, 习语承载着不同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地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地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地对应习语, 如’ (奋力图存) (不知所措) 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另外, 在汉语地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地东风是温暖地, 是春天地风, 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地.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地却是西风, 看下面地例子: ?(在许多冬日里我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2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 3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4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 5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 6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7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 8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9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 10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11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2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 13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14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15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 16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7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18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20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1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22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23 “小红帽”符号的跨文化解读—《小红帽》的文本旅行与接收 24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 25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 2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27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28 从《热爱生命》和《马丁?伊登》中透视杰克?伦敦心中对生命的执爱 29 浅析艾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风格 3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1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32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 34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35 从目的论看《长腿叔叔》的中译 36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3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38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的美学思想 39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40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 41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42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 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 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部分的情节。以《十二钗图册判词》为例,判词中作者预先隐写了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如果我们跳过去不看,那么我们顶多知道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自己亦如置身梦中。《红楼梦》判词的这一特点,要求译者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译文读者。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的翻译。 例一 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 霍译:Seldom the moo 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 f brig 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A no ble and aspir ing mind, In a base-born frame confined, Your charm and w it did only hatred gain, And in the end you w ere by slanders sla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